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媽媽到了孕後期,隨著生理上的變化而出現各種身體不適,再加上多數新手媽媽第一次面臨分娩,內心難免忐忑不安,有的甚至會出現焦慮、恐懼的不良心理。
其實要想避免孕媽媽的這種面臨分娩時的焦慮情緒並不難,只要提前熟知臨產徵兆,當自己的身上出現了臨床徵兆後,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及時分辨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入院,哪些情況需要在家觀察,這樣不僅僅可以有助於減少孕媽媽的心理負擔,也能避免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
說到臨床的徵兆,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破水、見紅,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當這些常規的臨床徵兆出現時,基本在24小時之內就要面臨分娩,有的甚至是幾個小時即可分娩,因此,除了破水、見紅這些分娩徵兆,還有很多分娩的細節需要孕媽媽們提前了解。
【分娩前兩周的臨床徵兆現象】
1、 胃感覺比以前舒服了
當孕38周左右的時候,由於胎兒入盆、宮底下降的原因,孕媽媽的胃腸器官被壓迫的感覺減輕,從而出現胃裡灼燒的感覺減輕、胃口變好,甚至連呼吸都變得順暢了。
2、 小便次數增多
這是由於胎兒入盆後,胎寶寶頭部固定於骨盆時,會壓迫大腸及膀胱,導致大小便次數會比以前多了。
3、 恥骨和背部疼痛不適
孕媽媽在分娩前,為了讓胎兒更順利的娩出,身體會分娩鬆弛素,這就會導致關節和韌帶的鬆弛,再加上胎兒的壓迫,這個時候孕媽媽會感到恥骨和背部疼痛,有的甚至感覺刺痛。
4、 大便次數增多甚至有腹瀉情況出現
這是由於臨近分娩前,孕媽媽的身體釋放了前列腺素而導致的,這種激素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有助於胎兒娩出,但是同時呢這種激素也會促進腸道蠕動,從而導致腹瀉的情況出現。
當孕媽媽在孕後期出現以上情況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注意觀察,如果有特殊情況建議及時入院。
【分娩前24小時的徵兆】
比起以上4種徵兆,還有3種徵兆預示著胎寶寶分分鐘可能就要跟準媽媽見面嘍。
1、 宮縮
這裡所說的宮縮是指有規律的收縮,沒有規律的宮縮被稱為假性宮縮,只能讓宮頸變軟,但不會讓宮頸擴張。出現宮縮後就要進行記錄,如果臨近預產期並且宮縮規律,就可以去醫院了。
2、破水
俗稱的破水其實就是包裹胎兒的羊膜囊破裂了,這個時候,準媽媽會感覺到一股熱流從陰道排出。羊水是無色無味的,和尿失禁有很大的的區別,非常好分辨。
需要注意的是,破水前後孕媽媽的身體會釋放前列腺素,引起子宮收縮,所以很多人在破水後24小時內寶寶基本就出生了。
3、見紅
隨著宮縮加劇,宮頸變軟並開始擴張,在孕期封閉宮頸口多時的黏液栓會發生脫落並被排出,孕媽媽會看到自己的陰道排出少量鮮紅色或棕色黏液。有的人可能黏液栓排出量很多,也有可能很少而被忽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現見紅,應及時去醫院。
【說在最後】
由於個人體質差異的原因,每個孕媽媽的臨床徵兆都是不一樣的,臨產徵兆出現的時間也各不相同。總的來說呢,到了孕後期,應提前準備好待產包,做好入院的準備,家人應24小時陪伴在孕媽媽的身邊,做好分娩應對措施,避免意外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