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在電化學儲能過程中的理論應用

2021-01-18 電子產品世界

石墨烯由於具有二維平面幾何特徵和獨特的電子行為被廣泛用於電化學儲能研究領域,改善諸如超級電容器、的輸出性能和提高氧還原過程(ORR)電催化活性。目前文獻中大量實驗結果報導也證實了石墨烯對不同儲能領域場合的作用。同時,研究者們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計算,從原子和電子的層次對石墨烯的作用機制進行解釋。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目前石墨烯在電化學過程中的理論計算結果,以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和ORR過程為典型代表,學習重要結論,加深對石墨烯功能的理解,也為新型石墨烯基電化學儲能器件提供研究思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4187.htm

石墨烯電化學儲能的基本理論

從電化學角度來講,石墨烯在儲能器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四種:一種是石墨烯不參與電化學反應,僅僅通過與電解液形成雙電層作用來存儲電荷,提高電容效果,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超級電容器中;另一種則是與活性物質發生電化學反應,通過電子轉移而產生法拉第電流,並為電化學反應的生成物提供存儲場所,如鋰離子電池等,或者雖然不發生電化學反應,但是可以通過與生成物相互作用而將其固定,同樣提供存儲場所,如鋰硫電池;同時,石墨烯還可以為電化學反應提供催化效果,降低電化學反應所需的能量勢壘,如ORR等;還有一種則是利用自身導電性提高電極的電導率,降低充放電過程中的歐姆電阻。本文主要圍繞前面三種作用展開。

石墨烯在儲能體系中的電化學行為與其電子結構息息相關。正確認識其電子結構將是更好利用石墨烯材料的有效前提,並且也可以為具體應用領域中石墨烯材料的電子結構調整提供指導思路。

石墨烯電子結構特徵

1. 石墨烯及其缺陷類型

石墨烯屬於由雙原子基點組成的三角布拉維點陣。由於相鄰的兩個碳原子位置不等同,石墨烯晶格可以分為兩個亞點陣,每個亞點陣都是三角布拉維格子。相鄰兩個C原子的間距為0. 142 nm,鍵角為120°,與分子苯中的數值相同。平面內部C 原子通過三個σ相互相連,在垂直平面上碳原子的pz軌道形成離域的π鍵。圖1給出了石墨烯的結構示意圖。

圖1 石墨烯的結構特徵:(1)晶體結構;(2)布裡淵區

布裡淵區的三個高對稱點是Τ, K 和M, 分別是六邊形的中心、角和邊的中心,見圖1(2)。

石墨烯的能帶結構非常特殊,在倒易空間的K /K』處出現線性色散,即此處附近石墨烯電子能量線性變化,同時此處電子態密度為零。完整石墨烯的費米能級與Dirac點重合,在費米能級附近成鍵的π態和反鍵的π*態雙重簡併。

在石墨烯實際製備過程中,往往難以得到完整的石墨烯,總是存在各種缺陷。同時為了改善石墨烯的電子結構,賦予其不同的化學性能,研究者也會對石墨烯晶格進行調整,引入部分缺陷或異原子。石墨烯上常見的缺陷為Stone-Wales(SW)缺陷、單空位(V1)缺陷、雙空位(V2)缺陷和多原子缺陷,同時還會存在一維線形缺陷和晶界引起的缺陷等。

存在SW缺陷的石墨烯並沒有丟失C原子,只是將某個C—C鍵旋轉了90°,相鄰的四個六邊形變成兩個五邊形和兩個七邊形,所以此類缺陷也常稱為55-77缺陷。該缺陷的形成能非常高,缺陷位置相對固定。

當石墨烯失去一個C原子後,會出現一個空位,產生V1缺陷。由於C原子的缺失,石墨烯上會出現三個具有未飽和懸掛鍵的C原子,此時石墨烯發生Jahn-Teller形變,其中兩個C 原子相互靠近形成五邊形,只留下一個懸掛鍵。從而出現一個5元環和一個9元環。該缺陷的形成能也非常高,但是其遷移能壘較低,在較低溫度下就可以在石墨烯表面發生遷移。

