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有一部法國電影在中國上映,引發了萬人空巷的轟動效應。
這部電影有多火呢?
在那個資訊極其不發達的年代,超過7000萬人走進電影院,就為了看它。
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恐怕沒有不知道的。
也許那時你還是個孩子,渴望成為主角那樣的大人物。
也許你是個年輕小夥,期待通過看這部電影和心愛的姑娘約會。
或者你是個上了年紀的大叔,但也會不由自主跟著主角一起慷慨激昂。
總之,你一定知道。
它被不同的國家搬上銀幕共計38次,直到2018年,還有新的版本上映。
沒錯,就是這部——
《佐羅》
Zorro
那時恰逢改革開放初期,正值國內觀眾極其渴望豐富多姿的影音娛樂的時候。
《佐羅》一經上映,就瘋狂地徵服了當時鮮少有機會看到外國電影的中國觀眾。
佐羅那黑色的帽子和眼罩、飄逸的披風、飛揚的長鞭、標誌性的劍術動作讓他成為一個時代備受追捧的超級偶像。
「佐羅」蒙面大俠的矯健身姿和騎著馬兒離去的翩翩身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佐羅在中國,不僅僅是英俊瀟灑、劫富濟貧的代名詞,更是那個時代的回憶。
當年,有很多大人一下班、小孩子一放學就直奔電影院;
當年,有多少人看完電影,學著佐羅縱身一躍,跳到馬背上,拿著棍子劃出「Z」的形狀;
當年,有多少人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夢中情人和偶像。
這一切,都得益於電影《佐羅》。
佐羅的雙重身份
同樣面孔的人擁有雙重身份。
一正一邪,互相對抗。
唐·迭戈(佐羅)代替被刺殺的好友,上任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地的總督。
他表面上是一切都假手他人的紈絝子弟,遊戲人間不管正事,面對陰險的上校吊兒郎當裝瘋賣傻。
背地裡卻是除暴安良、警惡懲奸的蒙面遊俠。
迭戈是一個俠盜羅賓漢式的凡人英雄,他本是地主的兒子,是個妥妥的貴族,卻行俠仗義、劫富濟貧。
因此,他化身為佐羅,進行秘密行動。每當他神出鬼沒之際,他總要用他的利劍,劃下「Z」字作為標記。
這樣看起來,佐羅的故事跟東方的武俠英雄有點像,都是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
甚至可以說,在金庸小說被改編成的影視劇還未被大力傳播的年代,「佐羅」是很多人心中俠義形象的啟蒙。
不同的是,東方的俠義更凸顯俠義精神,從而隱藏了個人,而《佐羅》更像是一個關於個人英雄主義的神話。
電影裡也大力渲染了佐羅的英雄形象。
當佐羅第一次出場的時候,他從光的方向走來,那麼耀眼,是給受奴役的人帶來希望的。
而且,佐羅給西方的超級英雄電影帶來了許多靈感。
做行俠仗義之事後,留下標記這一橋段,後來被各國的作家頻繁使用過。樓梯搏鬥那一段也被後世許多電影模仿。
「佐羅」還是後來的雙面英雄,如「超人」、「俠道羅賓漢」、「蝙蝠俠」、「蜘蛛俠」的原型之一。
漫畫家鮑伯·凱恩就曾承認,蝙蝠俠的黑鬥篷造型,就是取材自佐羅。而蝙蝠俠的黑蝙蝠車的設計靈感,也是取材自佐羅的黑駿馬。
蒙面英雄阿蘭·德龍
《佐羅》的扮演者阿蘭·德龍出演這部電影時年近40。
他薄薄的嘴唇、深藍的眼睛、俊朗的外形、迷人的微笑,更是迷倒了無數少女。放到現在,也是妥妥的迷妹收割機。
出色地演繹了行俠仗義的佐羅,這是他事業的一次高峰。
阿蘭·德龍在中國家喻戶曉,就算不知其名,但也能憑藉那張臉,辨認出他就是電影裡的那個蒙面英雄。
至今,還有無數的中國影迷對他念念不忘。
銀幕之下,阿蘭·德龍也在締造屬於自己的傳奇。
他曾被譽為法國最有魅力的男人,影響了無數女青年心中的擇偶標準。
