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社會中的老年人該何去何從?

2020-12-23 小楓辣評

我們現在正在向著嚴重的老齡化社會發展,有數據顯示2019年,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預計到本世紀中葉,60歲及以上人口將達到4.87億,約佔總人口的35%。

老齡化

這意味著現在我們的社會中,每10個人裡有近2個人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而再過二三十年,這個比例將會是每10個人裡面有三四個是老年人。

如此龐大的老年人口比例,不僅會使我們現在的勞動力數量匱乏,甚至會讓社會中的老年人養老問題凸顯。

現在社會主流的模式是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養老機構是比較傳統的模式,就比如我們經常了解到的養老院。但是,就目前的社會認知程度來說,可能會有一部分家庭不願意考慮這樣的模式。

還有一種就是所謂的社區養老,這也是現在比較切實可行的模式。所謂社區養老就是指老人晚上住在家庭裡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白天享受社區養老機構提供的日託、家政、送餐等服務。

社區養老對老人和家庭來說,是一個雙贏的方式。但是就目前的形勢看,社區養老的規模和專業從業人員存在著巨大的缺口,短時間內可能沒有辦法滿足現階段的養老需求。

另外一方面,養老的規模化勢必會導致一些問題的暴露,所以需要在實施的過程當中應及時的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

我們全社會應該動員起來,積極應對現階段和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為那些付出了一生的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依的保障。

