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與霍去病誰更厲害?答案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2020-12-22 騰訊網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少年行四首》·王維

衛青是西漢時期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大將軍,其侄兒霍去病也是世間少有的少年英雄。

從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作為漢軍主將的衛青曾七次北伐匈奴,七次全部大獲全勝。匈奴騎兵素以剽悍著稱,可一看到衛青的大旗就四散奔逃。七次戰鬥,衛青總共斬殺了一萬九千名匈奴軍士。匈奴十幾年不敢南下騷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懼怕衛青。

衛青在漢武帝時代總共當了十八年大將軍,最終,於元豐五年(前106年)在任上病逝。漢武帝聽聞衛青去世的消息後哀慟不已,特意賜下「烈」的諡號,並在皇陵附近為他修建了一座墓冢。漢朝滅亡後,他的威名和地位仍然沒有動搖。後世之人一直尊他為民族英雄,唐、宋兩朝的皇帝甚至還為他建廟祭祀。

衛青生前建功立業,死後盡享哀榮,人生可以說是相當完美了。

但是,衛青如今的地位十分落魄。衛青的墓冢位於現在的陝西省興平市,其保存狀況非常不堪。他的墓碑上遍布垃圾儘是塗鴉,甚至,還經常有人在此隨地大小便,簡直是不堪入目。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與衛青墓相鄰的霍去病墓卻乾淨整潔香火不斷。同樣是抗擊匈奴的名將,兩人的差別竟然如此之大。。

按理來說,衛青的功績要比霍去病大得多。

那麼,為何衛青無人問津,而霍去病卻世人皆知呢?

總的來說,有四個原因:

首先,霍去病年少成名,在成年之前便已立下赫赫戰功。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年僅十七歲的霍去病跟隨衛青出徵匈奴。衛青雖然感覺霍去病比較勇猛,但還是沒有將這個尚未成年的侄兒放在心上。此次出徵,衛青只不過是想要他見見世面。

不料,兩軍交戰之時,面對殺氣騰騰的匈奴騎兵,霍去病沒有絲毫畏懼。他主動請纓,然後率領八百餘名騎兵追擊匈奴。此役之中,霍去病一騎當先,斬殺了兩千多名匈奴士兵,甚至,連匈奴單于的叔父也被他俘虜了。戰報傳來,衛青又驚又喜,自此對這個侄兒再不敢有半點輕視。

漢武帝聽說了之後也是龍顏大悅,當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要知道,古人能夠得到的最高賞賜無過於封侯拜相。飛將軍李廣徵戰一生,功勳卓著,但也沒有得到封侯之賞。而霍去病年僅十七歲就獲得了如此至高無上的榮譽,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其次,霍去病登上狼居胥山(今蒙古國肯特山)舉行祭天儀式,是漢朝開疆拓土的明證,具有很深遠的歷史意義。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領兵五萬出徵漠北,向匈奴主力發起了進攻。在這次戰鬥中,他行軍兩千多裡,斬殺了匈奴軍士七萬多人,將匈奴趕到了瀚海(貝加爾湖)一帶。

行至狼居胥山的時候,霍去病舉行了盛大的祭天封禮,這是漢朝開拓疆土的標誌事件。我國歷代王朝中開疆擴土的行為並不多,但增加開擴疆域仍然是舉世矚目的帝王功業。在皇位世襲的年代,開擴了疆土,也就意味著發展了祖宗基業,是流芳百世的美談。

再者,除了封狼居胥外,霍去病還成功打通了河西。在河西的一系列戰鬥中,霍去病作戰勇猛,連戰連捷,成功地控制了河西走廊。自此以後,河西走廊便成為了漢朝高枕無憂的交通通道,極大地降低了匈奴對漢朝邊境威脅。而且,漢朝可以通過河西走廊來更好地進行對外交流。

