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第六感》:人生有缺憾,才需要死亡的凝視

2021-03-03 陳山谷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這是我看完《第六感》後最大的感慨。

 

這部1999年的影片,高居豆瓣Top105,雖然比不上《肖生克的救贖》、《霸王別姬》,但肯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懷著這樣期待的心情,我看啊看,影片已經臨近尾聲了,可憑我的肉眼凡胎,愣是看不出Top的一絲痕跡。看,這是個多麼平庸的鬼故事:

 

兒童心理學醫生克勞在家裡受了槍傷,兇手是十年前未被治癒的男孩。一年後,克勞遇到了另一個小男孩,和前者有一模一樣的症狀,他下決心幫他。漸漸地,他發現了男孩的秘密——他能看到鬼魂,克勞經過苦苦思索,最後,他終於找到了救治男孩的辦法……

 

故事講到這裡,該結束了吧!

克勞醫生回到家,一枚戒指從熟睡的妻子身邊滾了下來,那不是他一直戴著的嗎?

 

剎那間,前面的一切轟然坍塌,我感到了強烈的失重感——克勞已經死了,他從影片的一開始,就死了。

 

導演開了個糟心的玩笑!

 

當他壓上死亡這張底牌,前面的故事仿佛瞬間換了種色彩。

荒誕的是,你所感知到的,有多真實,就有多虛幻。有多圓滿,就有多遺憾。

 

《死亡詩社》裡,基汀老師讓學生們站到桌子上,為了提醒他們「必須時刻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別陷入「平靜的絕望中」。

 

《羅生門》《心迷宮》正是利用不同的角度切換,使得敘事很驚豔。

可在電影中,你很難同時用不同的維度將情感刻畫深刻,就像很難用一直腳同時踏入兩條河流。

 

《第六感》的鋪墊敘事,力道很足,反轉置於結尾,因而容易瞞天過海。

 

最後一刻,當克勞醫生意識到自己早已死去的時候,他想起小男孩曾經說過的話:

「我可以看見死人,他們像正常人一樣走來走去,互相看不到對方,他們只看到他們想看到的,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

 

克勞醫生猛然間回想起錯過的枝枝節節,而我們作為觀者,被迫推到另一個維度上,來重新審視這個故事裡全部的細節。

 

比如有個片段,克勞醫生每次開書房的門都打不開,他不得不去找鑰匙,直到最後意識到自己死了,他才注意到,其實書房前擺了很多書,說明這裡早已閒置不用了。

 

傳統的電影,闡釋著目標的達成。

一個人物,想要得到某種東西,在追求的過程中遇到重重障礙,他不斷地克服,最終實現或是未實現,而人物,在這個過程中,達到某種不可逆的變化。

 

《第六感》,將最後的達成,瞬間撕碎,散盡茫茫的虛空裡,無所歸止,無所依憑。

 

這就是死亡的美學。

 

「莊周夢蝶」中孰真孰假的迷幻,佛教裡「肉身寂滅,靈魂不死」的寄託,均給予死亡以神秘的色彩。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金剛經》說「應無所往而生其心」,不在任何一處停駐,追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幻的呢?

 

我們的眼睛、身體、大腦全都做著「欺上瞞下」的事,我們的感知會隨時出賣自身,我們的陷阱會讓自己不斷栽跟頭,我們周遭的一切,也可能只是我們想要看到的一切。

 

二十世紀的加繆,用荒誕嘲諷著這個世界:


脆弱得不堪一擊的法律、道德和邏輯,一切都毫無意義,人仿佛又掉回到蠻荒時代,我們精心建構的一切,我們努力執著的一切,頃刻間就會灰飛煙滅,而我們自祖先起遺傳下來的不安全感,籠罩了一切。

 

自死亡始,自死亡止,死亡才是一個完整的循環。

 

或許,死亡才是造物主最偉大的創造。

它的存在,賦予事物以期限,也正因為有期限,一切才有了其獨特的價值。沒有什麼永垂不朽,沒有什麼取之不竭,大概沒有這更公平的事了,就像一位入殮師說過的,「這是任誰都無法改變的終極平等」。克勞在世的時候,他總忙於工作,忽視了家庭。當他死後,他才看到了愛人的心碎。

小男孩的媽媽,對她小時候的事仍耿耿於懷,她責怪男孩的外婆,也就是自己逝世的媽媽,沒有去看她的舞蹈表演,而事實是,她去看了。

 

遺憾因為死亡而得圓滿,像太極裡的陰陽圖,在死者的視角裡,努力彌補著人間的缺憾。

 

我最喜歡影片中的一個片段。

 

小男孩在車裡,終於告訴了媽媽他的秘密——看到鬼魂。

 

媽媽聽了很震驚,甚至有些不相信。

 

「外婆跟你問好,她要我……」

 

「別說了!」

 

「她說……你曾經到她的墓地去,問了她一個問題。」

 

「她說,答案是……每一天!你問了她什麼?」

 

