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開間小店解決不了的,一間不行就開兩間。
我們給你搜羅了全世界的開店奇思妙想和成功案例,希望對想開間小店的你有所啟發。
郭臺銘曾批:臺灣年輕人只想開咖啡廳,缺少鴻圖大志。
八零後、合夥、咖啡店、賣蛋糕。這樣的標籤,很容易被大眾認為是年輕人為了自己不切實際頭腦發熱的文藝夢而做出的決定。
但臺北樂芙尼手工蛋糕的三個年輕股東以開店為夢想,運用自己對咖啡、蛋糕的理解,用了三年時間,最終打造了一家月賣百萬新臺幣的人氣店。
一、迎難而上的白日夢想家
這個發夢者是林奐,從學校進入社會後做過日本代購、二手店等,但日本代購不敵中商削價、二手精品雖有高額獎金卻無法實現自我價值或者獲得成就感。後來,他開始接觸咖啡,研究咖啡。等考到咖啡師、烘焙師證照之後,他說︰「直到現在,我才真正開始思考人生方向。」
在學習咖啡的過程中,他看過有的夫妻因為經營不善而離婚,也看到有的店因為經營理念不對而火速倒店。「一家咖啡店只賣咖啡的話會很危險,」他認為:「光靠賣咖啡,單一經營很難真正做到盈利。」於是決定找兩名有蛋糕專長友人合作。
其一是具西點工作經驗、相同懷有開店夢的陳採志。
其二是完全沒工作經驗、日本制果學校畢業的蔡宛靜。
一提到創業,就會有無數的友人前輩好意提醒:如果資金充足儘可能的獨資,不要和人合夥!
但是由於初期資金有限,朋友相互合作的意願又很高,所以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三個人一起來做這件事。而後來,他們也用事實向所有人證明,有著明確分工的合夥,反而降低了失敗的風險。
「我們約定好給自己2年時間拼拼看。」陳採志說。從前在做烘焙學徒的時候,他逐漸對烘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用他的話來講是「突然發現自己的天份原來在這裡!」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將咖啡和蛋糕當成人生志願,衝得義無反顧。但店開起來卻發現營收只能打平,第一年完全不敢多請人 、前1年半的時間裡3個人完全沒支薪,午餐店裡供1個便當、勒緊荷包、吃住儘可能靠家裡。
二、家庭的支持
創業期間能得到父母的支持,也許是另一個幸福動力。
蔡宛靜家裡是從事餐飲業的。父母對於女兒開店這件事從初期不贊成逐漸轉為支持。並且,母親在她決定要做的時候,給予了她創業的第1筆資金。
陳採志父親從事木工裝潢業、母親從事裁縫業,從小浸淫於手工製作的家庭氛圍,這無形中成為了他最大的助力。「我發現自己在做西點時,天生好像學得比較快、想法也比較多。」更不簡單的是他利用此前7~8年的工作積累,存下自己創業一桶金。
林奐父親是大學教授,父母對這件事情一直是開明支持態度,這給了他很大的鼓舞,創業初期也提供了資金支援(賺錢後有還)。他的媽媽說︰「開店,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想做的事,對孩子是最佳歷練。」
三、合理定位,在壓力中成長
林奐說,「我們的錢也不多,無法砸大錢裝潢成夢幻沙龍之類的樣子。最後經過大家討論決定把店定位適合女性甜心路線,所以不管怎樣都要把它做到甜美風。」為了這個,明明是潮男的林奐,硬是逼著自己用Photoshop剪裁洋溢甜美風格的招牌、店卡。
原本在西點業界擔任副手的陳採志,因為有了這家店,他不再只是被交付工作的學徒,他必須時刻鞭策自己不斷創造。一款被網友大力傳頌的「豬排拉麵」,將手工蛋糕創作成形似日式拉麵的樣子,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家中經營知名魚翅店的蔡宛靜,自從投入到這間媽媽口中「小朋友玩意」的店鋪裡後,變得前所未有的全神貫注起來,就像還在在日本制果學校交作業般。「可以做到100分的就絕不只做80分。」創業期間的種種歷練,讓她從嬌氣的小女生變成獨當一面的「大女人」。
因為資金有限,實在無法負擔高租金,他們只能選擇「店租尚可承擔,月租5萬餘元(臺幣)」的臺北市區內的非主流街區作為店址。也許是因為年輕,似乎膽子特別大。當去年營業額好不容易攀升到80萬元(新臺幣)時,他們卻決定當年不分紅。魄力十足的砸下250萬元(新臺幣)重新整頓空間,解決廚房備料,客座數不足的問題。同時將店面風格從原來的鄉村風格重新裝潢成為法式風格。一舉讓店面營業額攀升至百萬元大關(新臺幣)。
因為本身是80後,所以他們格外貼近並且理解消費者的心理。他們表示,「我們消費力本來就不算高,就走自己可接受的,200元(臺幣)以下可以喝咖啡、吃蛋糕的平價路線。」這樣的定位反而從獲得了消費者口中的高CP值的評價。
3年時間過去,樂芙尼從說不出特色、賺不到什麼利潤的小店,變成附近上班族愛光顧的人氣店。所有因為年輕創業的先天不足,都被他們轉化成優勢。乍看之下是年輕人不切實際容易夭折的白日夢想,如今卻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要變成匍匐且紮實生長的樹木了。
【顧客反饋】精緻CP值高
我們公司就在這家店對面,雖然相同品項咖啡比附近另一家店貴20元,但我因咖啡味道、拉花漂亮、感覺較精緻,選擇多花錢來這裡消費,此外公司每月慶生會也會訂蛋糕,500~600元價格合理好吃,平均每周光顧3次,建議再增座位數。
小檔案
★林奐
1982年(32歲)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
經歷︰
高中、大學曾在咖啡店打工,退伍後曾做日本代購、二手精品銷售
創業心情︰
「只靠我自己的專業是不夠的,一定要靠不同專業相互合作。」
★陳採志
1984年(30歲)
松山工農食品加工科
經歷︰
曾任職果子工坊、費太太、亞培米提、神旺飯店西點部門
創業心情︰
「心中一直有這個開店目標,少吃一點、少花一點,給自己1個機會拼拼看。」
★蔡宛靜
1987年(27歲)
東京制果學校
經歷︰
年少夢想是當護士救人,曾在臺灣念護理,輾轉赴加拿大、日本念書,返臺後直接投入開店
創業心情︰
「小學就喜歡做東西吃,抓住這個機會,提早讓開店念頭變計劃。」
店家資料
電話︰(02) 2522-2855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長春路130之8號
營運概況
初期創業成本:200萬(去年再增資250萬)
月營收:90~100萬元
原文來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40407/35749240/
圖片來自:http://yfhtqzv.beautyexchange.com.hk/blog/{小金去臺北%E3%80%82Lovely%20cake%20樂芙尼手工蛋糕/12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