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紀,歐洲從中世紀邁向文藝復興,但是政治和宗教的陰影仍然籠罩著歐洲。從血腥瑪麗焚燒新教教徒,到法國的胡格諾戰爭,歐洲人的宗教信仰是經過鮮血的洗禮的。電影《瑪戈皇后》講述的就是法國的這一段歷史。
《瑪戈皇后》是一部大製作的歷史巨作。它絢爛的服裝及宏大的場面令人嘆為觀止。可以說,《瑪戈皇后》中的每一個影像元素都十分貼切的融入了當時的時代。故事從1572年開始,正好是英國的伊莉莎白時期,瑪麗一世的宗教政策已經被伊莉莎白一世所顛覆,而法國的宗教恐怖才剛剛開始。儘管這是一部關於歷史的電影,但是導演也沒有忘記對人物的刻畫,也許在教科書裡他們的形象是枯燥和板刻的,但是在電影裡他們卻是有血有肉的,作為觀眾我們同樣可以感受到他們處在這一時代的無力和悲哀。
凱薩琳·德·梅第奇(Catherinede Médicis):瑪戈的母親,一位著名的「陰險貪婪」的攝政王太后,控制著自己的兒子、當時的法蘭西國王查理九世。為緩和新舊教派間的關係,她將女兒瑪戈嫁給新教領袖納瓦拉的亨利。但新教力量的滲入以及對國王的影響,又讓凱薩琳不安。婚後不多久,她策劃了對新教主要人物的刺殺行動,由此引發了對新教徒們大規模的屠殺(聖巴託洛繆大屠殺),同時迫使納瓦拉的亨利改變信仰並軟禁於皇宮中。
她的眼神,時而陰險暗藏殺機,時而無助又顯得力不從心。兩者的交替折磨,是緣自對權利的貪婪。有時候,是很難弄清楚有關權利的得失與意義。權利扭曲了她對兒子應有的正常的愛,堂而惶之的以保護的名義利用抽榨。當她躲在遠處看著行將就木的查理九世時,看著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劇時,禁不住的悲痛中才顯出那份原始的久違的愛來。於是痛者更痛。
凱薩琳絕對會被觀眾所記住,她高聳的額頭和緊緊盤起的髮型顯示她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還有她在電影裡從來沒有變化過顏色的服裝,永遠是黑色的,顯示出她的陰險和狠毒。服裝設計師在安排凱薩琳的服裝時常常選用黑色的高領或者巨大的扇形領子來顯示這個女人的地位和她對權力的熱衷。
這件服裝時凱薩琳在此部電影中唯一一件不是黑色的服裝,它出現在瑪戈的婚禮上,暗紅的顏色顯示著這場婚禮是血腥的開始,而凱薩琳太后也正是策劃者。
電影中永遠一身黑色的凱薩琳,即使是作為國王的兒子身中劇毒在做最後的殘喘時,不過那時的黑色不再是之前的壓抑和嚴肅,更多的是一種悲哀,凱薩琳一直口口聲聲說著她是愛孩子的,事實上每一個孩子不過是她的工具而已,因為害死國王的恰恰就是她自己。
查理九世 Charles IX:從10歲登基到24歲去世,始終活在母親的陰影之下。他是被操控的提線國王,真正與他相伴的只有一條狗和常常的淚水。他的確性格軟弱,但淚水決不僅僅是軟弱的表現。淚水是委屈,同時也更是不甘。他不是昏君,不是小丑,只是苦於從來都不曾擁有一股真正屬於自己、可以幫助自己的力量,在這場混戰中去為自己抗爭。他清楚自己的處境,尋找著可以依靠的力量。
首先信任給了新教的海軍上將科利尼(雖然科利尼也可能只是在利用國王),結果科利尼遭到太后招募的殺手的刺殺,並在大屠殺中喪命。後來,在一次狩獵中納瓦拉的亨利救了查理九世,查理又把信任給了他,並將他保護起來躲過了暗殺。納瓦拉的亨利是個很好的潛在的盟友,可惜查理因此卻間接造成了自己的死亡,剛要起步就發現自己再沒有機會。
查理九世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精彩,層次分明,有轉折有爆發,再加上出色的表演,給觀者一個完整的人的形象,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符號。
設計師再給查理九世選擇服裝是偏向深重而不鮮豔的顏色,這與他的兄弟安茹公爵形成對比,也顯示出查理在母親陰影下的悲哀。在電影中體現查理的強勢的只有一次,那是在瑪戈的婚禮上,瑪戈抬著高傲的頭顱,遲遲不答應牧師的問話,查理從凳子上跳起來,把瑪戈的頭按在前面的墊子上,身邊的凱薩琳和安茹公爵都露出了詫異的神情,一向軟弱的查理居然會這樣對待他親愛的妹妹。可是坐在凱薩琳身邊的查理怎麼可能真正的強勢,當他找到他的盟友,即將走出凱薩琳的陰影時卻一命嗚呼。
