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情人節時,平常一直在朋友圈秀恩愛的朋友卻異常的安靜,不僅什麼也沒發,還悄悄換掉了原來的情侶頭像。
我本能意識到朋友大概是失戀了,於是我打開跟她的聊天對話框,思考片刻,發了以下這段話:
過了二十分鐘,朋友來找我了。
她跟我訴說了她的傷心故事,聊完之後她說:「還是你善解人意,其他人感覺只是同情我,這讓我不知道如何回復,因為我不想做那個可憐的人。」
其實,安慰別人從來都不容易,尤其在面對失戀這樣的敏感話題。
說得好,可以讓對方覺得被傾聽和關心;說得不好,會讓對方覺得不被理解,甚至更加傷心。
木木去年夏天失戀時,大家都這樣安慰她:
「你那麼優秀,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是他配不上你。」
「別想那麼多了,為他難過不值得,別因為對方影響了自己的心情。」
那時候,她還沒從失戀的後勁中走出來,雖然心裡難受、她的前任可能沒她優秀,但是身上仍然有她看上的優點,此刻對對方的愛還沒消失。
大家指責的不是她,而是她所愛的人。
看似和她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實則是適得其反,過於理性讓她覺得自己不被理解。
又或者是給她硬塞一顆定心丸,潛臺詞就是在告訴她這樣的消極情緒不應該存在,應該趕緊好起來。
而難過恰恰是她此刻最真實的情緒體驗,一旦被否認或壓抑,就會容易把所有不好的情緒再憋回去,木木因為朋友的安慰反而更難過了。
所以說,單純的安慰就是灌一碗沒有營養的心靈雞湯。
其實木木從朋友那裡要的很少。
她失戀後,她打電話叫我出來陪她散步。
我們圍著護城河走了兩圈,景色很好,逢面而過的姑娘們也好看,臉上洋溢著笑容,讓人心情明媚。
她沒有說幾句話,我也沒有主動找話題,她在前面走,我在後面跟著。
累了就找板凳坐一會,有野貓湊上來喵喵要吃的,我們翻遍了口袋,相視一笑。
黃昏分別,她的臉上已經沒有了淚痕,「我好多了,謝謝你。」
朋友失戀後,最需要的是陪伴,這時候最怕一個人了。
你不必說什麼,哭了就給她遞紙,累了給她蓋上被子,渴了給她溫水……
沉默的陪伴,永遠都是最好的安慰。
等她過了情緒失控的階段,可以帶她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讓她知道,失戀只是人生的一件小事,不值得因為一個已經離開的人,灰暗了自己的世界。
曾經有人找我吐槽說:「為什麼明明是安慰他人,最後反而把自己搞得很煩躁。」
在一頓安慰後,朋友還是自說自話,自己既不能幫她看到新的希望,也不能讓她跳出過往難過的經歷。
只能看著,無能為力,甚至覺得作為朋友無法幫到對方,因此出現挫敗感,自己心裡也會變得很壓抑。
其實「有效的,恰到好處的安慰」不一定非得伴隨「解決方法」。
有很多人發現自己在意的人不開心,會執著於「尋找一個解法,讓ta當下的問題消失,從而開心起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男朋友學習不順,任務沒完成,被老師罵了的時候,你聽完他的煩惱,表示非常理解他的心情,也很關心他。
雖然你解決不了他的工作問題,但如果他需要學習,你可以每天給他帶飯,安安靜靜陪著他,並且不打擾他。
以及,就算他做不好,依然不影響你對他的欣賞和愛。
這就是實實在在的付出,以及恰到好處的安慰。
其實,處理朋友的感情問題也是一樣。
她們失戀了,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變成她們的男朋友來愛她們,也不可能立刻變出一個更好的新男人。
但我可以一遍遍聽她們哭訴,想罵渣男可以奉陪;想聽我的看法,我也會儘量坦誠相待;想走出失戀認識新歡,我同樣支持,並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建議。
愛情是她們世界裡的一角,這一角缺了,很遺憾我填補不上。
但作為朋友的另一角,我永遠不會缺席。
我能提供最恰到好處的安慰是,永遠不會讓你覺得,你什麼都沒了。
當朋友難過時,你安慰ta,努力去學習、掌握這項安慰他人的「技能」。
從短期看,「安慰和共情他人」不算很厲害的社交技巧。
因為就算我很努力安慰一個人,也不代表ta會立刻好起來,更不代表好起來之後ta就會走出失戀的陰影。
但長遠角度看,我們每個人步入真正的「親密」之前,往往都伴隨著對自我的暴露,袒露的正是自我當中脆弱的,無助的,需要被安慰的部分。
對方暴露自我的時候,你的回應,也許就決定了你們能不能真正從精神上親近彼此,達到親密」。
這就是「安慰」和「共情」的作用。
希望在ta低落難過的時候,成為ta的至少一小部分力量。
這也是我們之所以需要親密關係,需要朋友的原因。
作者 | 殷巧彬
編輯 | 田雅馨
審核 | 王龍龍
覆核 | 王岑予
本文系青小小(ID:zqwqxx)原創
轉載請留言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