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影評

2021-01-08 於樂樂的碎碎念

這個典故出自於S2EP2,關於Brian Kinney是否為「the greatest fuck ever」。某個trick慕名而來,滿心期待,不料身不逢時,Brian此刻正因為Justin受傷一事低迷,無心戀戰,草草將其敷衍了事。這位仁兄壯志未酬難免牢騷滿腹,事後如鯁在喉,又不便直言,於是邊著衫邊一腔熱忱地與Brian討論「Citizen Kane」(《公民凱恩》)是否為史上最佳電影,語出驚人卻也針針見血,比如「演戲的是個胖子,整個故事關於一個破雪橇,居然還是黑白電影」(the guy who plays the lead is fat, the story about the sled sucks, and it’s in black and white)。最後一語雙關地總結,「你們都被高估了」(you are both highly overrated)。看到這裡不得不對這位仁兄傾倒不已,其心思之曲折,互文之精妙,讓人讚嘆。Brian心不在焉,冷言相向,慨然答以「每個人都是評論家」(Everybody is a critic)。這是這部劇集裡我最喜歡的情節之一,這些一筆帶過的插科打諢也是我對這部劇集念念不忘的主要原因。Everybody is a critic,看過各種歌頌偉大愛情的評論胃口盡失後,cynic們難免跳出來冷嘲熱諷一把。以下便是一個cynic關於戳中自己神經的某些情節的胡言亂語。

1、叔本華說「所有的愛戀激情,無論其擺出一副如何高雅飄渺、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都只是植根於性慾之中」,語意尚且平婉,到了Brian Kinney這裡,卻有裂石流雲之音:「我不相信『愛』,只相信『操』。它直接,有效,一進一出,快感極限,廢話至少。愛情是直人們自欺欺人,不過為了上床。最後互相傷害,因為一開始就是以謊言為基礎。」(I don't believe in love, I believe in fucking. It's honest, it's efficient; you get in and out with a maximum of pleasure and a minimum of bullshit. Love is something that straight people tell themselves they're in so they can get laid, and then they end up hurting each other because it was all based on lies to begin with. )這段近乎於自我剖析的臺詞堪稱Brian Kinney的思想核心,或者說哲學基礎,是其行事之法則,也是安身立命之本。你可以說他是唐璜的信徒,或者把他的思想淵源追溯到杯水主義甚至弗洛伊德。當然,實踐出真知也不足為過。不可否認,正是這段話讓Brian成為眾多cynic心目中的最佳代言。我們怯懦,卻也欣羨這種尖刻的帶著銳角的直接坦誠。Brian Kinney的cynic養成史脈絡清晰,究其原因,別人的童年有笑有淚,他只有冰冷的夢魘。家庭溫暖的缺失造就自我防禦機制的增強,因為無路可退,因為只有自己。性除了釋放壓力之外,同時具備一種痛苦轉移(pain management)的作用。本質和酒精、毒品一樣,不過是幫助逃往其他世界的通道,再短暫都好。

當然餘下劇情的發展堪稱對這段話莫大的修正和反諷,編劇的邏輯性混亂也每每讓我捶胸頓足,可惜了這麼具有哲思意味的開頭。又或者這只是編劇普渡眾生的手段,你們這些不相信愛的混蛋,都還有救。2、三十歲一直是Brian抗拒卻又揮之不去的緊箍咒,青春不再的恐懼將其狠狠束縛。為了哀悼這個災難日,他獨自在loft縱情狂歡。酒精、毒品、窒息性愛。歡愉嫌夜短,寂寞恨更多。當然每一個superhero失去控制的時候,他的sidekick便會陰魂不散地適時出現。懸於高處自瀆的Brian被Michael救下,在極樂的譫妄迷亂中死去的可能性破滅。免不了一番痛斥。Brian聲稱帶著一身榮光離去也不算差,至少可以永遠年輕美麗(to go out in a blaze of glory, always be young and beautiful)。 Michael的回答,讓無數人為之動容:「Don't you know that you still have your powers? All your powers. And you always will! Whether you're eighteen, or you're thirty, or you're fifty or you're a hundred. You will always be young, and you will always be beautiful. You're Brian Kinney for fuck’s sake.」