當兩個相鄰的碳原子除去後,石墨烯上會出現V2缺陷。此時石墨烯上的4個6元環會變成兩個5元環和一個8元環,即585-V2。該缺陷的形成能與單空位相當。

除了點缺陷之外,石墨烯內部還存在一維的線缺陷。一種是將不同取向的石墨烯微晶分開的晶界,通常由5元環、8元環組成。還有一種則是石墨烯的邊緣。由於具有懸掛鍵,邊緣結構式通常為armchair和zigzga取向。然而當這兩種邊緣有碳原子丟失時,邊緣的六元環中間會產生五元環和七元環。

2. 原子摻雜

N 原子經常引入到石墨烯內部來調控其電子結構。N摻雜石墨烯可以通過含N 前驅體對石墨烯或者氧化石墨烯後處理得到缺陷點的存在會減少N摻雜的形成能,所以N在缺陷石墨烯的摻雜比完整石墨烯容易,在N 摻雜之前有意引入缺陷會提高摻雜效果。對於完整石墨烯,由於N原子之間存在排斥力,N 原子摻雜位置分布比較分散,但是當存在缺陷時,由於缺陷與N之間的吸引力,缺陷附近區域N的分布將會非常集中。

B原子也經常引入石墨烯來調整其電子結構。由於B比C缺少一個電子,摻B之後石墨烯費米能級向低能級方向移動,與Dirac點不再重合。此外,S、P等原子也用來摻雜改進石墨烯的電子結構。

圖2給出了SW缺陷、V1和V2缺陷的具體結構。圖3為完整石墨烯、585-V2 石墨烯、SW缺陷石墨烯和石墨化N石墨烯的電子能帶圖。

圖2 不同種類石墨烯缺陷:(a)S-W缺陷;(b)V1缺陷;(c)585-V2缺陷;(d) 555777-V2 缺陷;(e) 555-6-777-V2缺陷

圖3 不同類型石墨烯能帶結構:(a)完整石墨烯;(b)585-V2缺陷;(c)S-W缺陷;(d)N 石墨烯

下面根據石墨烯在儲能器件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別從超級電容器、和ORR過程對目前的理論研究進展進行討論。

超級電容器

完整的石墨烯量子電容非常小,在充電或放電過程中難以為電子提供足夠的能態來存儲電荷。為了提高石墨烯的量子電容,首先考慮到的是在石墨烯中引入缺陷結構,改善石墨烯在費米能級處的DOS。對於SW缺陷,由於費米能級處存在五元環和八元環碳原子上pz態組成的能帶,該能帶將會容納額外的電子,進而提高石墨烯可聚集的電量。同時,由於存在pz準局域態,V2缺陷中缺陷附近的C原子也會容納額外的電子。SW缺陷在作為負極時存儲電荷非常有效,而V2缺陷則在作為正極時表現出良好的電荷存儲行為。晶格中C原子被N和B替換後都會對量子電容產生影響,前者對正偏壓範圍內量子電容提高,後者則是對負偏壓範圍內量子電容提高。

同時,科學家還詳細討論了石墨烯的層數、應力和表面褶皺等局部結構對量子電容的影響。由於單層石墨烯帶密度較低,難以有效屏蔽電極中產生的額外電荷,所以電壓容易隨電荷增加而迅速提高,電容效果較差。當石墨烯層數提高後,所能容納的電荷數提高,量子電容相應提高。

圖4為完整石墨烯、SW石墨烯、V1石墨烯、V2石墨烯、摻N石墨烯和摻B石墨烯量子電容的比較。當石墨烯在平面某個方向上尺度有限時會形成納米帶,此時電子結構特徵與量子電容與完整石墨烯相比具有較大的變化。

過渡金屬原子也會對石墨烯的電子結構產生影響,並在石墨烯的空位上產生較強的吸附作用。

圖4 不同結構石墨烯量子電容:(a) 缺陷石墨烯;(b) N摻雜石墨烯;(c) N、B摻雜石墨烯

?

