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與寶馬的股權變更還沒開始,資本市場卻已開始出現異動。股價跳水、債券風險估評高……
沒了寶馬,華晨「感覺身體被掏空」!
文 | 華商韜略 宇剛
華晨和寶馬的合約儘管還有兩年的窗口期,但是資本市場率先穩不住了。
按照合約,華晨中國將從50%的持股比例降為25%。這就意味著,華晨中國不僅將失去對華晨寶馬的投票權和控制權,同時,華晨寶馬的營收將無法繼續合併到華晨中國的報表之中。
【股價大跌、債券高危】
資本市場的觸覺總是最為敏感。
先是股價大跌1/3,隨後爆出子公司瀋陽華晨專用車有限公司被列入「老賴名單」。近日,華晨中國發行的185.73億債券中,除「19華汽01」外,多隻債券都被冠上了「高隱含違約率」的頭銜。
這些債券多為1-3年期兌付債券,為什麼大家如此恐慌?
按照中國合資車企股比開放的規劃,2018年將取消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在此規定下,寶馬集團宣布,寶馬計劃收購華晨寶馬部分股權,將持股比例從50%提升至75%。
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召開的特別股東大會上已批准將華晨寶馬25%的股份出售給寶馬集團。大約63%的股東代表投票贊成這一舉措。
這意味著,寶馬將成為在華合資企業中,首家擁有多數股權的外國汽車製造商。
2022年,寶馬與華晨將完成股權轉讓。對於債券市場,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是3年期的債券,剛好會超過股權轉讓時間1年。
至於金融市場對華晨中國的憂慮,還是要從華晨中國這幾年的業績上找尋根源。
【華晨吃定寶馬,5年靠華晨寶馬盈利】
根據華晨中國2019年財報,華晨中國營收38.62億元,同比下滑11.77%;毛利0.74億元,同比下降74.04%。
不過有趣的是,華晨中國的淨利潤卻達到了67.62億元,實現了16.18%的同比增長。
收入下滑,利潤卻大幅增長,這一切都歸功於華晨寶馬的優良業績。2019年華晨寶馬淨利潤76.26億元,銷量為54.59萬輛,同比增長22.1%和17.1%
再反觀華晨中國的其他版塊,2019年共虧損10.64億元。輕型客車、mpv以及汽車零部件銷量明顯下降。其中銷售的主力軍「華晨雷諾」,在2019年度同樣銷售疲軟,同比下降6.5%,僅為4.02萬輛。
銷量54萬輛的華晨寶馬和4萬輛的華晨雷諾,76億的正利潤和10.6億的虧損,華晨中國的利潤來源一目了然。
不僅是2019年,根據數據統計,華晨中國從2015至2018年的業績中,如果扣除華晨寶馬的營收利潤,華晨中國其餘板塊在這四年分別虧損5.4億、6億和8.6億、4.2億元。
華晨寶馬已經成為華晨中國多年來的主要利潤來源。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資本市場對華晨中國與華晨寶馬的股權關係變更如此敏感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國產品牌當自強】
雖然華晨集團董事長祁玉民表示,未來隨著華晨寶馬整體規模的做大,華晨在股比降低的情況下所獲取的利潤一定會更高。
但這並沒有減輕投資者的憂慮。國產自主品牌的銷售量堪憂,合資品牌失去掌控力,始終沒有一個可靠的支撐點扛起華晨中國的業績。
無獨有偶,北京汽車財報中顯示,2019年營業收入增長主要原因亦是北京奔馳以及北京品牌收入增加所致。北京奔馳總營收為1551.54億元,同比增長14.6%。佔據了北京汽車總營收的88.8%。
但國產車企對合資品牌的依賴始終讓人擔憂。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合資品牌不僅是下金蛋的雞,更應該成為技術和產品的導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能期盼在經過這些年的學習,不久的將來,國產車企會有真正技術、設計雙過硬的車型面世,讓國產車有機會代替合資車成為市場中流砥柱,如此也算是這些年沒有白交學費。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