我卻覺得可怖。這種宗教似的熱烈情感總是讓我畏懼,像是麥卡勒斯說「愛者總是想把他的所愛剝得連靈魂都裸露出來」。又或者我不知道他描述的是一個真正的Brian,還是自己的投射。他迷戀的是現實中的Brian,還是自己想像中的超級英雄。他的感情到底是愛,還是崇拜或者lust。有時候難免會想一個肉體凡胎承載著旁人如此的期望,也算得上一種莫大的悲哀。是以我無法喜歡Michael。3、Brian鍾情於James Dean,Emmett更戲稱Brian是James Dean 和Ayn Rand 的愛子。這個比喻頗為耐人尋味。Ayn Rand曾公開指責同性戀是不道德和令人厭惡的,卻又認為政府無權禁止同性戀,因為成人應該享有徹底的自由。當然編劇指涉的可能只是Rand的利己主義哲學,與Brian的外在表現切合。這裡卻存在一個有趣的悖論,Brian的「自私」,恰好根源於他的「無私」。為了讓Michael獲得幸福設計將其推離自己身邊,為了讓Justin實現夢想放手讓他前往紐約。這種「任是無情也動人」的體貼讓人愈加不舍。其他人不斷指責Brian「自私」,恰好也是因為他們要求太多,又付出太少。提到James Dean,順便說一下「Live fast, die young and leave a good-looking corpse」。剛好前幾天看Californication S4EP3,裡面有位刻薄的醫生,為這句話提供了全新的註解:「guess what ,asshole,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good-looking corpse, I』ve seen a lot of them, they are fucked up like shit, they are smell like shit too.」想要留下美麗屍體的童鞋們,可以死心了。4、Lindsay結婚之前,Brian贈送邁阿密雙人遊作為禮物,犧牲自己參加white party的機會,卻被Lindsay斷然拒絕:「I want you to go! It would'nt be right for you to stay. Brian Kinney sacrifising for others, trapped in a hideous display of sentimentality. It would loose our faith, our hope. What kind of gift is that? I want you to fuck lots of beautiful guys. No apologies. No regrets. It's the best gift you could give me, knowing you're happy。」這個時候我覺得Lindsay是最為接近Brian精神內河的人。本雅明說唯有不計希望的愛著他的那個人才了解他,Lindsay此時的狀態便是如此。Michael和Justin欲求太多,所以只能隔河遠眺。

當然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Lindsay的拒絕,也是因為沒有人真正希望Peter Pan成長,畢竟他身上承載了我們最原始也最激烈的幻想。Everybody wants to be Brian,Ted讓人啼笑皆非的拙劣模仿剛好說明這一點。幻想被現實無情戳破之後,我們撿起一地碎片,繼續前進,卻希望他在那裡,永遠在那裡,像一座豐碑般矗立。White party上的Brian滿臉得意,觀眾也不可抑制地跟著嘴角上揚;鏡頭後是否遺下滿地落寞,我們無需知道。5、Justin喜歡浪漫,Brian便在他19歲生日之際送了一個全身上下只打著紅色蝴蝶結的猛男供其享用,長得像他最喜歡的內衣模特。看到這個情節時我簡直眼放金光,對Brian的推崇又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物件會消失,玫瑰會凋逝,美男唇齒的香氣卻會一直在心間繚繞,何況這個美男還由自己的男友刻意挑選。這tmd不是世上最浪漫的事?可憐這般煞費苦心反倒成為Justin向姦夫傾吐的苦水,明珠暗投不過如此。這也告訴我們一個血淋淋的事實:懂得愛一個人的方式比愛一個人的程度更加重要。6、Brian和Justin的一個終極矛盾,就是Brian是否應該把愛意表達出來。「can't」和「won't」的細微差別,讓Justin最終選擇離開。這或許是所有戀人間不可避免的命題,言語與行動何者更為重要。羅蘭巴特說「語言符號的功能在於文飾,在於遮掩,在於矇騙——對於我極度的苦衷,我是絕不會訴諸語言來陳述的」。Brian Kinney說「Don’t believe the fucking words」。我始終難以理解為什麼有人會每夜睡在Brian Kinney旁邊時還有這許多婆媽的抱怨。所以人真是不知饜足的動物。7、Ian和Justin的調情每每讓我竊笑,堪稱文藝基佬的勾男指南,尤其是Ian提到「Jules et Jim」(《祖與佔》)之時Justin的滿臉仰慕,讓我不由得懷疑在美國做個文青是多麼簡單的事情,單靠著一部《祖與佔》就能把無知少男勾引得心肝兒顫。當然還有Ian的甜言蜜語攻勢,鮮花,小提琴,以及無微不至的靈魂剖析,讓「高貴又多愁善感」的Justin無從招架乖乖繳械投床。

