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社會不平等是會加劇還是緩解?

2020-12-28 澎湃新聞
[作者]

克勞斯·施瓦布,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

蒂埃裡·馬勒雷,「每月晴雨表」管理合伙人

 

疫情暴露了人類所從事的工作的本質和內在價值與其經濟報酬之間的深度脫節。換言之,社會最需要的人才獲得的經濟報酬卻最低。

一個令人警醒的事實是,護士、清潔工、物流駕駛員、食品廠工人、護理人員和倉儲工人等冒著生命危險去參加抗疫、照顧病患和維持經濟運轉,但是他們的收入最低。實際上,他們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們的價值遠未得到認可。

 

一、疫情迫使我們去認識和承認社會的不平等

人們經常將新冠疫情比作「強大的均衡器」,這實在是一種嚴重的誤導。事實恰恰相反。無論何時,疫情所到之處,都會加劇本已存在的社會不平等。

因此,無論是從醫學、經濟學、社會學還是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新冠疫情絕非一種「平衡力量」,而是會實實在在地「加劇收入、財富和機會的失衡」。

在世界範圍內,有大量人口在經濟和社會層面處於弱勢地位,並且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這一現象在缺乏社會保障、社會保障不力或者家庭和社會聯繫較弱的國家尤為嚴重,而新冠疫情讓這一切暴露無遺。

當然,這種情況在疫情暴發之前就存在,但根據我們對其他全球性問題的觀察,

疫情放大了這些問題,迫使我們去認識和承認社會不平等的嚴重性。在此之前,社會不平等的問題已被太多人冷落了太久。

二、疫情帶來的兩點影響

(一)影響一:揭示社會差距以及社會不同階層面臨的風險

疫情帶來的第一個影響是,

它揭示了令人震驚的社會差距以及社會不同階層面臨的風險,從而放大了社會不平等帶來的宏觀挑戰。

疫情封禁期間,世界上許多地方出現了一種籠統但發人深省的論調。

它描述了這樣一個二元世界:上層社會和中產階級人士能夠進行遠程辦公,並自行對孩子進行居家教育

(包括中小學教育,且住所越偏遠就被認為越安全)

;工人階級卻不能待在家裡,也不能監督子女學業,而是要辛苦奮戰在第一線,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拯救生命和經濟—為醫院提供保潔服務,進行人工結帳,運輸必要物資,保障我們的安全,等等。

在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服務經濟中,約有1/3的工作可以在家完成,或者可以遠程完成,各行各業之間的收入存在較大差異。超過75%的美國金融和保險從業者可以遠程辦公,而在食品行業,只有不到3%的從業者能夠遠程辦公,而且收入水平要低得多。

在疫情強勢蔓延的時刻

(2020年4月中旬)

,絕大多數的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更加凸顯了以下事實:

新冠病毒絕不像許多人在疫情初期所說的那樣是一種「調平器」或「平衡器」。相反,病毒很快對人類展開了致命攻擊,而且毫無公平可言。 

在美國,在新冠疫情中喪生最多的是非裔美國人、低收入群體以及無家可歸者等弱勢群體。在密西根州,黑人人口佔比不到15%,但在死於新冠病毒併發症的人中,黑人人口的佔比高達40%左右。

新冠疫情給黑人群體帶來的巨大影響正反映了背後的社會不公問題。

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美國的非裔公民更加貧困,失業或就業不足的風險更高,住房和生活條件往往達不到標準水平,更容易受到肥胖、心臟病或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的困擾。對他們而言,新冠病毒自然就更加致命。

(二)影響二:暴露人類所從事工作的價值與其經濟報酬之間的深度脫節

新冠疫情以及隨後的封禁狀態帶來的第二個影響是,

它暴露了人類所從事的工作的本質和內在價值與其經濟報酬之間的深度脫節。換言之,社會最需要的人才獲得的經濟報酬卻最低。

一個令人警醒的事實是,護士、清潔工、物流駕駛員、食品廠工人、護理人員和倉儲工人等冒著生命危險去參加抗疫、照顧病患和維持經濟運轉,但是他們的收入最低。

實際上,他們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們的價值遠未得到認可。

這是一個全球性現象,但在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尤為嚴重。

在這些國家,貧困往往和失業問題相伴而生。上述群體不僅工作報酬最低,而且失業風險最高。

比如,在英國,大多數(近60%)的護理人員籤署的是「零工時合同」,這就意味著他們的工時無法得到保證,因此收入也就難以得到保障。

同樣,食品廠的工人通常都是臨時工,享受不到正常僱員的權益,也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物流駕駛員則大多數情況下被歸類為自由職業者,他們都是按照送貨的次數獲得報酬,沒有病假津貼,也沒有帶薪休假——英國導演肯·洛奇在其最新的電影作品《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中描繪了這一令人心酸的社會現實。

