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身處異鄉,給閨蜜寫了一首詞,最後兩句,寫出了深厚友誼

2020-12-20 歷史不散場

李清照出身名門,父親是蘇軾弟子,母親是宰相之後。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李清照自然自幼便備受薰陶,加上自身聰穎伶俐,頗具天賦,從小就飽讀詩書,擅長作文。在她十六歲時,便憑著一首明快有趣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名鵲起,引得北宋文壇矚目。

十七歲時,又憑藉另一首《如夢令》,一句「綠肥紅瘦」震驚當世,成為京城最亮眼的新星。

兩宋時期,詞的創作空前繁榮,名家輩出。不同於唐朝,由於大詩人們各有千秋,世人評價時便冠名為「詩仙」「詩聖」「詩鬼」等等稱號。

宋朝時,寫詞最好的人,人們統統稱之為「詞宗」,有幸得到這個稱號的人,南北宋加起來一共也只有四位。

分別是,蘇軾,秦觀,辛棄疾,李清照。易安居士作為裡面唯一的女子,毫不遜色,與其餘三位一起,在文壇上爭相閃耀,熠熠生輝。

人們印象中的李清照,似乎一直在「薄霧濃雲愁永晝」,似乎永遠「悽悽慘慘戚戚」,哀怨傷情,傷春悲秋。

若你也以為,李清照一直像個憐花惜春的林黛玉,是個仙氣十足、多情善感的女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李清照好賭、嗜酒、愛玩,性情豪放,外柔內剛,是個十足的性情中人。

在汴京待字閨中時,李清照喜愛跟父親的好友、文壇前輩們學習詩詞音律,同時也結識了很多同齡的女孩子。

學習之餘,正當韶華的她們也會在一起嬉戲、遊玩。就如她在文壇上嶄露頭角的《如夢令》描寫的那樣。

她們曾經夜晚暢飲,劃著小舟隨波漂蕩,誤入荷花叢中。這可謂是充滿歡樂與自由的少女時光,是李清照婚後乃至南渡後都無法忘卻的美好記憶。與趙明誠結婚後,李清照自然就不能和曾經的閨蜜們一起肆意遊玩聯絡了。

後來趙明誠赴任萊州,李清照也赴往萊州,途中寄宿驛站,又想起了少年時光,不由惆悵傷懷,寫了這首《蝶戀花·淚溼羅衣脂粉滿》寄給家鄉的小姐妹,以表思念和不舍,以及渴望常常聯絡的情感。

「淚溼羅衣脂粉滿,」

開篇李清照便沒有過多渲染情感,而是直抒胸臆,表達與姐妹們分手時那戀戀不捨的情懷。惜別的淚水,打溼了身上羅衫,染花了雙腮的脂粉。這也是已經嫁為人婦的李清照,對著少年時感情最深的姐妹,才能做出的最直接的表達。

「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因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自古以來,「陽關」便是送別的意象。送別時,陽關曲調唱了一遍又一遍,難訴離別之殤。人道山長山又斷」此時李清照人在異鄉,回望來路。

早已被千山萬水阻隔視線,望向萊州,又山高水遠,不知何時才能達到,茫然失神。「蕭蕭微雨聞孤館。」詞人在這陌生山水之間的孤零驛館,聽著窗外瀟瀟秋雨,無盡悽涼。

「惜別傷離方寸亂,」

依依惜別時,被離愁別緒攪得方寸大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李清照作為最愛喝酒的女詞人,此刻甚至忘記臨行餞別時候,姐妹們喝的送別酒是如何滋味,也不知酒杯是深是淺,只記得那滿腔的難過與憂愁了。

「好把音書憑過雁,」

最後兩句,詞人對姐妹千叮嚀萬囑咐,讓她們一定不要忘記讓過往的鴻雁幫忙傳書,與自己書信往來。「東萊不似蓬萊遠。」自己要去的東萊,畢竟不像傳說中的蓬萊那樣遙不可及,非人間所能聯繫。

