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讀最美的詩詞,品最甜的愛情。歡迎關注
公元1084年的3月13日,對於所謂的中國政治歷史來說,這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日子。但對於中國文學史卻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天,因為一個女孩出生了,她的名字叫做李清照,這是一個將來與「千古第一才女」、「詞國皇后」、「詞壓江南、才蓋塞北」……等稱讚息息相關的名字。
中國的歷史向來是男人書寫的,順帶著中國的文學史也幾乎被男人們所壟斷。好在總有一些優秀的女性就不認命,那樣突兀的擠了進來,而且站在了頂端。
在政治歷史的舞臺,走出了武則天,她用長袖善舞的手腕、披荊斬棘的魄力,成就了時代的主導,將江山握在手裡。
在文學傳承的秀場,走出了李清照,她用與生俱來的才情、無與倫比的細膩,寫下了獨特的篇章,將美麗展在空中。
假設政壇沒有了武則天,就會少了至尊紅顏的功過是非,沉悶的男權歷史少了一段傳奇,徒增了幾絲灰暗。
假設文壇沒有了李清照,就會少了率性少女的天真無邪,規整的詩詞世界少了一代詞後,只剩下無數唏噓。
在我看來李清照更像是1000年前的可愛女人,就像周杰倫歌詞裡唱的那樣:
漂亮的讓我面紅的可愛女人
溫柔的讓我心疼的可愛女人
聰明的讓我感動的可愛女人
壞壞的讓我瘋狂的可愛女人
她或許不完美,甚至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她放肆認真地活好了每一天,少年時爛漫、戀愛時痴狂、論詞時囂張……終於活成了愛人眼裡可愛女人。
我是@最愛詩詞,下面就一起走進李清照的一生,看看她是如何活成宋詞裡的可愛女人的。
少年時爛漫,那是最美好的天性少年時的李清照是幸運的,她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晚年時的優秀門生,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自身的才華是極高的,更難得的是對女兒的教育也很是上心。
自小李清照就跟隨父親生活於汴京,別的女孩學女紅她卻詩詞歌賦不離手。父親不僅時常考察她的學問,更是經常帶她出席各種文學聚會,就連李格非的大師兄晁補之(字無咎)都對她大加稱讚。
汴京城的無限繁華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十幾歲的時候她就寫下了著名詞章《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點絳唇·蹴罷鞦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鏟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很像是少年時李清照的自我寫照。早上無聊的少女在園子裡獨自蕩著鞦韆,慵懶地整理著如嫩蔥的玉手,這個時候露水還不曾消去,女孩的衣衫卻被汗水打溼。突然院子裡進來客人,定是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還來不及看清面容,她就慌忙地往閨房跑去。離得遠了的時候,又忍不住裝著聞一聞梅花香味的藉口,想要回頭看清他的身影。
一首詞只用了14個字,就把少女情懷寫的入木三分。這就是她彼時生活的真實寫照,生活富足天真爛漫。
她特別喜歡飲酒,在後人整理的《漱玉詞》中就能得到印證:「斷香殘酒情懷惡」「濃睡不消殘酒」「險韻詩成,扶頭酒醒」「酒盞深和淺」「酒闌更喜團茶苦」「東籬把酒黃昏後」「愁濃酒惱」「酒美梅酸」……僅在這本詞集中 「醉」字出現了11次,「酒」字19次。
少年的她就「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這與一個當時世俗對深閨女子的倫理要求是背道而馳的。一方面得益於家庭理念的開放,另一方面說明了她的天性自由奔放。
她還有一個愛好,與今後的丈夫巧合的一致,那就是對金石的愛好。有一次她穿著姨媽新作的衣裳出門踏青,在路邊的書攤看見一本《古金石考》的古書,這是她心心念念想要的書籍。店家開價要30文,她全身上下僅僅只有10來文。情急之下的李清照將新衣服當了20文錢買來了這本古書,只穿著薄薄的單衣回家去。
很難想像,在宋朝的汴京城裡,她就這樣毫無顧忌地穿著單衣,毫不在乎一路上的好奇眼光,捧著心愛的古書跑回了家中,這在封建禮儀那麼嚴格的時代是多麼痛快又多麼耀眼的畫面。
無憂無慮的少年時,李清照在家人的護佑下天真爛漫地成長,把每一天都過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戀愛時痴狂,那是最甜蜜的愛情很多人說趙明誠就是走進花園看見李清照蕩鞦韆的那個男子,時光久遠早已經無從證實,但我們願意相信有這樣美麗的開端。
趙家和李家本屬於不同的政治派別,本來聯姻的可能性不會太大。那個時候李清照作詞的名聲在京城裡已經是聲名鵲起,也不知道是不是哪一次不經意的相遇,趙明誠就一見鍾情決心非她不娶。
那時候的人們都比較迷信,於是他編了一個夢說給他父親聽。他說自己夢見一本書,書上寫著3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其實就是個文字啞謎,意思很明白就是說自己是「詞女之夫」。
