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生活中經常可見的檸檬,常見到飲料上也有,餐桌上也有,檸檬果實鮮食和加工兼宜,是可供鮮食的果品和食品工業的原料。檸檬還有個稱號叫「西餐之寶」,我們在吃西餐時,常常會有搭配檸檬的做法,據說可以提鮮去腥,所以才有如此美譽之稱,檸檬汁還可以製作成軟飲料、檸檬茶和佐料等,清香可口。檸檬具有開胃健脾、殺菌、解熱和利尿等作用,是醫藥工業的原料之一。總之,檸檬全身是寶,為枸櫞類經濟價值最高的品種,它的用途十分廣闊。
優質豐產效益高:檸檬在不少國家可以種植,在我國南方各省、自治區和市,也都能種植。在常規的栽培管理條件下,一般都能獲得優質豐產。如在地處南亞熱帶的廣州,種植檸檬能早結果,早豐產。廣州市果樹研究所從重慶引種尤力克檸檬嫁接苗,定植第三年,其最高株產達15千克。中國的檸檬之鄉是我四川的安嶽縣。
其檸檬生產促進了縣內經濟發展、農民致富和企業興旺。目前,我國柑橘種植結構不合理。寬皮柑橘多,甜橙少,檸檬更少;中熟品種多,早熟、晚熟品種少,果品上市時間過於集中;大路貨多,優質果少。由於上述問題的存在,因而導致幾乎年年出現賣果難。而檸檬現在則不是這樣,正處於俏銷價好的狀態。在產地,它的銷售價格是2~3元/千克,而進入超市後則更是身價百倍。檸檬每667平方米1000~1500千克的產量不難達到。以每千克2元計,每667平方米的產值為2000~3000元,扣除30%的成本,每667平方米的純收入可達1400~2100元。如果對檸檬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其種植效益則更高。
檸檬的起源據推測,它可能是酸橙或構櫞的自然雜交種,已有1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我國古書《植物名實圖考》中就有「廣州下茅香櫞,蓋元時栽種者,尤香馥雲」的記載。這裡所記載的「香橡」,即「北京檸檬」。可見,我國自元代起,已開始種植檸檬。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將檸檬帶到了西班牙,以後,檸檬又傳人歐洲南部。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將檸檬傳到了中美洲的海地,再以後傳播到印度尼西亞和美洲大陸。20世紀初,美國人麥耶爾自北京豐臺將「北京檸檬」引去美國栽培,並改名為「麥耶爾檸檬」。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栽培這樣的檸檬。中國的柑橘生產省、自治區和市,大多有檸檬栽培。其中四川、臺灣、廣東、廣西、海南、重慶、貴州、雲南和福建等省、自治區和市都是主要分布地區,四川省的檸檬最高。全國種植有檸檬的縣、區(市)就有幾十個,但產檸檬最多的縣數四川省的安嶽縣,其次是四川省的蓬溪縣和簡陽縣。此外我國臺灣省檸檬種植也較多,僅次於四川省。
檸檬的生產現狀:橘子4種商品之一的檸檬,栽培面積和產量佔世界柑橘的栽培面積和產量的約9%(甜橙69%以上,寬皮的柑橘為12%以上,葡萄柚8%以上.20世紀末,檸檬的栽培面積約為40萬公頃(600萬畝),產量為500萬噸左右。檸檬的主要產地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義大利的西亞島。20世紀末,美國的檸檬產量約為130萬噸,義大利為100萬噸以上,美、義大利佔世界檸檬總產量的50%。
中國的檸檬生產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了一個鞍形的發展過程,在20世紀50年代,由於對舊蘇聯等國家出口的需求,檸檬的生產發展較快。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由於出口受到阻礙,其他原因,檸檬生產出現暫時衰退現象,到20世紀80年代初,與國家柑橘生產基地縣建設同步,20年全國的檸檬種植面積達到1萬公頃(15萬畝),總產量約5萬噸,其中60%以上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集中在四川省安嶽縣。
檸檬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各種產品和綜合利用。由於不少國家氣候不適宜種植檸檬,所以檸檬主產國的不少檸檬被用於出口。如美國,其25%的檸檬鮮果遠銷加拿大、法國、日本、俄羅斯和中國的香港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且售價看好。義大利鮮檸檬和檸檬的加工品的年出口量,佔檸檬總產量的38%以上。西班牙生產的檸檬,70%以上鮮銷歐洲市場及其他地區。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的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果品的需求不僅數量增加,而且要求優質化、多樣化。市場上所銷售的檸檬除了有國產檸檬外,從美國等國入境的檸檬在超市也高價俏銷,1千克檸檬售價達20元左右。
好啦,關於檸檬小編今天就講到這裡,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