鋰離子電池的石墨烯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容量問題,涉及到Li 與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再就是Li 離子在石墨烯上的擴散問題,這與鋰離子電池的倍率性能緊密相連,主要包括Li在石墨烯表面平行方向的擴散和穿過石墨烯表面的擴散。

1. 容量與相互作用能

(1) 完整石墨烯

Li 在完整石墨烯表面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Li穩定存在於石墨烯的C六元環中間,組成環的六個碳原子都與Li產生相互作用,而Li 在兩個碳原子的橋接位置和單個碳原子的頂端位置時的相互作用非常弱。Li與C六元環的相互作用具有離子鍵特徵,電荷從Li向石墨烯轉移,遷移的電子主要集中在Li和C六元環之間的區域,所以Li原子上面區域和石墨烯上C-C鍵上的電子減少。當Li 吸附在石墨烯表面時,石墨烯的電子結構有了一定的變化。由於Li的電子進入石墨烯的π*帶,體系費米能級明顯上移,進入導帶,同時Li的2s態由於電荷轉移位於高於費米能級的位置,此時石墨烯仍然有Dirac點,但是由於電荷從Li轉移到了石墨烯,費米能級變得略高於狄拉克點。

科學家發現,Li與石墨烯的吸附能大於0,表明Li與完整石墨烯不會自動發生吸附作用,難以形成穩定化合物。而對於少層石墨烯,Li 則會與之自動發生反應。當Li進入少層石墨烯的層間時,Li與碳原子的相互作用受層間範德華力的影響,並且該影響隨著Li含量變化而變化。計算結果表明,少層石墨烯存儲Li的容量低於本體石墨。Li可以進入任何層數的少層石墨烯中,但是只能進入石墨烯層間,不能存在於少層石墨烯的表面。對於兩層石墨烯,當含量低時Li具有非常強的插層作用。當石墨烯層數繼續增加時,Li首先進入最外面的石墨烯層間,而不是中間的層間。隨後Li根據石墨烯層數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嵌入行為,或進入同樣的最外層間,或進入另一個最外層間或者進入內部層間。

另外,當採用Li在本體Li金屬的狀態作為參考態,考察了Li在石墨烯上的吸附行為。採用該參考態時,Li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能為負值,說明可以發生吸附,但是容量仍然低於石墨。石墨烯上不同Li原子之間存在庫倫排斥力,當Li的濃度很低時Li傾向於在石墨烯表面分散,故當濃度非常低時Li可以吸附在石墨烯上。但隨著Li增多,Li原子之間由於相互吸引會形成團簇而與石墨烯發生相分離,所以石墨烯的容量比石墨低。作者分析了Li團簇在石墨烯的吸附,發現吸附到石墨烯上團簇的內聚能高於孤立團簇的內聚能,表明前者更為穩定。團聚進一步發展則會形成枝晶。

(2) 缺陷及雜化石墨烯

Li與帶有缺陷的石墨烯的相互作用與完整石墨烯具有較大的差異。Li與585的V2 缺陷石墨烯作用時,由於Li電子的轉移,V2石墨烯上費米能級附近原來近乎水平的能帶由於部分被電子佔據而能量降低。然而,費米能級仍然在Dirac 點下方。Li與SW缺陷的石墨烯作用時,費米能級升高超過Dirac點而進入導帶,同時SW缺陷出現的那條近乎水平的能帶也部分被佔據。

