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戈王后

2021-02-13 猹狸和巧克力工廠

註:有比較嚴重的劇透。


漫漫長夜被火把和刀劍劃破,悲愴的頌歌和殺戮的序曲同時展開,《瑪戈王后》裡的聖巴託羅繆之夜每一幀都像油畫,濃重、凝練,帶著鮮血和露水。瑪戈的衣袖被血浸溼,她在人潮中矗立,瞪圓了眼睛,捂住了嘴。這個鏡頭為時不過數秒,那雙眼睛卻和火把一樣照亮了黑夜。


阿佳妮飾演的瑪戈風華絕代,即便說她是從貝殼之中出生的維納斯也毫不過分。

在她二十歲的時候,就有人說,這雙眼睛能讓鏡頭碎裂。那是1975年,她飾演阿黛爾雨果,大文豪雨果為愛痴狂到天涯海角的小女兒。最後她在海邊喃喃自語:」「千山萬水,千山萬水,去和你相會,這種事,只有我能做到!「

這種美和心碎,在二十年之後的《瑪戈王后》到達極致——四十歲的阿佳妮容顏不改,還飾演出了一個女人的每一個層次。阿佳妮的瑪戈王后最靠近尤瑟納爾筆下的迦梨女神,美麗而放蕩,天真而慈悲,她的命運和愛情都不由自主,唯一能自主的是欲望;低自尊到委身於路邊乞兒,又眼含熱淚對抗滿手血腥的家族至親。


在清晨的朝露裡,瑪戈年輕的情人抱著她說:」據說你的情人們的結局通常是死亡。你的床邊有許多盒子,裡面裝著他們的心。如果我死了,請你把我的頭顱好好保存。「在電影的最後,和瑪戈同車的侍從說:」你的衣服上全是血。「瑪戈蔚藍的眼睛含著一點淚水,用力抱住了愛人拉莫爾的頭顱,」在我恢復笑容以前,我會一直穿著它。「


」愛人的頭顱「情結可能自此而始。司湯達在《紅與黑》裡安排拉莫爾的後裔,貴族小姐抱住於連的頭顱;濟慈筆下情人被親生兄弟殺死的少女用情人的頭顱和自己的眼淚種出了槲寄生;王爾德的莎樂美在施洗約翰的頭顱上獻上一吻。最後在尤瑟納爾的筆下,牧師的寡婦抱著匪徒情人的頭顱,在瓜田邊墜入了茫茫深淵。

屬於正劇和正史的意味在被不斷地消解,女性主義的意味卻因之而越來越濃厚。

在傳統歷史中,置身權力的遊戲的女性只有兩種身份:玩家,或者棋子。前一種被史官稱為牝雞司晨,後一種被史官稱為紅顏禍水。瑪戈的母親凱薩琳無疑是前者,面對懦弱的兒子,她流不出眼淚,只顫抖著蒼白的嘴唇說:」在你父親死後,所有骯髒的事情都由我做了。「瑪戈,傳統意義上的後者,在對抗母親把她改嫁給西班牙國王的命令時反問:」法蘭西的未來就建築在妓女的床上?「迎接她的是一個響亮的耳光。


意味深長的是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的英國,伊莉莎白一世以童貞女王的身份(或者代價)顛覆了以上兩種預設。在伊莉莎白即位之前,英國已經付出為宮闈之爭付出許多鮮血的代價,」童貞女王「又頗符合英國彼時的」孤立主義「和國民精神,這是法蘭西並不具備的地緣優勢,也是瑪戈無力左右自己命運的根源。

宮闈之爭的本質是一種權力機器的相互壓榨,本身不創造任何價值只創造代表意義,這就是為什麼瑪戈的婚禮既標誌著和平又成為大屠殺狂歡的誘餌,瑪戈本人的意願又是如此的無足輕重。


電影中的瑪戈討人喜愛,是因為在一切泥潭和深淵之中她仍舊選擇了最大限度的善良和真摯,這種無力自保的善良,可以說是一種凌駕在一切流言之上的真正的高貴。她的放蕩背後有著對愛情的真正信仰,正如她可以在新婚的凌晨拒絕丈夫,背叛丈夫委身於街角邂逅,身份不明且一無所有的拉莫爾;卻也可以在血腥和風暴中心堅定地主張,」我在上帝的面前和亨利結了婚,我們是一體的「,從此把自己的命運和前途未卜的亨利綁定在了一起,並一次次地庇護他躲過母親和兄長的暗殺。

