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戀愛時痴狂、論詞時囂張,嗜酒好賭卻活成1000年來宋詞裡的可愛女人

2021-02-19 宋朝漁人

陪你讀最美的詩詞,品最甜的愛情。歡迎關注

公元1084年的3月13日,對於所謂的中國政治歷史來說,這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日子。但對於中國文學史卻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天,因為一個女孩出生了,她的名字叫做李清照,這是一個將來與「千古第一才女」、「詞國皇后」、「詞壓江南、才蓋塞北」……等稱讚息息相關的名字。

中國的歷史向來是男人書寫的,順帶著中國的文學史也幾乎被男人們所壟斷。好在總有一些優秀的女性就不認命,那樣突兀的擠了進來,而且站在了頂端。

在政治歷史的舞臺,走出了武則天,她用長袖善舞的手腕、披荊斬棘的魄力,成就了時代的主導,將江山握在手裡。

在文學傳承的秀場,走出了李清照,她用與生俱來的才情、無與倫比的細膩,寫下了獨特的篇章,將美麗展在空中。

假設政壇沒有了武則天,就會少了至尊紅顏的功過是非,沉悶的男權歷史少了一段傳奇,徒增了幾絲灰暗。

假設文壇沒有了李清照,就會少了率性少女的天真無邪,規整的詩詞世界少了一代詞後,只剩下無數唏噓。

在我看來李清照更像是1000年前的可愛女人,就像周杰倫歌詞裡唱的那樣:

漂亮的讓我面紅的可愛女人

溫柔的讓我心疼的可愛女人

聰明的讓我感動的可愛女人

壞壞的讓我瘋狂的可愛女人

她或許不完美,甚至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她放肆認真地活好了每一天,少年時爛漫、戀愛時痴狂、論詞時囂張……終於活成了愛人眼裡可愛女人。

我是@最愛詩詞,下面就一起走進李清照的一生,看看她是如何活成宋詞裡的可愛女人的。

少年時爛漫,那是最美好的天性

少年時的李清照是幸運的,她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晚年時的優秀門生,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自身的才華是極高的,更難得的是對女兒的教育也很是上心。

自小李清照就跟隨父親生活於汴京,別的女孩學女紅她卻詩詞歌賦不離手。父親不僅時常考察她的學問,更是經常帶她出席各種文學聚會,就連李格非的大師兄晁補之(字無咎)都對她大加稱讚。

汴京城的無限繁華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十幾歲的時候她就寫下了著名詞章《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點絳唇·蹴罷鞦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鏟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很像是少年時李清照的自我寫照。早上無聊的少女在園子裡獨自蕩著鞦韆,慵懶地整理著如嫩蔥的玉手,這個時候露水還不曾消去,女孩的衣衫卻被汗水打溼。突然院子裡進來客人,定是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還來不及看清面容,她就慌忙地往閨房跑去。離得遠了的時候,又忍不住裝著聞一聞梅花香味的藉口,想要回頭看清他的身影。

一首詞只用了14個字,就把少女情懷寫的入木三分。這就是她彼時生活的真實寫照,生活富足天真爛漫。

她特別喜歡飲酒,在後人整理的《漱玉詞》中就能得到印證:「斷香殘酒情懷惡」「濃睡不消殘酒」「險韻詩成,扶頭酒醒」「酒盞深和淺」「酒闌更喜團茶苦」「東籬把酒黃昏後」「愁濃酒惱」「酒美梅酸」……僅在這本詞集中 「醉」字出現了11次,「酒」字19次。

少年的她就「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這與一個當時世俗對深閨女子的倫理要求是背道而馳的。一方面得益於家庭理念的開放,另一方面說明了她的天性自由奔放。

她還有一個愛好,與今後的丈夫巧合的一致,那就是對金石的愛好。有一次她穿著姨媽新作的衣裳出門踏青,在路邊的書攤看見一本《古金石考》的古書,這是她心心念念想要的書籍。店家開價要30文,她全身上下僅僅只有10來文。情急之下的李清照將新衣服當了20文錢買來了這本古書,只穿著薄薄的單衣回家去。

