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工業製造初顯成效 阿里雲推ET工業大腦作催化劑

2021-01-20 站長之家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阿里雲最新資訊

 > 

正文
雲計算+工業製造初顯成效 阿里雲推ET工業大腦作催化劑

「我們希望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發揮『中國智造1%』的威力,幫助中國製造業整體提升1%的良品率,每年增加上萬億利潤。」在 3 月 29 日的深圳,阿里雲宣布推出ET工業大腦,阿里雲總裁胡曉明給ET工業大腦設定了如上目標。

作為國內領先的雲計算公司,阿里雲的這一動作似乎掀起了一場發源網際網路公司的當代「工業革命」。

這一場「工業革命」的發端可以追溯到 2015 年 3 月,在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的計劃。

「『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價值在於把信息技術和製造裝備相融合,而現在信息技術的含義更加豐富,更多的網際網路技術比如雲計算、大數據已經成為了信息技術的新內容。」阿里雲人工智慧科學家閔萬裡把雲計算和工業製造的聯姻形容為「順其自然」。

雲計算增值中國智造  阿里雲深度參與企業智能轉型

「中國製造2025」規劃中提到:智能製造是指圍繞重點製造領域的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依託優勢企業,緊扣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優化,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

阿里雲已經開始深入工業製造領域,通過自身的數據分析利用優勢,和製造企業一起探索智能製造之路。

在一些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中,阿里雲的人工智慧已經馬不停蹄地深度參與了流程製造、離散製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智能化管理等試點示範及應用推廣。

比如與保利協鑫旗下協鑫光伏的合作,已經展現出了「1%的威力」。

2016 年 8 月,蘇州協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和阿里雲籤約,雙方約定通過阿里雲人工智慧ET的大數據分析技術,打造協鑫光伏切片智能工廠。經過半年多的彼此磨合後,阿里雲ET已經成為這家傳統製造企業打開智能製造之門的鑰匙。

協鑫光伏信息部負責人周小棟介紹:「和阿里雲合作之前,我們企業的數據是碎片化的,在分析數據的異常處理上,哪些數據是真正物理故障造成的,哪些是設備偏差造成的,哪些是無效數據,我們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我們需要在數據分析方面的經驗,而這正是阿里雲的長處,促成了我們雙方的合作。」

在合作中,阿里雲人工智慧ET對於生產良品率的提升,成為了協鑫光伏向智能製造轉型的催化劑。

在光伏切片的生產過程中,有數千個生產參數會影響到切片良品率,例如上下部砂漿溫度、上下部導輪溫度等,任何一個變量的細微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到生產結果。

過去協鑫光伏提高成品良品率的方法是靠經驗。由於影響切片良品率的因素很多,其中不但包括環境、溫度、溼度,還包括操作人員的技能、情緒、工作態度。僅憑員工的經驗對這些複雜多變的因素進行判斷和控制無異於僅靠潮汐方向在大海中定位。

通過阿里雲的人工智慧算法,就可以對協鑫光伏生產過程中採集到的全部變量進行分析,找出與良品率最為相關的 60 個關鍵變量。通過這一手段來提高光伏切片的良品率,良品率每提高千分之一,就可以節省上千萬的生產成本。

截止目前,阿里雲ET已經幫助協鑫光伏提高1%良品率,相當於每年節省上億成本。

在「中國製造2025」的計劃中, 2020 年,製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將顯著提升,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良品率提高30%。

阿里雲和蘇州協鑫光伏的合作效果,已經描繪出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對傳統製造企業的積極影響。

全球製造業面臨增長拐點  新網際網路技術可成催化劑

「中國製造2025」為提升我國工業製造水平指出了方向,其中要以促進位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對重大技術裝備需求為目標。

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就意味著傳統製造企業必然面臨一系列的智能化轉型,而在轉型過程中,僅僅依靠傳統製造企業自身的力量很難實現。

周小棟非常認同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在和阿里雲合作的整個過程中,雙方利用彼此的優勢,相互緊密配合。

閔萬裡認為,目前中國雲計算、大數據的發展程度在全球都處於領先的地位,這實際上為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條件,因為智能製造必須要解決的就是數據的存通用問題。傳統製造業的數據量大、分散、標準不一、互相獨立,製造業也缺乏處理這些大數據的技術,打通這些數據之間的關係,才能為製造的運維效率、良率提升、能耗優化提供可能。

全球金融危機過後,各國都在反思工業對於本國的重要性:德國提出「工業4.0」,美國推進振興高端製造,日本發展協同機器人和無人工廠,英國著力生物、納米等高附加值製造,法國開啟「新工業法國」總動員。這些國家都將智能製造視為振興實體經濟和新興產業的支柱與核心,以及提升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與關鍵。

作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中國要如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環境中保住一席之地成為從政府到企業都在關注的問題。