歐洲歷史上瑪戈這樣的貴婦不在少數(比如瘋子胡安娜)。她們的故事比露水還短暫,流言比正史還長。這種故事的傳播,很大程度上是男性視角的。不過,大仲馬是仁慈的,他只截取了瑪戈的前半生,把所有美人遲暮、所有屬於歷史的雞毛蒜皮都濾掉了。

於是我們就和瑪戈的情人一樣,記住了她最美也最悲涼的瞬間。談何生死挈闊,歲歲年年,談何真實,真實不過如此,片刻即是永恆。

《瑪戈王后》這部電影更為值得稱道的,是它塑造的鮮活的人物群像(羅馬式的人物群像)。和《教父1》一樣,《瑪戈王后》的開場是一個漫長的婚禮群戲,我甚至可以認為《瑪戈王后》借鑑了《教父》,室內外場景的布局和人物糾葛的交代是有類似之處的。這場群戲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男爵夫人的口紅、拉莫爾的狩獵書、瑪戈兄弟口角之間揭示的觸目驚心的真相,都是千裡伏線的手法。

大屠殺過後的巴黎街頭青白的肢體橫陳像末日審判的景象,拉莫爾代表的新教徒和與他共處一室的天主教徒令人喟嘆的同生共死,還有當命運旋轉之時我們將與身邊人偶一為之的扭打視為愛情——



瑪戈顫抖的眼眸中有夜鳥驚飛,拉莫爾說:「我想,她是一個比我更孤獨的人,她的愛好像是在尋找報復」。

所有人都說,拉莫爾是個幸運的人。瑪戈在兄弟的侮辱之中憤然說,拉莫爾教會了我什麼是愛。也許只有瑪戈知道,自己才是幸運的人。

但所有人都知道,包括拉莫爾自己也知道,拉莫爾是個不幸的人。愛上瑪戈無異於自尋死路,但拉莫爾用死亡證明了愛的忠誠,這是瑪戈在其他地方,永遠得不到的忠誠。

「你看到她了嗎?」

「我看到她了,穿著藍色的衣服,她在哭!」

拋開正史不論,電影最打動我的還是亨利對國王所說的:「我會帶她去納瓦拉,我會教她。熱愛生命,為一點高興的事情大喊大叫,到河裡遊泳,在熱石頭上做麵包,喝葡萄酒,吃大蒜!一個人必須熱愛生命,在納瓦拉那就是一切。」

C'est la vie。生命並非只有愛情,生存和生活就是一切。

大仲馬視歷史為掛小說的圖釘,我原本有些不以為然。

要知道,要寫公元一世紀的羅馬,是不能只寫貴婦的床幃,角鬥場的塵土,東方的絲綢的。作家不是上帝,但必須像上帝一樣布景,哪怕只是一筆帶過;筆下必須有道路的喧嚷聲,下雨天城市排水管道癱瘓後遍地的泥潭和積水,曆法的改動;必須纖毫畢現,又氣象萬千。

這麼說吧,必須換一種視角來看待世界。讓讀者像接受日心說那樣接受託勒密,像接受現代史那樣接受羅馬的起源,接受奧維德的《變形記》和卡圖盧斯不乏葷段子的情詩。所有這些看起來瑣屑的、動蕩的,喧譁的與騷動的,最終都不僅僅形成背景;它們更有可能是形成一種理解故事內在邏輯的集體無意識或者集體潛意識。我們誰都說不清楚,真正左右我們抉擇的是什麼;但也許有一件事情是對的,「靈魂的欲望就是命運的先知」。缺乏時代感的作品同時也缺乏對欲望的勾勒力度,即便在邏輯上是行得通的、成立的,在倫理上是無可指摘的,但也很難說是有生命力的作品。

於是當身邊人評價尤瑟納爾」不言不語,難以接近,但有一個公元二世紀的靈魂「的時候,我理解了她筆下的那些動蕩和激情。公元二世紀這個形容也許十分貼切,儘管在思想深處,尤瑟納爾的天賦和激情可能更近似於薩福。

