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奔赴朝鮮戰場的共和國元帥都有誰?

2020-11-18 上海觀察

70年前的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黨中央、毛澤東主席的堅強領導下,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中華各族兒女同仇敵愾、保家衛國、氣壯山河。作為國家和人民軍隊重要奠基者,後被授予元帥軍銜的革命家們更是不懼強敵、夙夜在公、兢兢業業,為戰勝強大對手作出艱巨而卓越的貢獻,值得永遠銘記。

奔赴朝鮮戰場。新中國成立後,彭德懷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集中精力鞏固和建設大西北。美國入侵朝鮮、嚴重威脅我邊境安全時,接到毛澤東密召的他火速抵京擔當重任。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他指揮志願軍7個多月時間裡進行5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迫使其接受停戰談判。1952年4月,積勞成疾的他回國治病,康復後主持軍委日常工作,並與金日成一起去莫斯科拜會史達林。1953年7月28日,朝鮮開城來鳳莊志願軍談判代表團駐地,彭德懷在停戰協定及補充協議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正式宣告抗美援朝戰爭結束。9月12日彭德懷在《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中振奮人心地總結這場戰爭:「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除彭德懷外,賀龍也親赴朝鮮戰場。10月21日至12月14日,作為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總團團長,他率領8個分團5448人對中朝軍隊進行45天的慰問活動。在朝期間,賀龍對志願軍進行深入考察。他到夏季攻勢作戰地域和上甘嶺、老禿山等處了解作戰經驗、工事構築和部隊士氣等。為了多考察部隊實情,他還特地向毛澤東請示,要求批准他晚幾天回國。他認為志願軍出國作戰的許多經驗教訓,可作為人民軍隊未來建設的參考。根據在朝鮮戰場的考察研究,賀龍對解放軍在建設現代化國防軍上提出諸多建議。

直接參與領導全局。1950年7月7日,中央軍委召開國防軍事會議,朱德、聶榮臻、羅榮桓等出席,初步商定組建東北邊防軍,這一方案獲毛澤東同意並迅速實施。9月5日,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解放軍總司令的朱德寫信給毛澤東,認真分析美軍在韓戰中採取的戰略戰術後,提出「我們的對策應該是作長期打算。我們除整頓陸軍外,應該抓緊建設空軍、海軍以及裝甲兵、工兵、炮兵、鐵道兵等特種兵」。他從戰略全局上統籌發展志願軍的軍兵種建設。朱德對赴朝部隊極為關心。遇到重大戰鬥行動時,他經常親自作動員。他曾到山東曲阜看望即將赴朝的第九兵團並給指戰員鼓勁。他帶病堅持為第十九兵團作報告,講述抗美援朝的意義,要求幹部和戰士一起擺出困難,找到解決的方法,做到和敵人交手時有充足勝利的把握。

時任代理總參謀長的聶榮臻,在軍委直接領導下組織志願軍出國作戰,準備複雜龐大的後勤保障。他親自抓志願軍編組、訓練、集結、武器裝備運輸、後勤供應、軍工生產、傷病員安置、兵員補充等事項,和總後勤部等部門一起組織實施。聶榮臻經常通宵達旦,不僅忙著各種組織事務,還要對前線戰況提出作戰意見,上報軍委和毛澤東,這讓聶榮臻成為那段時期裡「來毛主席這裡次數最多的人」。

羅榮桓作為總政治部主任組織領導了抗美援朝的政治工作,開展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宣傳運動,力抓部隊輪換出國參戰動員工作,調配高級政治工作幹部入朝,研究志願軍政治工作,組織慰問志願軍活動,還開展瓦解敵人和管理俘虜等工作。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激發了志願軍將士的戰鬥精神,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

在大後方全力支持戰爭。新中國成立後劉伯承矢志創辦軍事學校,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抗美援朝戰爭時,「軍隊急需懂得現代化作戰的指揮官」成為他最關注的事情。他要求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抗美援朝偉大意義,安排訓練部門收集整理、學習研究志願軍的戰役和戰鬥經驗,將其貫穿到軍事學院教學中去。劉伯承在軍事學院舉辦作戰經驗報告會,邀請志願軍前線指揮員和朝鮮人民軍訪華代表團成員等講述作戰情況,從炮火中學習,培養出大批高中級指揮員奔赴戰場,為抗美援朝戰爭輸送了重要人才。

陳毅時任華東軍區司令員和上海市市長,主要負責上海及華東地區工作。他到北京向毛澤東匯報時說道:「我如今雖擔任地方工作,但只要前線需要,一聲令下我馬上可以穿上軍裝去朝鮮作戰!」在上海,他組織召集各界代表與會,力陳出兵參戰的意義,號召各行各業群眾支援前線志願軍作戰,在上海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美援朝群眾運動,穩定上海工商業製造生產,為志願軍經濟物資供應作出重要貢獻。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國家急需橡膠製品,中央作出在華南地區建立天然橡膠生產基地的決策。在廣東工作的中共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直接負責起大面積種植橡膠的組織領導工作。作為華南軍區司令員的他堅守祖國南大門,粉碎了美帝國主義為牽制志願軍朝鮮戰場作戰的諸多圖謀和威脅。

