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總報告

2021-02-15 音樂財經


11月6日,第二屆音樂產業高端論壇在傳媒大學舉行,會上發布了《2015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本次報告是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指導下,音樂產業促進發展工作委員會支持下,由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項目組完成。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較快,消費市場持續活躍。在深化改革、結構調整的背景下,2014年中國音樂產業進一步走向成熟,核心層、關聯層、拓展層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商業模式和業務形態不斷創新,政策環境和版權保護進一步完善,更多體現主流價值觀的原創內容受到市場和消費者認可,產業發展整體走入集約化、內涵式、可持續發展的轉型軌道。

(一)行業發展概況

為估算中國音樂產業的整體市場規模,報告編寫組採取走訪座談、量化統計、文獻查閱等方法,對音樂演出產業、實體唱片、數位音樂等細分行業的市場規模分別進行了粗線條的估算。下面對各細分行業的發展概況和行業數據進行說明。

1、核心層行業概況

(1)唱片產業


2014年中國內地實體唱片產值規模約為6.15億元,較2013年下降約5.4%。新華書店系統、零售門店等傳統線下渠道實體唱片銷售碼洋約為5662.2萬張,同比上一年下降19%。星外星、京東等線上實體唱片銷售約為271.04萬張,同比下降21.8%。但黑膠唱片的銷售量卻逆勢增加。這表明網際網路改變了大眾消費音樂的觀念和方式,實體唱片的商業價值更多體現在粉絲經濟上,其音樂傳播載體的角色從之前的大眾傳播者向小眾收藏品功能轉變。

(2)音樂演出產業


2014年音樂類演出市場規模達到143億元,與2013年基本持平。票房收入約為43.72億元。其中大型演唱會票房總收入28.54億、音樂節票房總收入3.79億、Live house 票房總收入4954萬,劇院音樂類演出票房總收入10.9億元。演出場次總數達2.04萬場,比2013年的總場次數增加近4000場,並保持良好的市場價格秩序。2014年音樂類演出市場整體呈上升趨勢。尤其是「網際網路+音樂演出」催生付費直播模式、視頻流媒體加入搶佔演出市場份額陣營等現象成為音樂演出行業的新亮點。

(3)音樂版權經紀和管理


2014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版權許可收益達到1.37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2.36%,其中表演權、複製權收入有所下滑,廣播權收入繼2013年下滑後,2014年又呈現上升趨勢;2014年的網絡新媒體收入呈現明顯的增長,增長比達到203.94%;海外收益也呈緩慢增長的態勢。

2014年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版權許可收入為1.39億元,比上一年減少2.1%。受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傳統卡拉OK行業經營出現下滑。在線KTV雖然進入快速增長期,其音樂版權管理卻仍屬空白。但從整體趨勢看,2014年中國音樂版權經紀和管理的發展環境不斷改善。特別是各項政策的出臺以及各大 數字企業在版權爭奪上紛紛投入巨資,為音樂平臺付費模式的建立和版權保護規 範化帶來新的機遇。


(4)數位音樂產業

2014年,中國數位音樂的市場規模達491.2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PC端音樂市場規模為51.2億元,同比增長17.4%;移動端音樂市場規模為33.8億元,同比增加10.9%;電信音樂增值業務為406.2億元,同比增長10.8%。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4.78 億,同比增長5.5%,網絡音樂企業數量激增至1034 家,增幅49%。 由於在線演藝商業模式的發展,未來PC端音樂市場規模有望繼續快速增長。電信音樂增值業務與移動音樂App的結合也會更加緊密,數位音樂市場規模整體呈穩步上升的趨勢。


(5)音樂圖書出版產業

2014年音樂圖書出版市場波動相對較小,全年整個圖書市場總銷售收入約為700億,音樂圖書的銷量與上年基本持平。但由於圖書定價有所上漲,整體產值略有提高,2014年音樂圖書出版總碼洋約為7.5億,增幅7.14%,在音樂圖書出版產業鏈上的作者群體、出版社、發行商、零售商以及讀者群體總體數量及規模等整體平穩。從發展趨勢來看,音樂圖書數字出版勢不可擋,網上書店銷量快速增長,實體書店面臨轉型升級,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將成為音樂圖書出版的未來方向。


2、關聯層行業概況

(1)樂器產業


2014年我國樂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20家,樂器行業累計增加值增速為9.8%;年主營業務收入322.8億元,同比增長10.35%;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9.04%;其中,中樂器主營收入33.76億元,同比下降0.51%;西樂器主營收入169.89億元,同比增長9.55%;電子樂器主營收入68.72億元,同比增長10.84%;其他樂器及零件主營收入50.42 億元,同比增長21.47%。各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明顯好於上一年,尤其是樂器進出口金額雙雙上升,一改近年來的低迷走勢,成為樂器行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2)音樂教育培訓產業

