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唱不絕耳,我愛夏趣多

2021-01-10 中國婦女報

我愛夏天的一個原因是,它充滿了童趣。如果給夏天找一個代言人,恐怕非蟬莫屬。年復一年,蟬來蟬去,蟬鳴聲平平仄仄平。似乎在說什麼,又似乎什麼也沒說。夏天,遠看憶童年,趣味多多;近看如一個成熟女人,意味深長。正如朱光潛所說:「到處你都覺得有趣,到處你都忘不了移情,你就是天生的美學家。」

■ 胡楊

「空氣很涼爽,草上還掛著露水(蜘蛛網上也掛著露水),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讀到汪曾祺《夏天》開頭這段時,我剛用兒子送我的印有他母校北京建築大學字樣的鋼筆,洋洋灑灑抄完《莊子·天地》。

7月27日早晨8點,外面下著雨,我與汪老先生共同感嘆「夏天的早晨真舒服」,這是屬於我們的「旦暮之遇」。我把剛買的荷花拿到窗外,不一會兒花苞上就墜滿雨珠,趕緊拍照發朋友圈曰:夏雨荷。

我酷愛夏天。因為夏天走在大街小巷,滿眼都是漂亮女人,裙裾飄飄。總會想起許巍《夏日的風》:「午後一場雨,讓這個城市更清爽,悠然終南山,依稀在雲裡飄渺。就在這街上,隨便走走,一轉過街口,就看到,看到她。一個成熟的女人,腳步輕盈,衣裙在夏日風裡,悠然蕩起……」

我愛夏天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充滿了童趣。如果給夏天找一個代言人,恐怕非蟬莫屬。三毛說:「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聲,有雷聲、蛙聲、鳥鳴及蟬唱。蟬聲足以代表夏。」

今年第一次聽到蟬鳴是在5月29日傍晚散步途中,突然立定、屏氣聆聽,面帶微笑在心裡說——嘿,老朋友,好久不見。

而正經聽到樓下蟬們的演唱會,是6月6日早晨。當時拍小視頻說:「2020年第一聲蟬鳴。隨後的日子,這就是背景音樂了。」

那天看同事朋友圈說,她女兒想抓一隻蟬而不得,最後向「別人家的爸爸」要了一隻養著。於是傍晚散步時就想:我會不會遇見一隻呢?

心想事成。當我走到今年新發現的「郊野公園」門口時,在一棵開著花的國槐樹幹上,就趴著一隻蟬。你知道我在等你嗎?這隻蟬身子略小,大大的羽翅花紋清晰,整個蟬是淡綠色的,像水墨畫。我輕輕將它放在手心,它吱吱吱歡叫不停,哈哈,還是雄性(蟬中會發聲的就是雄性),我拍了視頻後就將它放飛了。

第二天上午,我正在窗前靜靜喝茶,只聽「嘭」一聲,我家貓第一個衝到陽臺搜索,我沿著貓兒提供的路線,撥開薰衣草的枝蔓,看到一隻大大的蟬。仔細觀察,個頭大,深褐色,只會掙扎不會叫,是一隻憨憨的母蟬。同樣也拍了視頻發朋友圈,好友紅茶開玩笑說:「它這是來找老公的。」

最近北京多雨,那天雨後我的茶几上爬來一隻蝸牛,它拖著柔軟、晶瑩的身體在茶几上來回巡視,讓我拍了個夠,繼續發朋友圈。

有朋友說:「你家陽臺生態真好啊,引來那麼多小寵物!」嗯,夏天我的陽臺上來過蝴蝶、蜜蜂、蜻蜓,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7與27日上午——一隻鷹隼竟降落在我的窗臺上。那隻鷹隼在我開滿鮮花的陽臺上停留了足足有半個小時,吃了兒子投餵的火腿腸,還跟那年掛在我窗欄上的橘紅色小南瓜合了影……結果以後每年這個日子,我都痴痴地等——雨季年年會再來,可鷹隼始終沒再來。