除了《佐羅》之外,阿蘭·德龍出演的改編自法國大作家大仲馬同名小說的電影《黑鬱金香》也非常經典,這部電影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也被引進中國,成為早期在國內放映的少數西方電影之一。
不久後,他又主演由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執導的驚悚片《獨行殺手》,塑造了一個經典的殺手形象。據說,吳宇森就是受到這部電影的啟發,才有了後來優秀的暴力美學作品。
阿蘭·德龍一生拍了幾十部作品,他一直在續寫屬於自己的輝煌。
2019年坎城電影節上,84歲的阿蘭·德龍被授予終身成就獎的榮譽。
其實,蒙面俠佐羅的故事在默片及有聲片時期曾被好萊塢三度搬上銀幕,本片亦非歐洲版的第一部,論內容不算新鮮,但因為阿蘭·德龍造型瀟灑,這個版本的《佐羅》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中國佐羅」童自榮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提起《佐羅》,除了阿蘭·德龍,還有一個人不得不說。
他就是佐羅的中文配音員——童自榮。
他的嗓音華麗、瀟灑,處處透露著風流儒雅的韻味,這與影片中佐羅的形象氣質非常吻合,中國觀眾親切地稱他為「中國佐羅」。
80年代初期,國內引進了很多西方電影,但由於觀眾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於是興起了譯製片。
那時,國語譯製片風靡一時,成為了外國電影在國內影院上映時不可或缺的時代烙印。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上海電影譯製廠等配譯的一部部經典作品。例如,《簡愛》《追捕》《虎口脫險》等膾炙人口的名作。
那時具有代表性的配音員有邱嶽峰、李梓、蘇秀、趙慎之、畢克、童自榮、劉廣寧、喬榛、丁建華等。
而素有「配音王子」之稱的童自榮,共參與了大概530部電影的配音工作。
包括《基督山伯爵》《追捕》《悲慘世界》《寅次郎的故事》《三十九級臺階》等。
對於很多觀眾來說,童自榮的聲音從沒變老過。只要一句話,就能瞬間將人拉回到三十多年前,帶回到那個充滿記憶的年代。
好的配音是電影的再創造。
《佐羅》之所以在國內能這麼成功,這其中有一半的功勞都應歸功於童自榮。
童自榮的配音,激昂有力,褪去了電影原本帶有的鬧劇、雜耍性質,讓電影更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
有人稱讚,童自榮在影片開頭的刑場救人片段中的那一句「住手」,仿佛豔陽從密集的雲層縫隙間噴薄而出,猛烈蕩開雲霞,從頭頂上面很高很遠的天空裡傾瀉而下。
就算多年以後再看,依舊會覺得很燃
在電影《佐羅》中其實是有三個配音角色的,迭戈、佐羅和假總督,迭戈和佐羅還好說,但是佐羅和假總督是有聲音區別的。
由此童自榮想出一個高招,上午穿著大頭鞋配佐羅,這樣顯得聲音沉穩有力。下午換雙拖鞋配假總督,這樣顯得聲音發飄不自信。
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經典配音角色的誕生。
曾經那些優秀的電影配音藝術家們,不知為多少人童年的電影夢想注入了曼妙的音符,那是記憶中最珍貴的寶藏。他們是中國電影永恆的經典。
現在,還有很多人會衝著童自榮老師的配音而去看這部電影。
因為,在觀眾心中,佐羅就是阿蘭·德龍,阿蘭·德龍就是童自榮!
所以,電影頻道的觀眾們,福利來了,本周,我們不僅帶來了這部經典的傳世之作《佐羅》,還有同樣精彩的經典譯製片《辦公室的故事》和《虎口脫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