2014年社會音樂考級培訓、藝術高考音樂培訓的總產值為643.8億元,較2013年產值增加66.8億元。其中, 藝考報名人數為83萬,同比去年下降17%;藝考音樂培訓產值66億元,同比減少11.5億元;音樂考級主要培訓機構數量約為8500家,參加全國性的音樂考級的考生達120萬人以上。社會音樂考級培訓總值約為577.8億元,較上年增加78億元。隨著網際網路新技術的開發,「慕課」、牛班」等在線音樂教育培訓模式應用越來越廣泛,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新亮點,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3)專業音響產業

2014年我國主要電子音響產品總產值約為2,774.0億元,比2013年增長14.3%。主要電子音響產品出口總額為298.4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16.7%,進口總額為68.1 億美元。 其中與音樂產業製作、傳播和欣賞密切相關的專業音頻、專業音響以及個人消費類音響產品發展穩定,總產值約為391億元。由於音響產業內龍頭企業加快優化產品與市場結構,提高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促進了產業規模及效益的提升,2014年我國電子音響行業整體處於持續復甦階段。


3、拓展層行業概況

(1)廣播電視音樂節目行業

2014年,全國各級廣播頻率共計1203個,音樂類廣播頻率佔88個,數量逐年遞增,佔市場份額18.46%,僅次於新聞綜合類與交通類頻率;2014年音樂類頻率廣告費約15.4億元。

2014年全國電視頻道總數約為1000個,電視音樂類節目數量約105檔。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21檔,電視音樂專題類節目數量有所增加。音樂節目總體冠名費收入則在23億元以上,如《中國好聲音(第三季)》視頻版權出售給騰訊視頻的價格就高達2.5億元。電視音樂及其相關衍生產業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2)卡啦 OK 行業

卡拉OK是音樂娛樂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行業惠及房產、餐飲與服務業、VOD 及音響設備商等多個行業領域。2014 年,全國共有娛樂場所84137個,比上一年度減少6%。受社會環境以及新型娛樂方式不斷迭起等因素的影響,傳統KTV的經營也出現了下滑。2014年卡拉OK行業總產值約為800億元,比上年下將6.1%。但與此同時,在線KTV平臺異軍突起,2014年線上KTV平臺唱吧的用戶數突破了2億。並且從線上拓展到線下,網上和實體的KTV門店相結合,將線上的流量導入到線下,成為卡拉OK行業發展的新業態。


(3)影視劇遊戲動漫音樂產業

2014年,我國影視劇、遊戲、動漫音樂的總產值約4.88億元。影視劇音樂產業總值約為 2.3 億元。遊戲音樂收入在1.25億元左右,動漫音樂產業總產值約1.33億元。在國家政策,資金支持下,影視劇、遊戲、動漫近年來整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但由於影視劇、遊戲、動漫音樂的製作缺乏行業規範,雖然整體產業在不斷擴大增長,實際落實到音樂人的利益一直未能得到明顯增加,其音樂衍生產業鏈的價值還未得到充分開發。


4、行業熱點專題

(1)音樂排行榜

音樂排行榜對於把握流行音樂和原創音樂的發展動態,解讀音樂市場環境、受眾喜好,準確定位產品與市場需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14年主要音樂排行榜數量總計213個,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其中廣播音樂排行榜9個,電視音樂打榜類節目1檔,流媒體視音頻網站音樂排行榜166個,其他類型音樂榜單37個。榜單分類設置的細分化、排榜依據的多維度、合作方式的多樣化使中國音樂排行榜的影響力與權威性不斷提高。但與日韓歐美等國家運營模式成熟、影響力大的音樂排行榜相比,中國音樂排行榜尚有較大發展空間。


(2)音樂對外交流

2014年音樂對外交流演出相關項目總計108項,其中走出去共計88項,佔總計的81.50%,走進來20項,佔總計的18.50%。從主辦方來看,中央政府主辦佔總數的74.91%,地方政府佔9.61%;企業交流佔1.96%;另外還包含了部分國外非盈利演出機構和境外演出團體佔總數的13.52%。2014年文化體制改革,稅收優惠、對外文化貿易、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多項重要命題被寫進各類政策文件中。成為推動中國音樂文化對外交流發展的新的驅動力。


