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奧特曼和遊戲?《環太平洋2》都致敬了哪些經典

2021-02-08 網易愛玩

↑ 一入愛玩深似海 從此遊戲無界限 ↑

仔細想想,拋開天差地別的視覺特效外,《環太平洋2》的內核和50年前穿著緊身衣,跟皮套怪獸扭打的M78星雲來客並沒有本質不同。某種意義上,日本昭和特攝還真是很超前的創意啊。

三上真司曾聲稱創作《生化危機》的時候,受到很多自己所喜愛的B級喪屍片的啟發和影響。這種藝術家兒時興趣愛好對其成年作品產生絕大影響心理效應,被稱為「彼得潘效應(The Peter Pan Effect)」。

擔任《環太平洋》系列導演的吉爾莫·德爾·託羅(影迷間愛稱「陀螺」)是個有名的ACG宅文化愛好者——這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

這位宅男堪稱宅界的人生贏家,他既是自己最喜歡的遊戲製作人的好基友,又親自執導了自己喜歡的漫畫的真人版電影,甚至還因為愛好將私人宅邸改造成了一座專屬於自己的恐怖博物館。

在《環太平洋2》(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簡稱《環2》)上映之際,我們來扒一扒這位「彼得潘效應」發作的好萊塢怪咖在電影裡塞了哪些宅宅們喜聞樂見的私貨,和他的靈感來源。

導演對特攝的愛創造出了這個豪華版奧特曼打怪獸

總之就是要大——不講理的大!


「陀螺」小時候似乎並沒有太多娛樂方式,漫畫與老舊的黑白電影是他幾乎全部的消遣對象。

而在這些作品中他獨愛科幻和怪獸題材,尤其迷戀以《哥斯拉》為代表的巨型天災級怪獸片——身高50米體重20000噸這種嚴重不科學的設定,在少年陀螺心中已是碉炸天的存在。

而距今50年前由日本「特攝之神」圓谷英二所拍攝的《奧特曼》系列,更是將他的兩大愛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他對奧特曼等日式特攝的推崇不僅影響到其後的創作靈感,也讓他在與同類著名宅男如小島秀夫之間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


「陀螺」在自己宅邸裡收藏的奧特曼模型

對於特攝片的熱愛以及對其特色致敬在《環太平洋》系列隨處可見,首當其衝就是以大為美的「怪獸」(kaiju,日語的「怪獸」直接音譯)。

人類為了評估其威脅,根據它們的體型大小、體重以及預估破壞力將它們進行分級。

《環1》男主與哥哥遭遇的「刀鋒頭」就是一頭身高86米,體重2700噸的三級怪獸。


刀鋒頭身高體重比例,相比哥斯拉不科學的「2萬噸」應該不會引發自身塌陷的危險(笑)

除了奧特曼以外,近年在遊戲界炙手可熱的克蘇魯神話也是重口味陀螺的最愛,《環太平洋》系列的故事中,這些上古邪神(怪獸)沉睡在太平洋的海底裂縫,從深海浮上,為地球帶來浩劫正是克蘇魯體系的基礎設定之一。

並且,怪獸也完美地繼承了克蘇魯神話中邪神們的另一大特點——大到不像話!

陀螺在《環2》裡進一步貫徹自己對「大怪」的執著,宣傳片中展示的全新超巨大怪獸,以7864噸的體重、128.01米的高度、101.88米的長度及多種強有力攻擊方式,成為了超越《環1》等級上限——超5級的怪獸。


《魔獸世界》裡的尤格薩隆同樣也源於克蘇魯神話,並完美地繼承其「大」的特點

與「巨大敵人」的作戰,可以更好地凸顯戰鬥前的危機感和勝利後的成就感。

也正因為《環2》中超級怪獸的來襲所造成的巨大危機,才逼迫人類不得不結束內耗讓4臺主角機聯手作戰。

宣傳片中4臺主角機與超級怪獸對峙並拔劍開戰的片段,頗有一些《怪物獵人》的feel。

典型的日式登場,先擺POSE——當然,沒人會在這個空隙卑鄙地攻擊他們

「巨大敵人」也同樣被廣泛地應用在遊戲世界:《戰神》《旺達與巨像》《黑暗之魂》《獵天使魔女》等知名遊戲在利用超大型敵人來為玩家提供獨特體驗方面均輕車熟路,這些誇張的大BOSS不但可以呈現出更好的視覺衝擊,也讓戰鬥場面呈現出強烈的史詩感。


