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苗倒著栽種只會開花,不會結薯」這個說法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很流行,但是這個觀點無論從實踐經驗還是科學依據上來說是錯誤的。紅薯苗倒著栽種這種栽植方式不但會結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促進結薯。至於紅薯開花與紅薯苗倒栽還是正栽關係不大,主要與紅薯生長環境和自身品種特性有關。
紅薯是一種生物極性中等的農作物,也就是植株體內的養分、水分、無機鹽等物質可以在植株體內正向運輸也可以逆向運輸,因此紅薯苗倒著栽種是可以成活和生長發育的。但是倒栽的紅薯苗體內養分等物質是逆向運輸的,運輸速度也比正常栽植的較慢。此時地上部分莖葉生長發育不能及時得到過多的養分,生長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表現為地上部分分枝增多,莖蔓徒長被抑制。而植株根部吸收大量的養分物質無法及時運至莖蔓,就積累在根部,這也為根部膨大提供了較有利的條件,有助於紅薯產量的形成。因此,與題主觀點正好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說,紅薯苗倒著栽植是可以促進結薯的。
但是,紅薯苗倒著栽植,植株成活率不高且緩苗很慢。在實際生產中,栽植後要加強田間栽植苗的管理,對病死苗要及時進行補苗。苗子成活後,初期髮根較少,但幼根較為粗壯,抗逆性也較正常栽植苗要好。在薯秧生長中期,分枝較多,秧苗封壟較晚,但根部膨大較快。薯體二次膨大高峰較早,且能夠緩解紅薯個體發育與群體生長之間的矛盾,地上部分基本不會出現徒長的鬱閉狀況。生長後期紅薯葉片光合功能期較長且無早缺肥早衰現象,可顯著提高結薯產量。
紅薯苗倒栽的作業要點是:截取紅薯藤二至三節莖,並把計劃朝下倒栽的第一、二節葉片及葉柄剪去,只保留一個正常葉柄,然後插於整好地的高壟裡。扦插深度以保留的一個葉柄露出壟面為最佳。一般株距為十六公分左右即可,不能過密或過疏。這樣倒著栽植的紅薯苗緩苗比正常的緩苗慢,一般需要七至十天左右,之後倒栽的腋間長出腋芽慢慢形成主藤。其他管理與常規方法一致。
至於紅薯是否開花,主要與紅薯生長環境和自身品種特性有一定的關係,與怎樣栽植則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繫。紅薯是一種源於熱帶引入的喜溫短日照作物,在我國一些南方地區,由於紅薯生長期間短日照光照條件影響,紅薯開花是一種很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是在我國北方的一些種植區,由於受北方長日照影響,黑暗時長較短,成花激素不能夠有效合成,因此在北方種植的紅薯一般情況下很難看到現蕾和開花。另外,在生產管理上溫度、土壤水分含量、施肥等因素影響,如在一些乾旱年份或氮肥不足的情況下也會促使紅薯出現開花現象。還有,有些日照不敏感型紅薯品種,如向陽紅品種本身對日照不敏感,也容易出現現蕾開花現象。這也是一些北方種植紅薯的地區在一些特殊年份或特殊條件下能看到「紅薯開花」這一「奇觀」的原因。
因此,紅薯苗倒著栽種與是否現蕾開花沒有必然的聯繫,也不會不結紅薯,相反在管理到位的情況下還會促進結薯,有助產量的形成。至于田間出現開花的紅薯藤,是一種生物生長發育的自然現象,不會對我們的生產造成很大的影響,更不會帶來諸如「紅薯開花,夫妻分家」這些帶有迷信色彩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