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咖啡館是文藝青年的白日夢? 這三個年輕人用月入百萬的小店啪啪打臉

2021-02-09 開店吧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開間小店解決不了的,一間不行就開兩間。

我們給你搜羅了全世界的開店奇思妙想和成功案例,希望對想開間小店的你有所啟發。

郭臺銘曾批:臺灣年輕人只想開咖啡廳,缺少鴻圖大志。

八零後、合夥、咖啡店、賣蛋糕。這樣的標籤,很容易被大眾認為是年輕人為了自己不切實際頭腦發熱的文藝夢而做出的決定。

但臺北樂芙尼手工蛋糕的三個年輕股東以開店為夢想,運用自己對咖啡、蛋糕的理解,用了三年時間,最終打造了一家月賣百萬新臺幣的人氣店。

一、迎難而上的白日夢想家

這個發夢者是林奐,從學校進入社會後做過日本代購、二手店等,但日本代購不敵中商削價、二手精品雖有高額獎金卻無法實現自我價值或者獲得成就感。後來,他開始接觸咖啡,研究咖啡。等考到咖啡師、烘焙師證照之後,他說︰「直到現在,我才真正開始思考人生方向。」 

在學習咖啡的過程中,他看過有的夫妻因為經營不善而離婚,也看到有的店因為經營理念不對而火速倒店。「一家咖啡店只賣咖啡的話會很危險,」他認為:「光靠賣咖啡,單一經營很難真正做到盈利。」於是決定找兩名有蛋糕專長友人合作。

其一是具西點工作經驗、相同懷有開店夢的陳採志。

其二是完全沒工作經驗、日本制果學校畢業的蔡宛靜。

一提到創業,就會有無數的友人前輩好意提醒:如果資金充足儘可能的獨資,不要和人合夥!

但是由於初期資金有限,朋友相互合作的意願又很高,所以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三個人一起來做這件事。而後來,他們也用事實向所有人證明,有著明確分工的合夥,反而降低了失敗的風險。

「我們約定好給自己2年時間拼拼看。」陳採志說。從前在做烘焙學徒的時候,他逐漸對烘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用他的話來講是「突然發現自己的天份原來在這裡!」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將咖啡和蛋糕當成人生志願,衝得義無反顧。但店開起來卻發現營收只能打平,第一年完全不敢多請人 、前1年半的時間裡3個人完全沒支薪,午餐店裡供1個便當、勒緊荷包、吃住儘可能靠家裡。

二、家庭的支持

創業期間能得到父母的支持,也許是另一個幸福動力。

蔡宛靜家裡是從事餐飲業的。父母對於女兒開店這件事從初期不贊成逐漸轉為支持。並且,母親在她決定要做的時候,給予了她創業的第1筆資金。

陳採志父親從事木工裝潢業、母親從事裁縫業,從小浸淫於手工製作的家庭氛圍,這無形中成為了他最大的助力。「我發現自己在做西點時,天生好像學得比較快、想法也比較多。」更不簡單的是他利用此前7~8年的工作積累,存下自己創業一桶金。

林奐父親是大學教授,父母對這件事情一直是開明支持態度,這給了他很大的鼓舞,創業初期也提供了資金支援(賺錢後有還)。他的媽媽說︰「開店,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想做的事,對孩子是最佳歷練。」


三、合理定位,在壓力中成長

林奐說,「我們的錢也不多,無法砸大錢裝潢成夢幻沙龍之類的樣子。最後經過大家討論決定把店定位適合女性甜心路線,所以不管怎樣都要把它做到甜美風。」為了這個,明明是潮男的林奐,硬是逼著自己用Photoshop剪裁洋溢甜美風格的招牌、店卡。

原本在西點業界擔任副手的陳採志,因為有了這家店,他不再只是被交付工作的學徒,他必須時刻鞭策自己不斷創造。一款被網友大力傳頌的「豬排拉麵」,將手工蛋糕創作成形似日式拉麵的樣子,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家中經營知名魚翅店的蔡宛靜,自從投入到這間媽媽口中「小朋友玩意」的店鋪裡後,變得前所未有的全神貫注起來,就像還在在日本制果學校交作業般。「可以做到100分的就絕不只做80分。」創業期間的種種歷練,讓她從嬌氣的小女生變成獨當一面的「大女人」。 