#老齡化#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的東亞老齡化社會
    原因:都已陷入老齡化危機。試想,三個白頭爹爹,老態龍鍾,有再大的深仇,也掄不動拳頭了。掩卷,不由得展望東亞社會的未來走向。前幾天,我在《經濟學人》上看到,幾十年後,日本近一半人口將是老年人。我想,中國和韓國也差不多吧。禍不單行,這三國的年輕人,還因生活壓力、經濟壓力,結婚生子的意願大幅降低。對於中國而言,危機更重。
  • 我們想跟你談談老齡化社會
    根據1956年聯合國出版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含義》一書的界定,當一個社會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在7%或以上時,就被界定為「老齡化社會」(在人口學中,這叫「老年型人口」)。我國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達到了這個標準,這就是為什麼2000年經常被提起的原因。所以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我國在2000年左右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
  • 臺灣紀錄片中的老年生活,老齡化社會,讓人欣慰的人文關懷
    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巨大課題,關注老年人生活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並非家長裡短的婆婆媽媽,而是更貼近生活的平淡與孤獨。 臺灣紀錄片《日落之前》,以社工視角見證老年生活。主要觀察對象是4位獨居老人,98歲的沈玉山,92歲的胡正坤, 80歲的吳潤錦和71歲的潘宇娥。
  • 智利老齡化加劇 2050年三分之一人口將是老年人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月11日電據南美僑報網報導,近日,智利官方預測,到2050年,智利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將是老年人,智利人口老齡化已不可避免。智利社會發展部國家老年局負責人奧克塔維奧·維加拉表示:「1986年,智利全國僅有百歲老人278名。但照此趨勢發展,到2046年,智利百歲老人將超過4萬名。」為提高智利老年人生活質量,國家老年局還制定了一項特別戰略,該戰略主要圍繞4個工作重點展開:以社區為中心,加強關照老年人身心健康;提升老年人社會活動參與度;推進社會老年文化創新;強化國家老年局機構建設。
  • 梁春曉:人口老齡化下的社會轉型、第三人生和生命關懷
    所以,中國面臨的是在超級老齡化驅動下從年輕社會向老齡社會的轉型,最大的課題是社會轉型,而不僅是民生,不僅是老年人,更不僅是養老或養老服務。此文系老齡社會 30 人論壇成員、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主任、葦草智酷創始合伙人梁春曉在2020年9月5日杭州第六屆中華慈孝文化論壇上的演講。
  • 老年痴呆症:老齡化社會的「定時炸彈」
    在一個老齡化日益嚴重的社會,如何看待老年痴呆症,就是如何對待即將老去的自己。老太太頭髮灰白,面容白淨,收拾得利利索索。女兒張京遞給她一根香蕉,她剝開咬了一口,衝我一笑。「好吃嗎?」「好吃,軟軟的、甜甜的。」她答。初次見面,乍一看她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唯一讓人感到異常的地方在於我們聊起她的時候,她頭也不抬專心吃著香蕉,對我們的談話毫無覺察。
  • 面對老齡化社會,基金會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隨著人口出生率降低,而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老齡化的問題已經影響全球。在中國,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17.9%,增加859萬;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佔總人口的11.9%,增加827萬。
  • 面對「數字鴻溝」,老年人希望分享智慧社會紅利,技術創新更需向善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是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的解決方案。從您的調研來看,目前我國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上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除此之外,老年人在適應當前的社會生活發展中還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新現象?
  • 《0.5毫米》一部老齡化社會的浮世繪
    再討論影評本身之前,先討論兩個問題:1、日本作為全球最大的老齡化社會,隱藏的社會問題日本有一美稱:世界長壽之國。這也直接導致了日本出現大批的「中年啃老族」,國家可以白養老年人,但不能白養年輕人啊,年輕人越來越難以投入社會,難以獨立生存,逐漸就形成了一個無解的死循環「國家養老,老人養少,那誰來養國呢?」而目測目前日本的老齡化社會程度只會越來越嚴重,依附老人而生,漸漸成為日本當下一種顯而易見的社會現象!
  • 「周杰倫超話」事件中,我看到了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危機
    根據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後果》確定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達到7%,就會進入老齡化社會;當這個比例達到14%,就會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而當這個>比例達到20%,就會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
  • 社會邊緣群體該何去何從?
    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老年人沒有健康碼不能乘車,被趕下車。不僅僅是老年人,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邊緣人群的聲音越來越小。前段時間,楊超越的微博,100斤玉米才能換3斤豬肉,引起了廣大用戶的關注,在農村人看來,只是平平無奇的一件事,為什麼能讓許多人感到驚訝?仔細看看,農村人口的比例其實並不比城鎮人口少許多。
  • 《酒神小姐》老年人,社會的痛點
    老年人的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我們期待活得體面,但如何能夠有尊嚴的退場,似乎無法給出滿意的回答。農村裡有空巢老人,城市裡有貧困老人,有子女的不一定懂得孝敬,子女孝敬的不一定身體健康,我們往往的精力和關注放在了孩子和自己身上,卻忽略了對身邊老人發自內心的關心和關愛。
  • 深度解析:人口紅利消失,老齡化的中國經濟何去何從,新產業機會
    假如未來五到十年,這場五G下的科技革命,對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提高不是非常顯著的話,那麼人口周期對經濟周期的影響就會更嚴重。  二·人口老齡化數據:  我國的人口生育高峰期最近的兩個時間段,一個是一九八五到一九九一年的這六年,也就是八五後這波人裡女性正在逐步錯過黃金生育年齡。再早一次人口高峰是一九六三到一九七零年,這波人到今天也剛好全部步入老齡化,七零後邁入五十歲了。
  • 李紀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這在歷次黨的全會文獻中是第一次,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全面理解把握,採取有力措施推動落實。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在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持續下降,青壯年勞動力供給逐步減少,對潛在經濟增長率造成不利影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積累人力資本,加快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對衝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不利影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人口結構持續老齡化,既不利於保持代際和諧與社會活力,也不利於維護國家人口安全和增強國際競爭力。
  • 關於徵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秀研究成果的啟事
    (三)已公開發表的成果,需為在核心期刊或者全國性專業會議上的發表,且注重在該成果基礎上轉化的政策、對策建議。二、「十四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及特點研究圍繞「十四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特點、規律,老年人口規模,性別、年齡結構,基本社會經濟特徵,遷移流動特點,婚姻家庭狀況,居住方式,老年人口的失能、失智發生率,疾病模型,死亡風險等議題,開展的相關科學研究成果。
  • 老年人該不該吃保健品?
    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老年人的保健意識不斷增強。然而這一龐大群體對保健品缺乏客觀認識、辨別不清,如何引導老年人合理選購保健品值得深思。老年人該不該吃保健品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明確一個概念——保健品,全稱「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適用於特定人群,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
  • 韓國「巴克斯大媽」現象,真實反映了韓國老齡化社會的殘酷現實
    2019年,韓國當地65歲以上老年人口,預計將會超過總人口的14%,正式宣告進入高齡化社會,且根據《英國金融時報》2017年11月的報導,韓國的生育率若是繼續低迷——2016年總出生新兒為406,000多人,比起1981年的867,000人,還少了一半之多——恐怕不到半個世紀,2060年時,韓國當地人口每十位國民中,將會有四位為65歲高齡人士。
  • 破除老年人數字鴻溝,趣頭條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今年10月,移動內容平臺趣頭條發布了《2020老年人網際網路生活報告》顯示,手機已成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資訊、娛樂工具,其中手機閱讀、小視頻、互動籤到、小遊戲等功能大大緩解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孤獨,甚至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撐
  • 養老產業解讀:日本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
    日本進入老齡社會比中國早近三十年,且老齡化負擔仍在不斷加重。截止2014年底,日本總人口為1.27億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為3190萬人,佔總人數的25%;15-64歲的勞動人口為7901萬人,是老年人數量的2.3倍;然而,預計到2060年,勞動人口數量將降至老年人數量的1.3倍,撫養比升至前所未有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