該影片闡述了這些工人非同尋常的生活境遇:只要一場不幸降臨,他們就會在身體層面、心理層面以及經濟層面徹底陷入崩潰,壓力和焦慮充斥著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電影《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講述一個潦倒的送貨司機和他妻子,只能找一些零工或者午夜倒班的工作勉強度日,因為找不到穩定工作被逼到了崩潰的邊緣。© 《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劇照

 

三、社會不平等問題,加劇還是緩解?

在後疫情時代,社會不平等問題是會加劇還是會得到緩解?

至少從短期來看,許多觀察性證據告訴我們,這種社會不平等可能會繼續惡化。

如前文所述,沒有收入或收入較低人群更容易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他們更有可能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免疫功能低下,因此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患上嚴重的感染症狀。

在疫情暴發後的幾個月內,這一現象會持續。和以往大流行病

(如鼠疫)

暴發期間一樣,在本次新冠疫情中,人們也不會獲得公平的治療機會和接種疫苗的機會,在美國尤其如此。

與安妮·凱斯合著了《死於絕望與資本主義的未來》一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安格斯·迪頓指出,「製藥企業和醫院會變得前所未有地強大和富有」,這不利於社會上最為貧困的群體。

另外,世界各國實行的超級融通性貨幣政策尤其會推高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資產價格,從而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

但是,如果從長遠來看,這一趨勢可能會逆轉,並引發相反的後果,即緩解社會不公。

為什麼會這樣呢?當富人階層專享的特殊待遇造成了顯而易見的社會不公,並激怒了足夠多的群體時,很可能就會引起整個社會的廣泛抵制。

在美國,大多數群體或者影響力很大的少數群體會要求由國家或集體控制醫療體系。而在歐洲,醫療體系投資不足的問題可能在政治上再也無法被接受。

當然,此次新冠疫情也可能最終會促使我們反思那些真正重要的職業,並重新設計整個社會給予那些職業的從業者的報酬方式。

當前,一個善於做空的明星對衝基金經理對社會經濟的貢獻值得懷疑,但他們的年收入高達數百萬美元;相比之下,護士對社會福利做出了無可置疑的貢獻,但其收入和前者相比微不足道。

將來,社會還能否接受這種狀況呢?

在樂觀的情形下,隨著我們逐漸認識到許多報酬低、缺乏保障的從業者為整個社會福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就會調整相關政策,以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提高他們的薪酬水平。

這樣一來,企業利潤會降低,物價也可能上漲,但工人的工資會提高。面對強大的社會和政治壓力,毫無保障的僱傭合同和剝削性的政策漏洞就會被永久性職位和更優質的培訓取代,社會不平等狀況因而可以得到緩解。

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如果沒有一場大規模的社會革命,上述樂觀的情景恐怕難以實現。

 

四、《後疫情時代:大重構》新冠病毒席捲全球之際,顛覆了國家治理、經濟運行和社會交往的方式,革新了人們的固有認知。

在這場空前危機中,人類社會的裂痕從未像今天這樣一覽無餘,社會分化、公平缺失、合作乏力、全球治理與領導失靈等問題尤為明顯,甚至有人以「新冠紀元」作為新的紀年方式來凸顯新冠疫情的決定性影響。

在未知與恐懼中,人們不禁會問:疫情過後,人類社會的未來將會是什麼模樣?世界又該何去何從?

