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倒貼嫁妝嫁進法國王室的女人,毫無優勢,卻成為法國的毒蛇王后

2021-02-13 浩然文史

凱薩琳·美第奇恐怕是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了,後世將她稱為「毒蛇王后」,認為這位將好幾位法國國王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女性,天生就是一個可怕的權力動物。然而,歷史的真相遠非如此,這位在後來權傾朝野的太后,在前半生經歷了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坎坷遭遇,但她卻奇蹟般地倖存下來,並成為笑到最後的人。

提到文藝復興,人們一定會想到佛羅倫斯的名門望族美第奇家族。在人們的理解當中,成長在這個家族應該是非常幸福的。作為美第奇家族的女子,凱薩琳似乎能夠過上深受父母寵愛的無憂無慮的日子。然而,凱薩琳才三周大的時候,她的母親就去世了,之後僅僅六天,她的父親也去世了,年幼的凱薩琳就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所幸,她的叔叔,另一位美第奇家族的成員,擔起了撫養凱薩琳的責任。總體上,作為貴族家的小姐,凱薩琳至少是能過上衣食無憂的安穩日子。

問題在於,美第奇家族的地位並不穩定,這個家族是最近幾代人才剛剛攫取了佛羅倫斯的最高統治權,在國內有大量的敵人。1529年,佛羅倫斯爆發了政變,驅逐了美第奇家族,美第奇家族的成員不得不逃離佛羅倫斯,就連年幼的凱薩琳也受到了威脅。一些激進的反美第奇分子聲稱要把凱薩琳賣到妓院去。為了躲避危險,才十幾歲的凱薩琳就不得不過上了到處流亡的日子,最危險的時候,凱薩琳甚至剃掉了頭髮躲入了修道院。一年之後,美第奇家族在外國勢力的幫助下復闢了。

這個時候,美第奇家族的一位成員當選為羅馬教皇,這就是克萊門特七世,他將凱薩琳召到羅馬來。不過,這位叔叔並不是想要照顧無依無靠的凱薩琳,而是看上了凱薩琳作為美第奇家族唯一的女性的身份。克萊門特七世想把凱薩琳包裝一番,嫁入某大國的王室,從而進一步鞏固美第奇家族的地位,他看上的是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次子亨利王子。

對於美第奇家族這樣內部根基不穩的勢力來說,結交外國列強是必須的,美第奇家族歷史上曾好幾次藉助外國軍隊的力量復闢。但是對於歐洲大部分家族來說,美第奇家族只不過是最近幾代人依靠權術騙得了佛羅倫斯的統治權而已,即便是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次子,也未必看得上這個暴發戶家族。為此,克萊門特七世開出了非常豐厚的條件:六座城市,以及價值十萬金埃居的嫁妝。

巨額嫁妝讓法國王室容忍了凱薩琳的暴發戶身份,1533年,凱薩琳和亨利王子之間的婚事正式敲定了。但是,在凱薩琳嫁到法國之後,法國人才發現美第奇家族許諾的一切都是空頭支票。首先,六座城市需要法國人自己去佔領,而價值十萬的嫁妝也一再拖欠。1534年,克萊門特七世去世,所有這些許諾頓時化為烏有。

這一局面讓凱薩琳變得極為被動,喪失了全部優勢地位之後,凱薩琳極有可能遭到退婚。根據當時人的說法,凱薩琳無論是身材還是相貌都很難算的上是出眾,無法吸引亨利王子的興趣。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凱薩琳對公公弗朗索瓦一世和其他宮廷成員都極為謙恭,贏得了除她自己的丈夫之外所有人的好感。弗朗索瓦一世待她就如女兒一般,凱薩琳終於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1536年8月,凱薩琳再度撞上了好運,亨利的哥哥弗朗索瓦王子,也就是王位繼承人,在喝了凱薩琳的隨從遞過來的一杯水之後,很快就染病暴斃。人們在隨從那裡發現了製作毒藥的配方,但是從王子的屍體上沒有發現任何異常。頓時,凱薩琳成了最大的嫌疑人。最終是弗朗索瓦一世站在了凱薩琳這一邊,洗清了她的嫌疑。

此事保證了凱薩琳能在將來成為法國王后,但是她的麻煩還沒結束。由於亨利始終醉心於情婦黛安,他對妻子根本沒有興趣,導致凱薩琳長期以來都沒有生育。最令人感到恥辱的是,亨利經常帶著情婦黛安在凱薩琳旁邊的房間過夜,所有的動靜凱薩琳都聽得一清二楚。與此同時,宮中也有人策劃想讓亨利娶一位能夠生育的女子作為王后,凱薩琳的地位岌岌可危。

