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的世界裡,總有一方付出的多,而另一方付出的少,如果兩個人都不計較,那就剛剛好。熱播大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如蘭和文炎敬就是如此,他們倆人的愛情裡,誰付出的更多一些呢?毋庸置疑,是如蘭。
論家世,文家和盛家並不門當戶對。文家世代務農,有幾間房屋,幾畝薄田,既無官爵,也不富貴;盛家則是讀書中的清流人家,如蘭父親官至五品,哥哥高中進士,祖母乃勇毅侯獨女,外祖配享太廟,母親則出得起十裡紅妝,體面尊貴都有。即便如此,如蘭還是愛了,而且還是愛的深的那個。
礙於文炎敬是父親給四姐姐相看的,如蘭和文炎敬並不敢公示他們的愛情。單從這點,如蘭付出的就比文炎敬多太多。這個問題明蘭曾經回答過齊衡,女子不易,稍有不慎就名節盡毀,男子則可以全身而退,大不了多一樁風流韻事,並無太大風險。由此看來,如蘭承擔的要多的多。
維護這段感情時,如蘭孤軍奮戰的時候太多了。為了能夠和文炎敬繼續下去,如蘭放棄了侯府的錦衣玉食,高門顯貴,鐵定了心非敬哥哥不嫁。被母親逼婚時,也是如蘭自己在和母親對抗,文炎敬根本不能幫上忙。擔心顧廷燁睚眥必報,對文炎敬這個寒門學子不利時,如蘭肯用自己一生的幸福來保文炎敬平安。文炎敬除了陪著如蘭私會了幾次,別的什麼也沒做。所以,又是如蘭付出的多。
被顧廷燁套路後,終於成就了兩段姻緣,顧廷燁和明蘭,文炎敬和如蘭。婚後的如蘭因為粗鄙的婆婆,經常要去站規矩,聽訓話,早就不是大娘子手下那個恣意妄為的盛家嫡女了。這些,如蘭都忍了,還會因為文炎敬的求情而知足感恩。
文炎敬莫非是愚孝?為什麼娶了媳婦就要拿回去給母親折騰?二哥哥長柏就做過很好的示範,大娘子訓話海氏,長柏直接駁回,不給大娘子起這個頭,也不讓她怠慢自己的媳婦。所以說,還是如蘭付出的多,她為了愛情就去隱忍,只要夫妻二人和睦,別的苦都能吞。文炎敬若是能像如蘭當初緊張他一樣待如蘭,自己母親欺負如蘭這件事早就處理好了,還用如蘭受那些委屈。
人們常說愛得深的那個付出的就會多一些,果然不假。無論多少,只要幸福就好,如蘭雖然付出的多,可是也很幸福,愛得深一些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