圖5 不同結構石墨烯與Li相互作用:(a)少層石墨烯; (b) Li與摻N石墨烯的態密度

圖6 Li在缺陷石墨烯上電子差分密度圖:(a, d)完整石墨烯;(b, e) V1缺陷;(c,f)V2缺陷

2. 擴散

在鋰離子電池系統中,石墨烯除能夠存儲Li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考察因素是石墨烯對Li離子擴散過程的影響,這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快速充放電行為。擴散過程包括兩方面,Li在石墨烯表面上並以與表面平行的方向進行擴散,另外一種是穿過石墨烯平面,以與平面垂直的方向擴散。

計算表明,Li在完整石墨烯表面的擴散勢壘是0. 32 eV,表明Li易沿著石墨烯表面擴散,利用石墨烯作為負極時往往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科學家的計算結果表明,當Li在完整石墨烯上沿著六元環中心頂部—C—C鍵中間六元環中心頂部路徑擴散時,最高的能量阻礙在Li跨過C—C鍵的位置,能量勢壘為0. 311 eV;沿著六元環中心頂部—C原子頂部六元環中心頂部擴散時,C原子頂點為能量壁壘,0. 337 eV。當Li在兩層石墨烯的層間擴散時,同樣具有較低的擴散能壘。

石墨烯的缺陷對Li在平行石墨烯平面方向的擴散行為具有重要影響。Li在585結構的V2缺陷中擴散時,由於缺陷產生的能量陷阱,Li很容易被固定在缺陷區域。該缺陷上的擴散阻礙為0. 17 eV,而V1的擴散阻礙則是0. 24 eV,都小於完整石墨烯(0. 311 eV),所以該能量陷阱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小Li的擴散勢能,進一步改善Li在石墨烯表面的擴散行為。

石墨烯內部經常出現晶界,尤其在通過CVD法製備的石墨烯中更是常見。晶界缺陷也會對石墨烯費米能級附近的電子態產生影響。科學家對此進行研究,結果為Li在石墨烯上最穩定的吸附位置在晶界上。以上缺陷結構對Li的吸附能力都優於完整石墨烯。Li原子在石墨烯在平行和垂直晶界的擴散行為結果表明,Li原子在晶界上的平行擴散能壘明顯低於垂直晶界的擴散,說明Li原子很難橫向穿過晶界而到另外一個微晶區域。

Li在石墨烯片層垂直方向的擴散行為也對鋰離子電池的倍率性能產生重要的影響。Li透過完整石墨烯擴散時,由於庫倫排斥力,能量勢壘非常高,為9. 8 eV,所以Li難以通過六元環中心穿過完整石墨烯表面。當存在空位缺陷時,擴散阻礙降低。科學家結合實驗和理論計算了Li在不同石墨烯上穿過時的能量勢壘,分別為完整石墨烯為10. 2eV,SW 缺陷位6. 35 eV,V1 為8. 86 eV,V2-585為2. 36 eV。所以從V2缺陷開始,Li基本可以透過石墨烯片層發生擴散。

圖7 Li離子擴散過程:(a)平行石墨烯表面;(b)平行石墨烯晶界;(c)透過石墨烯平面

ORR過程

燃料電池可以直接將化學能轉變成電能,具有轉化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和無汙染的優點。O2還原反應是制約燃料電池發展的重要因素。該反應可以通過兩種路徑發生,第一是四電子過程,O2得到四個電子直接還原成H2O;第二是效率較低的兩電子過程,O2轉變為H2O2。由於利用效率高,四電子過程的催化劑研究非常重要。

石墨烯催化效果計算表明,O2分子與完整石墨烯片層的吸附能都非常小,二者的距離也較大,大於2. 6 ?。雖然O2分子與石墨烯形成弱的離子鍵,但是由於反應過程中後續步驟所需能量非常高,並且生成的OOH也難以吸附在完整石墨烯上,所以完整的石墨烯沒有O2催化活性。由於N的電負性強於C,N周圍的C原子帶有正電荷,並且具有一定的自旋電荷。研究表明,當碳原子的自旋電荷密度或原子電荷密度高於0. 15時就會具有ORR的電化學活性。另外,科學家採用周期結構石墨烯模型詳細探討了完整石墨烯和摻N石墨烯上ORR過程,見圖8,同時還計算了N石墨烯上N含量對ORR過程的影響,發現4% ~5%的N含量對於應用是比較合適的。

