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人為什麼愛找永康人結婚

2021-02-16 永康日報

又到了一年中結婚的旺季,這個黃金周小編接連參加了幾場婚禮,紅包遞到手軟啊。但是小編也有一個獨到的發現:那就是永康人只找永康人結婚。這是為什麼呢?

永康男人都愛辦廠,

只有能持家的永康女人才能作為後盾。

 

俗話說得好「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娶到了一個永康女人,你就完成了創業的一大半,永康女人,她不僅在事業上給予你支持,給你出謀劃策,關鍵在生活上決不讓你費心。你要是娶了個東北姑娘,每天給你講男女平等,你吃得消嗎?

 

想娶永康姑娘,永康丈母娘的要求就是:在永康買房定居,那你也知道,永康那個房價啊貴的嚇死人,那麼到最後,也只剩下永康男人了。

大家也都了解永康的婚嫁禮習俗吧!不是一般的外地人能承擔得起的,雖說結婚是兩個人的事,但是過日子就是兩家人的事了,那結婚的流程,擺酒席等等這些規矩。永康人都是從小在這樣的風俗裡耳濡目染長大的,不是永康人還真有點領會不了。

永康姑娘很識大體,做生意難免在外應酬,如果一個女人因為這事跟你吵吵個沒完,你的生意還能做成嗎?

永康姑娘比較實在,你要哪天你對永康姑娘說,給你買個大鑽戒吧,永康姑娘會很實在的說「鑽石太大『白白儂』,小的更精緻,買小的。」這樣的姑娘誰不愛娶。


 咱永康話那是相當的難學啊,你要是娶的不是永康姑娘,哪天你喝醉躺在大街上給老婆打個電話,半天聽不懂你講什麼,那不好意思,你就睡大街上吧!

永康人不吃辣,以稻米、小麥、玉米、番薯為主糧。主食常年以米飯、粥、餅類為主。付之以羹、湯、面、糕、粽、餜等,習慣於一日三餐。


都說重慶出美女,一個永康小夥得償所願娶了個重慶的姑娘,這倒好了,姑娘愛吃辣。最後吃飯就變成了這樣,吃飯前小夥面前擺杯水,幹什麼的?洗辣椒...你說這樣長久下去能成嗎?婚姻過到最後過的還是細節。

其實啊!說到最後,只能說,我們的根就在永康。
外面再燈紅酒綠也比不上看著孩子挽著老婆去逛逛大潤發強。
不用為愁孩子上學遷什麼戶口,買什麼學區房。
不用看個爸媽得挑日子,訂機票。
想回家了,開個車就到家了。
逛個街也隨時能找到朋友。
操著一口永康話,所有人也都能聽得懂!
這就是為什麼永康人只能遇上永康人。