想起張愛說「男人憧憬著一個女人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說是愛上了她的靈魂。惟有佔領了她的身體之後,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男人憧憬男人身體的時候,自然也是如此。某些時候普適性只會讓人會心一笑。當然,較之偷情之時的溫言軟語,柴米油鹽之後,Ian自然無從關心Justin的靈魂,畢竟groupie們的身體美妙過Justin的靈魂。8、王爾德曾經形容一個寡婦悲傷過度,連頭髮都變金了(I hear her hair has turned quite gold from grief)。第三季裡Justin初出場時,這句話便不可遏制地在我的腦子裡叫囂。較之前兩季愈加耀眼到刺目的發色與保守到沉重的衣著形成鮮明反差,之前的恣意青春化作現時的相夫守閨、洗手做羹湯。求仁得仁,箇中滋味,不足為道。只是他的心靈出軌與Brian的肉體衝動相比,或許更加讓人鄙薄。而我喜歡的Justin,始終是那個在心理醫生面前一本正經宣言「I like dick. I wanna get fucked by dick. I wanna suck dick. I like sucking dick. And I'm good at it, too」的倔強且挑釁的十七歲男孩,而不是什麼little good wife。9、Brian幫助共和黨人競選市長,人人喊打。Brian自有理由:You know, whether it’s the democrat who pretends he likes you, or the republicans who hates you and let you know it. Either way, once they’re in office, they’re not going to do a goddamn thing. So I say, may the best self-serving son of bitch win.這難道不是對美國兩黨關於同志權利問題無所作為的最透徹和犀利的評述嗎?你們卻只說他是個asshole。當然第三季的結尾頗為濫俗,個體反抗刺激群體冷漠,個人英雄主義的神話永垂不朽。10、Babylon是全劇最為重要的場景,Brian在Babylon外的路燈下與Justin相遇,品嘗甜美的青春肉體,也在Babylon內的酒池肉林裡嘗到背叛的苦澀滋味。心動或者心碎在這裡萌動,肉慾橫流生生不息。Babylon與Brian相得益彰,欲望的黑洞剛好適合這個在世上找不到什麼安憩之地的人。Babylon是他夜生活的全部,而back room就是他的休身之所。晦暗到近乎凝滯的氣流,曖昧潮溼的呻吟,交織起伏的原始律動。Brian就在荷爾蒙主宰的這方天地裡,用熱切的渲洩盡情嘲諷著直人們的所謂道德。 第五季最好的設定,或者就是讓Brian擁有Babylon。Brian買下Babylon的初衷簡單美好,讓gay man有一個溫暖友善的環境嗑藥濫交。Ted認為從投資角度來看這樣並不實際,Brian嗤之以鼻:And what would be practical, Theodore?To get married and move to the suburbs——become a home-loving, child-raising, God-fearing imitation heterosexual?And for what? So that I can become another dead soul going to the mall and dropping my kids off at school and having BBQs in the backyard.That's their death. Not mine. I'm a cocksucker! I'm queer! And to anyone who takes pity or offense... I say, Judge yourself.This is where I live. This is who I am.此刻的Brian獨自站在Babylon的高處俯視霓虹閃爍卻空曠無人的舞池,背後漫天金粉,是一個時代的喧囂。而他卻深深潛入到自己的世界裡,遺世獨立般縱情,醉生夢死中清醒。