很難想像,在宋朝的汴京城裡,她就這樣毫無顧忌地穿著單衣,毫不在乎一路上的好奇眼光,捧著心愛的古書跑回了家中,這在封建禮儀那麼嚴格的時代是多麼痛快又多麼耀眼的畫面。

無憂無慮的少年時,李清照在家人的護佑下天真爛漫地成長,把每一天都過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戀愛時痴狂,那是最甜蜜的愛情

很多人說趙明誠就是走進花園看見李清照蕩鞦韆的那個男子,時光久遠早已經無從證實,但我們願意相信有這樣美麗的開端。

趙家和李家本屬於不同的政治派別,本來聯姻的可能性不會太大。那個時候李清照作詞的名聲在京城裡已經是聲名鵲起,也不知道是不是哪一次不經意的相遇,趙明誠就一見鍾情決心非她不娶。

那時候的人們都比較迷信,於是他編了一個夢說給他父親聽。他說自己夢見一本書,書上寫著3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其實就是個文字啞謎,意思很明白就是說自己是「詞女之夫」。

詞女是誰,不言而喻。趙明誠的父親估計也是挺疼愛自己的兒子,於是就到李格非家中正式提親。兩個人經過了複雜的一整套納採、問吉等等程序,順理成章地結為了夫妻。

婚後的李清照典型的是在婚姻中戀愛,詩詞成為了展現她愛情中痴狂的最好秀場。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甜蜜是那麼家常。在開封的時候,兩人定期去大相國寺附近「淘寶」,金石書畫無所不愛,生生將自家書房「歸來堂」充實成了圖書館。

分隔兩地的時候,她總是給他寄最深情的詩詞。

重陽節時無法團聚,她就寫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菊花躺著中槍;

丈夫在外地當官,她就寫「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最愛的酒也被嫌棄;

春天時無從相伴,她就寫「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無辜的花也被嫉妒

……

從結婚暫居開封,再到青州十年,再到期間的無奈歸家,李清照在婚姻裡愛的那樣透徹、那樣痴狂,從不遮遮掩掩。連後來的痴情人納蘭明珠最為羨慕的就是她與趙明誠「賭書贏得潑茶香」的真情相伴。

相知相守的婚姻裡,李清照在愛情的滋潤下痴狂而深情地表達,把每一天都過成相知相守的甜蜜。

論詞時囂張,那是最認真的學問

按輩分,李清照應該管蘇軾叫師祖。這是一種榮耀一種傳承,但對文學創作來說也是一種枷鎖。

好在李清照另闢蹊徑在宋詞裡開闢出另一番新天地,才最後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詞國皇后」。對於宋詞,她首先是理論的集大成者,做了一本《詞論》,她逐一評價詞壇名家。

在《詞論》中,她是最冷靜客觀的評論者,對所有人都唯作品而論,可謂是針針見血、刀刀到位。

她說蘇軾「不協音律」:做的詞骨子裡還是詩,只是形式上改成了長短句,根本不符合演唱的需要

她批晏幾道「無鋪敘」: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倒頭就寫,少了景物的鋪陳,感情澎湃的有些突兀。

她批柳永 「詞語塵下」:雖然拓展了長調,符合音律的要求,但是沾染風塵氣息太重,用詞太俗。

還說張先、宋祁等人結構「破碎」,賀鑄「少典重」,秦觀「少故實」,黃庭堅「多疵病」。

……

幾乎把所有大家全都痛批了一段,而寫此書時的她僅僅只是26歲的年輕女性,這種行為被士大夫們看作是自恃有才,藐視一切。

批評既需要勇氣,更需要的是底氣。李清照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對後世影響深遠,她把詞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做到「別是一家」。

她更是用好的作品踐行了自己的理論。就像俞平伯在《唐宋詞選釋》前言中說:「李清照在詞論裡主張協律,又歷評北宋諸家,皆有所不滿,而曰『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似乎誇大。現在我們看她的詞卻能夠相當地實行自己的理論,並非空談欺世。她擅長白描,善用口語,不艱深,也不庸俗,真是所謂『別是一家』。」

就像那首經典的《聲聲慢》,起手連用14個疊詞,既有了音樂的美感又打破了陳規陋習,成為了空前絕後的名篇。明代大才子楊慎算的上是李清照的跨越時空的知音,他的評價是:

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於閨閣也!