媽媽的眼淚,一瞬間不可遏制地流了下來。

 

「我……我……有沒有讓她感到驕傲?」

 

相關焦點

  • 電影《第六感》:人生有缺憾,才需要死亡的凝視
    這是我看完《第六感》後最大的感慨。這部1999年的影片,高居豆瓣Top105,雖然比不上《肖申克的救贖》、《霸王別姬》,但肯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比如有個片段,克勞醫生每次開書房的門都打不開,他不得不去找鑰匙,直到最後意識到自己死了,他才注意到,其實書房前擺了很多書,說明這裡早已閒置不用了。
  • 有缺憾才是真實的人生
    在商場裡,有的人總是朝人多的地方擠,去搶購大家都在買的東西,結果買了許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還為沒有買到另外許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而痛苦。那些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的人,就生活在同樣可悲的境況中。貧窮剝奪人的自由,迫使人為金錢而工作,因為錢意味著生存。金錢的最大好處是使人擺脫貧窮的逼迫,在金錢面前獲得自由。也就是說,不必為金錢而工作了,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了。
  • 電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在生命盡頭遇見真愛,一瞬間就是永恆
    如同所有悲劇一般,他們的相遇是註定邁向結束、直接凝視死亡的。但當明知道結尾會是什麼,我們卻還是想要把故事看完;有些相遇,珍惜的是過程,結果是什麼早已不重要。不同於眾多好萊塢YA電影中的歡樂、青春,但仍有YA電影元素,如大量流行音樂做背景、手機訊息視窗的動畫配置等;角色設定上非典型王子與公主的完美結合——男女主角是身處邊緣罹癌的青少年患者,一場男女主角與盲眼好友丟雞蛋報復戲所自嘲的,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缺憾完整生命的價值:海瑟,從醫學實驗中奇蹟生還,帶著成熟坦然、隨時死亡的心情過生活;奧古斯,則是一個失去一條腿卻樂觀健康擁抱新生命
  • 豆瓣8.8的韓國電影,宋康昊最後的死亡凝視,兇手你怕了嗎?
    #殺人回憶兇手原型被抓#像《熔爐》、《素媛》、《七號房的禮物》等高分韓國電影將轟動一時的社會焦點新聞,通過電影藝術的形式展示出來。用視覺的直接感受,讓人身臨其境,為事件中的人或事變現出自己的喜怒哀樂。今天推薦韓國電影——《殺人回憶》該劇由30年前,轟動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而成,由宋康昊、金相慶主演。
  • 張藝謀《一秒鐘》火了,很多人哭了:完美都是假象,缺憾才是人生
    所謂缺憾,是人生的常態 電影中還有另外一個父親,他是在張九聲尋女期間,遇到的人——範電影。 儘管作為電影放映員的範電影,以「從沒有出過差錯」聞名。 人生,很多時候就是一件只能二選一的遊戲,無論選擇哪一方,都註定了遺憾。 是選擇事業,還是選擇愛情?是選擇金錢,還是選擇健康?是選擇故土,還是選擇遠方?馬薇薇說過一句話:「人生最痛苦的,便是選擇。」 無論我們作出哪一個選擇,就要背負另一種缺憾帶給我們的代價。
  • 生命、信仰、愛與死亡,電影《遺願清單》隱含的人生終極奧義
    二人互為鏡像,照見了彼此人生的意義,知道了在天堂門前,靈魂需要彌補的缺憾。對於自身存在的價值,此刻兩人心中都已有了答案。二、信仰、金錢、愛與死亡1、 信仰是什麼?本來,卡特還覺得這個哲學課作業只具備人生的某種象徵意義,不見得會實現,但執行力超強的愛德華,說幹就幹,把自己瘋狂又奢侈的夢想添加進去,拉著難以置信的卡特一起實現。這就有了我們看到的精彩電影。兩個已經知道自己何時死亡的絕症老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用極端的樂觀主義來展現生命最華美的篇章,彌補靈魂的缺憾,讓一切更加趨近完美。
  • 電影 |《第六感生死緣》
    呀,好像有一段時間沒有推薦電影了,最近看電影也少,一方面不知道看啥,一方面也沒啥心情。
  • 沙士淳 || 凝視死亡的漫長時刻——塞爾吉奧·萊昂內作為電影作者
    《凝視死亡的漫長時刻》全文共6683
  • 《靈異第六感》,美籍印度裔導演,M·奈特·沙馬蘭!
    而這部電影的投資,其實來源於他家人贊助的七十五萬美金,這明顯是沙馬蘭的一次試水之作。在沉寂六年後,沙馬蘭拍攝的第一部主要作品《小鬼一籮筐》於1998年上映。這部影片體現了沙馬蘭對生命產的哲思,引領觀眾進入了一場笑中帶淚的神秘的冒險。在這《小鬼一籮筐》中,沙馬蘭從獨特的視角,提出了他對生存與命運,對人類生命意義的困惑和思考。
  • 【電影】靈異第六感
    之所以給大家推薦這部電影,是因為這部電影已經超出了恐怖片的範疇,它不僅僅是一部恐怖片,而且是一部非常之經典的恐怖片。於是我們的目光都不約而同的集結到了這部名為《第六感》(The Sixth Sense)的作品上。好萊塢從來不乏驚悚懸疑恐怖片的,每年出產的大量水平參差不齊的作品讓人眼花繚亂,可能稱得上經典能考驗智商的細數起來著實沒有幾部。 《第六感》是一部經典的驚悚懸疑電影,也是一部典型的結局式影片。
