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邀請學術大咖 「雲聊」後疫情時代社會治理

2020-12-22 安徽網

安徽網訊 12月19日,由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主辦的第八屆輿情與社會發展論壇暨安徽省第十二屆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論壇正式啟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新聞傳播學領域李良榮、張志安、瀋陽等「學術大咖」相聚「雲端」,圍繞後疫情時代的輿情治理、跨文化傳播、媒介融合等熱點話題,掀開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思想風暴」。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給人類社會籠罩了一層厚厚的陰影,人類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全面危機,而以5G、大數據、智能算法、雲計算、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智能技術在助力防疫抗疫、維持社會正常運行、創新危機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安徽大學副校長錢家盛教授在開幕式講話中指出,新媒介全方位地影響、改造甚至重塑了社會關係,在拓展新聞傳播學的領域與邊界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嶄新的學術問題,迫切需要大家走到一起,共同研討,尋找「突破」。

新冠疫情帶來了網絡輿情的新生態。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李良榮說,中國網絡輿情已從過去「三低人群」切身的利益訴求型逐步轉向了維護公民自身權利和追求安全、穩定新主題,人們開始重點維護自身的自由表達權和隱私權。現今,中間收入群體與學生群體成為網絡中最大的群體,而這兩大群體也開始主導著網絡輿情的焦點。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李彪認為,在輿情2.0時代,網絡輿論場話語表達機制變成了「客廳式的竊竊私語」,輿論主體變成了「多元力量的糾結對決」,網民主體成為「偏見的共同體」與「行動的共同體」,因而在治理方面,治理思維要著力於「爭取人心」,治理路徑要建構重疊共識,治理對象應從對「個體」表達到對「社群」表達。

天津大學新媒體與傳播學院講席教授陸小華提出,媒體對輿情監測系統的核心需求應當是幫助媒體感知社會中不易察覺的動向,從而預做準備,有所指引。同時,以協同治理的眼光,感知風險、推動應對、參與治理,承擔媒體應有的角色。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張志安則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報導、快手直播電商助農等應用新聞傳播創新案例,提醒認為,現今的研究仍要保持問題意識,同時避免學科的內捲化,提出的對策要立足現實複雜的語境,不要太過理想化,同時,應超越功利性訴求,做頂天立地的研究。

新媒介帶來的新變革,也引起了很多學者的深入討論。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在線副總編輯劉鵬飛高級研究員認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從根本上加速了智能化、場景化、數位化融合傳播時代的到來,在這些技術的應用中,場景化、智能化應用將成為「萬物互聯」的突破點。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瀋陽教授則提出,在未來媒體的發展中,「數字虛擬人」將成為最強數字營銷媒介,短視頻在加速論、指數論和補償論中發展。而今年的新冠疫情,長期的影響是加速新興技術的發展進程,給人們消費方式、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治理方式等帶來深刻變革,迎來智慧城市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據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姜紅教授介紹,「理論視野,現實關懷」是該院學術研究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新冠疫情發生後,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輿情與區域形象研究中心、大數據與智能媒體發展研究中心迅速組織研究力量,圍繞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輿情的基本形勢和應對措施進行研究分析,採集涉皖相關信息 266 萬餘條,重點在疫情期間社會公眾心態、虛假信息、縣級融媒體傳播力等方面展開研究,發表 8 篇研究成果,迄今已發布研究報告 60 餘份,多份報告被相關部門採納或獲得省廳級領導批示。

除邀請學術大咖「雲聊」後疫情時代的社會治理之外,本屆研究生論壇還以「智能傳播、風險應對與新聞傳播學研究創新」為主題徵集論文,共收到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碩士、博士論文259篇,作者所在高校和投稿總數均創歷史新高。(古宸璨)

