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豆豆
新媒體工作者,業餘時間觀影團寫影評,有自己的獨立公眾號「看星晴」,為原創話劇「失心人」,「斬龍」等撰寫公眾號文章並受到一致好評!
恐怖片一直在電影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雖然這類題材不那麼的討巧,不像一些商業片那麼容易圈錢,拍續集也很容易被認為是狗尾續貂。但並不影響這類影片有固定的粉絲和受眾人群。
無獨有偶,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去年這部叫好又叫座的的電影悄悄的出現在這次的榜單裡
史蒂芬·金,就是行走的恐怖金字招牌!他最擅長用恐怖故事的包裝,直戳人性最不堪重負的脆弱神經,最不敢面對的醜陋與陰暗的角落。
或許你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以下幾部優秀電影作品都是出自他之手:
《閃靈》,《迷霧》,《寵物墳場》, 《肖申克救贖》,《危情十日》 還有這部《小丑回魂》
恐怖臨近
一個雨天,威廉給弟弟喬治做了艘紙船,弟弟高高興興出門去街上放船,不久後卻慘死在下水道口。接下來鎮上不斷有小孩失蹤或夭折,警察的搜尋卻毫無結果。被壞孩子們欺負並稱為窩囊廢俱樂部的比利、麥克、史坦、貝芙、艾迪、本和瑞奇組成了幸運七人組。七人組的孩子為了給喬治報仇,並保護鎮上的孩子們,他們決心消滅小丑。
童年對每個人來說應該是美好的,純潔的,浪漫的,在現代這個社會,我們對孩子的第一印象卻是——熊孩子,他們頑皮,搗蛋,不聽話,十足的破壞王,而大人卻要裝出一副「孩子嘛,調皮點沒關係」的表情。誰又知道孩子其實也是脆弱的呢,他們這樣的行為或許在內心中是想被認可,被注意,被發現,被關注。但不得不說,這是一部拍給孩子們的電影,也是對童年乃至少年時光的致敬。
或者從現實環境下講,這部電影最適合那些仍舊懷有未泯童心之人觀看。畢竟,時間回溯到童年歲月,幾乎每個孩童都曾經或多或少有過這般的夢魘:它當時無限真實而持久,你會信以為真,會欲想與人傾訴,但始終無法獲得時機,甚至有了時機卻得不到他們的真正理解。
逃避現實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尤其是這些經歷在旁人看來是無法想像的,會讓他們沉浸在自責和無助中,每個看起來正常的孩子 都經歷了一段不敢回首的過去,有父母在火災中身亡的,有痛失弟弟的,有被父親一直侵犯甚至不喜歡自己的性別的,有因為胖交不到朋友一直躲圖書館的,也有被同年級學生排擠欺負的。對他們來說童年並不是那麼美好和快樂的,相反這些回憶會陪伴他們一輩子,甚至改變他們的人生。
獨自面對
紅色的氣球,猙獰的笑容,尖銳的嘴唇彩妝,永遠凸露出來的兩顆門牙,不斷說著誘惑的話語,這也是這個版本小丑的特點,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就會讓你深深的感受到恐懼劇中。
電影裡都有一些篇幅讓他們獨自面對小丑,因為他們害怕,這種害怕成了小丑的精神食糧,讓小丑可以為所欲為,對這些孩子來說,他們並不知道要面對的東西有多可怕,而且劇中很多場景,只有孩子看得到,相反在大人的角度看來,他們只是在無理取鬧,只是在逃避。
勇敢反擊
電影裡有個鏡頭,當他們站在河對面和壞孩子進行石頭大戰的時候,似乎每個人身上都有了無盡的勇氣,他們不再害怕和懦弱,自此,輸贏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有了面對自己內心的勇氣,也給最後反擊小丑做好了鋪墊,埋下了伏筆。