  • 電影《第六感》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可是就在問題即將得到解決的時候,麥克卻在柯爾的引導下,發現了一個更令人震驚的秘密……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第六感》電影的精彩評論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該電影觀看影評一: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已經是十多年前了,當時帶給我的震撼卻依然清晰。
  • 《阿甘正傳》:人生總有缺憾,不完美,才是完美的人生
    「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之前延長了至少三倍」通過電影可以帶領我們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優秀的電影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幾分色彩。《阿甘正傳》是一部豆瓣評分9.5勵志電影。1994年在美國上映,影片榮獲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等獎項。
  • 佳片有約:《第六感生死緣》
    這是一部帶著魔幻色彩的傳教電影。
  • 那些電影中的庫布裡克凝視
    庫布裡克凝視是一種人物臉部特寫的拍攝方式,營造驚悚的情境。正確擺拍方式為:頭部稍微向下傾斜,眼睛直視鏡頭,直勾勾地盯著鏡頭,直到導演喊停。之所以叫庫布裡克凝視是因為它是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電影中常用的拍攝方式。庫布裡克1928年7月2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是美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製作人,執導過《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閃靈》、《奇愛博士》等著名影片。
  • 《第六感》︱兩個人的靠近是互相救贖
    電影《第六感》是M·奈特·沙馬蘭編劇兼導演的一部靈異驚悚片,影片以能看到鬼的九歲男孩柯爾和心理醫生麥爾康兩位主角之間的故事為主線,以麥爾康與妻子之間的愛為副線。講述了未被成功治療的患者闖入心理醫生麥爾康的家中,槍擊麥爾康後飲彈自盡,目睹自殺現場的麥爾康對這位患者產生了深深的內疚,於是尋找到有相似病例的柯爾,並想要將他治癒。
  • 電影《第六感》:小男孩半夜上廁所,發現媽媽的瘋狂行為
    直到幫助鬼魂破案後,才得到救贖的溫情恐怖電影《第六感》。男主麥爾康是一名頗具聲望的兒童家庭心理醫生,他曾幫助眾多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重新感受到世界的溫暖。因此獲得市政府的特別表揚。這一天他接受嘉獎,捧回獎盃,回到家裡準備和老婆激情慶祝。不料此時一名裸男闖進家中,不由分說從褲襠拔出手槍指向老麥。
  • 電影《第六感》:小男孩半夜上廁所,發現媽媽的瘋狂行為
    直到幫助鬼魂破案後,才得到救贖的溫情恐怖電影《第六感》。原來裸男是老麥十年前放棄治療的一個小孩兒,他z憎恨自己的人生,也憎恨老麥。在擊中老麥後,自己也選擇了自殺。那些鬼魂只是需要小白的幫助,或彌補一生的遺憾,或申訴死亡的冤屈。夜晚,小白又遇到了一個鬼魂少女。此時他選擇不再恐懼,勇敢的幫助女孩。女孩兒將一個盒子交給小白,他和老麥一起來到女孩的葬禮,將盒子轉交給女孩父親。原來盒子裡面有一卷錄像帶,記錄著繼母在食物裡下毒的畫面。就這樣,小白讓真相大白於天下。
  • 楊鳴又送「死亡凝視」的三個原因
    文/水清清 112-91遼寧大勝吉林的比賽上,楊鳴又一次送出「死亡凝視」,接受「目視禮」的是小將叢明晨,原因有三: 楊鳴又送出「死亡凝視」
  • 《狩獵的時間》逃不出去的死亡凝視
    狩獵,作為本片的核心,我覺得演繹得還是相當到位的,儘管我也同意劇情的吐槽,包括世界觀的設定我也很疑惑(如果我沒理解錯,設定應該只是國家破產,不是遭受生態滅絕,為什麼會變成一個「無人之國」),另外槍械這塊也有疑問(既然汽車、手機都升級了,怎麼槍械貌似還停留在近代水平)...總之有比較多的細節經不起推敲!
  • 愛是一種凝視 ——評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愛情短片》
    在瑪格達看來,愛情幾乎同等於性,愛情自然地奔向性,性的高潮才是愛的高潮。而在託梅克心中,愛情遠遠不只是性,他對此有很多的期待與想像,他從沒有想到愛情來得如此匆忙倉促。沒有凝視,性愛成了一種手忙腳亂的交換,一陣狂歡之後,什麼也不能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