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由Andrew S. Gibson, Square的作者寫的。
今天我想讓你們注意一個你們可能沒怎麼想過的構圖領域:縱橫比。
長寬比是一個術語,用來描述一個圖像的尺寸通過比較寬度和高度,並表示成比例形式。
圖像的長寬比主要由相機傳感器的尺寸決定(或者是膠捲型加上帶膠捲相機的相機設計)。由於這些物理方面是固定的,所以很容易認為你的圖像的長寬比是理所當然的,而不考慮你使用的長寬比與構圖的關係。
相機製造商已經意識到,有時攝影師喜歡在不同的長寬比下工作,而最新的數位相機允許你使用相機的菜單來改變長寬比。您還可以在後期處理中將圖像裁剪成不同的長寬比。
為什麼縱橫比很重要
為什麼縱橫比很重要?這一切都與主體與框架兩側的關係有關,也與主體周圍的空白空間有關。
意識到你的特定相機的長寬比的特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構圖。它還可以幫助您識別何時裁剪到不同的縱橫比將改善您的圖像的組成。
什麼是縱橫比?
長寬比描述了圖像的寬度和高度之間的關係。它被寫成一個圖形,以這種形式表示——寬:高(寬總是在前面)。
幾乎每個數位相機都有一個傳感器,它有兩個縱橫比:
一種由35mm鏡頭傳感器和全畫幅單眼相機、一些徠卡中型相機、無反光鏡相機、高端緊湊型相機和大多數35mm膠片相機使用的長寬比。自從上世紀初徠卡製造了第一個35毫米膠片相機以來,這種長寬比就一直存在。
35毫米作物傳感器和全框架單反的展弦比為3:2。傳感器的寬度是高的1.5倍。
全框架35毫米傳感器尺寸為36 x 24毫米。你可以用比率來表示這個數字:36:24。數學家們總是喜歡簡化比率,這樣兩個數字之間的關係就很容易形象化。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把兩個維度都除以12。得到3:2。
作物傳感器相機有更小的傳感器,測量大約22.5 x 15mm(根據品牌和型號的不同,精確的測量是不同的)。這些圖符合全幀傳感器的3:2寬高比。
這種長寬比用於微型四分之三相機,許多緊湊相機,一些中型數位相機加上中型膠片相機使用6 x 4.5釐米的格式。
讓我們比較一下這兩種情況:
你可以看到大多數數碼單反所使用的3:2的長寬比略長於4:3的四分之三幀。這看起來似乎不多,但它對構圖有很大的影響。看看下面的圖片,看看原因。這是最初的35毫米版本,比例是3:2:
縱橫比
這是同樣的圖像裁剪成4:3的長寬比,就好像是用四分之三的微型攝像機拍攝的:
看到區別了嗎?這是微妙的,但它就在那裡。35毫米的框架更長。這對於構圖來說是很有挑戰性的,因為你必須找到一種有效的填充長度的方法。風景攝影尤其是經常受益於短幀,這是原因之一的流行6 x7cm中畫幅(6長寬比)和5×4查看相機(25:4長寬比)在使用膠片相機的風景攝影師。下面是這些格式裁剪出來的風景:
對我來說,7:6的長寬比太短了,但是5:4的長寬比很好。
現在,到目前為止,您可能認為高寬比之間的差異不是什麼大問題。通常,當你使用橫向格式(比如。相機的定位,使框架是水平的),差異是最小的。在上述任何一種高寬比下工作都不那麼困難。
但如果換成豎框,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35毫米的框架突然變得更加難以有效填充,而構圖常常得益於裁剪成一個較短的矩形。這裡有一些例子來說明我的意思:
我對這幅風景畫的困難在於原畫中有太多的空天。我通過裁剪一個較短的矩形來解決這個問題。4:5的寬高比看起來效果不錯。
當然,不是所有的圖像都能從短矩形中獲益。但如果你發現自己很難填滿畫面,特別是如果你有一個35毫米的攝像頭,它的縱橫比是3:2,那麼這可能是一個信號,表明你會從使用不同的縱橫比中獲益。
冒險和風景攝影師布魯斯·珀西就這個話題寫了一篇有趣的文章。
出於興趣,這裡是第一個圖像裁剪到幾個更常見的縱橫比。它們是全景格式(16:9)和正方形格式(1:1)
調整攝像機內長寬比
許多最新的數位相機給你選擇調整長寬比使用相機的菜單。如果你有一個帶電子取景器的相機,它可以在取景器中顯示裁剪過的圖像。
如果你的相機沒有電子取景器,你需要使用實時取景器模式來利用長寬比功能。攝像機將在攝像機的LCD屏幕上顯示裁剪後的圖像。
無論您的相機有哪個選項,您都應該知道,如果使用JPEG格式,相機將裁剪圖像。您將無法檢索圖像的裁剪部分。如果你使用Raw格式,相機會保存整個傳感器捕捉到的圖像,你可以在後期處理中改變主意。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查看您的相機說明書。
種植在後處理
在後處理過程中比在田間更容易收割。如果你的相機沒有長寬比功能,這是唯一的方法。另一個好處是,您可以回到舊的圖像,看看他們是否會受益於裁剪。
如果你有Lightroom,裁剪很簡單。只需點擊裁剪圖標,並從提供的列表中選擇一個長寬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