然而,凱薩琳卻有著在最危急的關頭扭轉局勢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她的一生當中經常發揮出來。凱薩琳立刻告訴黛安,宮中有人想要為亨利二世再娶一位王妃。在黛安的眼中,凱薩琳沒有什麼姿色,而且老實可欺,而一位新王妃卻極有可能成為自己的威脅。於是黛安主動教凱薩琳討好丈夫的辦法,並且極力撮合亨利和他的妻子早點生育子女。就這樣,在情敵的幫助下,凱薩琳才得以和亨利圓房。1544年1月,凱薩琳遠嫁法國11年之後,終於生育了一位王子,從而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但是好日子沒有過多久,1547年,一直支持凱薩琳的弗朗索瓦一世去世,亨利二世繼位,凱薩琳也升格為王后。沒有了父親的約束,亨利二世對妻子的不尊重更加肆無忌憚,他不僅天天和情婦黏在一起,甚至剝奪了凱薩琳撫養孩子的權力。黛安不僅得到了亨利二世的寵幸,還受到權傾一時的吉斯家族的幫助。而凱薩琳的兒媳,蘇格蘭公主瑪麗·斯圖亞特也和黛安以及吉斯家族沆瀣一氣,經常埋汰自己這位出身於暴發戶家族的婆婆。

但是乖巧的凱薩琳很快找到了新的靠山,亨利二世的姑媽瑪格麗特。在哥哥死後,瑪格麗特受到了國王的忽視,只有這位侄兒媳對自己非常殷勤,在瑪格麗特的幫助下,凱薩琳勉強維持住了自己的地位。至於宮中的其他人,凱薩琳依然表現得乖巧和謙卑,以儘可能地獲得更多的人們的支持。在熬了10多年之後,1559年,亨利二世在一場騎士比武當中負傷而死。在黛安和吉斯家族看來,他們掌權的時候到了,然而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他們迎來的是凱薩琳最終掌握大權的時代。

如果僅看凱薩琳的前半生,幾乎不會有人認為她真的是美第奇家族的成員:如此的謹小慎微、謙卑恭敬和自我克制。然而,所謂「假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40歲之後的凱薩琳顯示出了一個真正的美第奇人應該有的樣子:野心勃勃,權勢燻天,心狠手辣。之前所有那些欺辱和看不起她的人,將從此迎來自己不可挽回的末日。這之後的故事,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繼續為大家講述。

南希·戈德斯通:《瑪戈王后與波旁王朝的崛起》,北京聯合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隔壁小王博士)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專業學者團隊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號首頁點聯繫我們