相關焦點

  • 永康路、永康區、永康牛肉麵!沒看錯,這些與永康同名的地方你知道多少?
    吳國太病癒,孫權大喜,遂賜名為「永康」,並單立為縣。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遇到幾個同名同姓的人並不奇怪,可是同名同姓的地名你見過麼?  上海永康路、臺灣省永康區、居然還有永康牛肉麵?小編你別騙我!
  • 永康經濟開發區:建設20萬新老永康人共享的平安園區
    浙江省永康經濟開發區是我省最早設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之一,也是永康的工業經濟主戰場。轄區有各類企業2000多家,各類經營主體5000多家,實際居住人口超過20萬。自今年5月底全面啟動「一月一鎮平安大會戰」以來,在永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永康市委政法委的牽頭下,永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將平安園區建設擺在首位,多載體多方位多元化開展系列行動,不斷完善社會基層治理,不斷提升現代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高應急管理和處置水平,為實現園區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平安基礎。
  • 永康,騰飛的難題主要在哪些方面?
    有人說,永康這個地方的人比較排外,因為當地人特別喜歡說土話。有人吐槽,永康的門衛都喜歡先用一句土話判斷你是不是本地人。而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在公共場合說普通話的比例就會比較高。這麼說永康,多多少少有些過了。永康人如果真的排外,那麼,永康這座「五金之都」是很難發展起來了。
  • 【永康早報】昨晚永康山下村三條龍大鬧朋友圈!現場突發情況真的想不到!
    剛剛凌晨二三點很多人在睡夢中被驚醒——山下燈,感謝朋友的熱情款待,大飽口福眼福,今晚的人真多,真正體驗人山人海,空前盛況!龍頭逃走,龍尾巴攔截回來~精彩的舞龍燈不枉費來一趟……人滿為患,4點多朋友圈就發不出……感覺半個永康人都趕來看了……今年第一次看燈,也是最後一次,End永康最好看的燈,山下村都是些熱血少年啊[憨笑]江南板凳龍歷史悠久,永康以山下最為盛名,橋燈有文武之分,山下龍燈有燈中武魁之說,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 「心系魯甸,愛在永康」大型義賣募捐活動跟蹤報導
    8月10日下午16:00時至晚上22:00時,由共青團永康市委、永康志願者協會義工團分會、浙江獅子會九獅服務隊、永康鼎盛TA團隊、廣電掌上新媒體
  • 永康女湯王,真美!
    鄉愁早報——永康人自己的早媒體在這裡遇見每一個值得記錄的人
  • 《永康一家人》即將開拍
    在中國五金之都永康城區內,住著平凡的老李一家。老中醫李忠和從事保險業的妻子李美雙,養育了3個子女。他們的喜怒哀樂平常可見,是每一個生活在永康這片土地上的永康人的真實縮影。這是由永康本土團隊打造、本土演員演繹的方言情景劇《永康一家人》的簡介。
  • 【愛永康】這個寸步難行的女人靠吃醋逆襲人生!
    鄉愁早報——永康人自己的早媒體在這裡遇見每一個值得記錄的人
  • 專訪永康街——這是一篇來自虎門人的美食遊記
    ,就足以囊括虎門幾代人的食文化  在早期已經繁華起來的永康街,是開放和包容的,對人如此,對美食亦是如此。  廣東人喜清淡,並不是那麼多的人能夠接受重口味的辣。  純正的菜籽油是這裡的一個「秘笈」。    都說甜食會帶給人幸福的感覺,在永康街,絕對是辛福感爆燈。
  • 金華市永康曝光「八類人」激勵有作為
    永康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通過深刻剖析,給「八類人」精準畫像:理想信念不堅定、政治立場不牢固的「糊塗人」,幹工作因循守舊、謀改革瞻前顧後的「守攤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庸俗哲學的「老好人」,不知敬畏、以身試紀的「任性人」,慵懶散漫、貪圖安逸的「逍遙人」,私慾膨脹、腐化墮落的「貪婪人」,以權謀私、侵害群眾利益的「昧心人」,表態多調門高、