最後,霍去病還有一個衛青沒有的功績,那就是獨自開創了一種戰術。西漢時期,匈奴雖然屢戰屢敗,但其靈活的攻擊方式和廣闊的作戰區域還是令漢軍頗為頭痛。衛青戎馬多年,經驗豐富,可也只能穩紮穩打,謹慎地將戰線向前推移。一旦糧草短缺,或者是匈奴遠遁,衛青就只能悻悻地無功而返。

而霍去病則不同,通過對匈奴作戰方式的觀察,他很快便開創了一套遠距離突襲、迅速合圍、就地取材的戰術。憑藉這套戰術,霍去病在和匈奴的戰鬥中進可攻退可守,直打的匈奴再不敢對大漢王朝有所幻想。總之,霍去病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少年才俊,其名氣蓋過衛青也是有原因的。

他同匈奴作戰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所創立的都是一些標誌性事件。因此,後世之人對他的評價,要比衛青高得多。

那麼,他們兩人到底誰更厲害呢?

對於此,有人總結的很到位:霍去病是一把刀子,衛青是一把錘子。刀子捅人狠,殺傷力大,往往一刀斃命,銳不可當,鋒芒畢露。錘子不僅可以輪人,還可以敲打別的東西,用處太多,大氣穩重。你甚至還可以用來砸核桃。論各領兩軍作戰,恐怕霍去病勝率更大,但若論統帥三軍,當個最高軍事總指揮,衛青又優於霍去病。若是各領幾十萬大軍,進行超大規模超大地域的戰爭,霍去病基本玩不過衛青......

參考資料:

【《史記·衛將軍驃騎將軍列傳》、《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霍去病、衛青——甥舅聯手抗擊匈奴的絕代雙驕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漢武帝接到戰報,派特使捧印拜衛青為大將軍,所有將領歸他指揮。衛青的三個兒子被漢武帝封為列侯,長子衛伉為宜春侯,次子衛不疑為陰安侯,幼子衛登為發乾侯。漢武帝隨後又封賞了隨從衛青作戰的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 司馬遷對衛青與霍去病,真的存在「偏見」嗎? | 短史記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李廣過得不快樂。大家也都知道他的心結所在,他一直沒有能夠封侯。大漢開國的時候,太祖高皇帝劉邦和功臣們立下了著名的「白馬之盟」:只有立下軍功的人,才可以封侯。在多數人想來,這個封侯標準,簡直為李廣量身定做,還有誰比神勇無雙的飛將軍更容易立下軍功呢?然而這個目標李廣一直都沒有實現。當初孝文皇帝的時候,天下晏然無事。孝文皇帝看著李廣說:「可惜,你沒有遇到適合你的時代。
  • 西漢戰神霍去病為何23歲暴斃?誰才是害死霍去病的真兇?
    霍去病為何暴斃?原因眾說紛紜,大體來說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病死。  這個觀點最早出自西漢史學家褚少孫,他在創作年表時,借霍光之口,提及其兄霍去病是病死。  但是,霍去病去世之時正當青年,正是人生百無禁忌的大好年華。此前遠徵萬裡都沒事,怎麼回國沒幾年就染了大病呢?  更讓人懷疑的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
  • 若衛青和霍去病活著,他就安心了
    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當年是漢武帝的大司馬大將軍,衛青的外甥霍去病,那是漢武帝的大司馬驃騎將軍。 這兩個人都是位極人臣的大將,從輩分上來說,衛青是太子劉據的舅舅,而霍去病是劉據的表兄弟。有這兩個人作為靠山,劉據根本什麼人都不用害怕。 衛氏家族的影響力,十分深遠。
  • 當課本沒了魯迅、霍去病、衛青等等,我們還剩下了什麼?
    其中引起人們很大爭議的是,原來的課文中學到的衛青、霍去病、魯迅等等的經典歷史人物的故事和文章被大幅的壓縮,甚至遭到全篇的刪除。讓人不免感慨原來00後的童年早跟我們過的童年早就不是同一個樣了。那麼為什麼這些歷史人物的文章和事跡要被刪除呢?刪除它們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 張若昀版92集《霍去病》即將定檔,霍去病的一生,有這麼長?
    霍去病死的時候,才二十四歲,還不到而立之年,歷史上最典型的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大多數人一輩子的精彩到這裡,也許才只是開始或者暖場,百裡奚還在養牛,姜子牙連釣魚的招都還沒想到,弘曆才剛剛坐上龍椅,可是霍去病,已經永遠的去了。
  • 一代戰神霍去病去世的八大謎團
    然而他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去探究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所以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空缺。如果霍去病是非正常死亡,那麼是誰殺了他?為什麼要殺他?朝廷又為什麼要掩飾?翻開史記,千頭萬緒,仿似一團亂麻,無從下手,很多地方都解釋不通。然而,如果能夠找出一條主線,是否就可以將這團亂麻理清楚呢?答案是肯定的,當一個長期被忽視的重要人物浮出水面後,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 一代戰神霍去病為何英年早逝?究竟有何隱情?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件事肯定沒有那麼簡單,既然從官方正史和司馬遷這都得不到答案,那我們只能依據現代刑偵學,找出案件相關方,並分析一下犯罪動機和最大獲益方了。那麼此事嫌疑人都有誰呢?按照仇恨值排序,我們整理出嫌疑人如下:嫌疑人一:李敢族人嫌疑人二:衛青一族嫌疑人三:漢武帝正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殺人總要有動機的嘛,也就是合適的理由,為什麼很多人都懷疑是李敢族人或者說李廣族人殺的霍去病呢?這個事還得從李廣和衛青說起,我們都知道飛將軍李廣空有一身本領,但無奈點太背,總是立不了什麼功勞,所以才有李廣難封嘛。
  • 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答案出乎你的意料!隨著寵物的多元化發展,如今的家庭中不僅有小貓小狗,而且有人養了小倉鼠,這種倉鼠呆在萌可愛,手裡握著肉嘟嘟,吃得少,非常受歡迎。儘管這個小傢伙看起來很可愛,但他不太容易支持,甚至有傳言說,如果倉鼠用水洗澡,他會死的,到底為什麼?
  • 霍光稱「薨」,霍去病卻稱「卒」,司馬遷是在欺負霍去病嗎?
    霍去病生前是大司馬,同比大將軍;霍光更牛,既是大司馬又是大將軍,還是顧命輔政。這兩個人怎麼也到了三公級別。所以,怎麼也不能認為他們是領俸祿的「士」吧。然後,就兩個選項了,一個是大夫之死稱「卒」,一個是諸侯之死稱「薨」。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 從未讀過兵法的霍去病,抗擊匈奴時是怎麼做到百戰百勝的?
