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
他們一身戎裝保家衛國
守護一方疆土
用鐵血鑄軍魂
而今
他們走出軍營投身交通運輸行業
以軍人的使命擔當
為交通奉獻力量
崢嶸歲月、永不褪色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從軍人到交通人
改變的是角色,不變的是初心
「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讓我們走近交通運輸行業的退役老兵,致敬他們在新崗位彰顯出的軍人本色。
1
一條鐵道線 三代護路情
張國良
有一種情懷,叫軍旅情懷。時至今日,鷹(潭)廈(門)鐵路已有近70年歷史。而我的一家,三代軍人,退役後都因一個承諾傾心守護鷹廈鐵路。
我的爺爺張義興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執行安慶巢湖剿匪任務,後來作為首批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冒著槍林彈雨,與戰友在青川江、百倉裡、龍門等地搶建龍門至大同的鐵路,保障戰時物資運輸補給線的安全暢通,從此與鐵路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4年,爺爺隨部隊步行400多公裡到達福建省永安市桂口村修建鷹廈鐵路。當年,技術裝備落後,大家憑著一股高昂的革命熱情,在無任何防護措施的隧道內施工,久而久之,不少人染上了矽肺病。第二年,在開挖隧道時,大雨導致隧道漏水坍塌,爺爺所在部隊的19名戰友犧牲。
站在戰友墓前,爺爺悲痛萬分,向戰友承諾一定完成鷹廈鐵路建設的未竟之事。鐵路建成後,他主動要求留在桂口村路橋工區(簡稱桂口工區),守護戰友用生命鋪就的鐵路。
1972年,父親張少華接過爺爺手中的「槍」,成為一名軍人。軍旅生涯中,他時常受爺爺「鐵文化」的薰陶教導,5年後,退役並主動申請到桂口工區當一名鋼軌探傷工。
父親說,走過爺爺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看著一座座用血和汗水築成的隧道,他內心既自豪,又心酸。他常對我說,老一輩人用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精神,靠著肩挑背扛,才建成了這條福建省的出省大通道。
桂口工區隧道多,探傷設備重達百餘斤,施工作業十分危險。儘管多次與列車「擦肩而過」,但父親無懼危險,日復一日仔細排查鐵軌安全隱患。1979年,他在1公裡線路內發現3處重傷軌,獲得上級部門通報表揚。他作業的區段從沒出過事。能夠守護爺爺親手修建的鐵路,讓父親覺得非常自豪。
追尋父輩的足跡,我也在1998年參軍入伍,2002年退役後申請到桂口工區紮根,成為一名「鐵三代」。那時桂口工區條件艱苦,車間實行「艱苦地區輪換制」,許多人想方設法調走,我卻以「繼承父輩的精神」為由堅持留下。
2018年,南(平)龍(巖)鐵路驗收施工,我被派到一線參與軌道精調。由於工作突出,本有機會任南龍鐵路車間班長,但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堅守,因為這條鐵路線,記載著爺爺和父親當年執著奉獻的崢嶸歲月!
