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戰車現身達喀爾閱兵 三分之二非洲軍團用上中國造

2021-02-25 講武堂

在非洲最西端的達喀爾港日前舉行的一次獨立日閱兵式上,一款中式戰車齊齊亮相,分外抓人眼球。當地軍人還將戰車車輪邊刷上風情獨特的白漆,駕車受閱的非洲軍人更是頭戴懷舊範的坦克帽,分外辣眼。

令人浮想聯翩的坦克帽……

這頂帽子承載著很多7080後的回憶

總統身後停有一輛法式敞篷指揮車

塞內加爾陸軍配備了WMA301戰車,警方則端著國產CQ步槍閱兵,步槍上還裝了比利時FNC步槍的刺刀。這種早期版本的CQ步槍目前已經停產,應該屬於十幾年前出口的產品

非洲軍看重國貨

撒哈拉西部國家塞內加爾除了達喀爾拉力賽之外,在國人記憶裡並不深刻,但這款名為來自東亞的輪式突擊車則足以讓兩個國家建立紐帶。4月5日的塞內加爾獨立日閱兵式上,塞內加爾總統薩爾和非盟主席共同檢閱了地面部隊的主力:12輛WMA-301戰車。這是塞內加爾軍方主要的家底,其他車輛大部分為輕型的偵察車。

悍馬車與輪式突擊炮同臺受閱,出現中法美械混搭的罕見場面

塞內加爾陸軍的WZ551指揮車也是去年剛剛交付

出口非洲的WMA301戰車的本國編號為PTL-02輪式突擊炮,二者大體結構相同,都採用WZ551/92系列6x6底盤,上裝則用一座搭載了反坦克炮的雙人炮塔。WZ551這種輪式底盤迄今已經生產了近三十年,得益於仿製自德國道依茨八缸分冷柴油機的可靠性,在國內外各種軍警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在和平年代,戰車兵大量的精力還是花在修車上,這一點尤其受到歡迎。在非洲地區,由於道路橋梁承重能力低,重型的履帶戰車並不吃香,也給總重不超過20噸的6x6輪式戰車大開了綠燈。

WMA301戰車的第二個買點是它的一門105毫米重火力主炮。在總重只有19噸的小車上塞進這麼一門大炮屬於世界性難題,各國武器設計師費盡周折來降低大炮發射的後坐力,而國內廠商的解決辦法相當直截了當:用後坐力較低的100毫米牽引式反坦克炮擴膛,改造出一門105毫米炮,並加裝能降低六成後坐力的制退器。戰車還搭載了數位化的37A型數位化火控系統,能在快速行進中命中兩千米外的敵軍戰車,炮管外包隔熱護套來消除日曬變形提高精度。這樣的配置即使不採用炮射飛彈,也足以吊打一些非洲國家配用的俄式T-55坦克,要知道老式的T系列坦克的精確射擊距離只有五六百米。

喀麥隆陸軍也採購了同款戰車

裝備份額已超美國

總體來看WMA301戰車屬於一種廉價可靠的典型設計,主要系統全部採用成熟的產品,雖然兩個人操作主炮會有些手忙腳亂,薄鋼板焊接裝甲也不能扛住任何重武器的正面一擊,但在低烈度的維和和治安戰中卻更容易保持戰備水平。

喀麥隆軍方與極端武裝分子交火後的戰場,樹叢後停放了一輛輪式突擊炮

像塞內加爾這樣經常參與非洲維和行動的國家,WMA301戰車不僅能自行長途行軍,還可以藉助歐洲軍隊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進行戰略部署,因而備受歡迎,在近幾年間已經陸續計入查德、卡梅隆、吉布地和安哥拉等國軍中。作為同一族系的WZ551系列裝甲車更早就在肯亞、盧安達、蒲隆地等其他八個主要國家服役,不少戰車已經多次參加過清剿極端武裝的作戰,也出現過一些相當著名的戰損個案。

2017年1月,安哥拉陸軍第5師的演習場上,幾輛WMA301戰車與一輛WZ551指揮車在修整

非洲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戰場,一方面,無論撒哈拉周邊還是中部和南部非洲的主要國家軍費都相當拮据,很多軍隊的裝備主要靠歐美國家接濟捐贈的二手貨;另外一方面,廣闊的國土和國境線由於不同國家的國情差別,往往成為極端宗教武裝活躍的沃土。在這種背景下,國防建設更需要量體裁衣,不能照搬一些大國舊有的冷戰裝備體系。

塞內加爾陸軍的以色列造「公羊」裝甲車,搭載射程8公裡的「獵迷」飛彈,實際上也是針對反恐作戰需求的炮兵

精銳部隊配備以色列TAVOR步槍和內格夫機槍

非洲國家之所以選擇中式戰車等裝備,主要有三個特點:首先,中式戰車已經擺脫了俄系武器笨重簡陋的風格,目前出口的WMA301等產品基本都配備車載GPS導航系統,有大功率空調;其次,得益於成熟的部件配套,中式裝備交付速度更快更及時;當然,很重要的一點還有價格,價格,價格!