圖8 ORR在(左)完整石墨烯和(右)N石墨烯上的反應過程

科學家使用團簇結構的石墨烯模型研究了含N石墨烯在酸性環境中對O2的催化機理。計算表明,OOH吸附在靠近吡啶結構N的C原子上,其中一個O與C原子相互作用,並且該C原子從石墨烯平面伸出。對於吡咯N,OOH同樣會吸附在靠近N 的C原子上。當在OOH上進一步增加H後,吡啶N和吡咯N石墨烯上都會形成不穩定的HOOH,O—O鍵長增加,容易變成兩個OH,所以在N石墨烯上的ORR是四電子過程。同時,作者提出自旋密度和電荷密度是決定催化效果的關鍵因素。儘管有的C電荷密度非常高,但是OOH更容易吸附在具有高自旋密度的C原子上。與電荷密度相比,自旋密度更能決定催化活性位,只有當自旋密度非常小時電荷密度才起作用。圖9給出了所計算的摻N石墨烯上電荷密度和自旋密度分布。

圖9 N摻雜石墨烯的(a)原子電荷密度和(b)自旋密度

Li-空氣電池負極為Li,正極的空氣電極通常為多孔炭,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外部的O2進入空氣電極並吸附在多孔炭的表面,隨後O2分解並與負極氧化得到的Li離子發生反應。科學家使用周期結構模型計算了Li-空氣電池正極O2在N石墨烯表面的催化分解過程。O2分子靠近離石墨烯時,一個O原子位於N最鄰近的C原子上面並向石墨烯平面傾斜,另外一個O位於C5N環的中心,O2不再平行,O—O鍵變弱。

除了在ORR反應中的催化作用,在O2析出反應中摻雜石墨烯也具有明顯的電化學活性。理論計算表明,B摻雜的石墨烯由於缺電子,可以比完整石墨烯較強低吸附Li2O2,進而在較低能壘下活化Li—O鍵並將O2-氧化成O2。由於B摻雜的石墨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決速步驟的能壘,可以有效提高鋰空電池的電流密度。