(3)國家音樂產業基地

營業收入210.35億元,同比增長了2.34%。主營業務收入178.18 億元,比上年下降1.56%。基地園區利潤總額達9.43億元,同比增長了30.90%。主營業務利潤8.37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9.85%。2014 年音樂產業基地各園區與音樂產業相入駐企業總數2248個,從業人員總數為9610人。2014年,國家音樂產業基地整體發展趨勢較快,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塑造、營業收入都比去年有顯著提高,體現了產業發展的園區集聚效益。


(二)總體規模分析

根據子報告將相關細分行業的市場規模數據梳理總結如下:


根據本報告對「音樂產業」的界定,2014 年中國音樂產業市場總規模約為2851.5億元,比較2013年增長了4.73%,增幅有所變窄,低於GDP的增長。從高速增長過渡到中高速增長,主要原因是在宏觀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音樂產業的發展也步入結構性調整,總體處於過渡轉型、穩步上升期。

從中國音樂產業的產業結構性規模調整來看,其中核心層市場規模為650.61億元,比2013年的596.74億元增長了8.28%;關聯層市場規模為 1357.61億元,比 2013 年的1233.85億元增長了9.12%,拓展層市場規模為843.28億元, 比2013年的886億元下降了5.07%。以上數據表明,中國音樂產業伴隨著中國經濟整體結構性的調整而進入了「新常態」,即以關聯層為主的融合型業態在文化消費的驅動下繼續保持了 9%以上的高速增長,而在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為 主要發展動力的核心層則增速有所放緩,走上了結構性調整之路,粗放型發展的拓展層業務則直接有所下降,表明中國音樂產業逐步向集約化、內涵化發展。


從國家文化產業主要行業的市場總量來看,2014年音樂產業僅佔文化產業總體市場規模的7%(各行業數據來自專業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的行業報告,部分行業2013年數據是按照3年內平均增速進),依然屬於比重較小、特點突出的專業細分行業。但是音樂產業市場規模依然遠遠大於動漫、電影、電視劇、網路遊戲等文化娛樂行業,不僅表明音樂產品和服務受眾廣泛,也體現出產業融合型性強的特點,如「音樂+網際網路、音樂+製造業、音樂+休閒旅遊」等。

(三)產業結構分析


2014年,中國音樂產業核心層、關聯層和拓展層的產值規模分別為650.61億元、1357.61 億元、843.28 億元,分別佔到總規模的22.82%、47.61%、29.57%,相比2013年的22%,45%,33%,核心層產值規模、關聯層產值規模呈上升趨勢,拓展層則有所下降。表明中國音樂產業在以音樂產品或服務為核心,不斷帶動相關產業共同發展的同時,更應該強調優化產業結構、凸顯核心層競爭力、擴大關聯層輻射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和促進增長中的決定性作用。


從核心層音樂行業市場結構來看,數位音樂產業獨佔鰲頭,約佔核心層規模比重75.50%,音樂演出產業、實體唱片、版權經紀、音樂圖書出版均有所下降,其中音樂演出產業約佔核心層21.98%,實體唱片、版權經紀、音樂圖書出版均在1%左右。從數據上說明,數位化、移動化、交互式的文化消費模式已經倒逼音樂產品或服務商作出根本改變,數位音樂產業將逐步與音樂演出產業、實體唱片、版權經紀、音樂圖書出版等行業的原創內容行業發生關聯,加速各類音樂產品或服務實現「原創-展示-體驗-產業化」發展,極大的打破原有產業價值鏈,實現上中下遊全產業鏈平臺化經營。


以樂器產業、音樂教育培訓產業、專業音響產業為主的關聯層行業年產值約為1357.61億元,約佔總體市場規模的50.3%,同比增長了9.12%。其中音樂教育培訓產業、樂器產業、專業音響產業分別佔到47.42%、23.78%和28.80%,基本與2013年保持平穩增長。從拓展層音樂行業市場結構來看,卡拉OK行業受到政策、市場、消費的多重影響,呈現下降趨勢,廣播電視音樂市場則發展平穩,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影視劇遊戲動漫音樂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關聯層和拓展層的數據表明,服務於音樂表演、音樂創作、音樂教育等音樂專業人士的教育培訓、專業設備製造行業發展較為穩定,基本保持了與國民經濟一致的增速;而服務於普通消費者的卡拉OK行業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豪華、奢侈卡拉OK場所的關門潮與在線卡拉OK市場的興起形成鮮明對比。2014年11月,發展僅三年的線上KTV平臺唱吧的用戶數突破了2億,更拓展到線下,開起了兩家實體的KTV門店,意圖將線上的流量導入到線下,成為產業融合發展的新亮點。