根據有關軍控研究機構的統計,在美俄中法德五個主要的非洲國家武器供應國中,中方的出口總額已經超過美國位居第三;在撒哈拉地區國家,如塞內加爾等,中式武器的出口比例僅次於俄國居第二。另外有不完全統計顯示,整個非洲地區有多達三分之二的國家採用中式主戰裝備。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中東解放軍?這國軍隊走起了中國式正步,還有中國造「大殺器」!
    12月18日, 卡達國慶節,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來慶祝。此次閱兵儀式規模宏大,但是其中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我們注意—閱兵式中的14個徒步方隊,接受檢閱的時候全部用的是中國式隊列和中國式正步。
  • 國家地理頻道全新探險節目《騎行摩洛哥:逐夢達喀爾》
    在60分鐘的特別節目中,職業賽車手克裡斯託夫·巴裡爾-沃爾尤和身兼模特與探險家雙重身份的蘿拉·喬爾坦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穿越非洲,而他們的戰車就是本田的非洲雙缸。《騎行摩洛哥:逐夢達喀爾》將於本月陸續在全球上映,在中國的首映時間是6月24日。在《騎行摩洛哥:逐夢達喀爾》中,兩位騎行者將進行摩託車上的終極探險,在這趟非同一般的旅程裡,他們將去到非洲最驚險的地帶。
  • 智能眼鏡「閱兵款」:九三大閱兵首次出現眼鏡攝像機
     提示:點擊廣州國際建築電氣技術展↑可關注我們  舉國上下都在期盼著9月3日大閱兵的到來,更多的閱兵訓練畫面被解放軍報等官方媒體報導出來。之前有網友曾建議九三大閱兵可以增加一些時尚元素,比如廣泛應用各種自拍設備,從不同的視角拍攝閱兵現場,對官方轉播進行補充,在閱兵的直播節目中,導演也可直接切入戰士或戰車上的攝像頭、自拍杆的鏡頭,可以使電視畫面豐富多彩、活潑有趣。
  • 專家:解放軍參加俄羅斯紅場閱兵是大概率事件
    原標題:專家:解放軍參加俄羅斯紅場閱兵是大概率事件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2日在專題電話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已邀請19個國家的方隊參加紅場勝利日閱兵。3日,相關專家表示,中國非常大概率將會派出方隊參加紅場閱兵,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或將再出徵。
  • 今天,致敬中國軍人!觀看建軍90周年閱兵直播 我們倍感驕傲~
    7月30日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是建國以來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八一建軍節開展的閱兵式活動,舉國關注,孝義人也不例外。大家通過電視直播,一起分享人民軍隊和祖國強盛的榮耀和自豪。
  • 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
    6月24日,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活動,超過14000名士兵、234件武器裝備和75架飛機將參加此次閱兵。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105名軍人亮相本次紅場閱兵,這將是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再次踏上紅場的土地。
  • 出場即震撼,亮相即精彩 解放軍儀仗大隊解密中國方隊紅場閱兵
    7月29日,中央軍委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等三個單位記一等功,其中解放軍儀仗大隊(以下簡稱儀仗大隊)上月在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肆虐大背景下,圓滿完成赴俄羅斯參加紅場閱兵任務。除了動作程序,環境、場地和口令都是陌生的,與國內閱兵平滑的水泥地不同,莫斯科的紅場地面凹凸不平。據韓麗麗介紹,為此儀仗大隊專門在訓練場地上鋪設了碎瓷磚,讓隊員們掌握平衡身體重心的方法,確保隊列穩固。當時,隊員們腳上穿著的是新換發的馬靴,嶄新的鞋面最有型同時也最磨腳,在碎瓷磚上練習踢正步的隊員沒有腳上不起泡的。
  • 硬核懸念大揭秘:國慶閱兵上這群人背後的那些事
    」的秘密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整齊劃一、鬥志昂揚地走過天安門,接受黨和人民檢閱時,這「出腿如一人」的颯爽英姿讓我們都為之稱讚。拿這次閱兵來說,戰車從敬禮線到禮畢線有96米,需保持每小時10公裡的等速前進,用時34.56秒。一輛戰車有5個戰鬥員▲▲▲發動!前進!威武的空降兵戰車馬達轟鳴。
  • 閱兵儀式結束後,戰車是怎麼離開的?士兵行李箱裡裝有什麼?
    導語:閱兵儀式結束後,戰車是怎麼離開的?士兵行李箱裡裝有什麼?閱兵是一個重要的儀式,這種儀式會在國慶、或者是重大節日時才會舉行。全世界都能夠看到我國軍人的軍姿。軍人為了準備閱兵,進行了十分刻苦的訓練。在觀看完閱兵時,大家也都會對軍人充滿了敬佩之情。在閱兵結束以後,參加閱兵的各類戰車就要離開閱兵場,回到原來的部隊,那它們是怎麼離開的?而參加閱兵的士兵們,為啥閱兵後都提著一個行李箱,裡面都裝了什麼東西呢?相信很多人都好奇,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檢閱的戰車在閱兵散場以後,會進行分批次的離開。這時候在戰車的兩旁都會有士兵站在這裡,手裡舉旗目送檢閱戰車的離開。