    一直到了漢武帝時期,在衛青、霍去病等龍城飛將的帶領下,漢軍對匈奴的抗擊戰爭反敗為勝,直接把匈奴趕回邊塞,使得匈奴常年不敢進犯漢軍。但是名將霍去病從未系統地學習過兵法,是什麼讓他在抗擊匈奴時百戰百勝?霍去病出生卑微,是母親與別人私通生下的孩子,從小就沒有朋友,也沒有讀過幾天書。
  • 霍去病射殺李敢,為何不怕漢武帝追究?其實我們都低估了霍去病
    其實,李廣的委屈不止如此,在他死後,更是有人在他「墳頭蹦迪」了,而這個人正是封狼居胥的少年將軍霍去病。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看一下這個故事,霍去病射殺李廣之子李敢,就不怕漢武帝追究嗎?其實,我們都低估了霍去病。飛將軍李廣,能概括他一生的詞,恐怕也只有「時運不濟」了。
  • 戰神霍去病死亡真相 或死於漢朝公主之手!
    後世對霍去病的死因最大的推測是病死,這個結論出自霍光的奏摺,可以說是官方結論。但一員能騎能射的武將,在青壯年莫名其妙的病死,這個結論恐怕讓人不服。更重要的是如果是病死,那麼司馬遷為什麼三緘其口?要麼司馬遷對霍去病的死因一無所知,要麼司馬遷根本不敢記載霍去病的死因。如果霍去病不是病死,那麼誰要殺他呢?又為什麼要在第二次漠北大戰前殺他?
  • 大漢帝國不敗戰神霍去病究竟有多厲害?匈奴的一句詩道盡血淚
    霍去病,提到此人,第一個想法此人是個穿越者吧。霍去病具備穿越者幾乎所有的特點,出生卑微(私生子),十七歲即出人頭地,勇冠三軍。王霸之氣照射四方(渾邪王和休屠王上書要投降漢朝。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生了譁變。
  • 為什麼相對於衛青來說,大家更喜歡霍去病,天妒英才是主要原因
    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探望他的人知道,就是這個英雄,當年在祁連山將匈奴人趕出了國土!但我們憑事實而論的話,衛青和霍去病兩個人所創下的功績,相對來說衛青肯定要記錄的飽滿一些,畢竟幾次大戰全勝,也算是軍功累累的英雄人物。但衛青和霍去病去進行比較的時候,有兩點他是沒有辦法比得上的。
  • 西漢名將霍去病死因成謎,究竟是因病去世,還是被人秘密處決
    #霍去病是西漢名將,是西漢大將軍衛青的外甥。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為票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以800人殲敵2000餘人,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河西地區的匈奴部,殲敵4萬餘人。同年秋,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使得渾邪王率4萬餘眾歸漢。四年夏,率5萬騎越過大漠,擊敗匈奴左賢王部後又乘勝追擊,深入腹地2000餘裡,殲敵7萬餘人。可謂戰功赫赫,後升任為大司馬,與舅舅同掌兵權。
  • 霍去病:從未讀過兵法,一出道便是戰爭天才,一生殺死11萬匈奴人
    到了漠南前線,不滿17歲的霍去病的主動要求,希望能帶領本部800騎兵,脫離大部隊,直搗匈奴人的後方。衛青思索再三,最終同意了霍去病的請求。雖然前途兇險,但確實應該讓霍去病歷練一下。於是,霍去病帶著手下800勇士,深入了匈奴腹地。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下,霍去病如閃電一般深入數百裡,並輕而易舉的摸到了匈奴人的後方。
  • 李敢為什麼會被霍去病射殺?
    元狩四年,漢武帝發動了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遠徵匈奴本部。那時候的李廣,年齡已經很大了,漢武帝並沒有想讓李廣也隨軍出徵。但架不住李廣的無數次請求,最終漢武帝答應了李廣的請求,讓他做了前將軍。
  • 說過「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霍去病23歲就逝世了
    公元前123年,年僅十七歲的霍去病被任命為票姚校尉,隨舅舅衛青出徵匈奴。第一次出徵的霍去病就不負衛青和漢武帝的教導,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僅率八百騎兵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了匈奴大營,不僅斬殺了兩千多名匈奴士兵,還把匈奴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和匈奴相國抓了回來,把他舅舅衛青都驚嚇了一番,更得到了漢武帝的褒獎,直接破例把他封為了冠軍侯,食邑一千六百戶。
  • 冠軍侯霍去病,絕幕奔襲打出新境界
    衛青先從定襄出塞,斬首數千人而還,算是小試牛刀。而大軍並未歸國,都屯戍在帝國邊境。四月,衛青再次大出定襄,斬首萬餘人。這一次,飛將軍李廣也隨軍出徵,一同出徵的還有蘇建、趙信。本質上,進入蒙古高原作戰,在廣袤易迷失之地,大膽深入是必不可少的素質,衛青、霍去病在極限操作求勝上,所冒的險未必比李廣少。但從前者每每失利,後者每每大勝上,除了太史公所說「衛青、霍去病得以揀選良騎精兵」之外,衛、霍必然有顯著高出李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