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運動的人在變多,人們願意花在體育用品與裝備上的支出也在增加。
根據經濟學人企業網絡組織(ECN)今年五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國開賽:崛起中的中國體育健身產業》,中國積極從事體育活動的人口高達4.34億,2016年中國的體育健身市場規模接近1.5萬億人民幣(合2170億美元),其中體育產品和裝備的消費佔了近70%。
在這個大背景下,法國運動零售商迪卡儂的全球營收也連年上漲,去年錄得100億歐元的營收,增長12%。其中,中國市場的增長為全球業績上漲做出了很大貢獻。
迪卡儂官方指出,在2016年,公司國際市場業務佔總體營收67%的份額。期間,迪卡儂在全球新增了164個門店,並新進入了5個國家市場,包括墨西哥、象牙海岸、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斯洛維尼亞。至此,公司已在全球28個國家開展業務,總共擁有1176個門店。
從數據上看,法國依然是迪卡儂最大的零售市場,全國共有300多個門店,而中國是第二大市場,共有230個門店,三年內店鋪數翻了一番。
迪卡儂在中國的投資不僅限於門店數量的拓展。9月初,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外高橋自貿區的迪卡儂大中華區新總部「China Lab」正式亮相。這是一個綜合體,包括迪卡儂亞洲首家體驗店、健身房、運動場和辦公區域。
迪卡儂亞洲首家體驗店到底有何不同?
對於迪卡儂來說,線下體驗是零售差異性的體現。
它的亞洲第一家體驗店位於上海浦東迪卡儂新總部China Lab的第一、二層,總面積超過5500平方米。體驗店採用場景化陳列,還設有VR設備、防水測試玻璃房等設備,讓顧客在店內體驗真實的運動場景。
比如,在店內的騎馬機上,顧客可以體驗模擬騎馬,測試馬鞍的舒適程度;體驗店內設有不同地形的場地,方便顧客對鞋子的性能進行測試;店內的VR設備可以讓顧客模擬露營的體驗;戶外的新手還能在店內體驗公路騎行。
迪卡儂體驗店內的騎馬機、地形、VR露營模擬、公路騎行
店內還有不同類型的玻璃房,讓顧客對衣服或帳篷的防水性能進行測試。
迪卡儂體驗店內的防水測試玻璃房
在迪卡儂體驗店內,有30%的面積被用來設置20多項運動的體驗區。體驗區的作用不僅僅是讓顧客測試產品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讓更多運動愛好者嘗試新的運動種類,讓消費者有機會嘗試更多運動類型。通過店內的VR等設備,或許一個跑步愛好者,在逛過迪卡儂後會開始嘗試公路騎行。
在體驗店一層的中間區域,還設有創新產品展示區,讓顧客了解迪卡儂最新的黑科技。
創新產品區
另外,這間體驗店內的產品已經實現了100%RFID覆蓋,用戶可以通過無人收銀臺自助購物。
RFID系統的運用對於迪卡儂集團未來逐步實現智能無人盤點、物流自動配貨、生產物流鏈條自動防損等功能有著重要作用。在迪卡儂的計劃中,未來還將上線RFID智能試衣間,用戶可以在試衣間中掃碼了解產品信息,並在成像中更換所試產品的顏色。據了解,目前整個迪卡儂集團的RFID系統覆蓋率已經達到85%,2018年將實現RFID系統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在體驗店裡,所有的員工都是迪卡儂自主品牌的產品設計師和研發人員,他們同時負責門店服務和產品研發管理。在體驗店內,隨處可見的「co-work table」可以讓研發人員在店內辦公,真正在用戶中測試產品的性能。
體驗店內隨處可見的co-work table
讓運動與工作融為一體
China Lab的構想可以追溯到2008年,但由於政策與上海的土地資源等客觀現實的約束,直到2013年該項目才正式確定落地上海浦東新區。出於成本的考慮,新總部的體驗店是買地自建的項目,而辦公樓是租賃的。
迪卡儂顯然不只想做一家大型的一站式運動超市,China Lab還包括了位於一二三層、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的亞洲首家迪卡儂健身中心,以及佔地逾10000平方米的戶外運動場。
亞洲首家迪卡儂健身中心
戶外運動場不僅對市民開放,也能滿足迪卡儂的研發人員對產品進行測試的需要。
迪卡儂室外運動場航拍
而員工的辦公場所則包攬了四至十一層,有趣的是,在迪卡儂總部,每一位員工都沒有固定的座位,可能今天在四樓辦公,明天就去了六層。
China Lab中的辦公區
在China Lab中,還有專門的攝影棚,用來拍攝各種產品圖和視頻。據迪卡儂方面介紹,產品的模特80%都是迪卡儂的員工,他們希望自己的員工出現在視頻裡,同時更多地嘗試他們所推出的新產品。
新總部China Lab將是迪卡儂企業文化和產品的綜合展示,整個研發、設計、生產、物流、零售的產業鏈被集中到了一起。「以前我們會邀請合作方去法國總部參觀, 讓他們了解迪卡儂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現在不需要了。在中國上海,我們就能讓他們體驗到原汁原味的(全產業鏈)整合能力。」 迪卡儂大中華區發展中心副總汪漪表示。
迪卡儂中國進入高速增長
2003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迪卡儂從過去幾年裡進入了一輪高速發展期,不斷加快在中國開店的腳步,並且越來越多地將注意力轉向中西部與三四線城市。
2003年,迪卡儂將大中華區總部由香港遷至上海浦東,並在上海花木路開了大中華區第一家迪卡儂概念商場。最開始,迪卡儂在中國擴張的腳步並不快,到2011年它在全國範圍內僅有34家店。12年以後迪卡儂開店的腳步在加快,2014年11月,迪卡儂在中國的門店數達到100家,同時,迪卡儂開始向中國二三四線城市下沉。截至2017年8月底,迪卡儂在中國的門店數已經有230家,覆蓋了全國近90個城市。
雖然電商也發展不錯,但迪卡儂大中華區總裁張玥透露,目前中國地區線上銷量佔總銷量不到10%,也就是說,不論發展重心還是實際銷量都還是集中在線下。「線下體驗是根基,線上是驅動。新零售真正的市場在線下。」張玥說。
自2010年入駐天貓旗艦店、2013年上線自己的官方網站以來,目前在迪卡儂天貓旗艦店已有400餘萬粉絲。迪卡儂告訴36氪,目前線上渠道累計接待訪客超6300萬,約2/3的用戶會進行復購,2014年至2016年線上平均增長率超過40%。迪卡儂還根據線上銷售數據做開店選址決策,在銷售高居前列的城市率先開出了線下店。
西部與三四線城市已經越來越成為迪卡儂在中國地區增長的巨大動力。比如去年8月開張的迪卡儂烏魯木齊店,銷售情況就大為超出預期,除了前期電商就銷售火爆的山地運動、滑雪運動產品外,跑步、步行、室內健身,甚至水上運動如遊泳、潛水等各類運動產品的銷量都很好。
除了運動消費人群規模龐大以外,高性價比路線是迪卡儂在中國,尤其是新進入的三四線城市無往不利的原因之一,在門店內隨處可見不到30元的泳褲、泳衣,幾十元的運動內衣,百元左右的衝鋒衣,有的定價甚至低於某些三四線城市當地的批發市場。
此外,對於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商業沒那麼發達的三四線城市來說,迪卡儂的商品覆蓋運動類型更為豐富,裡面的東西不僅不算貴,還經常能以相對低價淘到浮潛面罩、釣魚竿、馬鞍等相對小眾的運動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