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號,哈爾濱性侵5歲女童的犯罪嫌疑人劉某被判處死刑。消息一出,頓時引起各方關注,我只能用「大快人心」來形容。可是這背後,卻又讓人深感痛心。
據悉,罪犯劉某某是受害女童的鄰居,8月29號以帶孩子找奶奶為由把孩子從家門口騙走,挾持到城鄉路附近的排水溝中對其進行猥褻並強姦,致使孩子身體出現三處重傷二級,一處九級傷殘……目前女童仍在ICU進行治療。
十幾年前,一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火騙大街小巷,那時候大人們常教育年少的我們: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不要給陌生人帶路……
而如今,已為人母的我,也常常在孩子們耳邊叨嘮:不要跟不認識的人說話,不要吃別人的東西……只是,當看到網絡上,電視裡裡孩子被拐賣,被誘姦,被性侵的新聞,而大部份都是熟人作案。我常常感到恐慌,這樣的防範教育真的足夠嗎?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教授王大偉說,
近60%的犯罪(包括強姦案件在內)都是熟人所為。
搜索「熟人作案」關鍵字,竟然出現了231000條相關信息。
經常聽到一個詞:「不熟不吃」,是指有些人佔便宜會從熟悉的人下手。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即使大家是熟人、是親戚,也要留有警惕心。
不禁記得小時候發現在我身邊的一件事,那時的我大概8.9來歲吧,我的鄰居,按輩分我應該叫姑奶奶的一個16歲的女孩,被她家的一個遠房親戚以帶出去打工的名義騙到福建,賣給了一個當地人做老婆。比較幸運的是,買她的人還算年輕,30來歲吧,因為家裡窮娶不到老婆才買個外地媳婦!比較幸運的是,幾年後,生了兩個孩子後,她的老公跟著她一起回了趟娘家。
一直都記得她媽媽看到她,兩母女抱頭痛哭的場面。是幸抑或是不幸?幸運的是,失蹤多年的女兒健康的回來了,不幸的是,小小年紀的女兒已經去兩個孩子的媽媽
另一件事發生在前不久,是我的親身經歷。一個經常來我家店裡消費的中年人,拿著個零食,逗弄我剛兩歲的小女兒:妹妹,你親我一下,我就把這糖果給你吃!當時我也在場,我對女兒說:跟叔叔說謝謝,我不要,要吃的話媽媽會買!然後我把孩子們都叫進店裡,再三強調:如果有人說要你們親親或者抱抱,然後給你們東西吃,玩具完,一定要拒絕然後告訴爸爸媽媽,需要什麼,媽媽買,知道嗎?
說實話,看到那一幕,我心裡拔涼拔涼的。思細恐極,如果當時我不在場怎麼辦?如果那個中年人有壞心怎麼辦?
孩子小,不懂分辨好與壞,如果親一下或者抱一下就能換來糖果,是不是也可以換來其它東西?當孩子們習慣用親親與抱抱這樣只有親密關係的人才能做的動作拿來交換一些不勞而獲的東西,孩子的價值觀、邊界感如何扭轉?
據了解,在曾經一起83歲鋼琴教師性侵兩名女童案中,施害者徐某某對孩子們態度很溫和,經常摟抱、親吻孩子們。孩子覺得這是老師喜歡自己的表現,從不反抗。
為什麼孩子們會如此表現?因為生活中,孩子經常有這樣的經歷啊!
比如我,就常常會對我的三兒說:妹妹真棒,媽媽獎勵一下!然後在她的額頭或者臉上親一下。然而這樣的獎勵真的好嗎?真的值得反思。
寫到這裡,我不禁反思:為什麼熟人比較容易得手?
「因為他們利用了孩子的信任,家長卻不知道。」
孩子們對於熟人總是缺少防備心,有相當程度的信任感,這就給了那些居心叵測的人可乘之機。此外,由於相關教育的缺失,孩子們甚至都無法及時判斷、分辨出那些對他們意圖不軌的人。
所以,孩子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緩,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能做什麼呢?除了自身做好防範措施外,更應該教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防範意識,避免侵害的發生:
1.教會孩子分辨界限正常交際行為和侵害行為,對侵害行為說「不」。
2.不要隨便把有「劣跡」的親戚朋友帶回家中做客。因為在兒童心目中,來家做客的叔叔、阿姨都是好人。
3.告訴孩子不管與多熟悉的人相處,都要有一種警惕意識。世界上並不存在「熟人就不會傷害你」的道理。
5.對於孩子在網絡世界可能遭遇的性侵,家長需要格外留意,一定要知道孩子在跟什麼樣的人接觸,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在孩子出現這5個異常行為時,家長要特別注意。應及時疏導孩子情緒,仔細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情。
1. 原來安靜內向的,變得暴躁易怒;原來活潑好動的,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把自己鎖在房間裡。
2. 一些孩子不斷做噩夢,從夢中哭醒;還有一些會莫名其妙哆嗦,動不動就尖叫,控制不了自己的身體。
3. 如果孩子突然對某人表現出了害怕和迴避,那麼也需要小心。
4. 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如果孩子突然喜歡玩火,家長也要注意,有可能是受到了一些很嚴重的傷害。
5. 另外,孩子在受到強烈刺激後,會通過圖畫來展現出來。他們會對火和鮮豔的顏色有強烈反應,在畫面中可能出現蛇和火的圖案
總之,孩子的健康安全教育,需要家長們從小教起,從細節教起。「防火防盜防熟人」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落實到實處,畢竟:孩子無小事,謹慎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