作者單位為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永安工務段,作者口述,特約記者 何衛東、通訊員粘孝康執筆。
2
以軍人本色當好「新聞老兵」
潘慶芳
離開部隊已有24年,可軍營生活的一點一滴仍不時浮現在眼前。
難以忘記,新兵連集訓期間,班長鼓舞激勵的話:「只要肯練、想學,一定能夠練出本事……」東北極寒氣候下,在10公裡武裝越野超強體能訓練中,我背著沙袋,後背多處磨出血跡,但仍告誡自己堅持、再堅持。
幾年後,我作為原瀋陽軍區唯一的戰士教員,參加軍區「四會」(會指揮、會示範、會糾正、會講解)教練員競賽展示,並於1994年榮獲全軍首屆「優秀士兵」稱號。這些榮譽既見證了我多彩的軍營生活,又鞭策我時刻不忘軍人本色——始終要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3年軍營生活,1000多個日夜,我用忠誠書寫成長的印跡,用熱血勾畫夢想的詩篇,用無悔鐫刻軍旅生涯的精彩歷程。
離開部隊後,我有幸進入交通運輸行業,從一名業餘通訊員成長為一名交通新聞工作者。在宣傳崗位上,我傳承部隊的光榮傳統,牢記軍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誓言,真抓實幹、不怕吃苦,我用圖文記錄了一幕幕交通人的忙碌與奉獻。
我深入湖北省交通建設管理一線,採寫了城際公交、物流發展、大別山紅色旅遊路等鮮活稿件;我牽頭完成長江黃金水道、援藏20周年等宣傳任務;我組織參與「荊楚水運行」,深入港口、碼頭、建設工地一線採訪,提出關於「一縣一港吃不飽、港口碼頭遍地開花」的思考與擔憂;我陪同「四好農村路」題材電影故事片《村路彎彎》的創作人員,深入100多個建制村,做好協調服務和內容記錄;我自覺踐行「交通新聞宣傳永遠在路上」的理念,深入基層採訪,數十篇作品引發各級媒體轉載……今年5月,我驅車來到盛產高山富硒冷水米的漁峽口鎮枝柘坪村,實地採訪交郵融合的創新舉措,既感受到農村物流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的作用,又看到農家小菜走出大山,政府部門和企業形成的一場脫貧攻堅的「接力跑」。我想,只有我們每個人都跑好自己那一棒,小康的日子才能儘早到來。
時間流逝,我轉眼已是一名「新聞老兵」,並有幸成為湖北省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變遷的見證者、記錄者、思考者。每天早上離家時,看著頒發給退役軍人的「光榮之家」牌匾,就暗暗提醒自己,要保持軍人本色,以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爭做黨和人民信賴的優秀交通新聞工作者。
作者單位為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宣傳中心、中國交通報湖北記者站。
3
「空軍藍」輝映「交通藍」
陳碧欽
服飾、領花、臂章、帽徽……2015年,當我取下藍色空軍軍裝上最後一枚肩章時,再也忍不住滂沱的淚水。那時,我以空軍地勤軍人的身份轉業,同年11月進入福建省交通行政執法總隊三明高速公路支隊工作。脫下身上十幾年的藍色軍裝,換上一身交通人的藍色制服。
新的工作環境,我當起了「新兵」。入職實習期,為儘快掌握業務技能,我常常在辦公室查閱資料至深夜,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虛心請教同事,很快能夠在崗位上獨當一面。
實習的寧化中隊地處偏遠的閩贛交界處,工作環境較為艱苦,保暢通和執法工作較重,高速公路巡查、路面執法、事故處置、建築控制區管理等每一項工作,我都主動學、主動做,特別是路產調查時,我總是主動請纓,往往第一個爬上十幾米的高邊坡,第一個鑽入積著汙泥的涵洞邊溝。
我家中珍藏著三枚金燦燦的軍功章,16年的軍旅生涯,獲得過兩次優秀士兵、一次三等功的榮譽稱號。轉眼闊別軍營已近4年,崗位變了,角色變了,但軍人的本色未變,崇尚榮譽的追求未變。
執行任務時,遇到脾氣不好的司乘人員,我儘量做到柔性執法,更好地化解矛盾。面對有違法行為的當事人,我首先口頭教育,無效後再通過現場規勸、行政警告等方式,定下規矩。此外,我還會特別關注特殊群體。去年,開展高速公路巡查工作時,我與同事發現了幾位迷路老人。為了讓老人早點回家,我為老人墊付了路費。
由於工作突出,2017年、2018年我連續兩年被單位考核為年度優秀。我願把曾經的「空軍藍」融入「交通藍」,以不怕苦、做事沉穩的軍人作風在新崗位上釋放更多能量。
作者單位為福建省交通行政執法總隊三明高速公路支隊,作者口述,陳凌執筆。
4
美好的青春獻給你
鄭文燕
脫下綠軍裝,穿上燕羽服,一轉眼加入東方航空公司地面服務部已有22載。雖已離開軍營,無論何時,我血液裡都流淌著軍人能吃苦、能戰鬥、能奉獻、能忍耐的基因。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讓安徽合肥新橋機場氣溫驟然下降到零下10攝氏度左右。吹雪車忙碌了一夜,但作用幾乎是杯水車薪,停機坪上依然白雪皚皚。那天正好我當班,站在遠機位出發口,望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和候機樓黑壓壓的人群,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今天將是一場硬仗。