其實,比起李清照後期,充滿國讎家恨,顛簸流離,愁腸寸斷的詩詞,我更喜愛她前期明快開朗的文筆。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和當時所有的同齡女子一樣待字閨中,卻擁有著尋常女兒沒有的才情和才思。

那難得可貴、不愛拘束的少女情結,也許才是真正的李清照,嫁為人婦、遠離家鄉的她,似乎就開始少了那麼一絲靈氣,多了許多愁緒。若你和我一樣,喜愛李清照,欽佩易安居士。

那麼我推薦看這本《李清照詞傳》,讀懂這個「千載以來,巾幗之中,一人而已」的李清照。這套詞作,還包括《蘇軾詞傳》、《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性德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才不到一頓晚飯錢,就能走近這個唯一一個以女子之身,在中國文學歷史上取得崇高地位的一代詞宗。

歷史不散場總結:

李清照作為古代女子,抒發閨怨相思時,還會有所含蓄婉約。但面對年少時感情深厚,彼此相知的小姐妹,便不再矯揉造作,而是通過路途中的見聞感受,直接傾訴離別後的思念愁緒。

尤其最後兩句,表達希望不斷聯絡,能夠彼此寄信往來、音書不絕的深厚感情。這份情深意重的姐妹感情,已經隱隱勝過男女愛情,更為直接、真摯純粹。

相關焦點

  • 初戀時候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名揚天下,最後兩句還成了千古名作
    初戀時候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名揚天下,最後兩句還成了千古名作要是說在歷史上有濃墨重彩一筆的女詞人,當之無愧則屬於南宋的李清照了,她和趙明誠也是為世人所豔羨的一對眷侶。而新婚後李清照也憑藉一首詞聞名天下,最後3句更是千年以來無人能及。當她遇上了出身士大夫之家的趙明誠,兩個人情投意合,便用一首《點絳唇》來回應男方的熱烈追求。
  • 趙明誠擅自納妾,傷心悲痛的李清照,寫了一首詞,訴說心中哀怨
    一首《念奴嬌 蕭條庭院》誕生於寒食節,春寒之日,本身就充滿悽清之氣。這首詞產生時,李清照身居青州,趙明誠遠在萊州。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這兩句與上一句不同,是新的事物發生的前兆,緊接著「惱人天氣」又透露出仍然充滿悲傷的情緒。
  • 37歲的李清照給閨蜜寫的詞,大開大合矛盾糾結,卻成一首千古名作
    民間關於李清照平時的娛樂,有幾種說法:好賭說,好酒說,驢友說。李清照平時愛打馬吊,而且是箇中高手,這一點從她的《打馬圖序中》能得到證明。好酒更是不用多說,從 「沉醉不知歸路」開始,她從十幾歲喝到了老。驢友說是因為才女似乎很愛遊水划船,「爭渡爭渡」是如此,「載不動許多愁」也是如此。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李清照寫給閨蜜的詞,名叫《蝶戀花·淚溼羅衣脂粉滿》。
  • 李清照罕見的一首豪放詞,氣勢恢宏,仿佛李白「附體」
    當然,詞還是以婉約為正,即便是被看作豪放詞牌的開拓者蘇軾,也是婉約詞居多,辛棄疾「詞中之龍」,也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柔情之美。不過,佔大多數的婉約詞人,時不時地也會豪放一回。即便是李清照這般的大家閨秀、柔美佳人也曾寫過豪放之詞,比如這首《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門寫來向丈夫撒嬌,卻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當16歲的她寫出「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世人驚豔於這位大家閨秀的頑皮;當婚後與丈夫分別時的她寫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時,世人和這位痴情女子一起傷懷;而當面對大是大非的她寫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時,世人無不讚嘆她的霸氣。無論是頑皮、痴情還是霸氣的李清照,世人都照單全收,傳誦了數百年。但事實上,李易安也有小女子可愛加調皮的一面。
  • 李清照思念丈夫,寫了一首詞,最後三句堪稱經典,不愧是千古才女
