馬上過年了,去年開年的黑馬綜藝《聲臨其境》也迎來了第二季!回想一下上一季的優秀表演,仍舊讓人拍手叫絕。
韓雪的海綿寶寶,朱亞文的寶貝兒還有趙立新的阿爾·帕西諾,看到這些名詞是不是覺得自帶音效。
與過去綜藝不同的是,《聲臨其境》不僅讓觀眾看到了多類型的配音表演,而且該檔綜藝聚焦「聲音呈現」,比起歌唱類綜藝來說多了戲劇性,給了觀眾新的感官刺激。
通過這檔良心綜藝,觀眾也看到了很多功力過硬的演員,除了上述幾位,潘粵明、尹正、王勁松、梅婷等實力派也圈了一大波粉。
但新鮮之外,《聲臨其境》也遭到了很多爭議,有關節目的表現形式,人員配置都有不小的問題。
那第二季的《聲臨其境》如何呢?目前播出了第一季,小編發現這個節目,該有的缺點也一點沒改啊……
第一期節目組邀請到了塗巖松、嚴屹寬、杜淳、秦昊四人,從類型上來應該是中生代成熟男演員的PK沒錯了,四個人還按照衣服顏色自動組成了倆cp。
四位男演員的表現還都不錯,各有風格也各有突破。第一個上場的塗巖松就相當硬核,在為《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孟煩了配音時掐住了自己的脖子,呈現出了劇中窒息的感覺,同時也讓觀眾提起了一口氣。結束之後塗巖松半天都緩不過來,其敬業的態度讓人佩服。
嚴屹寬的第二段表演是為《霍比特人》中的巨龍配音,他的聲線倒是非常適合這類粗獷的角色,在其中還模擬了動物的鼻音,讓新聲班的同學們驚嘆。
杜淳為《情滿四合院》中何冰的配音展現了北京話,而秦昊在配《妖貓傳》中醉酒李白之前繞著房間「自轉」好幾圈,只為了找到人物的狀態。兩位無論是從對於角色身份、狀態的把握還是語言的節奏都能體現出演員專業的素質。能看出節目組在第一環節的選段很用心。
但是有的片段也有點尷尬,嚴屹寬的第一段配音是《裡約大冒險》中的一段說唱。
「我曾經瀟灑,野心大,無法比,你不能輕視,但我是很壞很壞的爛胚子。」Excuse me?原本這種「非人類」的角色就具有誇張的成分在,加上是直譯過來的臺詞,整段的押韻和節奏都非常奇怪。
第二個階段「魔力之聲」也是尷尬,節目組美其名曰是還原經典作品中的「飆戲」片段,但因為觀眾並不了解戲劇的前因後果,兩位演員的對戲聽起來毫無靈魂,跟電臺串臺沒什麼區別,而且鏡頭中兩人拿著臺本在讀,更沒有對戲的感覺。
最後《獅子王》表演算是第一期高光時刻,四個人詮釋了七個角色,在臺上也不顧形象,秦昊的土狼狡詐憨傻,嚴屹寬的辛巴單純可愛,塗松巖的刀疤氣勢洶洶,四人搭配默契,也突出了角色。
但是部分表演的成功仍舊掩蓋不住《聲臨其境》在第一季就暴露出的缺點。
在第一季中,對於「配音要以模仿為主還是創造為主?」「慷慨激昂的表演是否比平淡的表演更討巧?」等問題就引起了爭論,在第一季第二期時,寧靜就表示,害怕自己的「音」跟「戲」接不上。
杜淳在第一環節為《假裝情侶》中的黃渤配音,黃渤的聲音觀眾都非常熟悉,杜淳的音色與之差別很大,但他其實將劇本中的情緒把握得非常好,後來獲得的反響卻一般。
秦昊的《妖貓傳》力求醉酒的感覺,但是論震撼力還是《我的團長我的團》比較佔優勢。
如果說第一季觀眾還對「走出來」的配音環節感到好奇的話,第二季的表演內容已經無法滿足觀眾,尤其是針對「模仿」配音的嘉賓們來說。
另外,《聲臨其境》第二季在賽制上沒有任何變化,依舊是每期邀請四位演員同臺挑戰「經典之聲」、「魔力之聲」、「聲音大秀」三輪配音表演。(「經典之聲」是對經典影視作品中的人物配音,「魔力之聲」是對節目組設置一個場景,參與演員根據現場來配合配音,「聲音大秀」則是四位大咖同臺表演)
其他環節設計薄弱,連嘉賓的出場方式都跟第一季沒有區別。大概就是先邀請一個較為有人氣的嘉賓,再讓他在臺上與觀眾互動,增加綜藝性。但除了與臺上主持人和芒果新聲班的定向互動之外,沒有關於「配音」方面的內容。
而且場內場外加上芒果新生班,主持人比嘉賓還要多,且多數控場能力有限,沈夢辰依舊是以學生的心態對待四位老師,並沒有將四人粘合起來的意識,而臺上的主持也沒有與觀眾形成良好的互動。
與上一季不同的是,節目組邀請國民「鐵三角」張國立、張鐵林、王剛加盟組成聲音指導團。指導團不同於評委,他們負責「聲音大秀」的導演、聯絡協助和臺詞指導等職能。他們並不投票,也不會因為他們的觀點決定嘉賓去留,更像是三個能夠發聲的觀眾。
但除了前期的噱頭之外,三人的存在也顯得較為雞肋,不像專業配音演員能夠給出理論上評論,也並不影響這個節目的結果,更像是第一期王凱的延伸版。
雖然這並不是一個純粹競技類的節目,但是整體環節對第一季的完全復刻以及對第一季節目缺點的無視依舊讓人感到有些失望。
在放出的預告中我們能夠看到第二期的主題叫「藏不住的聲音」,邀請到了朱時茂、蔡明、白客、迪麗熱巴四位,流量明星的參與肯定讓節目組的關注度大大提高,而這四位完全不同風格的演員到底要如何演繹還是一個未知數。
《聲臨其境》作為一檔原創綜藝,其最成功之處還是它足夠聚焦,將演員「聲臺行表」中的「聲」單獨拿出來,讓觀眾在熟悉中看到了不同的東西,但聚焦也就意味著更加專業,配音是表演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是附屬,其中的細節問題仍舊需要更深的探討,相信觀眾也希望在精彩地演繹之外看到更加深入的挖掘。
而這類挖掘不單單是在內容上,而且要表現在形式上,例如同一文本的不同演繹可以讓觀眾看到不同風格,而不是拘泥於一個人的表演等等。這樣的綜藝二代,才能具看點,也更有意義。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新浪看點 | 新浪微博 | 搜狐號
↓↓↓點擊下方,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