稿酬優厚

相關焦點

  • 法國版「何不食肉糜」,真相是被流言纏上的法國斷頭王后?
    奧地利和法國歷經七年戰爭後,關係惡化。兩國王室後來為了修復關係,決定進行聯姻。於是,作為母親最小的女兒,瑪麗·安託瓦內特奉命嫁給了法國王儲,日後的路易十六。成婚那一年,瑪麗·安託瓦內特十四歲。法國宮廷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這樁婚姻,有些人是反對同奧利地結盟,有些人則是單純地討厭這位外來的太子妃。年輕的太子妃,並不佔據天時地利人和。她沒有博得大家的好感,卻開支巨大。這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瑪麗·安託瓦內特紙醉金迷的時候,法國堪稱民不聊生。
  • 奢侈的法國王室!國庫的錢都花在打扮上了?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法國王室裡那華麗的珠寶首飾和不可告人的故事(*`*)讓王后走上斷頭臺的珍寶一枚瑪麗王后的珍珠鑽石吊墜曾拍出了約合人民幣2.49億的價格,打破了同類珠寶拍賣的世界紀錄。瑪麗·王后的吊墜不僅本身價值連城,而且這件珠寶更與法國大革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瑪麗王后是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以熱愛珠寶而著名,她也是法國歷史上僅次於約瑟芬王后收藏珠寶排名第二的王后。正是瑪麗王后的奢華無度讓她在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決!
  • 都爆發過大革命,為何英國王室得到保留,而法國波旁王室被推翻
    但這兩場革命給英國和法國帶來的影響卻是極其深遠的,在大革命爆發後,英國政治體制不斷變革,最終卻保留君主制。法國政治體制也不斷變革,但最終成為共和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後,法國王室並沒有被人民推翻。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派勢力和王室達成妥協,建立君主立憲體制,國王承認議會的最高合法權力。如果法國王室沒有自己作死,革命或許會到此為止。 但就在此時,法國王室卻在自己作死:法國王室一邊口口聲聲的承認議會,一邊和國外勾結起來,出賣本國利益。
  • 這位王后身材矮小、其貌不揚,卻將法國玩弄於股掌之間幾十年
    法國歷史上的一位王后,有三個兒子是國王,兩個女兒是王后,本人掌管朝政20餘年,對法國政治具有很大影響,她就是亨利二世的王后凱薩琳·德·美第奇。她出身於義大利的美第奇家族,雖自幼父母雙亡,但是家族財力雄厚,擁有巨額嫁妝,追求者甚眾。
  • 機關算盡,難逃天怒人怨,法國毒蛇皇后凱薩琳的悽涼末日
    1572年,在經過一年多的談判之後,法國新教徒的首領,納瓦拉國王亨利率領大批新教徒前往巴黎,和法國國王查理九世的妹妹瑪格麗特完婚。經過數年的戰亂,太后凱薩琳希望此事能夠成為兩派力量締結和平的機會。不過,凱薩琳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兒子查理九世對新教徒將領科利尼非常友好。
  • 一念之失王后變情婦——17世紀法國悲劇名媛侯爾坦絲·曼奇尼
    這些女孩進入法國王室社交圈後,很快便掀起了陣陣波瀾。阿爾芒曾在法蘭西軍隊服役,官至法國炮兵司令,和侯爾坦絲的婚姻不僅為他帶來了一筆嫁妝,還令他獲得了公爵頭銜,一舉進入貴族階層。不久後馬扎然過世,侯爾坦絲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所帶來的大批嫁妝全被丈夫收入了囊中。
  • 法國宮廷中的「頭號玩家」——17至18世紀法國王室遊戲風貌!
    18世紀法國王室所用的撲克牌"Q"與他的臣民一樣,舊制度時期的國王及王室成員也極其熱愛遊戲,只有路易十四的兒媳巴伐利亞的瑪麗·安娜和路易十五的長子是難得一見的例外。此外,對於王室在遊戲桌上花費的巨額資金,到十八世紀人們也予以越來越嚴厲的譴責。他們從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認為國庫應當首先用於造福社會,而不應如此揮霍。事實上十七至十八世紀的法國國王和王后身處兩個相互矛盾的邏輯交叉點:國王既是"虔誠的基督徒",又是王國的第一紳士;他既需要作出良好的表率,同時又需要一個輝煌而歡樂的宮廷。
  • 奧地利公主遠嫁法國成王后,因奢侈無度太敗家,結局令人感慨
    瑪麗·安託瓦內特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后,是奧地利最受寵愛的公主,她被稱為絕代艷后,她38歲死於法國的斷頭臺。她是法國大革命裡最受人唾棄的女人,但也受到雨果、史蒂芬·茨威格等很多人的同情。她是個生活極度奢侈的王后,又是個天真毫無城府的王后。她的一生短暫,也傳奇。今天來說說她的故事。
  • 古代的法國王室不但都穿高跟鞋,還根據一個人等級確定鞋跟高度
    都說高跟鞋是女人的戰靴,可您知道嗎?如今作為女神標配的高跟鞋,在古代依然是男人的專利。古代的時候,高跟鞋具有非常高的實用價值。那時穿高跟鞋的都是農民,農民為了防止鞋子陷入泥中才穿的高跟鞋。直到一五三三年,終於有了第一個女人穿上高跟鞋。她就是法國王后。在結婚典禮上她穿了一雙五釐米的高跟鞋,自此,高跟鞋才總算鹹魚大翻身。逐漸成為了女人時尚的符號。而那時高跟鞋的痴迷者還是以男性居多,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就是高跟鞋的瘋狂粉絲,他身高不足一米六,於是路易十四就讓工匠為他做了一雙高十二點四釐米的軟木跟高跟鞋,而且為了凸顯尊貴他還把鞋跟染成了專屬的法國紅。