那天大暑,重慶的麗妮發朋友圈道:「今天大暑,鳴昂子聲音大得很,太陽都遭黑得扯坨雲朵把耳朵塞起了。」她把蟬叫做鳴昂子,我頓時樂了,這像詩人的名字。

而三毛在《夏》中也說蟬「像一群遊吟詩人」:「蟬是大自然的一隊合唱團,以優美的音色,明朗的節律,吟誦著一首絕句,這絕句不在唐詩選,不在宋詩集,不是王維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蟬對季節的感觸,是它們對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寫成的一首抒情詩。詩中自有其生命情調,有點近乎自然派的樸質,又有些曠遠飄逸,更多的時候,尤其當它們不約而同地收住聲音時,我覺得它們胸臆之中,似乎有許多豪情悲壯的故事要講。也許,是一首抒情的邊塞詩。」

夏日走在樹下,往往可以遇見「蟬殼」。日本女詩人金子美玲在《知了的外衣》裡寫道:「媽媽,屋後的樹蔭底下,有一件,知了的外衣。知了一定是熱了,才把它脫掉的,脫下來,忘了,就飛走啦。到了晚上,它一定很冷吧,我們快把它,送到失物招領處去吧。」這是不是很有趣?

蟬又叫「知了」,據說因為「蟬」與「禪」同音,佛家認為此物已參禪悟道。年復一年,蟬來蟬去,蟬鳴聲平平仄仄平。似乎在說什麼,又似乎什麼也沒說。果真是如莊子之言:「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