相關焦點

  • 張會剛: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原理
    以電化學儲能技術為例,在傳統化學化工專業培養計劃中,學生的電化學基礎是在物理化學課程中建立,缺乏對固體和半導體的認識;與材料和固體相關的專業培養計劃中,電池技術所需的溶液化學和界面化學基礎不足。圖片來源:Pixabay南京大學於21世紀初,在材料系的基礎上成立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下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
  • 電化學儲能技術除了鋰離子電池還有什麼可供選擇?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當鋰離子電池在固定儲能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時,越來越多的產業企業正積極開發不同的技術以提升自身競爭力,為市場帶來更具競爭力的儲能系統。在鋰離子電池的競爭對手中,氧化還原硫電池(Redox Flow Battery, 氧化還原硫電池)是目前進入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
  • 【行業動態】一文帶你了解​石墨烯在農業中的應用
    石墨烯在生物醫藥、電子器件、電池電容器、航空航天以及軍工等眾多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石墨烯相關產業的不斷發展,石墨烯在農業中的應用研究也不斷被挖掘,科學成果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惠及百姓日常生活。石墨烯在農業中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涵蓋了傳感器、農藥、肥料、保鮮劑、吸附劑、電熱膜/板以及塑料薄膜等方面,具體應用如下:一、石墨烯傳感器可用於採集空氣溫溼度、土壤溫溼度等周邊環境參數,形成優化生長環境和生長方法的關鍵信息,滿足智慧農田的管理需求;將多孔石墨烯材料用於修飾工作電極,構建電化學酶生物傳感器,用於檢測農藥殘留,保障農產品食用安全。
  • 兩項電化學儲能電站標準文件徵意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獲悉,近日,中電聯標準《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技術要求》和《電化學儲能電站檢修規程》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1年1月15日。文末可獲取原文件。文 | 北極星儲能網整理其中,《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技術要求》為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發電有限公司起草,適用於功率不小於500kW且容量不小於500kWh的各類電化學儲能電站,其他類型和規模的儲能電站可參照本標準執行。
  • 儲能產業鏈
    當發電端和用電端出現不一致,則電能需要得到及時的儲存,儲能需求孕育而生。儲能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利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把能量存儲起來,根據應用需求以特定能量形式釋放的過程,通常所說的儲能主要為儲存電能。機械儲能以抽水蓄能為主,是目前最為成熟、成本最低、使用規模最大的儲能技術;電化學儲能以鋰離子電池為主,是應用範圍最為廣泛、發展潛力最大的儲能技術;電磁儲能成本較高,目前佔比較低。
  • Small Science:石墨烯基材料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與應用
    石墨烯基材料,包括石墨烯,氧化石墨烯(GO),並還原氧化石墨烯(rGO),可應用於許多領域,如電子器件和能源存儲、淨化水、環境修復(如吸附石油洩漏),綠色能源轉換的光、電催化,複合材料強化,抗菌藥物和納米診療等。一些應用利用材料的物理(如電導率、疏水性和表面積)和化學(例如,官能團)性質,而另一些應用則不僅依賴它們的化學反應活性,但也依賴他們的電學性質(例如,催化應用)。
  • 飛輪儲能技術在電力儲能領域中的應用現狀
    其中根據飛輪儲能系統中飛輪轉子旋轉速度的不同,飛輪儲能系統分為中低速飛輪儲能系統及高速飛輪儲能系統兩大類;根據飛輪軸系軸承的不同,飛輪分為機械軸承飛輪儲能系統、磁懸浮軸承飛輪儲能系統和組合式軸承飛輪儲能系統等;根據飛輪轉子材料的不同,飛輪分為複合材料轉子飛論以及金屬材料飛輪兩大類。
  • 日益完善的市場化機制、快速下探的度電成本等因素助力新能源+儲能...
    在新能源發電側配置電化學儲能的試點和應用顯著增多,密集出臺的引導政策、快速下探的度電成本以及日益完善的市場機制三大因素正在助推「新能源+儲能」駛入快車道。總體來看,隨著儲能電池成本降低、系統設計優化、系統充放電時長標準化程度提高,在新能源成本日益下行的既成事實下,新能源+儲能項目的整體經濟性也將為其規模化應用帶來更多可行性。日益完善的市場化機制在新一輪電改的穩步推進過程中,新的市場化機制正在的逐步形成,而健全的機制將為新能源+儲能產業的商業化發展建立更多的收益通道。
  • 鋰電池開始壟斷電化學儲能市場 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殺入前五
    5月20日,中關村儲能聯盟(以下簡稱「CNESA」)發布《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0》。白皮書顯示,2019年,鋰電池在電化學儲能市場開始佔據壟斷地位,在累計裝機容量中的比例升至80.62%,在新增裝機容量中的比例更是達到驚人的97.27%。動力電池企業成為本次中國儲能技術前十供應商中的「大贏家」。
  • 破除儲能安全隱患該做些啥
    儲能安全是儲能發展繞不開的話題,目前儲能安全問題主要來自於電化學儲能,而電池組(堆)又是其最大的安全隱患之一。 根據《2020儲能產業應用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僅在2019年,中國儲能項目新增裝機共計1228.4兆瓦,其中電化學儲能項目新增裝機678.4兆瓦,佔比第一,高達54.5%。