但理解瑪戈的命運,也許不需要那麼複雜,只需要一點點不經矯飾的同情心,這也正是大仲馬的魅力所在。

相關焦點

  • 電影安利——《瑪戈王后》
    今日安利《瑪戈皇后》,改編自大仲馬歷史傳記類同名小說。 ➤電影上映於1994年,由法德意三國聯合製片。上映後獲201萬美元票房,並斬獲同年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瑪戈王后》故事背景於16世紀的法國,那時候天主教與新教不和甚至爆發了歷史上著名慘案「聖巴託羅繆之夜」。這是一場連政治聯姻都無法調和的對決。瑪戈嫁於亨利為妻,哪怕成為王后瑪戈,他們之間也沒有美麗的愛情故事。
  • 【影片推介】《瑪戈王后》:生是這華麗的喧囂
    《瑪戈王后》是法國影壇的宮闈巨製,改編自大仲馬的文學名著。在華麗的血腥、權勢的陰謀中觸摸人性的張揚,在宏大的真實、喧囂的闡述中滲透愛情的狂野。在本片中,阿佳妮對瑪戈王后這個性格複雜人物的詮釋不能不讓人敬佩,但是由於一些主觀的原因,並沒有獲得當年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獎。瑪戈王后是一個被宮廷權力腐蝕的女人,她心地善良,卻因為母親的私慾而嫁給了亨利國王,從而捲入了一場血腥的宮廷陰謀。其中瑪戈王后與英俊的拉莫爾的愛情更是令觀眾嚮往和同情。
  • 戲劇與真實中的瑪戈王后:宗教仇殺、宮廷陰謀、混亂男女關係
    《瑪戈王后》改編自大仲馬的同名小說,帕特裡斯·夏侯基本上遵循了大仲馬的敘事線索,並成功地賦予影片一種油畫般的視覺風格。
  • 《瑪戈王后》 ── 陰謀最終贏得王冠 愛情讓人掉了腦袋 (在線資源)
    瑪戈王后   La Reine Margot (1994)   導演: 帕特裡斯·夏侯編劇: 達妮埃爾·湯普森
  • 女神阿佳妮所演的瑪戈王后,和歷史的差距有多大
    跟國家的最高權力之間有這麼多扯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並不意味著他是萬千寵兒,相反正是因為這些關係讓他成為了眾多矛盾拉扯的焦點,他的名字就叫瑪格麗特·德·瓦盧瓦,她還有另外一個,被說世人所熟知的名字叫做瑪戈王后。19世紀著名的通俗小說家大仲馬,曾經寫過一個同名的小說和劇本。這個驚情的虛構文本,1844年在巴黎的新聞報上首次連載。
  • 血的洗禮 《瑪戈皇后》服飾賞析
    電影《瑪戈皇后》講述的就是法國的這一段歷史。《瑪戈皇后》出動了三位坎城影后,是一部大製作的歷史巨作John Galliano設計的絢爛服裝及宏大的場面令人嘆為觀止。可以說,《瑪戈皇后》中的每一個影像元素都十分貼切的融入了當時的時代。
  • 【金】血的洗禮︱《瑪戈皇后》服飾賞析
    十六世紀,歐洲從中世紀邁向文藝復興,但是政治和宗教的陰影仍然籠罩著歐洲。查理死後回到法國成為國王的安茹,還是鮮豔的紫紅色,身邊還是包圍著和他一樣妖豔的男人們。拉莫勒(La Môle):瑪戈的情人、愛人,年輕英俊的一名新教徒。在大屠殺中為瑪戈所救,經歷了九死一生後,將把瑪戈救出王宮視為己任。最後以毒殺國王的莫須有罪名被處死。
  • 瑪戈皇后:「這有什麼要緊,只要我唇上有微笑.」
    《瑪戈皇后》這有什麼要緊,只要我唇上有微笑。
  • 39歲挑戰19歲少女美到巔峰《瑪戈皇后》法國頂級女神阿佳妮誰不愛
    她貴為法國公主卻一生被親人利用,導致她放蕩不羈,風流成性,這就是法國臭名昭著的瑪戈皇后。電影《瑪戈皇后》改編自大仲馬的小說,講述瑪戈裹挾在天主教和新教徒廝殺的政治鬥爭中血雨腥風的一生。電影中瑪戈因絕美的容顏,性感的身體被哥哥們垂涎 ,成為他們發洩獸慾的玩物。而母親卻置若罔聞,對女兒毫無憐愛。為緩和國內新舊教派間的關係,野心勃勃的母親還將她當做政治棋子嫁給新教領袖納瓦拉的亨利。事實上,瑪戈的婚禮是代表天主教勢力母親精心策劃的政治陰謀。
  • 靠倒貼嫁妝嫁進法國王室的女人,毫無優勢,卻成為法國的毒蛇王后
    凱薩琳·美第奇恐怕是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了,後世將她稱為「毒蛇王后」,認為這位將好幾位法國國王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女性,天生就是一個可怕的權力動物。然而,歷史的真相遠非如此,這位在後來權傾朝野的太后,在前半生經歷了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坎坷遭遇,但她卻奇蹟般地倖存下來,並成為笑到最後的人。提到文藝復興,人們一定會想到佛羅倫斯的名門望族美第奇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