相關焦點

  • 同志亦凡人 第一季 至第五季完結 豆瓣評分9.0+
    同志亦凡人 第一季(2000)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結局
    最讓我悲傷不是他們的分離,而是B一生的愛都留給了J,但是年輕有才華的J去了紐約,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他還會遇到各種各樣新鮮有趣的人,也許J的愛不再像年少時候那麼強烈。就像最後歌詞裡說的,雄心將你我打敗,B和J都是有事業心的人,他們會忙於事業,時間不是想有就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方的愛在心裡變成了一段美好的回憶。見不見面也不再那麼重要了,只要對方過的好,堅持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就好了。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光芒萬丈
    我最愛的Brian,他太迷人,身上散發光芒,在我心中他無疑是最可愛的人,他完美的外貌和優越的大腦,他永遠知道自己要什麼,在別人都迷惑時他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他對朋友和愛人默默的付出。他與Justin,是愛人更是知己,還是他人生的引路人。Brian成長中沒有得到的愛和支持,他全給了Justin,幫他成了最好的queer,最好的人。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QAF-同志界的教科書
    QAF簡直教科書一樣的電視劇,它是我看過最長的同志劇,也讓我思考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同志。全劇展現了queers生活方方面面,而不僅僅是B&J的動人愛情故事。LES婦婦的生育撫養問題讓一些想生育和領養孩子的gay們提供了示範;miky叔叔和hunt的愛滋問題讓我們思考如何正確對待愛滋;Football名將DREW的出櫃告訴大家,gay不是只有娘娘腔,大男子主義的人也會是gay,認清自己的內心,不要自欺欺人;Miky和大學老師的結合為同志婚姻提供了參考,尤其是miky的伴侶是HIV攜帶者,我們得思考如果伴侶是positive怎麼辦,如何去做;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人生.愛情.過客.成長
            一開始看同志亦凡人就是想滿足作為一個腐女yy帥哥的想法,到後來竟然就情不自禁的陷進去那一場關於蜜戀的意淫中去,無法逃離。看到第五季的結局,眼睛想像關不緊的水龍頭,淚流滿面。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queer什麼時候能成為folk
    fire blazer作為劇中性別少數群體追捧的電視劇,描繪了一種十分fancy的同志生活方式:他們博覽群書,有不俗的品位,出入高端場合,在同志身份之外還是這個社會的精英群體;這和徹夜蹦迪,酗酒嗑藥,私生活極端混亂的queer們形成了尖銳對立,卻成為除Brian外的眾主角羨慕的對象,並希望這能作為一種正面宣傳改善自己在「直人」面前的形象。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Forever BJ
    追完同志亦凡人,對我來說好像是短短的戀愛過後經歷了長長的失戀痛苦期。這部劇裡的每一個人,Michael,Emmett,Ted,Lindsay,Melanie..都展現了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論是經歷過性向歧視,失業,生子,甚至是每一個人都經歷過低潮期,但是他們可愛、單純、進取,為最終的幸福歸宿不斷努力著。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至QAF
    用了五個月,看了一遍同志亦凡人,以至於ipad輸入法都記住了這個詞,最後一部簡直心都懸著,真真切切被劇裡人物們的喜怒哀樂牽著,哈利波特之後,似乎沒有哪部劇,裡面的人物這麼讓人牽腸掛肚了,他們的家長裡短,有時讓人覺得瑣碎狗血,忍不住吐槽,有時卻讓人覺得無比溫情,羨慕到不行,Michael和Ben結了婚成了家,有了Hunter,是我期望的故事,Mel和Lindsay一起走過了十年光陰,經過風雨,慶幸柳暗花明
  • 美劇《同志亦凡人》
    《同志亦凡人》這是一部最具影響力的同志電視劇。本劇中主角們性格鮮明、角色頗有魅力,同時劇情對白幽默又常常有些哲理。
  • 《同志亦凡人》將重啟!原版製作人加入
    艾丹·吉倫、克雷格·凱利、 查理·漢納姆(原版英劇《同志亦凡人》)根據英國《衛報》的消息,美國有線電視網 Bravo決定重啟《同志亦凡人》的拍攝,而原英版製作人拉塞爾·T·戴維斯也被邀請參與進來。威爾斯電視製作人拉塞爾·T·戴維斯曾在2005年重啟了英國經典電視劇《神秘博士》,並在2009年創作了《火炬木小組》,《同志亦凡人》是他相對早期的作品。拉塞爾·T·戴維斯原版《同志亦凡人》在1999年播出,講述了三個同志在曼徹斯特的生活 ,由艾丹·吉倫、克雷格·凱利、 查理·漢納姆三人主演,共10集。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前有Justin Taylor,後有Ian Gallagher