相關焦點

  • 新聞界「學術大咖」 展開「頭腦風暴」
    現場採取 " 線上 + 線下 " 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新聞傳播學領域李良榮、張志安、瀋陽等 " 學術大咖 " 相聚 " 雲端 ",圍繞後疫情時代的輿情治理、跨文化傳播、媒介融合等熱點話題,展開一場 " 頭腦風暴 "。
  • 後疫情時代如何管理心腦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達濟天下論壇,大咖聚...
    中國作為首個與疫情全力抗爭的國家,如今形勢已趨於穩定。那麼在後疫情時代,臨床如何做好急性缺血性卒中、帕金森病以及心血管病的管理,成為了心血管和神經病學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8月22日,2020達濟天下論壇將於上海舉辦,此次論壇旨在齊聚心腦血管及神經病學領域大咖,聚焦前沿,共同探討急性缺血性卒中、帕金森病以及心血管病的管理策略,為廣大臨床人員搭建跨學科高質量學術交流平臺!2020達濟天下論壇,亮點在哪裡?
  • 全球AI專家齊聚清華 暢談後疫情時代的AI國際合作與治理
    此次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為主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慧頂級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分享國際智慧,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的研究議題與可持續發展之道。大咖集聚 分享AI治理的思與得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慧技術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然而伴隨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引發了對於經濟社會發展中利益與潛在風險平衡問題的擔憂
  • 嶺南學術論壇「風險治理與中國制度優勢的理論與實踐」在廣州召開
    本次研討會由學術研究雜誌社、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習近平新時代觀若干重大理論問題研究」課題組協辦,廣東社會主義社會辯證法研究會承辦,來自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華僑大學、溫州大學、河南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140餘人參加會議。
  • 探索後疫情時代公共運輸發展之路 2020中國城市公交學術年會圓滿閉幕
    70年來,南昌公交開風氣之先,領時代之新,爭當城市發展的生力軍和排頭兵,以大格局、大擔當、大手筆、大氣魄精心謀劃、開拓進取、攻堅克難,交出了一份生動有力的時代答卷、民生答卷。演講圍繞「公交優先的本質、疫情對城市公交運營的影響,以及新發展階段城市公交的發展演變與展望」等內容展開。他表示,城市交通只有在基本認知、基礎理論、應用技術和綜合治理方面大膽變革、不斷創新,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建構大數據與智能網聯時代的城市交通認知,加快城市交通基礎理論、研究範式和評估方法的變革與創新,建立多元的、面向城市交通複雜系統的高效治理體系,提高城市交通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10月31日,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和第四屆「政治與傳播」研究生論壇在線上正式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主辦,主題為「計算科學、政治傳播與國家治理」,系統探討在大數據條件下把握公眾心理、實施有效政治溝通、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路和方法。
  • 打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國內首屆全媒體時代的輿情治理論壇圓滿落幕
    12月18日,由安徽博約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約科技)聯合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傳媒與輿情研究所共同舉辦的全國首屆全媒體時代的輿情治理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圓滿落幕。 此次論壇特邀了中國科大、四川社科院、貴州社科院等輿情領域知名專家,從現代媒體環境、輿論生態和傳播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就輿情治理中的溝通話術、預測、研判、應對、報告撰寫等焦點問題展開深入、廣泛的學術交流,吸引了來自安徽、四川、貴州等近40名政府、企事業單位、大型企業人士慕名前來。
  •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院士:構建一流大學治理體系,華中大這樣行動!
    李元元以「構建一流大學治理體系,實現高質量特色發展」為題在大會主論壇作報告。報告主要圍繞全球視野下的大學治理體系、大學治理的價值自覺和華中科技大學的治理實踐三個方面展開。李元元在報告中強調,遵循學術規律,倡導共同治理,是一流大學發展的大勢所趨。中國一流大學要在辦學方向上,堅持「四個服務」方針;在人才培養上,堅持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標準;在科學研究上,堅持「四個面向」方向,擔負起時代使命,在提升治理能力中追求卓越,在特色發展中實現大學價值。
  • 姜曉萍:社會治理是社會各方的責任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社會治理、經濟增長、理論創新、學前教育、休閒農業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姜曉萍:社會治理是社會各方的責任】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姜曉萍指出,社會治理不只是黨委和政府的責任,而且是社會各方的責任。要堅持黨對社會治理的集中統一領導,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供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 「新發展階段的社會治理探索」青年學者論壇在線召開