《戰神》的羅德島巨像,也是PS2機能下最讓人驚嘆的名場面之一



王道和正義——拯救存亡邊緣的世界


「陀螺」曾公開表示,《環太平洋》這部作品要特別獻給兩個人,一位是美國怪物特效先驅雷·哈裡豪森。另外一位則是日本怪獸特攝片先驅本多豬四郎。

前者是美國視覺藝術的代表性人物,而後者則是著名大怪獸《哥斯拉》的締造者。

本多豬四郎在創作《哥斯拉》時,日本正處於廣島核爆造成的核陰影和二戰戰敗留下的恐慌之中,再加上島國地理環境而頻發的自然災害,催生出一種日本人所獨有的災難情結。

因此在哥斯拉的世界中,人們生活在充滿危機的逆境中,需要靠不斷掙扎來重獲生機。

災難情結深深地影響了日本戰後興起的ACG作品,可以說是包括《EVA》《進擊的巨人》等絕大多數名作的世界觀根基所在。


《環太平洋》系列也多少有些有EVA的設計元素

《環太平洋》系列凝縮了無數日本機器人動畫的老套路,故事起因基本都是強大的敵人突然襲擊地球,人類被打得措手不及,損失慘重之際,科學家創造出可以與之抗衡的武器,由專門的特定人員手動駕駛,擊敗強大敵人,拯救世界。

這種套路延續到《環2》也沒有特別大的變動,這一次出現了更強的升級版敵人,把因為勝利而沾沾自喜的人類再次打得片甲不留,隨後人類也提升了武器,開發了更多的機甲,招募了更強的駕駛員,再度與怪獸開戰……一部強調場面的超級特攝片除此以外確實也不需要什麼超展開的劇情了。

新怪獸設定也更加簡單粗暴,為了對抗科技提升的人類,新怪獸進化成了一種更加致命的生物,它們不再像《環1》時那樣漫無目的的四處破壞,而將目標變為了更通俗的消滅全人類。

因此《環2》將戰鬥場景相比以前的海面大戰更多集中到了人類聚集的都市中,整個畫面就更有《奧特曼》的既視感了。

當年的皮套戲和城市模型…


同樣城裡打怪,但如今有錢有CG愛咋整咋整…



機甲MOBA——單挑看膩了那就來個組隊


既然《環2》有了升級後的新怪獸,那人類的武裝自然也得進一步提升——新一版的機甲設計在前作基礎上做了不少升級,甚至還加入了「變形」的概念。

陀螺那豐富的宅知識得以大顯身手,不少知名機器人作品都成了《環2》新機甲的致敬對象。

ACG中的機甲與機器人,嚴格來說是有本質區別的,機甲可視為「人型機器」,是由人類親自乘坐其中,並親手操控的戰鬥工具——最典型的就是以高達為代表的Mobile Suit。

與靠人工智慧或獨立人格來行動——變形金剛為代表的「機器型人」完全不同。隨著機甲文化的發展,新的標杆作品對其定義做了進一步的細分。

著名的《超級機器人大戰》將機甲細分為「真實系」和「超級系」兩大類別——雖然名為《超級機器人大戰》,但講述的其實多數是「駕駛員+機甲」的故事。


高達係為代表的機甲,把它們換成戰鬥機也沒有問題


有自我人格的變形金剛,把它們代入人類也照樣說得通

「真實系」機器人則以機槍、飛彈、熱能光束等科技熱兵器為主要進攻手段,真實系機甲更接近於現實世界裡坦克、戰列艦等機械武器的概念,對駕駛員的素養和訓練也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

