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了合肥的飛揚青春
曾記否這裡的古道紅塵?
短短幾十年間
我們腳下所在的這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我們總是說「翻天覆地」
這個形容詞過於抽象了
最近迷貓就從網上找了一些老照片
並且拿著它們到當初拍照的地方對比了一下
讓大家感受感受
那我們就從一直見證合肥老城變化的長江飯店說起吧
/ 長江飯店 /
▽
△
60年代 VS 現在
長江飯店
可謂是上個世紀最壕的飯店
歷經歲月的風霜洗禮
長江路一變在變
三孝口的天橋不見了
老字號紅旗飯店也不見了
而它卻躲過了被拆的命運。
如今的長江飯店
依然保留著上個世紀50年代蘇式建築的風格
雖然將身姿縮進了長江路旁
卻仿佛炫耀自己過往一般
把招牌矗立在樓頂
這條名叫長江壹號的商業街
成了它最新的外衣
/ 江淮大戲院 /
▽
△
60年代 VS 現在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能到江淮大戲院看一次演出
那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要知道1954年建成一座那麼漂亮富麗堂皇卻是典型徽式建築的戲院
在那個年代人們從沒見過
還坐落於合肥最繁華的地段
無數表演名人和政界人士
都來此表演和看過演出
所以它深深的刻在了老合肥人的印象中
從未忘卻
即使現如今的它不再如往昔那般熱鬧
但從它滄桑的面貌中依稀能窺見往日的繁華和舊日的老城樣貌吧
/ 大鐘樓 /
▽
△
80年代 VS 現在
對於老合肥人來說
每天早上7點敲響晨鐘的同時
還會播放持續約3分鐘的「東方紅」音樂
提醒人們新的一天工作和生活的開始
後來的「鐘聲」就沒那麼準時了
最後兩聲「咚」定格在2015年9月27日
在1982年
徽州路口的它
可謂是合肥的地標性建築呀
也是合肥的第一座鐘樓
如今
這座鐘樓依然屹立在此
看著城市的車水馬龍。
/ 城隍廟 /
▽
△
昔日VS 現在
在上世紀80年代
是城隍廟最繁榮的時刻
創造了很多第一!
不僅成為了無數老合肥人心中的「小商品市場」和「民俗文化場所」
也成為了無數商賈「一夜暴富」的聖地
重修後的城隍廟商業街
變得門可羅雀
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繁華
可它依然會被許多新老合肥人所熟記
儘管我們可能不會常踏足
被新的商業體所吸引
但這裡依舊是老城繁榮的代表地
/ 淮河路步行街/
▽
△
過去的十字路口 VS 現在
昔日的路口還沒有現在的那麼寬
依稀從中能看見商鋪的影子
現在這裡跟舊日大不相同
長長的淮河路
放眼望去全是明亮整潔的店鋪
周末基本全是人
不過小編去的不是時候
不是周末
沒有拍到那種繁華的樣子呢
/ 逍遙津 /
▽
△
80年代 VS 現在
「不到逍遙津公園來玩就不算是真正的合肥人"
這話說的一點沒錯
逍遙津真的是見證了多少孩子的童年
小時候每年暑假就會來玩耍
那時候逍遙津還有很多動物
聽人說
上世紀80年代
逍遙津動物園的動物數在全國排名第10位
匯聚有世界各地的珍禽異獸
一到節假日
那真的是人山人海
△
昔日 VS 現在
合肥人多多少少都有「逍遙津情結」
那時候問合肥哪裡比較好玩
無一例外
肯定要來逍遙津逛一逛
在那個年代幾乎是承載合肥人唯一歡樂記憶的場所
旋轉滑梯
大象滑梯
蹺蹺板
鞦韆
自控飛機
真的都是童年的回憶
/ 長江路/
▽
△
90年代 VS 現在
被成為「安徽第一路」的長江路