填詞論詞的專業中,李清照在自己的堅守下批堅持銳地闖蕩,把每首詞都寫成別是一家的精彩。

寫在最後的漁人物語

李清照最大的可愛在於她只做真實的自己,每一天都為內心的自在而活。喜歡李清照,喜歡她的人生觀,她活得多麼率性,多麼瀟灑呀。喜歡的,大大方方去喜歡,想做什麼,瀟瀟灑灑地去做。

豐子愷曾說:哭的時候用全力去哭,笑的時候用全力去笑,一切遊戲都是全力去幹。

她對每個人的愛恨都很分明。婚姻裡她摯愛著她的丈夫,然而在戰場上她卻蔑視他的膽怯。那是趙明誠任江寧知府,遇到叛亂,他竟然棄城而逃連妻子都不曾帶走。他的自私和貪生怕死讓李清照痛心,寫下了「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絕句。

她對每件事的處理都很乾脆。客居江南後,由於沒有男主人的護佑,自己的金石藏品屢屢被惦記,後來遇到了小自己很多的張汝舟,她以為遇到了真心郎,就乾脆地再嫁給他了。婚後不久他露出了真面目,既然騙不到錢財就對她拳腳相加。就算律法規定妻告夫要坐牢,她也堅定投了訴狀,在短短3個月結束這段失敗的婚姻。不論是當時的錯愛還是後來的告狀離婚,她認定了的事就會幹脆地去幹。