    提到李清照,大部分大家都知道她是宋朝首位女詞人,也都知道她的含蓄詩與跌宕起伏人生道路。而對詞大家而言,敏感多疑與爛漫痴情早就是必需心態。不論是什麼季節,哪些情景,總是會感慨萬千,作詩作詞一首。但是,倘若只論大家在什麼季節憂傷憂慮之感最多,那麼必然是秋季。秋季這一時節仿佛素來便是為悲傷憂慮而生,大家通常挑選在這個時節道別朋友、避開家鄉。
  • 李清照寫了一首詞,向夫君撒嬌,字裡行間都是甜蜜的愛意
    李清照有一首詞極盡嬌俏,溫馨又肉麻,描寫了兩人婚後舉案齊眉如膠似漆的場景。01不如《賣花擔上》廣為人知提起李清照寫過的描寫夫妻恩愛的詞,首先能想起的就是她婚後不久寫的《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這兩句是寫:我撲了一層淡淡的晚妝,暗香浮動,又換上絳紅薄綃衣裙對鏡自賞。雪白的肌膚透過寢衣若隱若現,髮絲慵懶地垂落在胸前,頭上簡單的珠玉映著燭光點點折射出微弱的光芒,襯得這雨夜的溼潤氣息也格外撩人。「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 李清照為了向丈夫撒嬌,專門寫了一首調皮詞,丈夫怎麼答都是錯
    現代的女子撒嬌方式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開放,但是古代的才女都是淑雅端莊的,她們的撒嬌水準也是讓我們現代人敬佩的。說到古代的才女,不禁讓我想起了李清照。她是被稱為"古代第一才女",詞壓江南,文蓋塞北。除此之外,其實李清照還有非常俏皮可愛的一面,這一面只有在自己最愛的人面前才能顯露出來。李清照和趙明誠新婚不久後,李清照曾寫下一首詞,專門是向丈夫撒嬌的,有趣的是她在詞中問丈夫的問題,丈夫怎麼答都是錯。
  • 李清照用一首《聲聲慢》,寫出自己最後的倔強
    都城由外城、內城、皇城組成,周長八十多裡,二百步寬的御街雖不如長安城的朱雀大街雄偉,卻也有其獨特之處。公元1099年,有一首新詞開始流行起來,並且深受官家女子的喜愛,這首詞就是《如夢令》: 婚後的李清照將夫妻感情也寫進了她的作品,趙明誠要去太學院報到,新婚夫妻就要分隔兩地,李清照在給趙明誠的手帕上繡上了她創作的一首詞。
  •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晚年有一首《攤破浣溪沙》的詞作,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是晚年的作品呢?亦或說詞中有沒有什麼信息可以得知這首詞是李清照作於晚年的呢?李清照繪像這首詞創作於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詞,主要寫她病後的生活情狀,委婉動人。詞中描述的是普通的生活場景,自然而然地輕描淡寫,讀來卻扣人心弦。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蘇軾的詩詞,大氣磅礴,境界廣闊,借懷古之情,寫今日之景,抒曠達之心。東坡筆下的詩詞,集灑脫、曠達、超脫於一體,雖寥寥數語,卻千古傳誦。在詩詞的世界,有不少佳句展現詩人灑脫的一面。灑脫是陶淵明詩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淡泊;是王維詩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然;是劉禹錫詩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樂觀。
  • 秦觀在旅館寫了一首詞,最後兩句最經典,蘇軾愛不釋手寫在扇子上
    秦觀寫了一首詞,老師蘇軾非常喜歡,在秦觀去世後,蘇軾將其中的句子寫在扇子上,以示不忘。是什麼樣的作品,能得到蘇軾的青睞呢?這就是秦觀被貶郴州時,寫下的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觀先是被貶為杭州通判,又貶處州,後來,又遷徙到湖南的郴州,最後,又被貶到雷州。這一次貶謫,對秦觀影響很大,他被削去了所有的官爵、俸祿,心中的悲苦悽涼可想而知。這首詞名為「郴州旅舍」,就是被貶郴州時所作。
  • 千古詞人李清照,寫下一首詞,被稱為 「入神之詞」,讓人驚嘆
    她的才華主要體現在她寫的詞中,而她曾寫的《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這首詞,將她自己的深夜孤寂寫出來了,並且被稱為 「入神之詞」,讓人驚嘆。在李清照的詞中,究竟有何魅力,才能被世人稱為「入神之詞」呢?探究其中的出神入化的第二處:詞尾兩句,詞人情感流露在詞的尾部,李清照寫了「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就這僅僅14個字,字裡行間卻流露出詞人李清照內心的悲苦和愁緒,而她僅通過 「濃」「愁」將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情感展現出來了。