詞女是誰,不言而喻。趙明誠的父親估計也是挺疼愛自己的兒子,於是就到李格非家中正式提親。兩個人經過了複雜的一整套納採、問吉等等程序,順理成章地結為了夫妻。
婚後的李清照典型的是在婚姻中戀愛,詩詞成為了展現她愛情中痴狂的最好秀場。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甜蜜是那麼家常。在開封的時候,兩人定期去大相國寺附近「淘寶」,金石書畫無所不愛,生生將自家書房「歸來堂」充實成了圖書館。
分隔兩地的時候,她總是給他寄最深情的詩詞。
重陽節時無法團聚,她就寫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菊花躺著中槍;
丈夫在外地當官,她就寫「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最愛的酒也被嫌棄;
春天時無從相伴,她就寫「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無辜的花也被嫉妒
……
從結婚暫居開封,再到青州十年,再到期間的無奈歸家,李清照在婚姻裡愛的那樣透徹、那樣痴狂,從不遮遮掩掩。連後來的痴情人納蘭明珠最為羨慕的就是她與趙明誠「賭書贏得潑茶香」的真情相伴。
相知相守的婚姻裡,李清照在愛情的滋潤下痴狂而深情地表達,把每一天都過成相知相守的甜蜜。
論詞時囂張,那是最認真的學問按輩分,李清照應該管蘇軾叫師祖。這是一種榮耀一種傳承,但對文學創作來說也是一種枷鎖。
好在李清照另闢蹊徑在宋詞裡開闢出另一番新天地,才最後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詞國皇后」。對於宋詞,她首先是理論的集大成者,做了一本《詞論》,她逐一評價詞壇名家。
在《詞論》中,她是最冷靜客觀的評論者,對所有人都唯作品而論,可謂是針針見血、刀刀到位。
她說蘇軾「不協音律」:做的詞骨子裡還是詩,只是形式上改成了長短句,根本不符合演唱的需要
她批晏幾道「無鋪敘」: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倒頭就寫,少了景物的鋪陳,感情澎湃的有些突兀。
她批柳永 「詞語塵下」:雖然拓展了長調,符合音律的要求,但是沾染風塵氣息太重,用詞太俗。
還說張先、宋祁等人結構「破碎」,賀鑄「少典重」,秦觀「少故實」,黃庭堅「多疵病」。
……
幾乎把所有大家全都痛批了一段,而寫此書時的她僅僅只是26歲的年輕女性,這種行為被士大夫們看作是自恃有才,藐視一切。
批評既需要勇氣,更需要的是底氣。李清照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對後世影響深遠,她把詞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做到「別是一家」。
她更是用好的作品踐行了自己的理論。就像俞平伯在《唐宋詞選釋》前言中說:「李清照在詞論裡主張協律,又歷評北宋諸家,皆有所不滿,而曰『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似乎誇大。現在我們看她的詞卻能夠相當地實行自己的理論,並非空談欺世。她擅長白描,善用口語,不艱深,也不庸俗,真是所謂『別是一家』。」
就像那首經典的《聲聲慢》,起手連用14個疊詞,既有了音樂的美感又打破了陳規陋習,成為了空前絕後的名篇。明代大才子楊慎算的上是李清照的跨越時空的知音,他的評價是:
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於閨閣也!
填詞論詞的專業中,李清照在自己的堅守下批堅持銳地闖蕩,把每首詞都寫成別是一家的精彩。
寫在最後的漁人物語李清照最大的可愛在於她只做真實的自己,每一天都為內心的自在而活。喜歡李清照,喜歡她的人生觀,她活得多麼率性,多麼瀟灑呀。喜歡的,大大方方去喜歡,想做什麼,瀟瀟灑灑地去做。
豐子愷曾說:哭的時候用全力去哭,笑的時候用全力去笑,一切遊戲都是全力去幹。
她對每個人的愛恨都很分明。婚姻裡她摯愛著她的丈夫,然而在戰場上她卻蔑視他的膽怯。那是趙明誠任江寧知府,遇到叛亂,他竟然棄城而逃連妻子都不曾帶走。他的自私和貪生怕死讓李清照痛心,寫下了「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絕句。
她對每件事的處理都很乾脆。客居江南後,由於沒有男主人的護佑,自己的金石藏品屢屢被惦記,後來遇到了小自己很多的張汝舟,她以為遇到了真心郎,就乾脆地再嫁給他了。婚後不久他露出了真面目,既然騙不到錢財就對她拳腳相加。就算律法規定妻告夫要坐牢,她也堅定投了訴狀,在短短3個月結束這段失敗的婚姻。不論是當時的錯愛還是後來的告狀離婚,她認定了的事就會幹脆地去幹。
李清照,就是這樣一個愛好喝酒、喜歡賭博,但愛的痴狂、傲的有才的女子。她從文化名媛到顛沛流離、寡婦再婚,生生活成了宋詞世界裡也是1000年來最可愛的女子。
明末清初學者沈謙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
幸好有一個李清照,在文學史上,使女子佔有一席之地。
幸好有一個李清照,歷史上,給世人留一段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