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東亞老齡化社會

2021-02-25 李杜的雙語世界

【讀書札記】

在 audible 上聽了一本閒書,Three Tigers,One Mountain,《一山不容三虎》,關於中日韓三國之間的愛恨情仇。作者 Michael Booth,一位英國遊記作家。此書深度不足,行文倒是流暢,讀來輕鬆。

東亞這三個國家,幾乎同源同種同文化,目前的經濟往來,比歐盟國家規模更大,更緊密,不僅沒形成一個類似歐盟的政經共同體,戰爭陰雲還從未真正消弭。

這三國的歷史源流與歐洲不同。東亞本自一體,在儒家思想下,相當於一家人。中國老大,朝鮮老二,日本隔得遠,一直是不太開化的老三。儒家講尊卑,講孝悌。在近代史裡,這三國的長幼次序一亂,世界就顛倒了。老三日本造反,吞併老二;老大出面保護,卻被老三掀翻。再後來,老大還差點被老三給滅了。

作者是英國人,不具學術背景,口無遮攔,說這三個國家近代以來的紛爭與仇恨,始作俑者,就是英國人。如果沒有鴉片戰爭,老三日本,就不會看出老大其實外強中乾,遂心生反意,明治維新後,帶來一系列的東亞大變局。

作者的另一觀點,頗有新意,就是:普大喜奔!這三個國家將永遠不會有戰爭了!原因:都已陷入老齡化危機。試想,三個白頭爹爹,老態龍鍾,有再大的深仇,也掄不動拳頭了。

掩卷,不由得展望東亞社會的未來走向。

前幾天,我在《經濟學人》上看到,幾十年後,日本近一半人口將是老年人。我想,中國和韓國也差不多吧。禍不單行,這三國的年輕人,還因生活壓力、經濟壓力,結婚生子的意願大幅降低。

對於中國而言,危機更重。日本韓國是富裕了再老,底子撐得住。韓國還能指望北朝鮮未來的年輕人口。而中國,是未富先老。近10億人月收入 2 千以下,如果人口迅速老齡化,還不把下一代壓跨?再攤上一批啃老族,更是雪上加霜。

中國目前的當務之急,應是大力提高教育、醫療、養老支出在 GDP 的比重,而不是高歌猛進,繼續低效率的投資,消耗資源。若還緊盯著 GDP 增長,只會使富人更富,窮人更窮。今後老齡化社會的養老錢,從何而來?要麼,重稅;要麼,陷入農民革命劫富濟貧的歷史循環。

談到老齡化,還有一個殘忍的現實。這次疫情中,歐美的狼性文化,在客觀上為社會卸掉了一筆養老支出。死亡率較高的地區,比如義大利、英國等,皆為人均壽命較長的國家。英國的新冠死亡人數,已突破 10 萬,世界第五,其中近 90%為 65 歲以上,近一半為 85 歲以上。

後疫情時代,歐美社會的人口年齡結構會有所改變。同時,因這殘忍的自然淘汰,還減少了具嚴重基礎疾病,以及肥胖症的年輕人口,其社會財富,以及福利支出,將輕裝上陣,走向未來。

而東亞社會,步入老齡化,已毫無懸念。不過,除了戰爭陰雲消解,或許還有焉知非福的好處。比如,社會思想趨於持重穩健深刻。又比如,刺激人工智慧的發展,利用機器人去工作,來養老。養老院護工的額頭,閃著三星、松下、華為的 logo,想來,都令人神往。

儒家文化慎終懷遠,在與病毒共存的未來,東亞社會,對長輩即尊重,又不離不棄,若能普及不怕病毒、不鬧情緒、多語種的機器人,沒準成為全世界老人宜居之地。

不過,東亞的下一代,能否扛得住這社會重負?東亞的老年人,在暮氣沉重的社會,又該如何心理自處?