鑑於此,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攜手「每月晴雨表」管理合伙人蒂埃裡·馬勒雷適時地帶來了《後疫情時代:大重構》一書,旨在為國家、社會、企業與個人在後疫情時代的發展道路指引方向。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 債務飆升和不平等加劇仍困擾全球!2021年金價突破2300...
    匯通網訊——1月6日,市場分析師Rich Miller警告,世界經濟將在擺脫疫情的過程中受到債務大幅增加和不平等加劇的拖累,從長期來看,這可能會阻礙經濟增長。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萊因哈特表示,疫情顯著加劇了不平等,這也引發了金融脆弱性問題。
  • 聯合國:世界不平等狀況加劇 阻礙經濟和社會發展
    新華社聯合國1月21日電(記者徐曉蕾)聯合國21日發布報告說,世界不平等狀況正在加劇,這阻礙了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這一現象的有技術創新、氣候變化等相關因素。  當天發布的《2020年世界社會報告:劇變世界中的不平等》說,自1990年以來,不平等程度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均有增長,全球70%的人生活在1990年以來收入不平等加劇的國家。
  • ...美國經濟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就存在日益加劇的不平等現象。「早...
    文 / 爾東琛2021-01-19 02:45:30來源:FX168 【耶倫在參議院講話中將強調美國經濟的不平等】美國財政部長提名人選耶倫將告訴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美國經濟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就存在日益加劇的不平等現象。
  • 北美觀察丨美國分化:城鄉與族裔差距拉大,教育不平等埋下社會撕裂...
    《福布斯》認為,這無疑會導致農村居民的憤怒和不滿,進而激化城鄉之間的矛盾,加劇政治和社會對立。△《福布斯》指出,美國城鄉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這無疑會導致農村居民的憤怒和不滿,進而激化社會矛盾疫情加劇族裔分化 弱勢群體或受最大傷害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數據顯示,一名35歲以下、單身美國白人男性所擁有的平均財富,可以達到一名同齡單身非洲裔女性的224倍。
  • 在線教育加劇教育資源分配不平等,阿卡索助力下沉市場英語教育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爆發,人們原有的學習方式逐漸被改變,在線教育「橫空出世」,可以說是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於教育的認知。如今,疫情已逐步被控制住,後疫情時代到來,面對曾經熟悉的傳統教育模式和日漸熟悉的新興教育模式,人們會做出哪些選擇呢?
  • 疫情過後的社會如何繁榮興盛?
    在本文中,我們將分析新冠病毒將如何持續考驗我們的精神力量和人際關係、加劇社會不平等、加大對可持續性的需求、以及推動我們尋找在未來生生不息的新方法。露西亞•弗萊(Lucia Fry),馬拉拉基金會研究與政策部主任教育平等會遭遇什麼問題?
  • 印度學者批評莫迪:他的抗疫政策以犧牲窮人為代價,加劇了不平等
    在印度,應對疫情從來都不是關乎生計和生命的問題。它一直都是關乎一些人的生命和另一些人的生命的問題,在印度政府眼裡,一些人的生命代價總是比另一些人低得多。印度在人群之間的經濟差距和社會歧視方面一直是全球領先,在印度抗疫政策引入更新的、甚至更令人不齒的因素的同時,也把不平等這一點放在了突出位置。
  • 波蘭前副總理:後疫情時代 更加雙贏的全球化
    波蘭前副總理:後疫情時代 更加雙贏的全球化 2020年04月17日 17:04:0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它使人類面臨難以置信的諸多挑戰,這些挑戰與其他消極的大趨勢以及尚未解決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同臺亮相。上一次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的系統性和結構性根源並未消除。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政治主張和犧牲多數人利益,讓少數人發財致富的錯誤,阻礙全球化更加包容,如中國人所說的「雙贏」。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全球變暖的進程並沒有被叫停,收入不平等仍在加劇,人口結構進一步失衡導致大規模移民。
  • 疫情嚴峻 分裂加劇——今年美國「生日」不快樂
    儘管疫情形勢嚴峻,美國總統川普依然在3日和4日連續兩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在演講中淡化疫情影響、抨擊美國國內的移除雕像風潮,為自己競選連任造勢。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總統選舉臨近,黨派鬥爭日益激烈,加之疫情和種族問題的雙重打擊,美國社會分裂進一步加劇。
  • 後疫情時代的東亞老齡化社會
    如果沒有鴉片戰爭,老三日本,就不會看出老大其實外強中乾,遂心生反意,明治維新後,帶來一系列的東亞大變局。作者的另一觀點,頗有新意,就是:普大喜奔!這三個國家將永遠不會有戰爭了!原因:都已陷入老齡化危機。試想,三個白頭爹爹,老態龍鍾,有再大的深仇,也掄不動拳頭了。掩卷,不由得展望東亞社會的未來走向。
