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果然是宇宙網紅,沉默7個月後一條簡單問候微博,一秒上熱搜。
自去年因為孩子姓氏被槓精噴「婚驢」,之後又被同一批人質疑蹭女權熱度炒作,大家都以為papi醬可能因此改變一貫立場,像其他網紅一樣,火過一陣就涼了。
然而,真正的強者都是行動派,獨立思考,堅持個人的信仰。
當槓精們四處喊著,「讓她滾出去」的同時,papi醬低調做事,視頻拍少了,但名下公司業務擴大,捧出不少紅人大V,身價早已上億。
papi醬的角色也從短視頻網紅轉型成公司總裁,而今,又有了孩子,夫妻恩愛,家庭溫馨,多少人羨慕的生活,也不過如此吧!
《人性的弱點》一書曾提到過「要想成為優秀的人,必須先要不盲從。」
帶著母親這一個新角色歸來的papi醬,還是想繼續粉下去!
圖片來自papi醬微博
近日,papi醬產後復出,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
papi醬的復出方式,還是延續了她一貫幽默的作風。
這次papi是帶著一首Rap回歸的,她以說唱的形式講述了自己產後身體、生活等發生的一些變化。
一句,我回來了,再加上一首「PAPI 2020 I&39;m still me;I'm not me.
我依然還是我;我不再是我。
圖片來自papi醬微博
意思是,現在的papi醬,還是之前的自己,只不過多了一個身份,那就是母親。
不過,在這個視頻裡也能看出papi醬在真正經歷奶孩子後,她也意識到,生活中需要諸多的妥協,自己還是那個獨立和努力的女人,但同時,生了孩子之後,她的身份變了,現在的她,是一位出色的創業者,同時也是一位心中事事掛念孩子的母親。
但這就意味著,papi醬從此要違背此前說過的話,無原則地去放下自己嗎?
其實視頻中已經給了答案。
papi醬在視頻裡說,孩子一直哭哭啼啼,她根本沒法休息。
孩子吃奶要人喂,累了要哄睡,她只能強打精神,努力去應對。
圖片來自papi醬微博
曾經想著卸貨就行,沒想到生了孩子辛苦的開始。
papi醬還自嘲,全天候圍在孩子身邊,從「5G衝浪達人」退化成了「山頂洞人」。
跟不上網絡,最新的愛豆不認識,新出的網絡用語聽不懂,熱門的綜藝影視劇通通都錯過……
圖片來自papi醬微博
還以為卸貨就行,沒想到除了要24小時照看孩子,還得忍受家人隨時都要來的育兒大講堂。
她在視頻中唱:
「本以為生了娃我就是家裡的老大,才想起來我家還有一個媽。我媽媽仍然否定我的全宇宙,一切都要她點頭。」
圖片來自papi醬微博
想來之前在節目中的所說的悠閒生活,如今因為角色的轉變開始變得束手束腳。
曾經豪言壯志要做只遵從自我的大女主,可如今不得不在孩子面前低頭,這是在打臉嗎?
艾老師覺得,這是papi醬的成長,就如她在視頻的最後所唱:
一直反覆強調「我還是我自己」,但仍然不得不承認:
「畢竟生了個崽啊,我怎麼可能還是之前的自己?」
圖片來自papi醬微博
但接下來,她鼓勵自己,也是鼓勵眾多新手媽媽們:
別害怕去長大,改變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別驚訝那變化,下一階段是更好的人生。
圖片來自papi醬微博
papi醬將自己當媽這半年以來的心路歷程,全部寫進了歌詞裡。
評論區裡,有新手媽媽感慨:「聽著聽著就淚流滿面。」
很多人對做自己有誤解,有人以為,堅持自己的思想就是萬年不變,這樣的堅持,聽著感人,但卻有點鑽牛角尖的意味。
面對正確的選擇,無需隨波逐流去盲從,但面對不成熟的決定,因為經歷而改變,不斷調整自我,艾老師覺得,這才是一種自我負責應該有的態度。
遵從自己的內心,但也不畏懼改變,這就是成為母親後的papi醬。
步入母嬰網紅線的她,未來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更多關於育兒的思考,讓我們拭目以待。
總有質疑的聲音
而你要聽的是自己心聲
正是因為各樣觀點的碰撞,才讓時代的文化多姿多彩。
但也無法迴避,我們的任何行為都會受到別人無理由的指指點點。
就像是前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女兒因為嫁了外國人,在採訪時說著一口流利英語而被網暴,而鍾院士的兒子也曾因為用愛馬仕皮帶被網友噴「作風奢侈」。
而在此前,袁隆平院士因為在展會上看了一眼奔馳跑車,也被網友惡言相加。
同樣被指指點點的還有馬雲。
國外疫情加劇以後,馬雲給一些國家捐了口罩、防護服之類的醫療物資。
本來就是做好事,也為阿里巴巴和中國贏得一些好感分,結果卻被罵得狗血噴頭,很多網友說他「太讓國人失望了」……
馬雲不得不出來一遍遍解釋「災難面前應該合作」,在微博解釋,去央視解釋,出席活動解釋……
大人物,人紅是非多,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要經受各類觀點的「洗禮」。
就像此前湖南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網友怪她這樣的家庭應該選個來錢快的專業。
而對於江蘇文科狀元,因為選修B+無緣清北,轉而申請了香港大學金融專業,網友又說,這個小姑娘掉錢眼裡了。
如果你經常在網上逛,就會發現:一個人要讓所有人滿意,真的太難太難了。
千個人有千張嘴,千個角度,千種想法。
想討所有人的歡心,讓所有人都滿意,比走路去火星還難。
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在這個觀點各樣碰撞紛飛的環境之下,我們應該教導孩子在校園或者小夥伴中間,堅持信念,做自己。
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引導孩子:
1.堅持做自己,不盲從
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想法,也有一百種生活,人生要怎麼過,只有自己能決定。與其教孩子追求一個完美人生,不如教孩子過適合自己的生活,盲目隨大流只會讓自己更加不安和迷茫,只有內心堅定,才能看到眼前的精彩。
2.鼓勵孩子多思考
如果一個人擁有大量的知識,卻未經過自己頭腦的獨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麼這些學識就遠不如那些雖所知不多,但卻經過認真思考的知識有價值。
只有那些經過深思熟慮的東西才能成為孩子們的真知。
3.學習新知識、新事物
停止學習,很容易讓人囿於小小的圈子內,只有大量地去學習和接觸新事物,才能跨出一些固有成見,對生活帶有更多包容性。
4.引導孩子改變和承認自己的不足
事物是永久變化的,人也一樣,每個階段我們可能都會產生新的想法和決定,不要懼怕改變和承認曾經的錯誤,抱著一種成長的心態,人將逐漸遇見更好的自己。
↓點擊「了解更多」,預約國際學校開放日,報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