「超級系」機器人則以肉搏和冷兵器等近戰格鬥方式為主要作戰形式,還有各種威力大到不可思議的必殺技。

而超級系機甲對於駕駛員來講,更像是一件巨大的「聖衣」,操控手段也異常簡單幾乎無需培訓(駕駛員以小學生中學生居多)。

順便一提,《環1》裡男主駕駛的「危險流浪者」號就是一臺標準到不能再標準的超級系機甲。


起手一個抱拳,這種不考慮實戰意義和能源浪費的擺造型動作就彰顯出了超級系機甲的本質

到了《環2》,主角機擴展到了4臺,一改前作那清一色的超級系陣容,增加了一些真實系的機甲的同時也對前代的經典機甲做了升級處理。

新一代的主角機「復仇流浪者」是全新的第六代機甲,配備了與《環1》的「危險流浪者」同類的武器裝備,整體造型與EVA當中的初號機頗為相似,而胸口的渦輪引擎又有一些鋼鐵俠的影子,機甲的設計充分迎合時下的主流科技,視覺上更加前衛。


第二臺新機甲「軍刀雅典娜」,為了保持身體的輕盈,將所有槍械和飛彈類的武器全部去除,改用更加靈活的離子雙刃劍作戰。

這使得這臺機甲變得更像是一位靈活的機械忍者,與《守望先鋒》中同樣敏捷的源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軍刀雅典娜靈活得不像一臺巨型機器

與輕盈的軍刀雅典娜相反,「鳳凰遊擊士」是一臺純正的真實系機甲。

渾身上下裝滿了飛彈和槍械,並且為了更好的發揮重火力的定位,它還配備了厚實的裝甲以抵禦怪獸的進攻。

鳳凰遊擊士的設定與《高達W》中有著「移動彈藥庫」之稱的重裝高達如出一轍,不難想像陀螺也應該是個高達迷。


高護甲、強火力,非常符合真實系的設定

第四臺新機甲「英勇保護者」也可以作為陀螺是高達迷的佐證。

這臺超級系機甲手持鞭子,周身紅白配色外加稜角分明的外形,怎麼看都是經典款吉姆的造型,而手中的武器則應該來自於MS-07B老虎增強版。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估計這臺機甲應該是4人組裡的陪襯了,畢竟靈感來源都是量產「雜兵」機甲(笑)。


紅白機總是很悲慘……

主角機的駕駛艙與「自由之翼」開場動畫異曲同工

在《環2》的新故事中,駕駛員由前作的2個主要角色擴展至了9個。

這些新駕駛員分別來自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烏克蘭、澳大利亞等太平洋沿海國家。

這五大洲英勇子民聯手抗敵的情景,真有那麼點《地球超人》的感覺。


地球超人講述的就是來自非洲、北美、歐洲、亞洲、南美的五個孩子共同對抗汙染敵人的故事

前面提到這次將從原來的單人對決變成4臺機甲聯手作戰,這就又體現出了「配合」「協作」的概念。

「開機甲打怪獸」這題材在如今這個科幻片爆發的時代裡可能沒有什麼新鮮感,但加入了「多位駕駛員,通過精神網絡互相串進行駕駛」的概念似乎就有點意思了——而這種操作模式,也正是向日系最早期流行的戰隊系如蓋塔機器人、超電磁V等合體型機器人的致敬吧。


日本超級系有無數個不知為何非要多名駕駛員「合體」「心靈統一」才能戰鬥的例子

要說到人們對「協作」的喜愛,就不得不提到戰火紛飛的二戰時代。那時坦克憑藉著靈活、重火力、不易破壞等特點,成了戰場上的主力兵器之一。

而每一輛坦克都需要裝填手、駕駛員、車長、炮長四名操作人員來共同控制。每次出擊基本都是3到4輛坦克協同作戰,因此坦克戰對「配合」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

也正是二戰期間出現的這種坦克部隊的作戰方式,才衍生出了後續機甲作品裡的那種機甲組隊戰的概念。在《環2》當中,4臺機甲聯手作戰就成了面對強敵的一個必然選擇。

在玩家群體之間,對團隊配合的需求往往以另一種形式再現——MOBA類遊戲。這種類型成為滿足玩家協作的最好平臺。

在其帶動下,玩家們的價值觀也從早年間的「個人英雄主義」逐漸轉變成了「團隊榮耀感」。


不出意外,《環2》也非常迎合「政治正確」



國家級的機器人競爭——這也許是部講述未來電競的電影


《環太平洋》中的「怪獸」都是從太平洋的海底而來,所以遭受攻擊最多的就是太平洋的周邊沿海城市——這也是片名的由來。在對抗怪獸的過程中,每個國家都在以傾國之力提升著各自的機甲科技。

除了對機甲科技的提升外,各國對駕駛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每一位正式駕駛員都是從基礎訓練營開始,歷經嚴格培訓層層選拔而出。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結合《環2》當中9位駕駛員共同參加國際集訓營的新主題,看起來是不是有些眼熟?