  • 【知永康】8號停電通知 低至1℃!又一波冷空氣到付,永康人要受罪了…
    最近永康的天氣真是好到爆每天都是風和日麗,豔陽高照真有種陽春三月的感覺呢感覺整個人都精神了。。早上趕個公交還能熱出汗坐辦公室裡也不用開空調12月了還能穿個秋裝過把癮難道接下來可以不用穿棉毛衣棉毛褲裹大衣外套了?
  • 到永康領略「山水 五金」
    從黃帝鑄鼎、春秋鑄劍,到漢造弩機、唐鑄銅銃,從傳承到創新,浙江永康的五金工匠走天涯,五金文化在此源遠流長,成為永康五金產業長盛不衰的內在動力。以南宋狀元陳亮為代表的「永康學派」,其農商並重、義利並舉的「事功」學說,成為浙江重商文化的思想啟蒙。近年來,永康藉助豐富的工業旅遊資源,深入挖掘五金文化,努力塑造旅遊新形象,永康文旅已被深深打上了「山水 五金」的烙印。
  • 永康愛心女人「愛老敬老下鄉行」(1)
    在這個春意盎然的時節,美麗隊隊長胡美麗,呂美玉帶領愛心姐妹一行40餘人,代表金華市愛心女人聯合會、中國旗袍會永康分會,帶上了羊會長和各隊愛心姐妹們的祝福,來到了美麗淳樸的龍山鎮漁川村,進行「敬老愛老慈善行」活動。活動內容有:為老人們理髮,洗腳修指甲,按摩,測血壓,慰問貧困老人等,活動中姐妹們還自發表演了文藝節目,給村民們送去了歡樂!
  • 現代技術提供創新思路 永康經驗助力決戰攻堅 「永康智慧」打開...
    16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通化鄉,我市對口支援理縣的援建幹部胡絲絲、胡華康和賈瑞達正在激烈地討論著,作為我市派往理縣的援建幹部,三人都是永康經驗的傳遞者,在不同的領域表達著「永康智慧」。通化鄉是理縣著名的水果之鄉,全鄉共有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約3400人,農業人口近3000人。雖然「全員務農」,但當地的產業結構單一,所有的水果都只等著收購商來收購。
  • 永康發現1940年城區航拍圖,看看80年後永康有何巨變!
    同一角度看現在的永康近日,永康市民徐立斌競拍到一本1940年發行的日本雜誌《畫報躍進之日本》,發現上面刊載了當年日軍轟炸永康的新聞。80年前的永康航拍圖「現身」《畫報躍進之日本》局部影印件圖像中可以清楚看到永康江和西津橋的位置如今再從空中俯瞰永康80年的巨大變化就在眼前圖/楊鳴放圖/胡仁山圖/楊成棟日本畫報上發現永康城航拍圖徐立斌是永康一名年輕的地方文史研究愛好者
  • 金華永康上周(12.14-12.20),麗州一品登永康熱搜小區榜首
    房源的受關注情況,在一方面反映一個小區的受歡迎程度,根據上周(12月14日-12月20日)用戶的關注度,整理出永康的熱搜小區TOP10,麗州一品、桃園小區、東方御園為用戶最關注的小區,這些小區到底有哪些吸引人的魅力,還有哪些小區也上榜了,快跟隨我一塊去看看吧。
  • 永康史上最浪漫的尋人貼!K551次火車永康站下車的帥哥,一漂亮妹紙喜歡你!
    可別說,咱們大永康還真就發生了一件羅曼蒂克的事兒——關於愛情!  近日,某論壇永康吧裡,一則名為《尋找來自東北卻在永康的你》引起了大夥的注意。內容如下:不會又像前段時間某則廣為流傳的為愛尋人貼一樣是個騙局吧?  小編按照樓主留下的聯繫方式聯繫到了她,並進行進一步信息確認。  原來,尋人的樓主是在安徽讀大三的漂亮學生妹紙,安徽省滁州市人。那天她是在蚌埠上K551火車去馬鞍山找同學的。而在這趟列車中,她遇到了自己的心動男生。她對坐在她對面的帥氣小夥一見鍾情了!
  • 永康路沿線最新吃喝全攻略
    永康路,作為上海首創的酒吧街,愛酒的你自然不能錯過!
  • 臺灣寫真:永康街,低調的生活美學
    位於臺北市中心附近的永康街,因其具有獨特的文化氣息與生活美學,成為不少遊客來到臺灣的必去之地。圖為清晨時的永康街。 張曉曦 攝  中新社臺北3月29日電 題:臺灣寫真:永康街,低調的生活美學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陳小願  街道安靜清幽、藝文美食匯聚,是臺北永康街給人的印象。
  • 趙銘:從永康路到碧山村
    這三四個月,是趙銘用每天幾組照片,告訴我這條街上天晴還是下雨,經過了什麼樣的人。他觀察他們,就在短短的200米的小街上,有些人活得興興頭頭,有些人百無聊賴。照片是黑白的,畫面因此有了某些南方街市的共性,那裡頭有熟悉的市井氣息。「我每天拍照,‌‌永康路200米,我就拍這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