夏天,遠看憶童年,趣味多多;近看如一個成熟女人,意味深長。正如朱光潛所說:「到處你都覺得有趣,到處你都忘不了移情,你就是天生的美學家。」

相關焦點

  • 中國詩歌報詩詞創作九室第17期(大暑、夏趣、八一節)臨屏優選合集欣賞
    不窺紅粉意,素色染天涯。(三)詠蓮花拈「無」字向晚芙蓉意,問天天有無?霞堆紅一片,輸我滿池朱。救災搶險不言苦,最愛當誇子弟兵。 贊鋪路工人歌陸士珍 頭頂驕陽汗浸肩,瓦刀泥板手中研。擼磚和料平鋪路,造福行人助夢圓。
  • 盛莊聽蟬音,蟬聲,串聯著我的喜怒哀樂
    蟬,可謂老朋友了。蟬聲,串聯著我的喜怒哀樂。從孩提時,或許更早一點。蟬聲,自然地裝滿了我的耳朵。我媽說我幼時,只要聽得夏至鳥叫,就不哭了,聽聽聽聽還會笑......或許我是在蟬聲中長大,與蟬聲有著緣分。我特想常聽到蟬聲,因蟬聲很美,如詩如歌。聽到蟬聲,有如置身其中,心曠神怡。但不知何因,歷史上文人們,大都說蟬聲若噪。
  • 蟬聲撩鄉愁
    年少時,捕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老家的村頭、河套、山野捕蟬,在長長的秸稈的頂端圈一個蛛網,到處尋覓蟬的藏身之所;聽到蟬鳴便會躡手躡腳地靠近,伸長脖子,仰著頭,盯著樹梢;粘住的蟬會帶回家中,放進玻璃瓶中圈養。  傍晚的餘暉中,我蹲在木橋上聽蟬唱,河裡有人洗澡,「譁啦譁啦」的水聲居然沒有蓋住蟬唱。
  • 朗誦:臨風聽暮蟬
    記得在《人與自然》裡,曾看到過這樣一段描述:「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一生的寫照。」對於蟬,我並不陌生,小時候常和夥伴們在山林間捕捉它,它給我的童年增添了幾多樂趣,可我卻不知道,小小的一隻蟬,竟有如此艱難的生命歷程,為了短短的一個月的快樂時光,在泥土中等待了四年,當破土而出,在繁花綠葉間引吭高歌時,它的生命也快到了盡頭。
  • 《飛鳥和蟬》:相遇不一定有結局,但一定有意義
    北緯線的思念被季風吹遠吹遠默念的側臉吹遠鳴唱的詩篇」2020年的夏天,一首歌《飛鳥和蟬》戳中了很多人的心。飛鳥說,等過了十二月的寒冬我就回來,在風暖月光的地點,在十三月,我一定會如期出現。蟬靜靜的棲息在葉片,送它飛遠。飛鳥不知道的是,凌寒之後終有暖日,但十二月之後不再有十三月,蟬的生命在這個夏天就會終結。哪怕來年飛越長長的北緯線,也再也飛不回和蟬在一起的那個夏天。
  • 易河文學苑第 9 期《蟬》
    原創一葉輕舟還易河文學苑8月1日飛鳥和蟬任然 - 飛鳥和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七律】蟬賦文/易智勇(萍鄉)寂寞修身歷數程,久居幽境盼重生。今終破土觀霞日,明定歡歌學柳鶯。不喜逢迎真格調,更憐離別冷秋情。當初高處吹羌笛,一唱驚人蓋百鳴。
  • 《第八日的蟬》——讓人傷感的愛
    「八日蟬」——蟬短暫的生命會在它們破土之後的第七日消散,如果有一隻蟬活到了第八日,那麼會怎麼樣呢?電影在這個立意上講述了一個讓人落淚、讓人愛的電影——《第八日的蟬》。這個故事無疑是讓人傷感的,但如果只是講述一個傷感的故事,它變不那麼特殊,不那麼引人落淚了。於是導演只是給了一個架構,然後再去往裡面填充內容,而這個內容就是「愛」的表現。
  • 《第八日的蟬》:多活一日,會有多一日的美好嗎?
    《第八日的蟬》(一)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病症,叫「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媒體是這樣評價這個事件的,但實際上,用在《第八日的蟬》裡薰的身上,並不完全恰當。因為薰被希和子偷偷抱走的時候,她還太小,根本不知道希和子是「綁架者」。可是,如果薰知道,她還會把希和子當做自己真正意義上的母親嗎?薰是因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才認可「誘拐者」、不認可自己親生母親嗎?
  • 蟬,是夏的妖?(小小說)
    炎熱的夏天,蟬就像無處不在的小妖精,用她那不眠不休的鳴唱,譜寫出一曲火熱的夏之戀曲。端午快到了,樹上的蟬鳴熱鬧起來,晚間,高大茂密的楊樹林中,影影綽綽出現了不少大人孩子,無一例外地用手電筒照向樹幹,他們在抓知了猴。很久沒有抓知了猴了,因為他。噢,你也在這裡啊?!
  • 原創:捕蟬——古今捕蟬方法不盡相同,但童年的樂趣相似
    日前,讀到潘復林的文章《想聽蟬聲》:「如今的夏天,蟬聲真是越來越少了。在路上聽不到,在小區裡聽不到,就連我晨練的公園也蟬聲寥寥。」所幸筆者生活在遠郊,每到各種時令,蟬聲蛙鳴蛩唱依然可以聲聲入耳。下午,不愛睡午覺的我們,便會結伴去池塘邊抓小魚,或者去樹林裡捉知了。