隨著全球製造業智能化技術的不斷變化,全球很多國家都在布局製造業,全球製造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而中國整體的內外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在製造業方面的低成本優勢、制度變革後發優勢、技術獲取的後發優勢等都在逐漸消失。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對產業變革影響深遠,協鑫光伏與阿里雲的合作已經形成了新的生產方式和經濟增長點。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1分鐘故障響應 阿里雲AIoT聯合昆嶽互聯打造國內首個環保行業工業...
    近日,阿里雲與昆嶽互聯合宣布,共同打造出國內首個環保行業的工業互聯平臺——昆嶽INECO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該平臺使用阿里雲AIoT作為技術引擎,可以讓設備故障在1分鐘以內就實現預警。阿里雲AIoT同昆嶽互聯合作打造的昆嶽INECO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通過平臺建立了行業標準,並在平臺運營過程中,基於標準,整合資源、匯聚生態,通過智能化的管理一站接入了工廠和各類服務商,實現了傳統環保企業的轉型。
  • 萬億工業網際網路,巨頭下場攪局
    2009年,阿里率先開啟了雲平臺的研究,並積極與交通、製造等領域的工業企業合作推進工業雲平臺的建設,而下基層往往是最重要的一步。阿里雲ET工業大腦的算法工程師下車間、爬鍋爐是日常,用阿里雲原總裁胡曉明的話說:阿里雲已經把研發平臺放到車間裡,工程師在車間裡和工人們一起調優。「在車間寫代碼比在辦公室還要高效!」
  • 2019雪浪大會大咖雲集 吹響「新工業夢」集結號
    屆時,雪浪小鎮名譽鎮長、阿里雲創始人王堅博士,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餘澤民,紅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周海江,好孩子集團董事局主席宋鄭還,浙江兆豐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孔愛祥,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銀杏谷資本總裁陳向明,無錫雪浪數制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王峰,成都數之聯科技CEO周濤等重量級嘉賓將與超過800家長三角製造業龍頭企業,從「新工業人,新工廠,新工業夢」的願景出發,
  • 航空工業「兩金」壓控顯成效
    近年來,航空工業「兩金」壓控工作有的放矢、持之以恆,措施得力,效果顯著。航空工業將2020年定為「兩金壓控年」,充分體現了集團黨組深化改革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年初,決策迅速部署,航向已經錨定,各單位強化責任擔當,細化方案凝聚合力,綜合施策落實落細,全面、有序、有效推進「兩金」壓控工作落到實處,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強化組織,完善機制,落實責任。
  • 2020年可信雲大會雲端開啟,發布《雲計算發展白皮書》
    雲計算不僅成為承載各行業構築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基石,同時承擔了信息基礎設施「作業系統」的角色;四是可信雲體系進一步完善,信任建設成效顯著。對於推進雲計算產業發展,聞庫指出要從幾個方面推進工作:首先,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建設。加大雲計算共性開發平臺、共性解決方案支持力度,鼓勵雲計算關鍵技術加速創新,完善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其次,持續深化傳統行業上雲。
  • 雲計算對企業的作用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雲計算對於製造業的應用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優勢主要體現在系統的高效性、資源的共享性以及部署的靈活性。在傳統IT架構應用模式下,製造企業要實現信息化應用必須首先購買IT軟硬體產品,成立專門的IT部門負責實施包括IT基礎設施以及業務系統在內的所有平臺,不但周期長,而且部署之後還需要專門的IT運維人員來保證所有系統的正常運行。
  • 萬億工業網際網路,巨頭下場「攪局」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阿里雲ET工業大腦的算法工程師下車間、爬鍋爐是日常,用阿里雲原總裁胡曉明的話說:阿里雲已經把研發平臺放到車間裡,工程師在車間裡和工人們一起調優。要真正提升工業生產的效率,算法工程師們需要了解很多跨行業的知識。 「這就要求團隊既要懂算法,又要懂製造,這樣的跨界人才太難找了」,阿里雲算法工程師鄧超說。 「下車間學習」就成了摸底一線學習知識的最快手段,但是算法工程師去學製造,也會耽誤大量的時間,鄧超他們花了1個月左右的時間才完成對製造基礎、業務痛點、數據質量的了解。
  • 推動智能製造創新未來 重慶市舉辦第三屆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高峰...
    ▲第三屆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高峰論壇活動現場  結合創新實踐 工業網際網路賦能產業升級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張平院士通過雲端視頻作了「工業網際網路助力智能製造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兩化融合推進處馮偉處長作了「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 打造兩化深度融合升級版」專題報告,為建設和推廣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帶來重要參考價值。
  • 超快雷射為製備出更好的工業催化劑鋪平了道路
    Jake Garcia 正在實驗室開展研究工作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Scott Sayres及其團隊在最近發表了一項關於超快雷射的研究,針對的是不帶電氧化鐵團簇,這最終可以導致發展出新的和比較廉價的工業用催化劑。這同時還會對更好的理解宇宙比較有幫助,這是因為在星球的發射光譜中也觀察到氧化鐵的存在。
  •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野蠻生長,誰將成扛把子?