身中劇毒的查理仍然幫助亨利逃跑,這是查理在劇中唯一一件紅色的服裝,表現他最後的掙扎,肉體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掙扎。
安茹公爵(Anjou):查理九世的弟弟,當時的安茹公爵,查理九世去世後繼承王位,成為亨利三世。他是凱薩琳最喜歡的兒子,母子間的情感非常微妙,很有亂倫的嫌疑。而坊間還流傳著瑪戈是她兄弟們的性奴隸的醜聞,所以他和瑪戈間也很有關係。同時,他還是世界同性戀名人中的一員,他的身旁總追隨著一群男寵。
安茹公爵是男性角色中最顯眼突出的一個。這倒不是因為上述的那些「傳奇」,而僅僅是外貌和氣質便足以。不知道用什麼詞形容合適,籠統點說,就是「妖」,非常「妖」,且是帶著男人味的「妖」(大概因此所以男女通吃)。美與邪,光與陰,在他身上都有閃現。他是個最美麗的騎士,也是個最虔誠的教徒,但他並不想當一個最好的國王;他沾過大屠殺的鮮血,也露出過陰謀的微笑,但他最在乎還是他的美和「友誼」。
不同於電影《伊莉莎白》裡小丑般的安茹公爵,設計師選用的服裝以鮮豔的顏色為主,重點刻畫他的美和他的殘忍與陰險。
科裡尼將軍被暗殺後,被新教徒包圍的安茹和凱薩琳,所有的黑色服裝中一身猩紅的安茹尤為明顯。在電影中安茹的服飾多以紅色紫色為主,他的搶眼和查理形成明顯的對比,這樣的色彩選擇也恰好說明了凱薩琳對安茹的偏愛,還暗示了他的性取向。
又一樁命案發生後出現在案發現場的安茹和他的男寵們,男寵也像他一樣妖豔。異常冷靜的安茹其實就是這次暗殺的策劃者。
查理死後回到法國成為國王的安茹,還是鮮豔的紫紅色,身邊還是包圍著和他一樣妖豔的男人們。
拉莫勒(La Môle):瑪戈的情人、愛人,年輕英俊的一名新教徒。在大屠殺中為瑪戈所救,經歷了九死一生後,將把瑪戈救出王宮視為己任。最後以毒殺國王的莫須有罪名被處死。拉莫爾不是本片的男主角,本片只有一個主角那就是瑪戈,拉莫爾儘管英俊,忠誠,但他的角色只是瑪戈的情人。
瑪戈王后(la Reine Margot):關於「瑪戈」我們也許已無須再多說了。無須為她的愛情和命運唏噓,無須為她的放蕩和真情辯護,無須為她身著華服或赤身裸體在意,只要看著她,拋開所有的那些相比之下無限空洞的俗事。她不是那個瑪戈,也不是那個伊莎貝爾·阿佳妮,她是「伊莎貝爾·阿佳妮的瑪戈」,散發著獨一無二的美麗魅力。她爐火純青的對我們進行引誘,又同時保持著那段致命的距離,她留下高貴的轉身,又允許我們對此加上任意的想像。
瑪戈是這部電影唯一的主角,所有的事物和人物都是圍繞著她的,她是一切的中心。
電影中瑪戈的形象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這樣的變化也體現在服裝上。
婚禮上的瑪戈,高傲地抬著她的頭。這是一場政治婚姻,瑪戈也是母親凱薩琳的政治籌碼。儘管瑪戈有著放蕩的名聲,有過無數情人,但她也無法接受這沒有愛情的婚姻。高高的立領使阿佳妮必須一直抬著她的頭,這也正好體現了瑪戈不屈和高傲的性格,華麗的印花和裙子長長的拖尾與影片後來瑪戈樸素的服飾形成對比,體現她從一開始的放蕩到日後的忠貞這一變化。
新婚之夜,嚇跑了丈夫和情人,不能沒有男人的瑪戈走在街道上為自己物色一個新的情人。這條藍色的衣裙使她在清晨顯得妖嬈而神秘。就是在這樣的時候瑪戈遇見了拉莫爾,拉莫爾完全沒有想到面具下面竟然是新婚的皇后,他把她當做一個妓女,他對她說:我沒有錢,瑪戈卻大方地笑說:這一晚對你是免費的。
聖巴託羅繆之夜大屠殺前後瑪戈的服裝,這時的服裝已經和之前華麗的服裝大不相同,沒有過多的裝飾物,是瑪戈看上去更像是一個聖母。就是在這樣一個屠殺之夜,拉莫爾被瑪戈救起,渾身是血的拉莫爾以為自己看到了聖母,他抱著瑪戈說:帶我走吧,我已經準備好了,帶我走。
故事最後瑪戈的服裝,一身純白,頭上飾物燦若星辰,瑪戈此時猶如純潔的少女。愛人即將被送上斷頭臺,瑪戈向親愛的哥哥求情,看到的卻是深重劇毒行將就木的哥哥。這也為這個角色添加了悲劇性,就算是皇后又怎樣,她還是救不了自己深愛的人。
圖片放著放著好像跑偏了
不管了
我們是:後腦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