  • 美國混亂加劇內部分裂,疫情問題遙遙無期,500萬人或將生死不明
    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約而至,令人猝不及防,加劇了美國這些問題的惡化,導致了大大小小的衝突事件接踵而至,暴力示威也不斷升級。據外媒報導,7月28日起,美國20多個大中小城市突然又發生了暴動。這是自5月25日名為弗洛伊德的黑人遭警察跪殺引發的抗議活動以來,持續兩個月全面暴動的再次復甦。事情為什麼會這樣肆無忌憚的演變?
  • 英國財經作家:美國的不平等為何高於歐洲
    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了大規模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M)抗議活動和種族衝突,一度蔓延至50州的200餘座城市,社會的撕裂和對立到了危險的邊緣,致使當選總統拜登將推動美國種族平等列入核心經濟議題,以彌補不同種族之間的財富差距。2020年,新冠疫情不僅加劇了美國不同階層的財富不平等,「弗洛伊德事件」還暴露出美國社會中深層次的種族不平等。
  • 「美式平等」,遙不可及的鏡花水月
    截至目前,美國仍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累計確診和死亡病例數都在全球居首。美國政府防控不力導致疫情肆虐,使「美國神話」黯然失色;種族歧視與治理錯位帶來的街頭「怒火」,把美國社會的傷疤揭開一層又一層……事實上,美國在民生領域的糟糕表現,並非「一日之寒」。 低收入人群失去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 12張圖,帶你看清美國社會生活種族不平等的殘酷真相!
    可時代發展到了現在,美國的種族歧視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消失。去年美國疫情爆發期間,黑人男子弗洛伊德遭受警察暴力執法導致死亡的事件,在美國多個地區掀起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文章指出,由於受數百年種族歧視和長期奴隸制的影響,非洲裔美國人長期遭受不平等待遇,這導致他們很難出人頭地。差異從產房開始圖一:非洲裔婦女在分娩時死亡率是白人婦女的三倍。
  • 北野武:在生而不平等的社會,學會取捨
    無論是小時候在家中,還是長大後走向社會,總會聽到來自周圍人的鼓舞:只要努力,夢想就會實現,因為每個人都擁有無限的潛力。日本導演北野武卻「毒舌」地指出:人人不是生而平等的。這種懸殊差距,不僅體現在社會地位上,也體現在先天資質等等方面。一味對小孩鼓勵打氣,讓他們堅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甚至是在「幫倒忙」。很多時候,找對努力的方向,比不顧一切死磕到底要管用得多。
  • 經濟不平等是根源
    本次弗洛伊德引發的大型動亂事件也表明,在過去的數十年裡,種族不平等並未得到緩解,反而愈演愈烈。可見,形式主義的解決方法無法解決問題,甚至會成為利益集團挑逗群眾情緒的工具。造成種族不平等的根源問題卻少有人觸碰。也許存在少部分極端分子故意製造事端、趁火打劫。然而,大批群眾冒著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遊行聚集,平價超市Target遭到洗劫,背後的憤怒情緒絕大部分是來自於美國社會長期的經濟和社會不平等現象。
  • 疫情加劇最不發達國家貧困狀況
    來源:經濟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日內瓦12月9日訊(記者 楊海泉)日前,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2020年最不發達國家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了47個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這些國家2020年的經濟表現為近30年來最差。
  • 美國話語權不平等加劇
    這一系列爭議,不僅激起有關言論審查的廣泛討論,也暴露了美國社會廣泛存在的話語權不平等現象。△《華盛頓郵報》報導,理察·伯爾對美國民眾表示疫情可控後,自己卻私下拋售大量股票民眾道出真相難與理察·伯爾這樣的「大人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普通民眾嚴重缺乏發聲渠道
  • 國際觀察:「美式平等」 遙不可及的鏡花水月
    兩百多年前,美國《獨立宣言》中赫然寫著「人人生而平等」。一直以來,美國也始終標榜自己是「人類自由民主的燈塔」。事實真的如此嗎?截至目前,美國仍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累計確診和死亡病例數都在全球居首。美國政府防控不力導致疫情肆虐,使「美國神話」黯然失色;種族歧視與治理錯位帶來的街頭「怒火」,把美國社會的傷疤揭開一層又一層……事實上,美國在民生領域的糟糕表現,並非「一日之寒」。低收入人群失去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美國高等教育資源總是不成比例地向富人傾斜,導致公眾對高等教育的不滿不斷上升。
  • 美國話語權不平等加劇
    這一系列爭議,不僅激起有關言論審查的廣泛討論,也暴露了美國社會廣泛存在的話語權不平等現象。「大人物」散布消息易美國社交媒體公司的內容審查機制始終充滿爭議,對於政治觀點迥異的不同陣營而言,雙方都覺得社交媒體平臺的內容有失偏頗,令背後的科技公司和高管面臨著來自各界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