李清照,就是這樣一個愛好喝酒、喜歡賭博,但愛的痴狂、傲的有才的女子。她從文化名媛到顛沛流離、寡婦再婚,生生活成了宋詞世界裡也是1000年來最可愛的女子。

明末清初學者沈謙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

幸好有一個李清照,在文學史上,使女子佔有一席之地。

幸好有一個李清照,歷史上,給世人留一段自在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李清照:論詞時囂張、戀愛時痴狂,嗜酒好賭活成宋詞裡的可愛女人
    >壞壞的讓我瘋狂的可愛女人她或許不完美,甚至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她放肆認真地活好了每一天,少年時爛漫、戀愛時痴狂、論詞時囂張……終於活成了愛人眼裡可愛女人。我是@最愛詩詞,下面就一起走進李清照的一生,看看她是如何活成宋詞裡的可愛女人的。少年時爛漫,那是最美好的天性少年時的李清照是幸運的,她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晚年時的優秀門生,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自身的才華是極高的,更難得的是對女兒的教育也很是上心。
  • 李清照:論詞
    近人輯有《李清照集》。《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李格非傳》後附傳。 【題解】 李清照不但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傑出女作家、著名詞人,而且以一篇《論詞》奠定了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地位。北宋以來詞學創作繁榮,但詞學理論的發展則明顯滯後,大都是一些比較零散的論述,也因此,李清照這篇較為完整的《論詞》專文便顯得格外醒目和珍貴。
  • 李清照未滿18歲時,寫了一首詞,名動京城,如今被改編成歌曲
    在2018年 ,由趙麗穎、馮紹峰主演的《知否知否》大火,其中的主題曲更是火遍各大短視頻平臺。這首歌的一部分歌詞,正是沿用了宋代詞人李清照,年少所作的一首詞,加以改編而成。這首紅極一時的歌,也讓人再次回憶起那個滿腹才華的女詞人。
  • 李清照的一首詞,短短幾句,講述了情竇初開時的全過程
    詞的上闕體現了李清照對事件氣氛和細節上的精確捕捉,展現了李清照優秀的作詞能力。而詞的下闋詳細記敘了女子的心理活動,修辭委婉,落筆細膩,使情竇初開的少女形象躍然於紙上,刻畫了生動立體的人物形象。1.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開篇從細微處下筆,運用細節描寫的寫作手法,對少女臉上的裝飾品作出了細緻的描寫,繡面芙蓉與斜飛寶鴨都是貴重的裝飾物。
  • 李清照對自己的詞有多自信?她幾乎懟了整個大宋詞壇!
    大家都知道唐宋朝時期中國的詩詞文化達到了歷史的一個巔峰,特別是宋朝的詞壇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一位女子的出現使得這大宋詞壇更加絢麗多彩。這個女子便是一代才女李清照。大家都曾讀過她的詞,而那一句「悽悽慘慘戚戚」更寫盡了秋天的悲涼。
  • 才女李清照,寫下新婚的銷魂之美,妻子之詞,看得丈夫都不好意思
    中華詩詞文化博大精深,唐詩宋詞之美,將中國文字之美寫到了巔峰。或許你會認為男人在詩詞天地中佔盡鰲頭,卻不知李清照作為「千古第一才女」也是讓許多男子都是自嘆不如。她的才情不僅沒有幾個女人能超過,就是與他同一時代的男人也是萬萬超越不了的。
  • 李清照瞧不上前人所作詠梅詞,故自己提筆創作,竟然流傳千古
    李清照可以說是古代比較「技高人膽大」的女子了,得到這樣的稱號還是源自於她曾寫過的一篇議論文《詞論》。在這篇文章中,她一口氣將詞壇的6位高手批了個遍。哪怕是從這6位裡單拎一個出來,也沒有一般文人敢於上前得罪。可偏偏李清照不怕,直言不諱地將他們所作之詞的毛病一一挑了出來。因為這件事情,令李清照受到了不少爭議,但後人們無法否認的是,她所寫的《詞論》的確是見解獨到,對文學史有著重要的貢獻。
  • 命運之詞、歷史之詞、時代之詞的李清照,一直活在我們的生活裡
    她的詞,篇篇佳構,字字珠璣,照亮了宋詞的天空。宋代·王灼曰:「易安居士,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採第一。」明代·楊慎曰:「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子閨閣也。」胡適說:「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個女文豪,但我們知道她是最會做白話詞的。她對於北宋的大詞家,二晏、歐陽、蘇、秦、黃一一都表示不滿意。」
  • 同樣是遊湖,李清照16歲時,和51歲寫的詞,意境截然不同
    跟35年前一樣,同樣是遊湖。不同的是,年齡與閱歷,讓此時51歲的李清照「愁」滿心。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這時候,我們從詞中的用詞用字,就可以看出,這時候的李清照,遠遠沒有了少女時候的情趣、與遊玩的無所顧忌。而是失落、傷心。「花已盡」、「物是人非」、「淚先流」、「載不動」、「愁」,這些字眼,就能夠看得出,李清照在遊湖時候,或者是在寫下這首詞的時候,都無法讓自己開心起來。
  • 李清照16歲時寫了兩首詞,瞬間名滿京城,至今仍是婉約詞巔峰之作
    這句話用來形容李清照再適合不過。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一個有著「千古第一才女」美譽的天才女詞人,芳齡十六歲時,便已名滿京師。李清照是真正的大家閨秀,她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師從蘇軾,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母親則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有如此家庭氛圍,又有如此優良基因,李清照生來就註定不凡。