新中國首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徐向前十分希望能堅持工作、共抗敵手,但他的病情不斷發作,時常發燒,頭痛更是劇烈,只能治療休養。1951年5月25日,剛康復的他就肩負重任前往蘇聯。作為政務委員和赴蘇代表團團長,他出訪除了購買武器裝備,還要多爭取技術合作項目,發展我國軍工事業,為抗美援朝以及軍隊發展提供更深入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又一位「英雄兒女」走了 她曾兩次奔赴朝鮮戰場
    奔赴朝鮮戰場  她向祖國母親立下鏗鏘誓言  「母親常常跟我們提起那些戰火紛飛的歲月。」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第二年春天,在12軍軍政大學參謀處當參謀的鄧帆準備隨部隊奔赴朝鮮戰場。
  • 彭德懷PK麥克阿瑟:朝鮮戰場上的名將大對決
    他在一戰、二戰及朝鮮戰場上都有傑出表現,收穫過美國海陸空三軍,最多榮譽勳章的傳奇將軍。不過麥克阿瑟怎麼也沒想到的是,這一次他徹底敗在了另一位將軍手中。那就是我們的彭大元帥彭德懷。此時的麥克阿瑟,已經在一戰的戰場上嶄露頭角,他率領著名的「彩虹師」奔赴歐洲戰場正面和德軍對抗。由於戰績突出,幾年時間他就從參謀長晉升為了師長,從上校升為了少將,成為了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少將。
  • 1952年,上影廠13位影星奔赴朝鮮戰場,回國時卻只剩12人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 兩次奔赴朝鮮戰場 原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軍作戰參謀鄧帆於12月19日...
    奔赴朝鮮戰場她向祖國母親立下鏗鏘誓言「母親常常跟我們提起那些戰火紛飛的歲月。」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第二年的春天,在12軍軍政大學參謀處當參謀的鄧帆準備隨部隊奔赴朝鮮戰場。
  • 朝鮮元帥李乙雪去世 在世元帥只剩金正恩
    新華網平壤11月8日電(記者郭一娜 陸睿)據朝中社8日報導,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朝鮮最高人民會議代議員、朝鮮人民軍元帥李乙雪因長期患肺癌,於當地時間7日10時10分逝世,享年94歲。報導說,朝鮮將於11日為李乙雪舉行國葬。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任葬禮委員會委員長。李乙雪1921年9月14日出生於鹹鏡北道一個貧農家庭,曾參加抗日武裝鬥爭和祖國解放戰爭(韓戰)。曾任朝鮮人民軍聯合部隊指揮官,並在護衛部隊和最高司令部中擔任要職。1970年起擔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1980年至2010年擔任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 我軍在抗美援朝犧牲的四位高級將領,全有赫赫戰功,他們都是誰?
    在這些犧牲的烈士中,有4位是高級將領,他們都是中國的脊梁。那麼這4位高級將領分別都是誰呢? 第一位,67軍軍長李湘。他出生於1914年,是江西省永新縣人,家境貧寒,一家四口除了一間破屋和幾分薄田以外,什麼都沒有。
  • 抗美援朝:19餘萬志願軍烈士尋蹤|抗美援朝戰爭|韓戰|中國人民...
    大門至陵園第一層有240級臺階,象徵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浴血奮戰的240萬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在第三層的墓地裡,包括毛岸英在內的134名烈士長眠於此。除3名無名烈士外,每一個墳冢前都立有石碑,所有墓旁都種有一株當年從中國移植的東北黑松。抗美援朝期間38軍軍長梁興初之子梁曉東祭拜毛岸英烈士曹老介紹,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對於犧牲在戰場上的烈士,原則上都安葬在朝鮮。
  • 保家衛國筆為槍: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新華社記者
    70年彈指一揮間,追思從未遠去,讓我們走近朝鮮戰場上這群塑造「最可愛的人」的新聞工作者,走近這支以筆為槍保家衛國的「筆墨勁旅」新華社朝鮮北部某地七日電……共和國人民軍最近在朝鮮西北部的作戰中取得了重要勝利。在此次作戰時期,有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志願部隊的組成,這個志願部隊在人民軍總司令部統一指揮之下,和人民軍一道參加了作戰。
  • 毛岸英:結婚一年就奔赴戰場,埋骨異鄉,只為父親毛澤東一句話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於1950年11月25日,因美帝飛機轟炸犧牲於此處。」落款:「劉思齊 2006年5月12日。」看到這個碑文,我們的思緒不禁飛往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朝鮮分裂為朝鮮和韓國兩個相互對立的國家。南北兩國都企圖用武力來統一對方。
