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生前資料圖片
當穿著白色醫生袍的王浩開始值班時,他並不知道,不遠處,17歲的少年李夢南和一把尖刀正在逼近。
王浩只是安靜地坐在風溼免疫科醫生辦公室裡距門口最近的位置,面朝牆壁。然後,甚至連一絲求救的聲音都未能喊出,3月23日下午4點半左右,李夢南的水果刀插進了王浩的喉嚨,割斷了他的大動脈。這位即將畢業的哈爾濱醫科大學碩士生,倒在了血泊中。
3月26日,王浩實習所在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他布置了一間安靜的靈堂,人們紅著眼圈來此獻花、悼念。一個此前與他並不相識的本科生特意從家裡趕來,走進靈堂前,這個穿著便服的女孩有些擔心:「我來不及穿 白服 (白大褂),這樣會不會不夠莊嚴?」
人們都知道,照片裡那個28歲的年輕人再沒有機會穿上心愛的「白服」了。而在一些同學看來,「他那麼喜歡學醫,那麼想當醫生,本應該是我們中最有前途的一個。」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他就通過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博士生面試。從香港寄來的錄取通知書也許就將在這些天抵達,他會在8月份前往那座城市,並獲得每月1.6萬港幣的獎學金。他未來的導師T M Chan從新聞裡得知王浩遇害後發來郵件,「多希望這不是真的。我們一直在等待他到這裡讀博。」
按照這個年輕人的人生規劃,他將在香港讀博,未來還想去美國做博士後。朋友們都記得,王浩一直信心滿滿,「我喜歡風溼科,這裡有太多疑難雜症了,我要多做實驗,把這些病因都找出來。」
但如今,夢想被永久擱置了。
3月24日一早,有人悄悄在他辦公桌上放了11枝白菊。「我們都覺得,白色就是最適合他的顏色。」朋友孫心毅低聲說。
這個身高1.82米的年輕人喜歡白色,也喜歡穿白襯衫和白球鞋。朋友唐瑩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回憶,王浩的白球鞋總是「每日一刷」,白到連女孩子都不敢伸腳和他比。
在親友眼裡,他最喜歡的,卻是自己白色的醫生袍。父親和弟弟還清晰地記得,王浩讀研究生一年級的暑假,特意將「白服」裝進行李,帶回內蒙古赤峰老家,讓家人看看自己穿白大褂的樣子。
他是個瘦高個兒,戴著金屬框眼鏡,臉上總帶著笑容。「帥極了!」50多歲的父親紅著眼圈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回憶。
還有一次,學生們都穿著「白服」走在校園裡,一個同學開玩笑似地搭了一下王浩的肩膀,卻被他立刻推開了。然後,王浩指了指穿在身上的醫生袍,一語不發地大步向前走去。
「他的意思或許是,穿著這件衣服,就應該有醫生的樣子。」人們後來這樣推測。
在大學的某段時間裡,他也曾像很多醫科生一樣迷上日劇《白色巨塔》,可接下來的討論氣氛卻不那麼融洽。
「財前醫生可真厲害,技術特別好。」同學說。
「你怎麼能喜歡他呢?他為了錢可是不擇手段。」王浩顯得有點驚訝,「我喜歡裡見醫生,他很正直。」
這並不是王浩唯一一次描述自己心目中理想醫生的樣子。在朋友們看來,他做人純粹,「黑白分明」,簡直「像從古代穿越過來的」。王浩曾經告訴唐瑩,「等我當了醫生,一定會對患者很好很好,絕對不收紅包和回扣。」
可事實上,他並沒能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遇害前,他僅僅在風溼免疫科度過了3年實習時光。
據哈醫大新聞中心稱,經警方初步審理,李夢南出生於1994年5月,父親是服刑人員,他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去年,李夢南就曾因患強直性脊柱炎前來住院治療。23日上午9點多,他再一次在爺爺的陪同下來到哈醫大一院。
他們並沒有去門診,而是直接走進住院處5號樓的風溼免疫科。在科室副主任趙彥萍看來,這是很多老患者的習慣,他們並不掛號,而總是直接找到住院醫生免費就診。醫生們後來告訴媒體,第一次診斷時,李夢南被發現可能患有肺結核。醫生建議他先到專門治療肺結核的哈爾濱胸科醫院檢查。
可趙彥萍後來聽同事們說起,李夢南從胸科醫院回到哈醫大一院後,卻發現自己將一項檢查結果遺忘在上家醫院,不得不返回領取。當他再次回到醫大一院時,醫生們認為,強直性脊柱炎藥物治療可能會導致肺結核患者引發感染,甚至有生命危險,屬於用藥禁忌症。