  • 任然的《飛鳥和蟬》為什麼會突然火起來呢?
    任然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去年的這個時候,任然的《空空如也》也突然火起來,而今年這個時候,她的《飛鳥和蟬》又突然火起來,這也太巧了吧。每年至少會火一次,感覺很不錯啊!胡66說起任然,她可是万俟非常喜歡的歌手之一。
  • 第八日的蟬——是愛還是罪?其實我們都是第八日的蟬
    蟬出土生七日,之後便走向死亡,如果一隻另類的蟬意外活到第八日會怎樣?慶幸還是煩惱? 一個無辜的女嬰由於父母一代的仇怨而被迫離開出生的家庭,離開生身父母,以另一種方式生活四年之後重回家庭,她會幸福麼?失而復得的父母是否會幸福滿滿? 本書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的幸與不幸只有自知。
  • 你驕傲的飛遠我棲息的夏天什麼歌?任然《飛鳥和蟬》歌曲哪裡聽
    抖音又給大家分享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不知道小夥伴們最近有沒有常刷到一首歌「你驕傲的飛遠,我棲息的夏天,聽不見的宣言,重複過很多年」,旋律十分的動聽,那麼這首歌的歌名是什麼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看一下《抖音》你驕傲的飛遠我棲息的夏天歌曲介紹吧。
  • 蟬聲裡的童年
    耳朵忙著聽車聲,聽綜藝節目的敲打聲,聽售票小姐不耐煩的聲音,聽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啞啞的秘密聲……應該找一條清澈潔淨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為我聽不見蟬聲。我不禁想起童年,我的童年。因為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錄音帶,讓我把童年的聲音又一一撿回來。
  • 古詩詞裡面的蟬聲,太美了!
    《蟬二首》子蘭獨蟬初唱古槐枝,委曲悲涼斷續遲。雨後忽聞誰最苦,異鄉孤館憶家時。衰柳蟬吟旁濁河,正當殘日角聲和。尋常不足少愁思,此際聞時愁更多。《賦得弱柳鳴秋蟬》李世民散影玉階柳,含翠隱鳴蟬。微形藏葉裡,亂響出風前。
  • 最近這首《飛鳥和蟬》火了!飛鳥與蟬的人生,你選哪個?
    轉眼間,八月已經來了,已是立秋時節,但窗外的蟬聲不絕於耳。打開各個音樂平臺,查看排行榜,不難發現的是,從上周到這周,榜單前五中都少不了一首名叫《飛鳥和蟬》的歌曲。這首歌曲的演唱者大家都不陌生了,她就是任然。一個來自成都的才女。她,為人低調,沙啞的聲線成為歌曲的一大特點。
  • 蟬與日本人的無常觀
    蟬在俳句中,是晚夏的季語,與蟬有關的季語非常多,如春蟬、秋蟬、松蟬、朝蟬、夕蟬、夜蟬、油蟬、熊蟬、捕蟬、深山蟬、法師蟬。 日本最有名的詠蟬俳句是芭蕉的幾首詠蟬詩: 天籟寂靜,蟬聲滲入巖石閑さや巖にしみ入る蟬の聲 不知死將近,蟬聲如急雨やがて死ぬけしきは見えず蟬の聲 到了寫俳句的時代,日本人多詠蟬之生命的美麗與無常,佛教中無常的思想,對日本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蟬》 | 一隻蟬的17年
    今天我們要聊一聊澳大利亞華裔漫畫家陳志勇的《CICADA蟬》,嚴格意義上講,這部作品不太像圖像小說,也不太像是漫畫,更像是一本成人繪本,沒有分鏡和對白,基本是整頁大圖配上非常簡單的說明性文字,但它的內容卻是非常成人化的,直面了成人社會中的職場霸凌
  • 任然- 飛鳥和蟬
    171音 樂 Music不要試圖去填滿生命的空白因為,音樂就來自那空白深處飛鳥和蟬- 任然詞:耕耕曲:Kent王健編曲:侯江浩吉他:陳麒元混音:張栩赫(Ethan)錄音:Kent王健和聲編寫/和聲:Kent王健製作人:Kent王健配唱製作人:kent王健錄音工作室:1803 Studio混音工作室:Hot
  • 《第八日的蟬》:雖然明知死亡卻看見了別人看不見的風景
    希和子帶著憤怒趁著惠理菜的父母不備抱走了正在襁褓中的她,隨後帶著她隱姓埋名的生活了四年。很顯然,希和子很愛這個孩子,將她視為己出,給她全部的愛。她將孩子起名為燻,走投無路之際來到了天使之家。一個倡導無需男人,斷情滅欲的地方。在這裡生活裡幾年後,由於害怕警察找上門來,希和子帶著燻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