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這句話呢是出自於古文《晏子使楚》中。意思是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一帶就是橘樹,能長出一個個甜甜的大橘子;而將橘樹栽於淮河以北,就會退化成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果實的枳樹。很明顯,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別,完全是由橘樹生長的環境所決定的。
同樣的,檸檬樹的種植也如同橘樹一樣,能否正常的長出檸檬果,這取決於溫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組成的生長環境是否適宜。
檸檬原產於東南亞,在我國,主要栽種區在長江以南諸如臺灣、福建、兩廣一帶。檸檬的生長習性是耐陰不耐寒,喜暖但也怕熱,年平均氣溫要保持18℃上下,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年日照時數1000小時以上,所以冬暖夏涼的亞熱帶地區是最適宜它生長的。
而且,栽種檸檬的土壤,除了要土層深厚、排水性良好之外,對酸鹼度也是有要求的,適合檸檬生長的土壤是偏酸性的,最佳pH值是在5.5-7.0之間。
很明顯,從上述這些檸檬生長所需的自然條件來看,北方的寒冷、低溫,以及土壤偏鹼性、易板結都是不適合檸檬生長的。那是不是因此,北方就絕對不能栽種檸檬了呢?那也不是的。關鍵在於,首先要提供一個適宜的溫度。
現在的農業種植手段,比起2500多年前的,那個說著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晏子所處的時代,先進了不知道多少倍。溫度、水分、光照、土壤酸鹼度等都是可以通過現代化的農技手段進行調節的,在北方種植檸檬已不是什麼難事了。
在北方,如果是大面積種植檸檬,則可以採用大棚種植的方式來調節溫度等。如果是自己家中少量種植,則可以採用盆栽的形式,方便將檸檬搬運至適宜的溫度環境中。
保證檸檬生長所需的適合溫度後,種植中,因管理好壞而導致的檸檬果結果多少,結果大小差異也是挺大的。主要在這幾方面要多加注意:
1、陽光要充足
如果是盆栽種植,儘可能地將它擺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在夏季時則需適當遮陰,以免強光灼傷葉片,影響光合作用,不利養分輸送,影響後期結果及膨大。
2、注意防寒
檸檬在-2℃就會遭受凍害,北方冬季嚴寒,溫度動不動就到了零下十幾度,冬季要注意給檸檬保溫防寒,如果是盆栽種植,則可以將它搬到室內溫暖之處,以保它能安全過冬。
3、修剪枝葉
不管是大棚地栽,還是盆栽,都要做好枝葉修剪工作,以免枝葉徒長,佔用了大部分養分,使得檸檬期因為養分不充足,導致後期結果無力,果實少或小。
尤其是盆栽檸檬樹,雖然其植株較小,生長速度也不是很快,但因為盆土局限,養分也是有限,所以也要適當修剪,以保證結果時養分充足。
4、開花授粉
在南方,因為氣候條件適宜,檸檬可以在一年中多次開花結果。但在北方,因為氣候條件的局限,檸檬通常是在一年中的春季開花結果。
但是,如果是盆栽檸檬,冬季將它移入室內,而北方冬季大多是供暖的,屋內溫度可達20度以上,置於這樣的溫度環境中,檸檬樹就會再次開花。
按理說,開花之後就該結果了。但是,檸檬樹雖然是雌雄同株,一株上又有雌花又有雄花,不需要異株授粉。但這個時候開花,雌花偏少,而且,又因為放於室內,缺少了風力以及昆蟲等的傳播,授粉效果不好,這就直接決定了後期的結果率。
所以,放於室內的檸檬樹,開花後還需進行人工授粉。授粉的時間要選在早上八九點左右,如果到了下午,花粉變白,這時候授粉是坐不住果的。
5、土壤
北方土壤偏鹼性,易板結,不利於檸檬的生長及開花結果,可以通過放入酒糟、菜籽餅等來改變其酸鹼度,還可在肥液中加入適量的硫酸亞鐵,配成微酸性營養液來改善土壤質量。
6、水分
檸檬生長需要一個溼潤的環境,但是,水分過多又容易爛根,這就需要在其各個生長期有針對性地控制好水分。
大致來說,春季抽梢、開花;夏季光照強,蒸騰快;秋季果實膨大期;需水量都大,澆水需勤,需持續澆水,保持土壤溼潤。要做到小水勤澆,切忌大水漫灌,避免掉葉、落果、爛根。而到了冬季休眠期,就需要控水了,只要保持土壤不乾裂就行。
7、施肥
檸檬喜肥,如果是盆栽種植,因為盆土肥力有限,所以最好是在每年的春季進行換土,施足底肥。如果盆體大小已不適合樹體生長,還需換盆,保證根系生長有足夠深厚的土層。
在檸檬生長過程中,要堅持薄肥勤施的原則。在檸檬植株開花前和掛果後,要多次追肥。開花前可補充磷鉀肥,促其開花。坐果期,可補充鉀肥,提高坐果率。果實膨大期,可補充混合營養液,保證果實個大及不易脫落。
8、疏花、保果
及時摘除殘花、病花,集中養分促進幼果生長。結果後還要根據植株大小,長勢旺盛與否,結果母枝是否健旺等條件,判定留果數量,摘除弱果、病果,以利果實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