趙彥萍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病人那時希望住院,但她和另外一位醫生先後看了片子,認為他此時的身體狀況並不適合。
李夢南和爺爺離開了醫院。但半個小時後,他卻帶著水果刀獨自回到了這裡。
當李夢南舉起刀時,他也許並不知道面前的人名叫王浩。他不知道,這個穿著白袍的實習生已經和朋友約好周末去學遊泳,並且正在焦急等待一份來自香港的錄取通知書。他還不知道,王浩一直期待著下個月在學術研討會上見到自己未來在港大的導師,為此,他用了不少時間練習英語口語。李夢南更不知道,這個遇害者打算在狼瘡腎炎研究方向下一輩子的功夫。
為了這樣的目標,醫學幾乎佔據了他整個生活。以至於在他大學的戀愛經歷裡,「一起上自習」都成了主要節目。
這個在女孩們眼裡「又高又帥」的年輕人上課時總是坐在階梯教室面對講臺正中間的位子。期末考試前,他的筆記最厚、最全,教科書上也畫滿了老師講的重點。200多人的大課,很多人會搶著複印他的筆記,後來,王浩乾脆留了一份筆記在複印室。
平時,他講話溫柔,富有紳士風度。但朋友孫心毅卻發現,只要談到醫學,他就會變得「滔滔不絕、眉飛色舞」。
可在3月23日傍晚,他卻沒能給世界留下一句話。倒在血泊裡的王浩並沒能令李夢南停手,據一位目擊者向媒體回憶,那個未滿18歲的少年又襲擊了另外三人,他甚至繞著桌子揮刀追砍一個女醫生。
僅僅就在兩三分鐘後,李夢南逃跑。王浩被抬上輪椅,直奔重症監護室。幾十個醫護人員就守候在監護室外,走廊裡一片哭聲。
當時也守在那裡的同學李宏穎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回憶,事後想起,當時按壓、搶救了那麼長時間,監測儀器上的數字卻沒有改變,他們完全應該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可是,搶救仍在繼續。
直到最後,監護室裡的人絕望地看到,「輸進去的血全從刀口裡流出來了」。家人後來得知,其實就在遇害後的十幾分鐘,王浩就已經失去了生還的希望。
接近兩個小時後,一位護士長從監護室裡走了出來,她哭著讓「大家冷靜一點」,「現在得拔管了」。
這也意味著,搶救結束,宣告死亡。
這就是兒子最後的時光,王浩的父親一邊抽菸一邊流淚。從兒子租住的小屋裡整理的遺物,如今就堆在他身後。
與朋友們描述的「浩哥」很像,他的家當再簡單不過了一部沒有裝遊戲和電影的筆記本電腦、幾麻袋書、半麻袋衣褲鞋襪、小半米高的手寫筆記、一摞摞的複印資料、幾幅毛筆字。
他的房間裡有兩個衣櫃,一個早已被書塞滿。另一個裡面掛著一條牛仔褲、一件T恤、一件襯衫以及一套只有參加學術研討會時才捨得穿的西裝。在家人看來,「空蕩蕩的,讓人心酸」。
除此之外,他只有一個灰色的熊寶寶暖手包了。
事實上,就在遇害當天中午,王浩還曾給父親打過一個電話。那一天是他奶奶73歲的生日,「我要祝她生日快樂。」
這是他們之間的最後一通電話。4個多小時後,意外發生。除王浩外,王宇醫生術後診斷為重度開放性顱腦損傷,另一名醫生右面部外傷,還有一名女博士生受頭外傷。目前,病情最重的王宇已經脫離生命危險。
3月26日中午,當中國青年報記者走進這間斜對著電梯的醫生辦公室時,一切看起來普通又平靜。慄色的木門仍然開成45度角,來往的人們一眼就能看見王浩坐過的位置一個磨損得厲害的電腦桌。儘管事件只過去了3天,但這個科室的醫生、實習生仍然不得不繼續留在這個房間裡工作。
門外,一個外地女病人用手機打給朋友訴苦。病人們仍舊不需要敲門就可以走進這裡,詢問病情,領取檢查結果。
到了午休時刻,這個房間終於安靜下來,陽光從窗戶照射進來。
「我(對李夢南)也不是恨得不行了。」趙彥萍停頓了一下又說,「他還只是個孩子。」
而李宏穎則閉上眼睛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回憶著自己見王浩的最後一面。
23日下午4點半左右,她剛剛買完飯走回醫院大樓,突然看見,醫生們推著一個輪椅上的傷者飛快地向前跑,大喊著:「急診!讓讓!讓讓!」
傷者仰著頭,血流滿面。這使得她沒有發現,那人就是與自己一起實習了3年的同學王浩。她也沒有看出傷者猩紅色的袍子曾是純白色的,「全是血,他的衣服上全是血。」(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唐瑩為化名)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