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沙自貿區法院迎來五周歲生日!
作為全國首家自貿區法院,南沙自貿區法院秉持著開放包容、守正創新的精神,大力推進司法改革,著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為服務保障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司法新動能,為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和「一核一帶一區」建設貢獻法治力量。
南沙自貿區法院
記者從南沙自貿區法院召開的成立五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五年來,南沙自貿區法院共新收案件26059件,年均增長超234.07%;審結案件20914件,年均增長超238%;結案標的55.08億元。
為區域經濟建設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在今年面臨疫情的情況下,我們不僅重整成功,年收入預計還將達到7.3億元,實現投產以來的最好業績。」廣州元亨倉儲有限公司(原廣州南沙振戎倉儲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葉定飛說道,「能夠度過這個難關,我們真的特別感謝孫皓法官。」
誰能想到,一年多前還負債纍纍、被迫啟動破產程序的振戎公司,如今已成功提前完成破產重整,脫掉沉重的債務負擔,重煥生機。
而這家公司成功蝶變的原因,是南沙自貿區法院採用競爭方式選任破產管理人的創新之舉、高標準引入外部投資人帶來的產業升級,以及多方聯絡為其爭取稅費減免的主動幫扶。
南沙自貿區法院堅持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創新破產審判機制,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年來共審結破產和強制清算案件14件,清理債務78億元,盤活土地資源67萬多平方米。
除了「辦理破產」之外,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中,「執行合同」「保護中小投資者」兩項指標也與法院有著密切聯繫。在不斷優化「辦理破產」指標的同時,南沙自貿區法院在這兩項工作方面同樣精準發力,發布《服務保障自貿區建設意見》《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見》,制定《民營企業產權保護實施意見》,出臺《服務保障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方案》,助推自貿區高質量發展。
為全力提升商事案件辦理質效,南沙自貿區法院加快推進網上立案、電子訴訟、無紙化庭審、線上授權見證等便民措施常態化運作。據統計,2020年,南沙自貿區法院五類商事案件網上立案15215件,網上申請立案率100%,立案平均用時1天;審結16706件,平均審理用時僅62.66天。
高標準建設三級執行指揮中心,裝備單兵執行儀、車載指揮系統、應急調度系統,配置工業級無人機,執行文書一鍵生成,開發上線司法AI智能語音機器人……為進一步提升執行效能,南沙自貿區法院依託信息技術,打造智慧執行新模式。
從立案、審理到執行,從民營企業到外資公司,南沙自貿區法院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立體式的司法保護,不斷提升司法質量、效率和透明度,當事人的獲得感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向南沙投出「信任票」。
對接港澳構建公正高效審判機制
今年10月21日,南沙自貿區法院發布《關於類似案例辯論程序的訴訟指引》,並首次適用該程序對一宗確認不侵害商標權糾紛案件作出裁決,就破解「同案不同判」難題開展了有益探索。
該指引進一步落實我國案例指導制度,明確類似案例辯論的申請程序、判斷標準和適用效力,從而促進與普通法系國家和地區遵循先例原則的對接互鑑,增強我國內地司法的國際公信力。而這只是南沙自貿區法院長期以來持續推進與港澳地區訴訟規則對接的多項探索之一。
自2015年掛牌成立以來,南沙自貿區法院不斷強化灣區優勢,立足南沙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及「三區一中心」建設需求,持續深化涉港澳審判機制創新、拓展粵港澳司法交流合作渠道,積極構建「N+4+2」多渠道粵港澳司法規則對接機制。
該院率先開展民商事案件證據開示、涉港商事案件屬實申述、委託當事人送達、律師調查令、交叉詢問規則及「類案辯論」等多項訴訟規則對接探索;創新港澳籍陪審員、特邀調解員、專家諮詢委員和實習生等4種港澳籍人士司法參與渠道;打造粵港澳三地司法制度比較研究品牌、入駐南沙「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集聚區」。
2020年12月,南沙自貿區法院出臺《域外法查明與適用規程》,瞄準制約涉外審判的難點,針對域外法查明適用問題持續發力,對域外法查明的渠道、流程、效力等做了明確規定,全力提升涉外審判水平。目前,已經構建法官自主查明+第三方機構查明+專家輔助查明的立體化路徑,全力保障當事人選擇自己熟悉的法律來處理糾紛,增強境內外商事主體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交易的信心。
以精品個案傳遞市場經濟法治規則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南沙自貿區法院重點強化司法指引評價功能,推行精品戰略,以生動案例傳遞交易規則,引導區域內各類行為規則體系形成,全面推動區域發展目標達成。
五年間,各類商事糾紛持續增長,跨境電商、商業保理、貴金屬期貨投資、回收境外股權等新類型複雜疑難案件大量湧現。案件難度持續攀升的同時,具有示範意義和指導價值的典型案例也不斷呈現。
——發出全國首例禁止向蘋果應用商店投訴的禁令,通過禁令及時對不正當投訴行為予以制止,維護網際網路經濟良好的競爭秩序;
——在審理涉臺眾籌型投融資的新類型糾紛中,依法認定新型商事糾紛的法律效力,加強對新業態、新模式的司法保護,有力增強商事主體的投資信心和對未來的預期;
——公開宣判廣東自貿區首批涉平行進口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以判決形式明確平行進口行為不構成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準確劃定侵權行為和正當使用行為邊界,推動外貿行業繁榮健康發展。
健全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我是來自香港的執業大律師張鵬,今天作為特邀調解員進行本次調解。」2017年3月,南沙自貿區法院首次邀請香港籍調解員主持調解一宗涉港商事糾紛。通過「面對面」溝通和「背靠背」會議,雙方當事人在一小時內即達成一致意見,當場籤訂調解協議。
2016年,南沙自貿區法院設立多元調解中心,逐步建立起涉外商事案件專業調解前置機制。2020年12月,增聘日、俄、巴、印、澳等外籍調解員。此外,該院還與香港南沙聯誼會、澳門南沙商會建立商會協調機制,與仲裁、公證、法律援助等機構建立糾紛導入導出平臺,構建多部門協調聯動的糾紛預防化解機制。
該院還設立全國首個駐口岸智慧財產權糾紛調處中心。2019年5月21日,首次對一宗侵犯商標權糾紛進行調解,2小時即告成功。
為實現跨域立案和訴訟服務、多元糾紛解決資源共享,南沙自貿區法院與前海、橫琴法院合作,推動珠三角核心區司法資源共享,打造「環大灣區司法服務圈」。
站在「五周歲」的新起點上,南沙自貿區法院正以更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務、更智能多元的解紛機制,為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貢獻法治智慧法治力量。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章程 通訊員 王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