  • 英雄兒女:我們要用生命、鮮血保衛新生的共和國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 。」,急盼中國予以特別的援助,出兵朝鮮。  廣大官兵紛紛遞交決心書、請戰書,一批接一批參戰的部隊,鬥志昂揚地奔赴朝鮮戰場。
  • 朝鮮戰場上,中國哪位將軍最令美軍敬佩?美軍將領給出了答案
    時隨事易,可能很多人都已經忘了當初的艱辛,也忘記了戰士們捨生忘死的大而無畏,很多年過去後的今天,如今的共和國戰士和當初那些戎馬生涯的戰士們所賦予的時代使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但是如今的戰士們依舊會沿著先烈的足跡,為了共和國的安康和昌盛不斷的努力。
  • 李進良:我在抗美援朝戰場通信
    「 當年我去朝鮮戰場時,還只是24歲的小夥子,轉瞬已是年過9旬白髮蒼蒼的老兵了。回憶過往,猶歷歷在目。 當年我去朝鮮戰場修電臺還只是24歲的小夥子,轉瞬已是年過9旬白髮蒼蒼的老兵了。回想修電臺的往事,猶歷歷在目。撫今追昔,很多戰友多已作古,無緣獲得這枚彰顯其功績的紀念章,感概萬千!近兩年來中國又面臨美國的不斷打壓,回憶70年前那段難忘的歷史,對今天有很多珍貴的啟示。
  • 抗美援朝中,中美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
    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軍直接進入朝鮮戰場,美軍的轟炸機轟炸範圍直接擴張了中國的東北,整個東北都在美國轟炸機的轟炸範圍內。「唇亡齒寒」,剛剛成立的新中國迎來最嚴峻的考驗,是否出兵朝鮮,1950年7月,中國成立抗美援朝指揮部,堅決支援朝鮮,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
  • 抗美援朝影視劇吹響集結號,存貨不多緊急開工製造…|北緯三十八度|...
    2016年上星的《三八線》是近年播出的唯一的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該劇講述的是1950年鴨綠江上的漁民遭美軍戰鬥機轟炸後,村裡兩個小夥子參加志願軍奔赴朝鮮、保家衛國的故事。《我們的戰爭》與《三八線》類似,都是微觀視角下的戰爭敘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被俘的國民黨軍連長。
  • 1952年,浦安修來到朝鮮戰場看望彭老總,為何卻被當眾罵哭?
    兩人相見,都分外激動。只可惜的是,劉坤模當年走投無路,不得已改嫁他人,並且還有了孩子。彭老總得知後很難過,但破鏡難重圓,他們後來都開始了各自的生活。彭老總一心抗日報國,可他已經快四十歲了,身邊沒有人照顧可不行。在陳賡的撮合下,彭老總遇到了第二任妻子浦安修。
  • 紀念抗美援朝影視作品密集 影視劇不止《金剛川》……
    《彭德懷元帥》 該劇以紀實性的傳記風格呈現了彭德懷畢生的豐功偉績與革命生涯,青年演員董勇飾演彭德懷。為把彭德懷演得出神入化,形神兼備,董勇查閱了大量與彭德懷相關的書籍畫冊、紀錄片,力求給觀眾塑造出一個真實可信,有血有肉有溫度,敢愛敢恨敢擔當的彭德懷。
  • 抗美援朝影視作品密集亮相 致敬最可愛的人
    《彭德懷元帥》該劇以紀實性的傳記風格呈現了彭德懷畢生的豐功偉績與革命生涯,青年演員董勇飾演彭德懷。為把彭德懷演得出神入化,形神兼備,董勇查閱了大量與彭德懷相關的書籍畫冊、紀錄片,力求給觀眾塑造出一個真實可信,有血有肉有溫度,敢愛敢恨敢擔當的彭德懷。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螢屏重現「最可愛的人」
    《彭德懷元帥》 由馬繼紅、高軍擔綱編劇,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宋業明執導的電視劇《彭德懷元帥》以紀實性傳記風格呈現了彭德懷的豐功偉績與革命生涯。劇中由董勇飾演彭德懷,還邀請了諸多「特型演員」加盟:唐國強飾演毛澤東、劉勁飾演周恩來、王伍福飾演朱德……參與演出的演員有楊童舒、劉鑑、白冰、徐光宇、劉奕君等,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達300多人。
  • 東北戰場「第一名將」李天佑,為何沒去參加抗美援朝?原因很簡單
    由於家境貧寒,李天佑只在幼年時讀過兩年私塾,後來便跟隨父母靠賣柴,賣席,賣竹器養活。在動蕩的歲月中出生、成長的李天佑比任何人都渴望和平,在被貧困逼得走投無路之時,他不願自己的人生就這樣度過,於是小小年紀的他決定參軍,為人民博一個和平而奮鬥。
  • 欒桂友:抗美援朝戰場上,響徹遼北大地的冰與火之歌
    奔赴朝鮮戰場的欒桂友與並肩的戰友一同唱響《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邁著毅然決然的步伐,堅定地朝戰地進發。臨近12月的遼北大地早已被冰封雪埋,目之所及皆是白雪皚皚,安東(今丹東)與對岸的新義州之間隔著一條雪白的鴨綠江,跨過江面便是朝鮮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