這個國際集訓營,就相當於電競中的青訓體系。而全球範圍的「機甲獵人」科技競爭就好像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電競比賽,對自己國內的駕駛員的培訓與選拔,就像是國家內部的電競比賽一樣。

以這個視角再來觀看《環太平洋》的故事,就頗有一些當代電競現狀的意味。

這一點從故事裡的駕駛員國籍的轉變也能看得出來,《環1》中每臺「機甲獵人」的駕駛員都是本國國籍,就像是電競國家隊。

而到了《環2》的時候,各國優秀的駕駛員都匯聚到了一起,然後不同國籍的駕駛員們混搭組合,進入不同的「機甲獵人」執行任務,就像是不同國籍選手混搭作戰的電競俱樂部體系。

同時,駕駛員們都成為了對抗怪獸拯救世界的英雄,所以他們被捧為像搖滾巨星一樣的人民偶像。就像在比賽中發揮超群的優秀電競選手們,也會被玩家們捧為電競明星一樣。

由此可見,或許《環2》的主創當中也存在喜歡電競或者NBA的人。用這個充滿熱血的主題,來引起年輕觀眾們的興趣。


頗有些國家電競選手見面的意味



結語


《環太平洋》系列在導演兼製片人吉爾莫·德爾·託羅受到ACG文化的影響下,詮釋了一個有著古典特攝片內核的故事在資金和技術極大豐富的前提下可以達到怎樣的高度,同時也造就了新一代熱血機甲科幻電影的標杆。

如果你沒辦法在上世紀三、五十年代首次目睹金剛和哥斯拉的衝擊,也沒能趕上六十年代充斥腦洞與夢想的奧特曼特攝風潮,更錯過了七十年代到本世紀初日本超級機器人黃金期的興替,《環太平洋:雷霆再起》或許是你2018年重新補票入坑,覺醒你深藏內心的熱血、怪獸浪漫與鋼之魂的機會。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