因為資金有限,實在無法負擔高租金,他們只能選擇「店租尚可承擔,月租5萬餘元(臺幣)」的臺北市區內的非主流街區作為店址。也許是因為年輕,似乎膽子特別大。當去年營業額好不容易攀升到80萬元(新臺幣)時,他們卻決定當年不分紅。魄力十足的砸下250萬元(新臺幣)重新整頓空間,解決廚房備料,客座數不足的問題。同時將店面風格從原來的鄉村風格重新裝潢成為法式風格。一舉讓店面營業額攀升至百萬元大關(新臺幣)。

因為本身是80後,所以他們格外貼近並且理解消費者的心理。他們表示,「我們消費力本來就不算高,就走自己可接受的,200元(臺幣)以下可以喝咖啡、吃蛋糕的平價路線。」這樣的定位反而從獲得了消費者口中的高CP值的評價。

3年時間過去,樂芙尼從說不出特色、賺不到什麼利潤的小店,變成附近上班族愛光顧的人氣店。所有因為年輕創業的先天不足,都被他們轉化成優勢。乍看之下是年輕人不切實際容易夭折的白日夢想,如今卻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要變成匍匐且紮實生長的樹木了。 

【顧客反饋】精緻CP值高

我們公司就在這家店對面,雖然相同品項咖啡比附近另一家店貴20元,但我因咖啡味道、拉花漂亮、感覺較精緻,選擇多花錢來這裡消費,此外公司每月慶生會也會訂蛋糕,500~600元價格合理好吃,平均每周光顧3次,建議再增座位數。 

小檔案

★林奐

1982年(32歲)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

經歷︰

高中、大學曾在咖啡店打工,退伍後曾做日本代購、二手精品銷售

創業心情︰

「只靠我自己的專業是不夠的,一定要靠不同專業相互合作。」

★陳採志

1984年(30歲)

松山工農食品加工科

經歷︰

曾任職果子工坊、費太太、亞培米提、神旺飯店西點部門

創業心情︰

「心中一直有這個開店目標,少吃一點、少花一點,給自己1個機會拼拼看。」

★蔡宛靜

1987年(27歲)

東京制果學校

經歷︰

年少夢想是當護士救人,曾在臺灣念護理,輾轉赴加拿大、日本念書,返臺後直接投入開店

創業心情︰

「小學就喜歡做東西吃,抓住這個機會,提早讓開店念頭變計劃。」 

店家資料

電話︰(02) 2522-2855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長春路130之8號 

營運概況

初期創業成本:200萬(去年再增資250萬)

月營收:90~100萬元

原文來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40407/35749240/

圖片來自:http://yfhtqzv.beautyexchange.com.hk/blog/{小金去臺北%E3%80%82Lovely%20cake%20樂芙尼手工蛋糕/125397