(四)消費市場分析


從產品的類型來看,以實體唱片產業、樂器產業、音樂圖書出版、專業音響設備為主的實體產品行業市場規模約為727.46億元,佔總體市場規模的25.51%;而音樂演出產業、數位音樂產業、音樂培訓產業以及廣播電視音樂市場等音樂消費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2124.04億元,佔到總體市場規模的74.49%。以上數據延續了中國音樂產業以出售音樂消費服務或媒介二次售賣為主的發展模式,也要求政府需要加速相關政策和監管體制的變革,引導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


從消費群體來看,數位音樂的消費用戶得到進一步增長。2014年數位音樂用戶規模約為4.78億,較2013年增長5.5%,高於我國同期總體網民規模的增長率,其中移動網際網路音樂用戶規模約為3.66億人,增長率為25.9%。


音樂演出產業2014年約接待觀眾2033萬人次,同比增長23.9%,人均消費約為170元/人次,相比2013年的260元人次下降34%。以上數據表明,隨著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文化、娛樂消費領域的支出比例逐年上漲,音樂服務的人均消費成本不斷下降,演出場次卻不斷增多,中國音樂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的消費市場將在市場的配置下回歸理性。中國音樂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的消費市場未來將在文化娛樂消費市場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拉動內需消費經濟的生力軍。

從消費渠道來看,在實體唱片、音樂圖書出版產業等實體產品行業,線上銷售渠道不僅佔到總銷售規模的70%,並在創意產品導向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京東、環球、騰訊聯手完成了張學友專輯《醒著作夢》上市銷量30萬張成為年度行業熱點。在音樂演出產業、數位音樂產業等音樂服務行業則催生了線上、線下體驗、消費相結合的付費直播模式,國內包括樂視音樂、騰訊視頻、芒果TV等十多家視頻企業進入O2O音樂線上演出行業,範疇包括華語、日韓、歐美等音樂演出,還有明星見面會、發布會、音樂節等眾多資源。芒果TV和QQ音樂直播平臺共同打造了華晨宇演唱會線上直播,整場演唱會線上收入達400萬。O2O(Online To Offline)將成為音樂產業消費渠道的主要發展趨勢。