    「工業網際網路」至今還是一個很新的概念,最早是由通用電氣於2012年提出,並得到IBM、思科、英特爾和AT&T等製造名企的支持;自引入後,我國先後落實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評價方法》、《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建設及推廣指南》等政策以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快速發展。
  • 從新零售到新製造 阿里巴巴經濟體的新故事
    在2018年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更新很多新製造的內容:達摩院成立平頭哥半導體公司,阿里雲發布新一代雲計算作業系統,並公布在交通方面的車路協同、城市大腦最新動作,螞蟻金服的金融科技正式全面開放等。從新零售到新製造兩年前的雲棲大會,馬雲演講稱電子商務沒有衝擊傳統商業,更沒有打擊傳統商業,電子商務只是把握了網際網路的技術、網際網路的思想。
  • 阿里云為什麼要進軍 IoT?
    答:一個沒有血液提供養分,沒有心臟循環泵血的大腦,怎麼可能擁有正常的思維?2)為什麼從2015年開始,人工智慧進入了爆發的元年?答:因為一個大腦所需的心臟泵壓和血液已經齊備。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全球雲計算市場獲得了史詩性的膨脹。3)為什麼在雲計算誕生的最初幾年,大多數人都不看好它的落地?
  • ...版︱路橋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進智能製造 工廠有了「機器管家」
    近年來,路橋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為主線,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努力搶佔制高點、厚植新優勢,取得了明顯成效。其自主研發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提供企業數位化、工業可視化和數據資產化服務的區域性工業大數據平臺,並成為國家2019年製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範項目和工信部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
  • 捷創技術:植根製造業沃土打造「工業大腦」
    讓企業大幅提升效率、節能降耗的,是寧波捷創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一個名叫「Mom」的製造運營管理系統軟體——「這是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軟體產品,直接將客戶帶入了信息化。」寧波捷創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超介紹。
  • 「十三五」裝備工業有力支撐製造強國建設:挺起中國工業「脊梁」
    裝備工業是工業的脊梁,是國之重器,涉及門類廣、產業鏈條長,其轉型升級對於我國整個工業體系的優化提升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十三五」時期是裝備工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這五年來,裝備工業在製造強國建設進程中發揮了重要地支撐引領作用。
  • 工業富聯深度解析:逢5G代際升級紅利,啟工業網際網路
    、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2018 年公司 IPO 共計募集資金 267.16 億元,所募得資金將主要聚焦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構建、雲計算及高效能運算平臺、高效運算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及雲服務設備、5G 及物聯網互聯互通解決方案、智能製造新技術研發應用、智能製造產業升級、智能製造產能擴建八個部分進行投資。
  • 2020【工業之美年度創新獎】榜單公布,20項大獎揭曉
    導語:9月25日,由上海報業集團l界面新聞主辦的2020【工業之美年度創新獎】終榜揭曉。歷時3個多月的2020【工業之美年度創新獎】評選,共有200餘家企業參與,主辦方隆重頒發的榜單,對中國製造在蛻變當中湧現的創新企業、產品及服務進行表彰。9月25日,由上海報業集團l界面新聞主辦的2020【工業之美年度創新獎】終榜揭曉。
  • 天翼云為「百千萬」家工業企業撐「腰」
    中國電信雲計算分公司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總監趙海濤發表主題演講,並表示「數據是工業網際網路的價值核心,數據的融通與積累,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基礎,是實現工業智能化、價值化的前提。」毋庸置疑,數據在今天已然成為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的重要力量。
  • 阿里雲增速蓄猛,進一步鞏固了中國最大雲計算企業的地位
    阿里巴巴公布2021財年第二季度(2020年三季度)業績顯示今年三季度阿里雲的營收同比增長60%,增速創下今年季度新高,顯示出它正進一步鞏固了中國最大雲計算企業的地位。隨著雲計算的優勢逐漸獲得企業的認可,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雲計算,推動國內的雲計算市場進入高速增長階段,IDC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的公有雲市場規模同比增長51%至84億美元。今年二季度阿里雲的營收同比增長59%,比中國整體雲計算市場的增速高;今年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出阿里雲計算進一步加速增長,這推動著阿里雲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進一步增長。
  • 老工業廠房升級城市新「網紅」
    記者從北京市石景山區獲悉,「十四五」時期,該區將以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為關鍵,借鑑首鋼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經驗,探索區內傳統工業廠區開發利用和產業轉型,推動「京西八大廠」工業廠房整體復興。「十三五」期間,石景山區探索形成了工業建築物不改變外輪廓線和改變外輪廓線兩種審批模式及工業構築物「企業作承諾、政府強監管、失信有懲戒」審批流程,通過織補更新、現狀改造、加固修繕等多種形式,對首鋼原有高爐、倉庫、車間等構築物進行保護和利用,使老舊廠房工業風貌得以保留,為發展高精尖產業拓展了空間載體,石景山區也因此連續3次獲得國務院「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城市」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