相關焦點

  • 想開家花店,誰還不是個文藝女青年了
    每個女孩心中大概都會有開花店、開咖啡館之類的文藝夢吧。店面不用很大,就在某個鬧中取靜的街角即可,裝修溫馨明媚,放著或優雅或悠揚的樂曲。在夏日午後的黃昏,暖黃的斜陽下,寧靜的小店外開著熱鬧的粉薔薇,向行人散發出濃濃的香氣。
  • 老巷新街 與「年輕小店」不期而遇 株洲日報記者 劉芳
    在株洲,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小店經濟,小店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小店經營正逐步走向數位化、特色化。這些年輕人開的小店,我們姑且稱之為「年輕小店」,大多藏身在城市寧靜一隅,不追求氣派、不大肆造勢,似乎只是在靜候一場與「知音」的不期而遇。
  • 60後文藝大叔在八樓開了間咖啡館,門外竟然還有一個落滿蜻蜓的大花園
    青苔入鏡,簷下風鈴,剛下過雨的院子清透而幽靜。八樓平臺的小水池蕩漾著漣漪,一切都十分寧靜,默默俯瞰這山水之城的一片繁華。院子裡有無花果樹、桃樹、繡球花,還有些夜來香。這是遇蜻蜓咖啡館門口20來平米的小院子。
  • 傷心咖啡館之歌 □沈嘉柯
    有人統計過,愛好文藝的人士,都有兩大夢想,一個是書店,一個是咖啡館。書店的事就不說了,數字出版時代,實在是大勢所趨,已經談不上賺錢了。更多人掛嘴邊的,是咖啡館這種夢想。你想擁有一家自己的咖啡館嗎?可是你沒什麼錢,那就一起集資,大家都來當老闆。
  • 10個臺北最文藝的小店 你去過幾個?
    距離新光三越幾步之遙,一邊是車水馬龍的繁華大道,另一邊就是安靜狹長的民巷,許多設計小店就隱藏在此,一站式捕獲臺北最值得逛的10個小店。來臺灣之前,暴走夫婦就有一個小本本,寫滿了必須造訪的文藝小店,不出所料,越逛越贊,現在就把小本本分享出來。PS:排名不分先後,具體地址小夥伴在赤峰街打開某點評APP,即可快速找到。
  • 文青旅行打卡地:深圳創意園,網紅文化小店聚集一起
    復古黑膠唱片的舊天堂音樂書店,被花草植被纏繞的餐廳,創意設計的巷子裡的咖啡館,或是販賣個性十足的小商店以及一些工作室,這些一系列離不開文藝的建築存在,註定是要成為年輕人的喜愛和追捧。尤其是當文藝元素裡還增加著一些文學氣質的時候。
  • 想在上海開咖啡館?對不起,這個夢不太好圓
    來源:微信公眾號「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記者:韓小妮 顧箏「開家咖啡館」,這是許多文藝青年的夢想。尤其是近幾年,各種咖啡館在上海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在大眾點評上輸入「咖啡館」三個字,顯示有8000多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不過且慢,我們可能要給你澆盆冷水了。用過來人的話來說,開咖啡館是一個圓夢的過程。至於這個夢是噩夢還是好夢……那就不好說了。
  • 《慶餘年》是年輕人的白日夢
    豆瓣截圖泛95後黃粱一夢一句話概括《慶餘年》:一個向後穿越到未來的留守兒童在豪華陪練團呵護下長大成人,結果他的三個「爸爸」拱手送來了財富、權力、真愛另一方面,《慶餘年》劇中演員涵蓋老中青三代,這種建造式的演員構成仿佛是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給整部劇灌了地基,穩健拔群。「皇帝專業戶」陳道明在《慶餘年》裡飾演慶帝,角色心機深沉,性格複雜。他通過翻動手裡餛飩、抬眼動作、凌厲眼神短短幾個鏡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
  • 開一家照顧咖啡館,讓爸媽老得無所畏懼?
    文藝青年打卡的聖地?溫馨的燈光、雅致的裝飾風格,濃濃的咖啡香中總是夾雜著嫋嫋浪漫的氣息,似乎每一場邂逅都別有溫度。哪怕只是靜靜地翻著書頁、小口嘗著甜點,也能度過一個閒暇的午後。 原來這家咖啡館的真身,竟是一家老人服務中心!咖啡館這麼文藝的地方,吸引的大多是年輕人,怎麼會跟銀髮族沾上邊的呢?
  • 當文藝青年和吃貨青年去旅行,這就是區別