相關焦點

  • 《2016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發布(總報告全文)
    此次論壇重磅推出了《2016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總報告),《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音樂產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000億大關,達到3018億元;在中國音樂產業主體規模穩步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同時。以優質原創內容為核心、以突破產業邊界為路徑、以分享經濟為紐帶的「音樂+」發展模式成為音樂產業發展的新生態,「創新、跨界、融合」成為2015年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的新氣象。
  • 2015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
    11月6日,中國音數協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音促會)在2015第二屆音樂產業高端論壇的開幕式上正式發布《2015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
  • 《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正式發布
    論壇上,本次大會重磅推出了《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總報告),並針對音樂產業發展現狀,匯集行業聲音與訴求,尋求解決音樂產業發展困境的路徑與方案,勾畫音樂產業發展的願景與藍圖。該報告是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指導下,由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趙志安教授音樂產業項目組撰寫完成。
  • 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5是網劇「井噴年」
    胡佔凡與敬一丹  2016年8月25日,全面解讀全球電視劇產業最新現狀與發展趨勢的綜合性研究專著《劇領天下——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6)》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part1—中外電視劇產業發展趨勢  作為國內唯一的研究全球電視劇產業的專門著作,本書既有中國視角,又具國際視野;既研究傳統電視劇市場,又對新興的網絡電視劇市場給予充分關照。
  • 《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8日訊 11月8日,2019第六屆音樂產業高端論壇在京舉辦。會上,《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針對當前我國音樂產業的發展現狀,匯集行業聲音與訴求;圍繞「音樂+」泛娛樂消費經濟的發展模式,聚焦音樂產業鏈發展變革的新動態與新格局,尋求解決音樂產業發展困境的路徑與方案。
  • 第七屆音樂產業高端論壇在京舉辦 | 《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順利發布
    本次論壇一如既往,重磅推出《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總報告),並進行了中國傳媒大學音樂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暨人工智慧音樂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論壇針對當前我國音樂產業的發展現狀,匯集行業聲音與訴求;圍繞「音樂+」跨界融合的發展模式,聚焦音樂產業鏈發展變革的新動態與新格局,尋求解決音樂產業發展困境的路徑與方案。
  • 《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數位音樂等保持8%高速增長
    論壇上,趙志安解讀《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文
  • 2015年中國電視產業發展報告
    2015年中國電視產業發展報告本文沒有標記出處的數據均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方網站、辦公廳、規劃財務司、傳媒司、科技司、電視劇司等的最新統計數據。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2015級研究生張珊文做了大量文獻梳理和分析工作,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中英文版首發|全球電影產業發展...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日前,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第三部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由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勞特裡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一併在青島亮相首發。
  •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中英文版首發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日前,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第三部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由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勞特裡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一併在青島亮相首發。
  • 《2020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發布,音響產業同比下降1.43%
    在整體經濟環境影響下,2019年中國音樂產業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發展態勢穩中有進,以數位音樂為主的核心層產業保持了8%以上的高速增長。面對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運行帶來前所未有的深刻挑戰,中國音樂產業未來將從持續高速增長轉向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模式;通過音樂科技、商業模式、新興業態和消費場景的全方位創新,激發出中國音樂產業全新的創造活力。
  •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
    本次報告邀請到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孫立軍共同梳理、總結完成。(一)動畫電影:票房增長,模式依舊2014年全年有約30部國產動畫電影上映,總票房超過11億元,比上年的6.6億元翻了近一番。票房超過5000萬元的動畫電影,2010~2012年均為1部,2013年為5部,2014年增長到7部。
  • 《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音樂科技與裝備專題報告》全文發布
    1.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後文簡稱AI)在音樂創作領域的應用逐步聚焦於三個方面:AI作曲、AI伴奏與歌聲合成。目前,在歐美市場已有不少AI作曲平臺上線應用,在中國,從網際網路音樂公司到創業公司,AI作曲與歌聲合成領域也快速進入中國的音樂產業。
  •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中英文版首發-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日前,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第三部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
  • 《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6)》發布 我國電視劇市場規模達882...
    ◆我國平均每天生產電視劇59集    ◆8家大型視頻網站在播劇集數均超過千部    ◆電視媒體全年播出120.7萬小時    ◆網絡媒體在播劇集10814部    全面解讀全球電視劇產業最新現狀與發展趨勢的《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
  • 《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音樂產業良性循環需保護音樂人權益
    法制網見習記者 邢國涵 鄒星宇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文化產業已成為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途徑。國家一直在扶持文化產業發展,音樂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近年來也備受關注。2020年,音樂人發展現狀如何?著作權法的再次修訂對音樂人群體、數位音樂產業有何影響?
  • 2014年度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動漫生產與移動終端和網際網路結合日益緊密,但市場結構、調控手段、人才培育、發展理念還有待完善,整體產業仍需在探索中尋求突破。   2014年我國動漫產業更多地受益於轉型升級所帶來的質量和效益提升,依舊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總值超過1000億元,與2013年相比增長14.84%。
  • 2019最新美國密室逃脫產業近5年發展報告
    總體來說,密室逃脫產業發展已經穩定,並且已走向成熟。近五年總體發展自2014年起至2019年,這五年來美國密室逃脫產業從二十多家增長到超過2350家。這個產業在2016年下半葉達到了增長速度的巔峰。自此,產業的發展速度開始減緩,而停業率反增。實際結果則是密室逃脫設施的整體數量已趨於穩定。密室逃脫統計地點在這份報告中,我們統計了密室逃脫門店的數量。這些是人們可以去線下體驗密室逃脫遊戲的固定場所。
  • 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發布 為新疆能化產業發展提出思路建議
    調研報告發布現場。5月15日,中國化工報社在京以視頻直播的形式召開了能源化工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發布會。報告寫的實、看的遠,直擊產業政策、經營風險等重點、難點,建議舉措得當。報告含金量大,產業藍圖躍然紙上,值得細品、深品,是一本難得的行業指南。新型煤化工新技術發展快速,智能化、信息化大勢所趨,變革催人奮進,神華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秉持開放共享、兼容吸納態度,願同各位攜手共建,守正創新,為推動「一帶一路」,新型煤化工產業蓬勃發展,略盡綿薄之力!
  • 2020年中國音樂產業報告:網際網路音樂消費成為主流
    突如其來的「黑天鵝」打亂了全世界的陣腳,無數人的生活軌跡被改變,全行業受到衝擊,音樂產業自然也不例外。不過,自2015年起,錄製音樂產業的收入越來越依賴網際網路,尤其是中國的錄音產業收入90%以上是數字收入。因此,相比於演出市場在疫情之下受到的沉重打擊,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唱片公司等受到的影響,相對要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