    線上會議截圖 主辦方供圖【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趙徐州 曾江)11月28日,由吉林大學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國社會學會東亞社會研究專業委員會協辦的「新發展階段的社會治理探索」青年學者論壇在線上召開
  • 新時代我國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研討會暨2019年度基地學術委員會...
    本網訊 5月27日,新時代我國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研討會暨2019年度基地學術委員會會議在我校金碼會議中心舉行。《意見》提出了我國當前食品安全面臨的挑戰和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目標,明確要求「到2035年,基本實現食品安全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了更好地發揮北京食品安全政策與戰略研究基地在食品安全領域的科研力量以及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的智庫作用,北京食品安全政策與戰略研究基地主辦了本次會議。基地首席專家、我校經管學院教授白軍飛主持會議開幕式。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譚向勇教授主持了學術委員會會議。
  • 後疫情時代「雲文化場館」如何建設?19位行業大咖、8位館長滬上...
    新冠肺炎疫情極大地改變了人們文化消費的方式和內容,對公共文化場館的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傳播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雲看展」「雲閱讀」「雲直播」等文化場館的線上服務漸成發展新趨勢。今天(22日),「2020世界城市文化論壇(上海)之分論壇五——後疫情時代「雲文化場館」建設論壇」在七寶古鎮舉行,會上邀請了19位專家學者、文化企業家,以及來自中西部省8位市級文化館長,共同探討在後疫情時代如何通過5G、人工智慧等技術來加快線上文化場館的建設,包括發展方向、建設標準、特色內容、傳播方式等,以提高文化服務效能,推動文化場館更高質量發展。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和安徽大學合資重組安徽大學出版社10周年...
    承繼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與國家共命運、與時代同發展的安徽大學,繼上個世紀90年代入選國家「211」建設高校之後,進入新時代又成功入列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1995年2月,安徽大學出版社成立,這是安大校園豐厚沃土催生出的文化之花。大學出版社是中國出版業的一個特殊「界別」,擁有特定的服務對象和特定的資源母體。
  • 清華大學AI治理國際論壇召開 後疫情時代的數據治理受重視
    後疫情時代,數據治理需更加務實  此次論壇中,無論是國內外學者,還是國內外的企業代表,都紛紛指出AI和大數據等技術在疫情期間發揮的巨大作用,這些技術不僅幫助我們在特殊時期建立安全防線,更是在危機中催生了新的經濟模式,如線上、無人化場景的催生。
  • 全球AI大咖齊聚清華暢談AI治理 曠視:多元共治與企業自律缺一不可
    曠視作為人工智慧治理的積極倡導者和務實推動者,受邀出席「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國際治理展望」專題討論,與國內外AI大咖同臺,從企業的視角探討了人工智慧治理的方式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非接觸式經濟的興起也漸成疫情常態化下的趨勢。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在面對和思考技術引發的各種治理問題。
  • 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召開
    本屆論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的系列論述精神,聚焦「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社會風險治理」主題,全面剖析國際環境變化和國內改革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統籌發展與安全,深入探討新時代社會風險治理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社會風險防範。
  • 20年深耕「腸道微生態」 完美邀請大咖舉辦學術盛宴
    原標題:20年深耕「腸道微生態」 完美邀請大咖舉辦學術盛宴   12月18日上午,在中山市的完美華南基地,以「科技驅動發展,健康引領未來」為主題的「2020完美生命健康高峰論壇
  • 西安財經大學2021年寒假社會調研活動
    嚴禁組織大規模、大範圍人員聚集活動,不得跨地區域進行。根據學校防控要求及地方疫情形勢發展動態及時調整工作部署,如遇突發情況,要立即暫停相關地區的社會實踐活動,妥善做好有關安排,堅決杜絕麻痺思想、僥倖心理。
  • 書訊丨《後疫情時代:大重構》 解讀人類社會未來的模樣
    新冠病毒席捲全球之際,顛覆了國家治理、經濟運行和社會交往的方式,革新了人們的固有認知。在這場空前危機中,社會分化、公平缺失、合作乏力、全球治理與領導失靈等問題尤為明顯,甚至有人以「新冠紀元」作為新的紀年方式來凸顯新冠疫情的決定性影響。
  • 後疫情時代AI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專家有話說
    此次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為主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慧頂級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分享國際智慧,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的研究議題與可持續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