  • 應是綠肥紅瘦,一首短詞,寫出才女李清照的少女情絲
    《知否》的開播讓她的詞重回我們的視野,這首詞雖短,卻寫出她的少女情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如夢令·二首》。李家有好女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夫婦二人琴瑟和鳴,皆愛詩文,思想開明,所以李清照的家庭氛圍很好。她亦長成了一個性格開朗豪爽,詩詞歌賦繪畫樣樣精通的小才女。《如夢令》便是她在十六歲時寫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 歌妓寫下一首詞,堪比李清照,妻子讀後大哭,決定讓丈夫把她娶回家
    歌妓寫下一首詞,堪比李清照,妻子讀後大哭,決定讓丈夫把她娶回家愛情是什麼滋味的
  • 辛棄疾最婉約的一首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柔情不輸柳永李清照
    雖然他被歸為南宋豪放派代表詞人之一,但這不代表他就沒有其他風格的詞了。前幾天翻看辛稼軒的詞作,偶然發現了一首文筆十分婉約的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格外地唯美,韻味無窮,令人久久不能忘懷。這是一首描寫中秋賞月未得的詞。上片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今宵中秋無月的遺憾。"憶對"三句是回憶以前那個花好月圓的中秋節情景:天晴風靜,皓月當空,桂花飄香,飲酒樂甚,心情非常舒暢。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寫,生動形象,富於情趣。
  •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詞,專門向丈夫撒嬌的,不料卻成千古名作
    你們知道俏皮的李清照有多可愛嗎?新婚燕爾的李清照給她的丈夫出了一個難題,還寫成了一首詞,不料卻成了千古名作。眾說周知,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因此,不管是在哪個朝代都不缺才女,像魚玄機、薛濤等,都是史上有名的才女,但是,能被稱得上是「千古第一才女」的只有李清照,她已經不能拿來跟唐婉、朱淑真、花蕊夫人作比較了,因為從詩詞的角度而言,能跟李清照相比的是蘇東坡、辛棄疾、柳永。如果要拿歷史上的才女和李清照作比較,是沒有可比性的,毫無疑問,李清照可是「千古第一才女」。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三首詩詞賞析
    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開篇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之感。
  • 李清照這首詞寫桂花,別出心裁,句句霸氣,成為千古名篇
    今天介紹的這首詞是由著名詞人李清照所作。她在這首詞中歌頌桂花,詞中句句為桂花「鳴冤」,認為桂花這種植物應該被更多人所知曉、喜愛。李清照我們都很熟悉,她是宋朝極富盛名的女詞人。畫闌之處桂花可奪中秋花卉之冠。屈原這個大文人都不他把我收錄在他所作的有很多花草出現的《離騷》之中,可見也是個無情之人啊!上片頭兩句主要寫桂花的外形特點,即黯淡、輕黃、體性柔和。無論哪個形容詞都能看出桂花的特點——淡雅。但是在這黯淡之中也藏著自己的高雅與真性情。
  • 李清照這首秋景詞清新別致,寫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令人動容
    說到身處異鄉,我們就會想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或者「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很多詩人抒發自己思念家鄉的無限深情。但此時的李清照仿佛沒有這麼多的憂愁,二八年華的她,少年不知愁滋味,況且還有父母的陪伴與疼愛,有的只是生活的甜美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