作者|二十四

微信編輯|小愛

網易愛玩百萬稿費活動投稿,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都看過人家了,點個zan好嗎?> 3<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環太平洋中的巨獸,奧特曼能否對抗?小學生博伊奧特曼又可否一戰
    最近在部分網站上,有一個話題可謂是頗為火爆,那就是好萊塢電影《環太平洋》中的怪獸,如果被奧特曼遇到,能不能與之戰鬥呢?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作為一部好萊塢大片,《環太平洋》中的刺激驚險的場景,不用說是日本了,只怕是世界也很難找到像樣的對手,並且這部電影中的巨獸,動不動就是一百多米,而奧特曼的設定,往往不過就是五十米左右而已,這樣看起來的話,顯然是《環太平洋》更勝一籌,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所有的評論幾乎都一邊倒地認為奧特曼更強,這又是為什麼呢?
  • <<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 || 怪獸來襲,機甲重燃!
    >最近《環太平洋2》放出首部官方預告片,片中機甲新造型十分讓人震撼。日本特攝風以《奧特曼》、《假面騎士》聞名,都是講述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這源於導演毫不掩飾地在劇中對特攝片、怪獸片、機甲片致敬:難以置信的美工、CGI和IMAX視效,配樂贊,打鬥場面多,廢話少,機甲VS怪獸的熱血爆棚、酣暢淋漓,聲畫組合氣勢恢宏。
  • 《環太平洋2》:又一部「景甜電影」
    無論是從市場策略上看,還是從電影質量上看,《環太平洋:雷霆再起》(Pacific Rim: Uprising)都很像《變形金剛》系列的第六部作品。不過,和《變形金剛》系列不同,觀眾對於電影應該沒有報什麼期望。畢竟有《長城》和《金剛:骷髏島》兩部作品作為前車之鑑,看到「景甜」加「怪獸」的這個組合,電影能不能好看觀眾心裡應該有數。何況這部電影裡不止一個「景甜」。
  • 《環太平洋2》超燃預告先出,它有什麼值得讓人熱血沸騰?
    《環太平洋2》2018.2.23北美公映最近《環太平洋2》放出首部官方預告片,片中機甲新造型十分讓人震撼。《環太平洋》開場以地球環境惡化為開端,神秘外星殖民者通過大洋底部的蟲洞「缺口」將身形龐大的怪獸接連派往地球,實施著它們的殖民毀滅計劃,從而拉開了超燃的機甲與怪獸之間戰爭的帷幕。這完全承接了日本「特攝風」塑造英雄拯救人類的劇情設定,估計《環太平洋2》主線也會放在流浪者復活後的機獸大戰。從劇情上來說,燃在哪裡都已經讓人看得清清楚楚了!
  • 被《環太平洋2》傷透的心,瞬間被《頭號玩家》治癒了
    然而事實上,《頭號玩家》在上映之前,並沒有引起多少關注,因為那時大家的注意力主要還集中在《環太平洋2》上。可惜啊,這部令環太平洋粉絲期待了五年之久的電影結果並沒有給大家帶來足夠的震撼和滿足這是環太平洋2的經典pose再現
  • 我強烈建議:「環太平洋3」叫上奧特曼一起來演吧!
    本質上,這和歐巴馬競選總統沒啥區別,把一樣的話,在各地都說一遍。這次的《環太平洋2》有一句很重要的話術:我們這部續集呢,很多大場面場景都在白天上演的,比陀螺夜戲偏多的首部曲,要看的更清楚。乍聽上去,這句話很有道理,總結的很到位。
  • 《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導演及主演專訪
    五年前,吉爾莫·德爾·託羅拍攝了《環太平洋》,五年後,他憑藉《水形物語》奪得了奧斯卡小金人。為了拍攝《水形物語》,託羅導演將《環太平洋》的接力棒交給了史蒂文·S·迪奈特。由於《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是迪奈特導演的第一部電影,而且還是一部賣座大片的續集,迪導表示,這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挑戰」。
  • 【即將上映】《環太平洋2》3月23日超燃來襲~
    最近《環太平洋2》放出首部官方預告片,片中機甲新造型十分讓人震撼。
  • 《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趁還沒胖,抓緊鍛鍊
    《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是一部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電影。影片中有許多華人面孔,如景甜,黃愷傑,吉麗,于小偉,藍盈瑩等。影片中還有多處使用中文對話。這不僅是為了迎合中國觀眾,也體現出了中國國際影響力。 影片是一個很老套的手法,打怪獸。我們接觸最多的或許是奧特曼打小怪獸,鎧甲勇士等等。當然,影片沒讓人失望最後在日本結束,算是致敬奧特曼了吧?當然,故事情節依舊拯救世界。
  • 《環太平洋2》被黑,要怪景甜和菊地凜子的髮型