「MU5476準備上客。」對講機裡傳出了清晰的指令。我緊了緊身上的大衣,豎起領子,走出了登機口。呼呼的西北風像刀子一樣,雪越下越大,目送最後一位旅客走進機艙後,我忽然發現,兩肩上早已落滿了銀白色的雪花,就像是軍裝上兩道莊嚴的肩章,激勵著我秉持軍人的嚴謹作風,落實東航服務旅客的高標準要求。
工作中,我牢記滌蕩人心的軍營口號「為人民服務」,做到以飽滿熱情的態度服務每一位旅客,精通業務知識、保持良好妝容和規範文明用語。對我而言,服務不僅在日常行動中,更體現在極端情況下。
有一天,航班大面積延誤,大量旅客滯留機場。隨著時間推移,旅客情緒越來越激動,其中一位旅客多次走到我面前,不停詢問起飛時間。當他得知由於流量控制起飛時間待定時,竟情緒失控指著我們工作人員揚聲惡罵。突然間,他又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泣不成聲地說:「我母親病危,趕著回家見她最後一面,我不想母親留下遺憾。」現場,每一個人都被觸動,我剛才的委屈早已拋諸腦後,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盡我所能幫助他,哪怕早一分鐘登機也好。經過商議,我們取出了他的託運行李,並把他的座位更換至第一排,便於他早些下機,儘快趕到母親身邊。
登機廣播很快響起,他朝每位工作人員深深鞠了一躬,而我心裡湧出了一股熱流,這是屬於東航人的幸福感。我曾是一名優秀士兵,把美好的青春獻給軍營;在東方航空我願做一名優秀的地服人員,把最好的服務獻給旅客,在平凡的崗位實現不平凡的價值。
作者單位為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5
讓軍人氣質飄揚在海事旗上
李聲玖
「事事都能幹,要幹就幹最好。」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工作理念。9年前,我曾是一名優秀的警衛連長,轉業後繼續秉承著軍人雷厲風行和永不服輸的行事作風,用行動把退役老兵和海事人的稱號同時叫響。
2010年,我從部隊轉業到福州市海事局水口海事處。全新的工作環境,讓我一時沒了頭緒。工作地點位置偏、環境差,對新崗位的業務一竅不通,怎麼辦?迷茫之時,我想到服從命令是軍人在心底紮下的信念,崗位即戰場,只有苦練本領,把事做好,才能不負當初的軍人誓詞。
為了搞懂悟透海事工作,我抓住一切機會學習行政法規和規章,並分門別類地做好筆記,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虛心向身邊同事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我就對船舶管理、船員管理、通航管理、船舶進出港籤證等海事業務有了全面了解。
2012年我調至福建省海事局工作。為開展好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我自行編寫《水上交通安全知識三字謠》,獲得了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平安交通」微信作品徵集大賽二等獎,還被多個海事管理部門用作宣傳內容。在海事局工作的3年裡,我組織開展各類內河船員培訓考試20期;推進內河船舶船員計算機終端考試……工作之餘,我還擠出時間提升專業知識,先後取得內河船員主考官證、海事行政執法證、船舶噸位丈量資格證、省行政執法證及安全考評員合格證等證書,爭當一名行家裡手。
2015年,我再次調動至福建省港航管理局辦公室任副主任。面對新挑戰,我從零開始,努力強化寫作能力,絲毫沒有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工作期間,我參與採寫的《「海上福建」如何擴容?打通「一帶一路」交通動脈》獲福建省好新聞系列三等獎;組織策劃的尋找全省「最美渡工」主題活動,獲得行業廣泛認可……
2017年8月,我借調至福建省交通運輸廳行政服務中心工作。為落實好交通運輸系統「放管服」改革舉措,我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的帶頭作用,深入基層一線,了解掌握企業和群眾對取消下放事項、優化審批流程、精簡申報材料、壓縮審批時限等方面的切實需求,同時制定接地氣的解決方案。
從一個角色到另一個角色,從一個崗位到另一個崗位,我總覺得,一個人就如一架機器上的螺絲釘,螺絲釘雖小,但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在哪裡都能發揮作用。
作者單位為福建省港航管理局。
責編/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