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界自古以來有許多名角,有些角相互嫌惡這也是常事,可是可有許多京劇名角度量很大,相互提攜成為一時的美談。
一:譚富英、馬連良
譚富英和馬連良同為富連成科班的學生,同時馬連良早期又學的是譚派,所以譚富英一直尊稱馬連良為"師兄"。
最初二人並不在一個劇團,譚富英在北京京劇二團同時還有裘派創始人裘盛戎,馬連良有自己的京劇團"馬連良京劇團"。最後三人聯名建議上級將兩個劇團合併,這才有了後來赫赫有名的北京京劇院。
當時許多人心存疑惑,一個京劇院有兩個老生名角又都是當今京劇界的佼佼者,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可是人們都想錯了,譚富英當即表態以後我就傍著我師兄了這一句話解除了眾人心中的疑慮。
這才有了後來的《群英會》,其中馬連良飾演的諸葛亮胸有成竹、灑脫飄逸,譚富英的魯肅憨厚老成。後來還有京劇《十道本》馬連良不能兼顧演李淵和褚遂良兩個老生角色,譚富英便自告奮勇跟隨馬連良學習這齣戲。這二人可謂是京劇界互捧的典範了。
二:葉盛蘭捧杜近芳
葉盛蘭和杜近芳在國家京劇院合作過許多名劇如《西廂記》、《白蛇傳》等。但是葉盛蘭和杜近芳合作可以說提攜後輩了,因為葉盛蘭早就是小生開宗立派的人物了,而杜近芳才是一個梅派二代傳人影響力遠遠不及葉盛蘭。
雖說葉盛蘭捧過杜近芳,但是在那個特殊時期,杜近芳曾經檢舉揭發過葉盛蘭老師。這也造就了後來杜近芳與葉少蘭之間存在隔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