  • 法國王后被推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一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有太多不同,有一位美麗又悲情的斷頭王后,他曾經是奧地利的公主,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這個人就是瑪麗安託瓦內特。 而在瑪麗11歲的時候,法國王室就已經向其求婚,在三年之後,他剛剛14歲就已經離開了自己的國家來到了法國,成為了法國王太子妃。在1774年,路易十五因為感染天花而去世了,此時路易十六即位,而瑪麗也成為了王后。要知道那一年他僅僅18歲,不知道該怎樣去做好一個國家的女主人,也正是如此,才導致他後來有如此悲情的結局。
  • 法國斷頭王后瑪麗:揮霍無度瘋狂斂財,一份禮物價值76萬6千法郎
    一七六六年,法國王室正式向奧地利王室提出求婚,弗蘭茨一世同意該請求。 法國王族對這位來自異鄉的太子妃非常歡迎, 他們準備了奢華的宴席來接待瑪麗 。同時,因瑪麗一貫有''奧地利最美公主''的美名,所以剛到法國的她就得到了法國人無數真誠讚美。 一七七零年的五月十六日,瑪麗·安託瓦內特走入凡爾賽宮,正式成為法國王儲的太子妃。
  • 法國王后改嫁英國王子,生下五個兒子後,前夫成為歐洲貴族的笑柄
    在中世紀的歐洲,雖然大部分女性的地位普遍都低於男性,但是在那段時期,也出現了不少傳奇女性,這些女人大多出身貴族家庭,而本文要講的則是一位名叫埃莉諾的傳奇女性。而威廉十世的封地阿基坦公國,是當時法國最富饒的地區之一,這裡擁有眾多的土地和兵源,當時的歐洲貴族都明白,如果埃莉諾成為新的阿基坦公爵之後,那麼她便可以成為當時歐洲最富有的女人。公元1137年,埃莉諾的父親威廉十世去世,埃莉諾順利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成為了阿基坦公國的女公爵。
  • 瑟曦·蘭尼斯特的原型:爭強好勝的紅玫瑰王后
    (法方視為歸還),英法王室締結婚姻關係,籤訂停戰協議。奈何老天故意作弄,亨利五世比查理六世小18歲,等到法王駕崩後戴上法國王冠原本毫無懸念,但他36歲英年早逝(1422年8月31日),而查理六世比他晚逝一個多月。所幸亨利五世留下遺腹子,就是一生下來就戴上英法雙王冠的嬰兒國王亨利六世。
  • 不知道伊莎貝爾·於佩爾,別說你懂法國女人的優雅高貴
    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法國文藝片女王」伊莎貝爾•於佩爾。不知道於佩爾,別說你懂法國女人的美。今天,就把我心中的真女神安利給你們吧。△電影《維奧萊特•諾齊埃爾》海報之後就一路開掛,橫掃各大國際電影節,成為手握46個獎盃,25項提名的高產高質法國國寶級女演員。
  • 路易十六是少有的私生活不亂的法國國王,卻因奢侈的王后而被法國人...
    法國波傍王朝末代國王路易十六,雖說在日後的法國大革命中與王后安東奈特一起上了斷頭臺,但是不論路易十六的治國能力怎麼樣,他在法國歷史上卻是少有的私生活不混亂的國王。
  • 法國王后生2女被廢,改嫁小十歲國王,連生8子,前夫悔不當初
    因巨大財富而封為王后,卻因不生兒子就被廢黜  因為埃莉諾是阿奎丹公爵逝世後唯一的繼承人,所以在埃莉諾的名下不僅擁有阿奎丹的統治權、還擁有阿奎丹公爵身後的所有財富,這讓法國內部的各種男人都對埃莉諾垂涎三尺。
  • 上斷頭臺前,被法國末代王后秘密送回老家的小盒子裡有什麼?
    瑪麗·安託瓦內特,她是路易十六的王后,當時法國大革命的浪潮席捲全城,巴黎不再是瑪麗的容身之所。一天,蘇富比拍賣行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聲稱有一批王室珠寶想要拍賣,其中就包括末代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從未面世的首飾。在看到它們以後整個蘇富比都震驚了它們絕對會是改變拍賣史的一批藏品。
  • 法國一王后:生2女被拋棄,改嫁王子後連生5子,讓前夫成歐洲笑柄
    老國王在他們結婚後不久就去世了,埃莉諾和路易成了法蘭西的國王、王后,他們倆婚姻生活非常不和諧,小事不和諧,大事也不和諧,大事,就是軍事,埃莉諾生下第一個女兒後路易(成為國王應該叫路易七世了)準備發動一場十字軍遠徵,剛生完孩子不久的埃莉諾興致勃勃要參加,她可是手中握有阿基坦騎士軍團的王后啊。
  • 法國波旁王朝末代王后,她說百姓吃不起麵包,為何不吃奶油蛋糕?
    瑪麗王后生於公元1755年,她出生和長大的時候,歐洲仍然戰事不斷,由於法國波旁王朝在第四代國王路易十五統治下已經衰落,因此在跟其它歐洲國家的戰事中總是敗多勝少。路易十五為了挽回劣勢,他主動要求跟神聖羅馬帝國聯姻,因此在公元1770年,瑪麗王后踏上了法國國土,與已經被立為王儲的長孫路易十六結婚,成為法國波旁王朝的王儲妃,當時她年僅15歲。
  • 《再見,我的王后》陪讀女眼中法國大革命的4天4夜 【電影學堂】影展進行中
    、最佳美術獎   2013法國路易·德呂克獎:最佳影片獎法國當代實力派導演伯努瓦·雅各用一部《再見,我的王后》將鏡頭對向了法國大革命前期的凡爾賽宮。影片改編自歷史學家Chantal Thomas的同名小說,通過一名「陪讀女」的視角講述法國第一個被送上斷頭臺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的故事。影片的用意並不在於再現歷史,而是以現代的視角去解讀歷史,通過描寫帝王身邊的不同女人以及那曖昧隱晦的情愫,以小見大來反映波旁王朝在土崩瓦解前的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