當得知貝芙被抓時,雖然心裡害怕,但他們還是團結在了一起,他們和夥伴一起守望互助,有了共同戰勝恐懼的勇敢了之後,可怕的小丑就再也不是他 們的對手了。
勇敢不是不害怕
而是害怕後還會堅持去做
童年的不幸會讓一個人的心裡產生巨大的黑暗負能量,消滅黑暗負能量的嘗試會將你引向一條自毀之路,正因為有同樣的遭遇,所以這也是窩囊廢俱樂部組團的原因之一。
直面自己的內心的黑色傷痛著實不容易,或許一個大人也難以做到,但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內向,敏感和軟弱以及這些負能量,一旦他們懂得釋放痛苦而不是拼命壓抑,這就變成一種優勢,而這種優勢最後讓他們完成了自我實現。
小丑回魂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通過七個不同境遇的人反映出人類在早年生活中面臨的七種不同的恐懼,我們如果無法正面的去面對恐懼,一味的壓抑抵擋,逃避,會死死的壓抑著我們,我們也會被這種恐懼吞噬,但最終他們有了戰勝恐懼的力量。
《小丑回魂》是一部密集恐怖轟炸的電影,135分鐘讓觀眾仿佛乘坐在雲霄飛車內尖叫連連。它同時又是一部絕佳的分析少兒恐懼心理的影音教材。
回憶童年,家裡二樓雜物間曾是令我心生恐懼的地方,因為那裡有一副沒有上漆的棺材。在我們老家,弄堂的老人有個不成文的習俗,生前會為自己備好一具棺木,我奶奶也不例外。我兒時的恐懼感就像電影中Bill的弟弟Georgie害怕家裡暗黑的地下室一樣,總擔心會突然出現可怕的東西。
有些恐懼會隨著年齡增長,見識增多,逐漸淡化甚至消失;而有些恐懼,假如不從家庭、學校乃至社會去追根溯源,也就無法從根本上徹底消除。比如電影中Bill始終沉浸在失去弟弟的悲傷中難以自拔、Beverly被性格暴戾的父親長年虐待、Eddie的母親一直對孩子過分保護以及黑人Mike和肥胖的Ben遭受校園混混的歧視與霸凌等等。
電影中Beverly 被浴室下水道的怪物糾纏,血濺整個浴室,父親走進來卻看不見現場的狼藉,設計這個情節就是想說明少年們的心理恐懼被大人們長期視而不見。而同樣被恐懼困擾的小夥伴們之間卻能感同身受,大家一起幫助Beverly清掃浴室,消除恐懼。
電影中的小丑只是少年們內心各種恐懼的集結象徵,得不到家庭、學校和社會關愛的他們若不想在恐懼中被小丑吞噬,就只能聯合起來進行自救。這既是一種迫不得已的無奈,也展現出弱小身軀們只要團結起來,力量就會強大,就能最終戰勝小丑,走出恐懼。
消除恐懼除了抱團取暖,心中有愛也會讓人變得柔和。肥胖的Ben暗戀Beverly,而Beverly卻與Bill之間互有好感。電影中穿插少男少女懵懂純真的戀情,給恐怖的氣氛平添了一絲溫情。
要在有限的時間呈現家庭、學校、社會各種紛繁複雜的問題,又要讓觀眾一直處在恐怖氣氛中感受故事,這絕非易事,但電影《小丑回魂》卻做到了。這不禁讓我想起另一部恐怖電影《逃出絕命鎮》,同樣是讓人在體驗驚恐的同時,又揭露了各種複雜的社會現實。值得那些只追求五毛錢恐怖特效的國產恐怖片積極取經。
看完《小丑回魂》走出大光明影院已是凌晨一點多,回家的路上已看不到幾個路人,夜宵車上也只剩下司機和我。如此靜寂的夜晚,回想電影的恐怖情節應該會心生後怕吧?可事實沒有,這也正是《小丑回魂》這部電影的奇妙之處。電影中的小丑,恐怖又不失俏皮,被網友戲謔「肯德基爺爺眼中的麥當勞叔叔」,所以對於這樣的角色,除了感到可怕應該還有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