人終有一老。未來東亞老齡社會的經濟、心理困境,想來心有戚戚。

相關焦點

  • 書訊丨《後疫情時代:大重構》 解讀人類社會未來的模樣
    而今,人類社會的未來將會是什麼模樣?世界又該何去何從?鑑於此,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攜手「每月晴雨表」管理合伙人蒂埃裡·馬勒雷適時地帶來的《後疫情時代:大重構》一書,日前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該書旨在為國家、社會、企業與個人在後疫情時代的發展道路指引方向。書中從三個維度系統梳理了未來世界的新格局。第一個維度評估疫情對五大宏觀領域的集中影響,即經濟、社會、地緣政治、環境和科技;第二個維度深入微觀層面,考察具體行業和企業的現狀和前景;第三個維度關注個人,推測疫情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及心理造成的影響。作者認為,事關存亡的危局也是反省的良機,蘊藏著變革的潛力。
  • 平成時代的物與人:「失去的二十年」和老齡化
    自5月1日起,平成時代便將退出歷史的舞臺,相應地,日本令和時代的大幕亦將自此徐徐拉開。從某種程度上看,與昭和時期(1926-1989年)的起起落落相比,平成時代似乎顯得乏善可陳,甚至說「沒有什麼存在感」,以至於有人將平成年間的時代特徵戲謔地稱為「喪」。不過,之所以「喪」,或許在很大程度上也確實與平成時代日本經濟與社會的兩個重要特點相關:第一是經濟增長近乎停滯,第二則是老齡化。
  • 我們想跟你談談老齡化社會
    根據這一定義,我國在第二次人口普查之後,也就是在1964年之後就已經開始經歷人口老齡化。而媒體所說的1999年或2000年則與另一個概念相關,那就是老齡化社會。根據1956年聯合國出版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含義》一書的界定,當一個社會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在7%或以上時,就被界定為「老齡化社會」(在人口學中,這叫「老年型人口」)。我國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達到了這個標準,這就是為什麼2000年經常被提起的原因。所以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我國在2000年左右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
  • 不愛生孩子的東亞國家:日韓人口負增長,中國怎麼辦?
    韓國人口專家預測,由於疫情等多方因素影響,預計2021年韓國新生兒數量將繼續下降,且下降幅度可能會大幅增加。 人口斷崖式減少,對韓國經濟影響很大。 然後再疊加老齡化,韓國社會總撫養比將大幅上升。 所謂總撫養比,即每100名勞動力人口需要撫養的青少年(0-14歲)和老年人(65歲以上)數量。這一數字越高,意味著社會負擔越大,經濟活力越小。
  • 老齡化社會中的老年人該何去何從?
    我們現在正在向著嚴重的老齡化社會發展,有數據顯示2019年,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預計到本世紀中葉,60歲及以上人口將達到4.87億,約佔總人口的35%。老齡化這意味著現在我們的社會中,每10個人裡有近2個人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而再過二三十年,這個比例將會是每10個人裡面有三四個是老年人。
  • 梁春曉:人口老齡化下的社會轉型、第三人生和生命關懷
    中國的老齡化又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老齡化更加強悍的「超級老齡化」,即超大規模、超快速度、超早階段和超穩結構的人口老齡化,同時也是與城市化、信息化「同步共振」的人口老齡化,直到本世紀末,我國都會處於很高的老齡化水平。 在超級老齡化推動下,我們正在面臨一場根本性的社會轉型。
  • 一場東亞大危機!
    所謂的「疫情生育小高峰」,在韓國並沒有發生。事實上,韓國的生育率情況,已經岌岌可危。如果以國際通行標準,14%是中度老齡化,那麼日本已經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如果把目光擴散到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生育率也都不樂觀。
  • 深度老齡化社會來了! 來看金恪集團的高質量為老服務體系
    報告指出,繼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下降200萬後,2019年出生人口再下降58萬至1465萬。2019年出生人口減幅明顯收窄,主要在於主力育齡婦女數量減幅明顯收窄和生育率基本穩定。從長期趨勢看,由於生育堆積效應逐漸消失、育齡婦女規模持續下滑,當前出生人口仍處於快速下滑期,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不到1100萬。
  • 老年痴呆症:老齡化社會的「定時炸彈」
    在一個老齡化日益嚴重的社會,如何看待老年痴呆症,就是如何對待即將老去的自己。老太太頭髮灰白,面容白淨,收拾得利利索索。女兒張京遞給她一根香蕉,她剝開咬了一口,衝我一笑。「好吃嗎?」「好吃,軟軟的、甜甜的。」她答。初次見面,乍一看她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唯一讓人感到異常的地方在於我們聊起她的時候,她頭也不抬專心吃著香蕉,對我們的談話毫無覺察。
  • 後疫情時代,社會不平等是會加劇還是緩解?