  • 8天第二次,島內戰車聲轟鳴!「臺獨」神經緊繃,解放軍已出手
    近日,島內街頭上戰車聲轟鳴,「臺獨」神經緊繃。據環球時報11月4日報導,臺灣《聯合報》消息指出,臺中市竹坑營區當日凌晨開出多輛戰車和拖式飛彈車,戰車車隊經過街頭髮出轟鳴聲,有島內民眾好奇外出查看,並緊張問是否要打仗了。
  • 閱兵散場後,戰車如何離開?兵哥哥行李箱裡裝的啥?
    導語:閱兵散場後,戰車如何離開?兵哥哥行李箱裡裝的啥?每次一到國慶大家就很激動,不僅可以放假休息,還可以看霸氣凜然的閱兵儀式。我們每次懷著憧憬的心情看完閱兵儀式,內心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心中只浮現出幾個字:大國風範就是不一般。但大家都很好奇,閱兵散場後,那麼多國之重器的戰車如何離開呢,還有兵哥哥手中的行李箱到底裝了啥?原來檢閱完後的戰車會分批撤退,它們經過戰旗組成的送行道路駛離。
  • 細品朝鮮午夜閱兵(上)
    這一天台灣在凱達格蘭大道搭了草臺班子,而朝鮮進行了閱兵,不過不是普通的閱兵,是午夜閱兵,展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武器裝備,說彈眼落睛絕對不是誇張。對菜省長的講話不感興趣,我在YouTube上找到了時長2小時33分鐘的朝鮮官方視頻完整版,下面就來一個夜訪平壤,走馬觀花。
  • 閱兵儀式散場後,戰車是如何離開的?兵哥哥行李箱裡裝的啥?
    每次懷著激動和緊張的心情看完閱兵儀式,內心的民族自豪感總是會得到極大的滿足。那麼閱兵結束後,這些數量龐大的戰車怎麼離開現場的呢?那兵哥哥的行李箱中又裝了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首先檢閱完畢的戰車會分批次離開,畢竟數量太多。
  • 紅場英姿,今天俄羅斯閱兵傳遞出這些信號不尋常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 蔡黃浩 1945年6月24日,蘇聯最高副統帥朱可夫(Georgy Zhukov)騎上戰馬,踩著鼓點踏出克裡姆林宮的斯帕斯基大門,開啟蘇聯歷史上第一次慶祝衛國戰爭勝利的盛大閱兵。
  • 俄羅斯紅場閱兵將舉行,六大亮點搶先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葉」式遙控掃雷車今年首登紅場閱兵,這是一款俄羅斯戰略火箭兵的專用遙控掃雷車,能探測和排除百米內的金屬地雷,通過「車載寬幅感應搜索模塊」探測地雷,並用震蕩電磁波將其遠程引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閱兵中壓軸出場的將是「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和披掛陸海空三軍軍旗的「迴旋鏢」步兵戰車。
  • 央視節目全程「高能」:直20+無人戰車,星空迷彩配高精狙擊槍
    直20是在2019年的國慶70周年閱兵中首次公開亮相的,自閱兵之後,該機的出鏡率雖然高了很多,但總的來說還是比較罕見的。而在央視的挑戰類節目中出現,說實話還是非常令人意外的,但既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當一款武器裝備的裝備量和使用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高頻次地出現,我們以後要逐漸適應這一過程。
  • 1984年國慶閱兵中中國女排緣何引人注目
    自1959年國慶閱兵後,1984年的國慶閱兵,是時隔25年後的國慶大閱兵,也是筆者出生後首次看到的國慶閱兵,雖然那時筆者還是一個孩子,但是觀看閱兵時的情景還記得很多。多虧那時有了電視,筆者是通過家裡購買了一年之久的12寸的國產「熊貓」牌黑白電視機收看的。
  • 1953年沿用至今,閱兵儀式上的「中式正步」如何確定下來?
    在閱兵中,帥氣的「中式正步」無疑是一大看點。7月30日,第四集《一九五五年國慶閱兵》紀錄片講述了「中式正步」的發展歷程。根據資料顯示,在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和1950年的國慶閱兵中,徒步方隊都採用了「大齊步」。而在1951年的國慶閱兵上,受閱部隊開始採用「蘇式正步」。
  • 《2019閱兵盛典》:用影像銘記強國強軍的中國夢
    為全景記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盛況,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電影紀錄片《2019閱兵盛典》。本片集中反映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開放、自信、和平、包容的大國風採和新時代中國軍人敢打必勝的氣勢。
  • 《2019閱兵盛典》:用影像銘記強國強軍的中國夢
    為全景記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盛況,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電影紀錄片《2019閱兵盛典》。本片集中反映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開放、自信、和平、包容的大國風採和新時代中國軍人敢打必勝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