    很湊巧,《無恥之徒》和《同志亦凡人》我前後腳看完。看完《同志亦凡人》以後,我琢磨Justin五季變化的時候,我突然發現《無恥之徒》裡的Ian Gallagher和Justin非常相似。對於他們來說,愛的人就是心裡關於「瘋狂」的引線,就算分離,只要愛人再次出現,引線就會被瞬間點燃,愛與激情就在身體裡爆炸,讓人無法抵抗。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對同志生活和出路的深刻討論
    2-5季我都給9分以上,它們和第一季相比,對同志群體的生活和出路進行了更深刻的討論。第五季還探討了婚姻的存在似乎不是必要的,愛不需要戒指和誓言來證明,QAF批判了一些虛偽的誓言(伊森的甜言蜜語,再浪漫的表達和海誓山盟也阻擋不了出軌)和婚姻。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同志亦凡人裡j的邏輯我不太懂
    ,他認為辦不到的事絕對不輕易給出承諾,一但給了就會履行到底從不會讓對方失望,就像他在求婚的時候說的「之前他是某種信仰的反對者一但他扭轉了想法他就是最忠誠的守護者」他誠實又現實,工作他絕不怠慢因為他知道他的閣樓他的阿瑪尼,j的學費,m等朋友們偶爾的小困難都要靠他的「現實」去解決,他特別「拎的清」他自信,多金,才華出眾,顏值身材全部爆表唯一讓他恐懼的只有他掌控不了的年齡,但他依然是這座城市的英雄,每個人都愛他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同志亦凡人
    猶豫了很久,還是決定寫點什麼,好讓自己與這群可愛的人告別,與自由大道說再見。追劇伊始,自己便早早地被劇透了結局,關於布萊恩這個自由大道靈魂式人物的結局。也許我不能將其稱為結局,而是其人生中某一階段的結束。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同志亦凡人第五季 隨感
    但從心底,愛一個人難道不會有一點點佔有欲嗎?B最後選擇有家庭,而結束年少的任性,不是一種成熟嗎?是J讓他不再害怕婚姻,選擇長大,戰勝恐懼,挑戰新的生活。一成不變,永遠孤獨的追求性並不是他最終的歸屬,但是J卻說這不是他想要的改變。編劇這種邏輯我不懂。 去紐約發展,就不可以結婚了嗎,去紐約社交,辦畫展,在家鄉畫畫,出差兩邊跑,都可以吧。
  • 《同志亦凡人》編劇回歸 將開發兩部新同志劇集
    左邊的金髮正太就是現在事業如日中天的《環太平洋》男主查理-漢納姆  曾在90年代末一手打造了同志劇集《同志亦凡人》(QAF)英國版,之後參與了《神秘博士》、《火炬木小組》、《卡薩諾瓦》等劇集的英國著名編劇兼製作人拉塞爾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優秀的作品即使用了特殊題材也永遠不需要靠題材譁眾取寵,致敬經典!
    因為當初看完第三季,跳到第五季看結局劇透的我差點棄劇,所以,這篇寫給猶豫要不要繼續追下去的你——記得上一次熬夜看這麼長的劇是「都鐸王朝」,發現不爛尾的長劇,看完還能回味很久實屬難得。幾天前,把同志亦凡人整整5季爆肝追完,第三季看完停了十幾天終於還是決定再看下去,糾結的原因不是因為看不下去,而是覺得很美好了,怕打破怕爛尾怕毀,現在,我想如果當初完結在HE的第三季,它不會這麼深入我心。
  • 同志亦凡人的最美好詮釋
    一方面口口聲聲喊著「同志亦凡人」,一方面又要把同性題材電影從愛情電影中拔高出來,這些越來越精美的同性題材電影杜鵑泣血般沒完沒了地扼殺著大家對同志們的尊重。我在等待,等待一部讓人覺得這只是愛情電影的同性題材電影,一部真正讓人感受到「同志亦凡人」的電影,《愛你,西蒙》讓我感到等到了。改編自Becky Albertalli原創小說的電影講述了一個無比溫和的PG-13青春故事。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愛情到了最後,我成為了你的模樣。
    當我第一次看完劇的時候,心中總是不平,總是難免的有些傷感,所以我開始瘋狂的在豆瓣、知乎上看影評,希望其他人可以給我一些安慰,告訴我B&J的愛情不會因為劇情的結束而嘎然而止,去相信他們生活在另一個平行空間裡,會繼續相愛,Justin終有一日會回來,王子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城堡裡,我相信,執著地相信,並且不斷地去看大家的影評,去告訴自己,你看,所有人都這麼想,事情也一定會這樣繼續。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成人世界裡的Peter Pan
    看完「同志亦凡人」(美版),我腦海中只有一個想法:我的三觀又被刷新了!對於一個習慣接受不同事物的新時代女性來說確實是個挑戰,一直被fuck洗腦的過程中,還堅持看下去,這讓我的人生又添了一筆「輝煌」。不得不說這部美劇中我最喜歡也最欣賞的是Brian,他真實直白,無所畏懼,最主要的特點是沒心沒肺,所以他成了所有人眼裡的混蛋,但偶爾流露出的溫情卻使他成為一個真正活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