    當然,這種情況在疫情暴發之前就存在,但根據我們對其他全球性問題的觀察,疫情放大了這些問題,迫使我們去認識和承認社會不平等的嚴重性。在此之前,社會不平等的問題已被太多人冷落了太久。© 《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劇照 三、社會不平等問題,加劇還是緩解?在後疫情時代,社會不平等問題是會加劇還是會得到緩解?至少從短期來看,許多觀察性證據告訴我們,這種社會不平等可能會繼續惡化。
  • 面對老齡化社會,基金會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面對這樣老齡化的人口結構挑戰,基金會可以採取什麼的行動呢?在思考這個問題前,來看看臺灣和韓國的做法吧。在臺灣臺中市,有一家名為「種子手作坊」的咖啡館,店裡的員工超過半數是60歲以上的老人。開設這家咖啡館的是臺中市童庭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這是他們為推動「老有所用」理念而採取行動之一。
  • 女強人時代的東亞
    在古代,無論是地位,還是社會資源的分配,女性都長期處於劣勢,歷史上的女性統治者更是寥寥無幾。公元690年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份登臨洛陽宮城,向洛陽城乃至整個唐朝境內的官民發布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道詔令:「大赦天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自稱聖神皇帝,賜姓武氏。」
  • 2015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預測題(1):老齡化社會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5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預測題(1):老齡化社會 2015-06-03 09:37
  • 全面二孩五年|如何應對低生育率和老齡化難題?
    我和梁建章先生之前曾多次撰文警示過,二孩政策實施後出生人口遠不會有官方估計的那麼多。只要對比一下中國大陸與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程度和生育狀態,了解一下過去各種生育意願調查以及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就很容易得出這樣的判斷。以前嚴厲控制人口數量時,如果出生數超過計劃數,那是需要問責的。現在中國明顯掉進入低生育陷阱,出生人口大幅低於預期,但卻依然限制生育,這不是該有的態度。
  • 安徽大學邀請學術大咖 「雲聊」後疫情時代社會治理
    安徽網訊 12月19日,由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主辦的第八屆輿情與社會發展論壇暨安徽省第十二屆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論壇正式啟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新聞傳播學領域李良榮、張志安、瀋陽等「學術大咖」相聚「雲端」,圍繞後疫情時代的輿情治理、跨文化傳播、媒介融合等熱點話題,掀開了一場精彩紛呈的
  • 東亞崛起面臨隱患:日韓兩國人口都倒增長,沒有人拿什麼搞經濟
    上期節目我們跟大家提了一個概念,東亞崛起。這是一些日本學者研究的結果,他們認為以往東亞人民就以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為著稱,東亞地區的經濟本來就相當不錯,而2020年的疫情更向全球證明了東亞的實力有多麼強悍。當美國陷於新冠疫情的人間煉獄的時候,當英國、法國、德國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在疫情面前不堪一擊的時候,東亞這幾個國家表現得非常好。
  • 王文:後疫情時代 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後疫情時代: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智庫專家王文人類史其實就是一部與病毒鬥爭的歷史。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在《瘟疫與人》一書中就論述得非常清楚。
  • 專家視角 | 朱峰、武瓊:新冠疫情衝擊下東亞抗疫合作的機遇與挑戰...
    推進公共衛生和健康合作、防止未來疫情復發,已成為東亞各國保障區域發展成果、鞏固東亞作為世界三大經濟重心地位的共同責任。(一)東亞區域性抗疫合作機制建設已經初見成效 2020年1月,新冠冠狀病疫情開始在中國首先爆發。
  • 韓國出生率全球墊底 老齡化等社會問題嚴峻
    人民網訊 據韓聯社報導,6月30日,韓國人口保健福利協會和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共同發布了2020年度《世界人口白皮書》(韓語版),其數據折射出韓國社會面臨嚴重的低出生率和老齡化問題。  該報告書顯示,今年世界總人口達77.95億人,比去年增加了8千萬人。其中,韓國總人口數量為5130萬人,排名與去年持平,為第28位。
  • 步入末路的日本山口組:老齡化、收入低才是現狀!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黑幫這個在隱藏在陰影中的陳舊事物,事實上也在漸漸走入末路,其中尤以日本山口組的變化最具戲劇性。1、曾經無比輝煌的山口組日本黑幫,是在全球範圍裡都極為特殊的存在。山口組,日本最大的暴力團夥,也是東亞地區乃至全世界都數一數二的幫會組織之一。成立於1915年,本部在日本神戶,活動範圍包括日本本土、東南亞、西歐、北美等地。在2007年,山口組迎來社團最為輝煌的時刻:成員多達4萬餘人,成為世界做大的黑幫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