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疫情讓全球很多行業遭受了衝擊,甚至被迫按下了發展的暫停鍵,但是戴爾科技集團依然實現了逆勢增長。增長的背後是戴爾科技集團矢志不渝的創新、創新、再創新,將更多傳統的產品變成了「即服務」的模式,不僅僅為客戶提供創新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幫助客戶度過生存的難關,即使是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仍能高效地工作。
毋庸置疑,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技術仍然是廣受矚目的熱點和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加速器。但是站在今天的時間節點上,也許我們可以將眼光放得更遠一點,就像戴爾科技集團全球CTO John Roese所說,關注一下在未來1年或幾年中可能給市場帶來巨大變化的「非主流」的技術趨勢。
有人說,量子計算的出現將是一場顛覆,它有可能徹底改變數據中心的架構。
「量子技術是非常真實的存在,它在物理世界中是有真實基礎的。但是到目前為止,業界還沒有開發出大規模的量子系統。」John Roese預測,「可能還要三到五年時間,我們才能真正看到有用的量子計算,而真正產生廣泛的行業顛覆恐怕要在十年之後。」
今天我們已經看到量子計算在某些領域展現出自身巨大的能量,比如量子計算的編碼學和密鑰管理,將對密碼學產生重要影響。不過在John Roese眼中,量子計算並不是對現有計算模式的顛覆,而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補充。量子計算的特長在於某些數學函數的計算,其速度遠遠超出常規計算,這是因為它採用了完全不同的運行範式。「量子計算並不是一種替代,而是一種補充和加速。」John Roese重申。
量子計算時代的安全可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是2021年,與量子計算相關的最大熱點另有所在。事實上,在公有雲,以及一些工業公司的實驗室環境中,量子系統的開發者正熱衷於學習如何在量子環境中進行模擬,以及在模擬系統中如何作業。對於量子計算來說,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會有量子計算機,而是開發者將如何獲得量子的早期系統,或是量子模擬器,這樣一來,當量子計算機時代到來時,他們就可以憑藉已經掌握的相關技能快速進行編程。
John Roese認為,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改變。2021年,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將有機會在量子環境之下進行互動和獲得更豐富的經驗。
英特爾的業務核心是x86處理器,但為什麼英特爾還是」買買買「——以約167億美元收購Altera、以約140億元人民幣收購Habana,因為它們手裡有英特爾最想要的FPGA、AI處理器。英偉達亦是如此,不僅收購了加速器公司,還想併購ARM。就連一貫低調的AMD也宣布收購FPGA供貨商賽靈思(Xilinx)。半導體的生態系統已經發生了變化,異構計算時代真正到來了。
在此之前,大部分的計算機系統都是使用x86處理器作為計算核心,計算模式基本相同,只是計算的規模大小有所差異而已。但是,不可否認,異構計算正加速到來。雖然x86這一計算核心仍然存在,但是周圍產生了越來越多特定域的加速器,能夠更好地實現數據處理、AI加速器等。2021年,這一趨勢將加劇,整個半導體行業將重組。
John Roese表示,半導體行業的重組將催生新的計算需求和模式,而新的模式不僅依賴於晶片,同時也依賴於新的軟體架構,以便在異構環境下更好地滿足用戶的計算需求。
這對戴爾來說是一個發展的契機。戴爾的優勢在於可以提供一個廣泛集成的平臺,既支持x86,也可以提供不同的加速器給客戶,並可針對整個架構進行持續優化,從而打造一個端到端的異構計算平臺。
說實話,現在再談到5G,好像感覺不似當初有那麼多驚喜。雖然我們相信2021年,5G將在更多場景中落地,但是5G真正的潛力還是沒有完全展示出來。
John Roese表示,2021年將是獨立5G的元年,也就是完完整整、完全地實施5G,而不是作為4G的延伸。5G包含新的技術能力、海量的機器類型,其超低延時、超高可靠性,以及移動邊緣計算等能力將得以釋放。更高的帶寬只是一個方面,5G帶來的將是更多低延時和高性能的邊緣設備,以及傳感器等。
除了消費者領域以外,2021年,5G將在企業級應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John Roese預測,企業級的用例將會成為新的5G技術框架的主導。2020年,人們說得最多的5G帶來的變化是在視頻領域。2021年,人們將會更熱衷於探討5G如何被用於醫療行業、汽車領域,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包括交通基礎設施、物流設施等。
「5G架構正在發生變化。」John Roese表示,「2021年將出現獨立組網的5G,它基於完全不同的架構,將是分離的軟體定義的、開放的、高度標準化的,同時又是基於雲的IT中心。總之,5G將以一種完全不同於4G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
同時,5G也將形成一個更加廣泛的技術生態,除了傳統的電信運營商,華為、中興、諾基亞等通信廠商以外,戴爾、微軟等IT公司也會加入進來,打造新的5G技術模塊。
人們已經意識到,不可能所有的IT計算都集中在數據中心側。IT正在走向「世界的邊緣」。現在,越來越多的雲服務商都宣稱,自己的雲架構可以很好地覆蓋邊緣。邊緣計算已經開始落地開花。
John Roese認為,2021年,邊緣計算將進一步走向成熟,而邊緣平臺與邊緣工作負載將成為邊緣計算架構發展的關鍵。從戴爾的角度,非常期待看到邊緣計算領域的新變化。戴爾的核心任務就是建立平臺,無論是雲平臺,還是邊緣計算平臺,最終可以幫助客戶跨越不同的架構和平臺實現無縫訪問,不僅提供產品,還能提供「即服務」。
在大力發展邊緣計算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如果給每一個雲的架構、每一項服務都提供一個單獨的邊緣(一個邊緣系統或邊緣的基礎架構),那麼最終有可能出現「邊緣增生」的情況,即太多獨立存在的邊緣架構和系統,但沒有哪個智能工廠需要數十個不同的邊緣系統。我們需要邊緣計算,但不能任邊緣計算「泛濫」,必須進行更有效地管理。
John Roese解釋說,邊緣不是一個固定的場所,而是一個時間域上的概念。邊緣不等同於數據中心,它所處的環境是更加複雜。還有一點必須明確,邊緣和多雲架構中的其他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包括容器、虛機,以及編排等在內各種相關工具都會用到,是不能單獨分割出來的。
「越來越多的客戶希望部署功能強大的AI邊緣或數據處理邊緣。」John Roese介紹說,「戴爾可以提供小尺寸的1U或2U的計算平臺,它們具有極高的性能,並且是為異構計算環境專門設計的,包括XC系列、PowerEdge,以及VxRail超融合架構等,不僅可以兼容x86系統,還可以支持GPU、FPGA及其他一些加速器。」
現在,在邊緣上處理的工作負載不僅僅是IoT等簡單的工作負載,而是很多需要高性能的工作負載,包括自動化、圖像處理、監控視頻等。戴爾計劃在2021年發布更多針對邊緣計算的高性能、高處理能力的產品。
John Roese強調說:「在多雲的環境中,邊緣對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是有依賴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多雲環境中,既能兼容公有雲、私有雲,同時還要更好地支持邊緣計算。戴爾能夠為客戶帶來貫穿公有雲、私有雲、邊緣的真正端到端的計算體驗。「
也許在您當前的數位化轉型之旅中,最關注的還是如何快速安全地上雲、如何利用大數據實現更深刻的洞察,或是想方設法將AI引入具體的業務中,這都無可厚非。但是異構計算的開啟、半導體市場的變遷、5G與邊緣計算帶來的創新,將更深遠地影響IT的發展,乃至企業的數位化轉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