  • 石墨烯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石墨烯未來應用解讀
    許多行業已經對石墨烯興奮不已,一些全球最大的公司已經開始尋求與曼徹斯特大學合作,探索石墨烯的運用,預計我們將在2015年之前將可能看到石墨烯首次應用於行動裝置,然後,他將會在適當場合得到實際應用,並將重新定義大到電信業,小到藥物釋放管理的各個方面
  • 中南《ACS nano》:石墨烯助力增強快速儲鈉性能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GeS與石墨烯之間的異質結結構,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儲鈉性能。基於能帶理論,對不同界面結構與倍率性能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加深了人們對活性材料與炭材料之間的異質結結構的認識,為後續的電極材料的研究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
  • 石墨烯電池為什麼沒有「取代」鋰電池成為電動車的電池漲見識了!
    對於戎市場上的每一倪件商品,從研邴發到上市都要杜經過漫長的一司段過程的,比牧如說安全性、呂穩定性、實用元性、性價比,曹只有具備了這寧些性能,才能乜夠成為滿足消龍費者需要的商班品。眾所周知目倪前的石墨烯電冉池還僅僅是存家在於實驗室之曾中,市場上所聶謂的石墨烯電危池十有八九都歐是假冒偽劣產毛品,或者是把孫含有石墨烯的嚴鋰電池和鉛蓄戴電池說成石墨靳烯電池。
  • 鋰電儲能行業深度報告:行業格局初顯,龍頭迎來新機遇
    一、儲能行業需求穩健增長,電化學儲能佔比提升迅速1.1 需求多樣性決定了儲能形式多元化發展儲能是指通過介質或設備,利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把能量存儲起來,根據應用需求以特定能量 形式釋放的過程,通常所說的儲能主要為儲存電能。
  • 哈工大突破世界性難題:「解鎖」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
    單層石墨烯與BCM分子間光致環加成反應示意圖。哈爾濱工業大學供圖中新網哈爾濱10月27日電 (記者 王琳 史軼夫)哈爾濱工業大學於27日發布消息,該校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新技術應用示範項目投入運行—新聞—科學網
    新一代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     新一代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    邵家雲攝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帶領科研團隊,採用自主開發的新一代可焊接全釩液流電池(VFB)技術集成的8kW/80kWh
  • 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董昱:新能源超常規發展給儲能帶來新機遇
    這樣用一個精準可控的發電系統去匹配一個基本可測的用電系統,並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滾動調節,實現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運行。但是新能源大規模接入,應該說從根本上改變了「源隨荷動」的運行模式。在新能源高佔比電力系統中,發電側因為集中式的風電光伏大規模接入以後,新能源的隨機性、波動性影響巨大,「天熱無風」、「雲來無光」,發電出力無法按需控制。
  • 山東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第七屆全國儲能科技大會
    他表示,儲能技術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環節,在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智能電網、過程工業節能增效等戰略產業中具有良好應用前景,是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本屆會議堪稱國內儲能領域的一次盛會,權威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我國儲能領域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對於進一步推動儲能技術的進步,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加快相關產業戰略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 儲能產業的冰與火之歌
    其實,「新能源+儲能」並非全新的賽道,在過去幾年裡其發展勢頭一直被用戶側和電網側所掩蓋,在裝機規模上也只是偏居一隅。來自中關村儲能技術產業聯盟的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側儲能裝機佔中國已投運裝機的比例已攀升至29%,而2019年這一數據僅為17.4%,增速十分迅猛。中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應用場景分布情況(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
  • 世界首個二維材料——石墨烯的發現竟然顛覆了一個世紀的理論!
    這個問題,在發現石墨烯之前,答案一直是否定的。在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在實驗室中成功製備出二維石墨烯晶體材料,推翻了所謂的「熱力學漲落不允許二維晶體在有限溫度下自由存在」的原有理論,這一發現顛覆了整個科學界對二維材料的原有認知,兩人也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這一開創性的發現之後,人們對石墨烯的研究和關注越來越多,新的發現不斷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