見證了合肥的繁華與動蕩
它不僅僅是一條路更是千萬人對這座城市的記憶
90年代經歷過二次改造後長江路
車水馬龍
一眼望去
都是欣欣向榮的景象
如今
伴隨著軌道交通2號線的開通
長江路再一次提升品質
繼續講述著合肥的故事
/ 安徽省博物館/
▽
△
昔日 VS 現在
安徽省博物館
曾是新中國成立之後
四大樣板館之一
館藏文物將近22萬件套
商周的青銅器
文房四寶
古籍善本
書法繪畫
徽派建築的磚石木雕
等等
都是安徽省博物館最具有特色的藏品
從照片中看過去的它
人來人往
很多人前往
觀看藏品
如今的它
多了一扇自動門
門內全是車
依稀可見還在這整修
不過樣貌依然是過去的樣貌
依稀可見過去的輪廓
/ 合肥站 /
▽
△
90年代 VS 現在
合肥站於1935年12月
在明光路和勝利路交口處動工建設
第二年2月1日正式啟用
當時就只有臨時票房5間
還是土坯牆
麥草頂
經過80多年
它依然屹立在合肥市的中心位置
為了適應日益變化的運輸要求
它已經經過了幾次大的改造裝修
現在儘管有新的合肥南站分擔它的運輸壓力
但合肥站還是每天迎來送往不少的旅客和貨物
/ 明光路汽車站 /
▽
△
80年代 VS 現在
明光路合肥汽車站
1983年10月落成使用
這是合肥最早的汽車站呢
也是當時最大的交通樞紐
至今仍然在承擔著合肥交通樞紐的重任
為南來北往的旅客提供服務
他們
從這裡離開或者到達這裡
仔細看著兩張照片
牆上的筆畫依然是那樣
相比過去
總的來說還是變了的
就是候車廳裡那些候車椅子
還新增了商店
/ 安徽醫科大學 /
▽
△
昔日 VS 現在
安徽醫科大學的前身是東南醫科大學
1952 年遷址合肥
改名為安徽醫學院
1985年更名為安徽醫科大學
當年的樓房還很低矮
教學樓只有兩三層
停辦
修改
也是歷經風雨
如今的安醫大可是安徽最好的醫學類高校
莘莘學子滿天下
/安徽農業大學 /
▽
△
50年代 VS 現在
1954年8月
安徽省政府決定安徽農學院由蕪湖遷至合肥新校址辦學
當時的大門口和現在並沒有很大區別
但是學校的參天古木
南門、勤政樓等民國時期建築等可都是亮麗的風景線哦
其中
安徽農業大學主教學樓在2012年6月
入選第六批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果你想在家門口就感受一把民國風的話
強列建議你去安農大走一走
(ps那邊的的美食街有很多好吃的哦!)
/ 高家祠堂 /
▽
△
昔日 VS 現在
它是合肥老城區惟一一座百年祠堂
坐落在長江路邊的省委大院
清末
合肥高姓支族十七代後人高懿丞藉助遠親李鴻章的關係
開啟了中國近代民族輕紡工業的道路
並重修了高家祠堂
如今
祠堂大門緊閉
與過去外貌上並沒有很大的改變
多了一圈柵欄
外牆進行了小修小補
只能在高樓大廈中寂靜地守望喧囂
/壽春路橋 /
▽
△
80年代 VS 現在
老照片拍攝的是當時正在建設的壽春路橋
從新老照片中看
無論是現在
還是過去都差別不大呢
雖然橋變化不大
但是可以看見周邊的建築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呢
要知道
在1987年
這座橋是當時同類橋中寬度最大的
跨度第三呢
看完這些老照片,是不是被他們的變化震撼到了?
時光所帶走的是你不曾看見的
如果迷貓今天不用新照和舊照對比
也許你都不曾細心的發現
身邊的這些人和物
周邊的景都已經慢慢的發生變化
果然看一看以前的老照片
才能深刻的感受到我們合肥這幾十年的變化有多大
編輯:南芳
來源:合肥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