    文藝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吃貨青年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嘗。小編想問,你是哪一種呢?文藝青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一看。吃貨青年:世界那麼大,我想去嘗一嘗。文藝青年:挑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在城市一隅的咖啡館,讀著喜歡的書籍,慵懶的度過一下午。
  • 一入豪門就飄了?這些女星婚後被質疑炫富,範冰冰啪啪打臉
    所以網友其實並不反感女星嫁豪門這件事,認為是人之常情,只是很反感一些炫富的行為。其實大家都知道她價格了個什麼人,也知道她過的有多好,真沒必要三天兩頭就各種炫耀豪宅或者鑽戒的,就連月子餐都能炫,也是沒SEI了。
  • 這才是成年人啪啪啪的真相
    最近我們在自己的讀者中也進行了一次關於「啪啪啪」的調查,我們發現,這一代年輕人越來越熱衷於討論「啪啪啪」這件事兒了。
  • 上海小店故事|最酷社區咖啡館
    愚園路上的咖啡館並不少,但你應該不會錯過店溡三小小的店面,它面向愚園路的木質戶外平臺總是有人或坐或站,讓人看了也忍不住想要去歇歇腳,吹吹風。今年3月時疫情剛剛有所鬆動,我偶然間看到店溡三的菜單,「老闆娘最愛」是一款椰青+咖啡,「花頭精最多的上海姑娘」是在咖啡裡加了白花。
  • 年輕人不要太氣盛!辛巴三次上熱搜,均被啪啪打臉
    網紅帶貨,是2019年到現在,一直都比較火的行業,不過在最近,帶貨主播惹出來的事情可真不少,前一段時間,著名的帶貨主播李佳琦到商場參加活動,竟然僱了十幾個保鏢,當時街上正好有一個男子在低頭看著手機,他的保鏢一直在大聲吆喝路人讓開,可能這名男子沒聽到,仍然站在那裡,李佳琦的保鏢竟然一把將他給推了過去
  • 老麥:開咖啡館,並不是一場風花雪月
    作者老麥與現場一百多位讀者分享他開咖啡館的酸甜苦辣。從控制成本,打造個性小館的生意經到自在暢快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老麥聊他對搖滾音樂的熱愛,對自由和夢想的追求,也向所有想開咖啡館的年輕人提出了誠摯的建議:開咖啡館不是想像中的那般簡單浪漫,請先做好充足的準備。
  • 在寧波,那些好喝又文藝的咖啡館
    開在濱江的第三家店,為一向冷清的廣場注入不少人氣。 店如其名,木頭一般低調卻柔韌的存在。白色基調延展起二層空間,倚在容器裡的花朵時換時新。太陽出來的日子,坐在落地窗邊和植物一起光合作用,心情都通亮。
  • 演藝圈那些被啪啪打臉的明星們
    這幾年演藝圈明星被打臉事件真是層出不窮,被打臉的原因也是各有各的不同,比如下面這幾位:王學兵身為公眾人物,我願意用自己的這種『優勢』為禁毒工作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結果自己因為吸毒被北京警方抓獲,這臉被打得啪啪響!
  • 重拾「文藝青年」這個字眼
    ▼「文藝青年」這個字眼,在我自己的詞語體系中也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就像大多數事物一樣,被越多人使用,就存在越多被誤讀、失去本真意義的可能。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我們終於成功地把「文藝青年」改裝成了一個損人、罵人的貶義詞。為躲避這種浪潮和鋒芒,我這些年敘事時,便用「讀書的人」來指代自己本來要表達的「文藝青年」那個主體。
  • 香港最迷人的創意小店,都在這個小歐洲街區
    與灣仔皇后大道的繁華一步之隔,有一片區域,是香港最早的一批創意小店的集合地。它有個好聽的名字,日月星街,包括日街、月街、星街、永豐街、聖弗蘭士街和秀華坊周邊一大片。他們會把在臺南「喝咖啡做白日夢」的日常搬到了香港,用相片影像文字,在灣仔日街滲出點點臺南咖啡態度。
  • 沙縣咖啡成名記:如何開出一家年營收400萬的咖啡館?
    導語開咖啡館難賺錢,已是共識。但在杭州,有一個叫「沙縣咖啡」的小店,卻「倔強」地實現了日出400杯,年營業額突破400萬,還登上了《三聯生活周刊》,成為杭州文藝咖啡的代表。「沙縣咖啡」,到底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