    萊克斯·盧瑟《環太平洋2》中的景甜在影片的前半段裡表現得就像一個標準的超級反派:咄咄逼人、目空一切,像奴隸主一樣使喚員工,讓人覺得搞不好她那些量產型無人機都是在東莞的血汗工廠裡組裝的。這要從《環太平洋》系列和中國的糾葛開始說起。2013年陀螺導演砸下兩億美元,拍出了硬核機甲片《環太平洋》。該片極度符合御宅、極客的口味,卻不受北美觀眾的待見,本土票房僅一億美元,只及成本的一半。幸好深受日本二次元文化薰陶的海外觀眾識貨,貢獻了三倍於本土的票房,該片才免於一虧到底。其中中國票房更是貢獻了海外票房的最大頭,比美國和加拿大加的票房起來還多。
  •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簡單感想
    看了一遍環太平洋2,最直接的感受是像好萊塢版的奧特曼打怪獸加假面騎士。 看了一遍環太平洋2,最直接的感受是像好萊塢版的奧特曼打怪獸加假面騎士。 看了一遍環太平洋2,最直接的感受是像好萊塢版的奧特曼打怪獸加假面騎士。(註:由於字數不達標,又只想寫這麼一些,所以複製了,請見諒)
  • 《環太平洋2》與第一部相比咋樣?討好中國市場的它有沒有炸到你
    《長城》她打怪獸,《金剛:骷髏島》她打怪獸,《環太平洋2》她又打怪獸...奧特曼呀!!沒有人能在我的宇宙打敗我!那麼問題來了,在《環太平洋2》裡,景甜到底扮演什麼角色?景甜和怪獸,誰的戲份多?怎麼說呢,這次景甜在《環太平洋2》電影裡面終於不再是打醬油的了,氣場超級強大,而且戲份很足還很關鍵哦。
  • 一封給日本的情書 《環太平洋》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式的機甲與怪獸迷狂
    2013年,吉爾莫·德爾·託羅導演的科幻電影《環太平洋》的上映,將小眾的機甲文化推向主流,而片尾那串向日本藝術家致謝的名單,暴露了他日系機械宅屬性。人類用智慧創造出的巨型機甲「獵人」與從海底而來的怪獸之間的戰鬥。這便是充滿男子DNA的世紀大戰《環太平洋》。
  • 《環太平洋2》.沒拍成《環喜洋洋》可以了,某電影宇宙的建成
    但總體上,也沒有想像的難看,除了前二十分鐘略無聊,後邊基本也算緊湊,後半段老BGM響起,開始進入狀態,只是在質感和具體環節上糙得可以,《環太平洋2》就是標準的行活電影。巨型戰鬥的氛圍渲染,非常重要的一點就環境參照系的設置,從《奧特曼》到《EVA》,都很注重在鏡頭中設計巨大生物與人、建築的對比關係。《環太平洋》裡,墨西哥胖子對賊鷗的體型凸顯就很到位,也在場景上加注意境,增強美感。
  • 被嫌英文爛《環太平洋2》能當翻譯了
    《環太平洋2:起義時刻》12日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導演史蒂芬S迪奈特(Steven S. DeKnight)帶領史考特伊斯威特(Scott Eastwood)、景甜、黃愷傑、吉麗、陳梓童等演員現身,主角約翰波耶加(John Boyega)則臨時缺席。以往被虧英文爛的景甜這次語言能力大躍進,在現場還能充當史考特的翻譯。▲▼《環太平洋2:起義時刻》北京記者會,景甜親民籤名。
  • 看完《環太平洋:雷霆再起》,我真的很想念陀螺
    看過前作的朋友們應該都還有很深刻的印象,就像「陀螺」近期登陸內地院線的那部奧斯卡最佳影片一樣,首集《環太平洋》也是頗具「暗黑」、「金屬朋克」範兒的。電影中的機甲主角「危險流浪者」與怪獸Kaiju的重頭打戲都發生在漆黑的雨夜。無論是阿拉斯加的海戰,還是香港港口和城市中心的尖峰對決,基本都是燈光(探照燈、霓虹燈)兩三盞,大雨下不停。
  • 環太平洋2:這一次,我們不得不提景甜
    雖然沒有陀螺導演親力親為的加持,但出於對五年前橫空出世的《環太平洋》由衷的熱愛,我還是忍不住第一時間去電影院刷了《環太平洋2》的午夜場首映。然而,看完之後我只想說,我有多喜歡當年那部《環太平洋》,就有多討厭如今這部《環太平洋2》;甚至誤以為看的是《環大西洋2》!拋棄掉「蒸汽朋克」的工業美學後,《環2》就真的只能淪為「變形金剛」了麼?
  • 《環太平洋2》OR《環大西洋2》, 看出什麼區別了嗎?
    開門見山的說,從先行預告片來看,《環太平洋2》可能難以到達《環太平洋》的高度,甚至可以說其特效水平和一些常識性問題還停留在
  • 看完《環太平洋2》,我居然愛上了景甜
    景甜在《環太平洋2》中飾演邵氏工業的掌門人。邵氏工業在劇情設定中似乎非常「天涼王破」,逆天改命,強大到可以將國際通用語從英文改為中文。而景甜在裡面的造型也跟灰頭土臉的主角相差甚遠,換一個場景換一套衣服,每幀都能發現新景甜。
  • 《環太平洋2》裡竟然有這麼多的中國演員?!
    日本特攝風以《奧特曼》、《假面騎士》聞名,都是講述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環太平洋2》最讓人期待的除了機甲還有怪獸,怪獸在科幻作品的進化史上越來越醜,而《環太平洋》是個例外。《環太平洋》中的怪物取材於日本《哥斯拉》裡的哥斯拉,但是在外形和特效的酷炫上完全不遜色於主角「機甲」,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這也是《環太平洋》怪獸手辦一直十分火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