  • 李清照51歲作詞,開篇就是名句,最後兩句更是精闢,堪稱宋詞佳作
    若是生在宋仁宗、宋神宗一朝,太平盛世裡李清照可以做一個逍遙女詞人。可惜生不逢時。公元1127年,金國攻破北宋國都開封,北宋滅亡,宋徽宗等一幹皇室宗親被俘虜到遼國,李清照也隨著逃難大潮南下。公元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病故,把46歲的李清照獨自留在了這個戰火紛飛的國家。公元1132年,李清照流落到杭州,無依無靠。國破家亡的痛苦,再加上長期的顛沛流離,終於使她病倒。這年夏天,李清照病情加重,弟弟李迒都已經為她準備好了棺材。
  • 李清照多狂?一篇《詞論》罵遍詞壇16位,王安石蘇軾都不放在眼裡
    一提起李清照,我們首先想到她"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然後一個柔弱女子的形象就呈現在我們的腦海中,世人恨不得將所有溢美之詞都用在她的身上。她即是男人眼裡的女神,也是女人心中的偶像。記憶中的李清照,應該是那位極具東方韻味與才情卻命運悲悲切切的柔弱女子。然而,現實卻與這個印象大相逕庭。她不僅愛打牌、愛喝酒,而且還非常的狂,她究竟狂到什麼程度?
  • 李清照身處異鄉,給閨蜜寫了一首詞,最後兩句,寫出了深厚友誼
    李清照出身名門,父親是蘇軾弟子,母親是宰相之後。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李清照自然自幼便備受薰陶,加上自身聰穎伶俐,頗具天賦,從小就飽讀詩書,擅長作文。在她十六歲時,便憑著一首明快有趣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名鵲起,引得北宋文壇矚目。
  • 宋詞裡的婉約派之爭,秦觀和李清照同寫《如夢令》,兩人高下立見
    宋詞雖然在當時並不被文人所重視,更多的只是一種消遣之作,例如歐陽修他還在世的時候編撰自己的文集,他就沒有收錄自己的詞作,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他的很多作品都歸到了別的詞人頭上。這一點上來看很顯然當時的文人,他們是不屑於這一文學創作。直到了後世人們才發現了詞的重要性,說到底詞也只是一種類似於現在的流行歌曲的歌詞,這在那樣一個封建時代人們自然是會嗤之以鼻。
  • 李清照:受一生悲苦,寫一世好詞,恩愛夫妻不過一廂情願
    一、使人斷腸的《鳳凰臺上憶吹簫》 李清照存世詞不多,前面說了,49首。看過很多李清照的詩詞選本,也有很多宋詞合集,發現即使只選李清照的詞僅四五首的,都無一例外都選了《鳳凰臺上憶吹簫》。可見,這既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也是表達她感情生活最真實和深刻的作品之一。
  • 李清照:900年來,最有趣的女子,只有她一個
    這個可愛有趣,又有才華的姑娘,就是李清照。 「千古第一才女」、「詞國皇后」、「詞壓江南、才蓋塞北」……後人對李清照的讚譽數不勝數。 可詩詞君卻覺得,李清照是個可愛的、有趣的、有才華的姑娘。 不信,你來看。
  • 李清照思念丈夫,寫了一首詞,最後三句堪稱經典,不愧是千古才女
    提到李清照,大部分大家都知道她是宋朝首位女詞人,也都知道她的含蓄詩與跌宕起伏人生道路。而對詞大家而言,敏感多疑與爛漫痴情早就是必需心態。不論是什麼季節,哪些情景,總是會感慨萬千,作詩作詞一首。但是,倘若只論大家在什麼季節憂傷憂慮之感最多,那麼必然是秋季。秋季這一時節仿佛素來便是為悲傷憂慮而生,大家通常挑選在這個時節道別朋友、避開家鄉。
  • 李清照,你能矜持一點嗎?李清照:不能
    李清照這個女人真的是太有趣了,她歷來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才女,中學時代大家都對李清照的詩詞耳熟能詳,她在你心裡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端莊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你仔細了解過她的故事,在深刻解析過她的詩,你大概會發現,這個才女顛覆了你的原始印象。
  • 好酒好賭好色,中國一千年來第一風流才女!
    加上民間對「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簡單、粗暴、偏激地理解,我們的社會從此對女人很不友好。這是一個對女人極不風流的時代。走到烏江時,看到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觸景生情,心潮激蕩,隨口吟出《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讓站在身後的趙明誠羞愧難當。加上背井離鄉,四處逃難。趙明誠抑鬱成疾,不久病死在今天的南京。從此,李清照獨自一人在南方漂泊流離,但依然心繫家國:「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 李清照因思念丈夫,特寫一詞,最後三句情真意切,成就經典醉花陰
    提起李清照,大多數人們都知道她是宋代第一女詞人,也都了解她的婉約詩與跌宕人生。而對詞人們來說,多愁善感與浪漫多情早已是必備情緒。無論是什麼季節,什麼場景,總會有感而發,作詩作詞一首。不過,如若只論人們在什麼季節悲傷憂愁之感最多,那麼必定是秋季。秋天這個季節好像向來就是為哀傷憂愁而生,人們往往選擇在這個季節告別友人、遠離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