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兩幅面孔,上班一副,下班一副。
上班的時候,光鮮亮麗,看著文件,做著報表,拉著業務,籤著合同。社畜般的生活,雖然麻木,卻都值錢。
可能你會說,你的工資並不高,工作量與報酬薪金不成正比。但當你完全不去工作的時候,你就沒有了收入來源。此時此刻,你工作的意義,與其說是為老闆打工,倒不如說是為自己貼金。
下班的時候,慵懶自在,吃著零食,刷著視頻,洗著衣服,收拾衛生。保姆式的生活,雖略瑣碎,但更幸福。
可能很多時候,時間不經意間在你眼前溜走了,你隨口抱怨休息的時間太少了。可發生不會消失,放鬆的身心會讓你看到生活的更多面。
小潘二十五歲,女,新媒體編輯。從事這個工作,已經一年多了,做六休一,經常加班加點。
領導的脾氣極為火爆,雖然嘛嘛不懂,卻很喜歡指點江山,總是讓小潘重複各種操作。
小潘脾氣好,手快話少幹事多,沒有意外情況,應對各種「刁難」不是難事。
可是人總有脾氣,忍一時也忍不了一世。小潘發洩的方法,便是下班找好友吐槽。雖說不是太好的方式,但減壓效果很ok。
到了年底,領導在微信群裡發消息,「周末聚餐,時間地點另行通知,有事提前安排,不得請假缺席。」
「一群人阿諛奉承,有啥好的?」小潘這樣想著,卻沒有拒絕的理由。
所以,有時候想法,只能是想法。
當天晚上,小潘撥通了語音電話,跟知心好友說道,「部門聚餐,該注意些什麼?」
知心好友屬於那種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儘管執行力不強,可說話一套一套的,很唬人。說得高大上一點,就是哲理性強,通透在理。
「部門聚餐等於商業互捧,懂不?就是多吃飯,多喝酒,多說好,就成!」
「至於自己,高低也得整兩句。比如說學到了啥,啥缺點,多放低一下姿態。記住,不是向領導低頭,而且像金錢低頭。」
小潘聽著,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打工人一定都很熟悉這個場景吧!曾有多少次不想聚餐吹牛逼,可就有多少次破例說假話。
什麼是工作,什麼是生活,什麼又是尊嚴?在職場裡摸爬滾打的人,早已習慣了忍辱負重。
嗯,我不是向你低頭,而是向生活低頭。
的確,部門聚餐已成為當下社畜重要的社交場合之一。上對領導,中對同事,下對自己,有的人心如明鏡,而有的人心懷鬼胎。
聚餐並不是照妖鏡,而是過濾鏡。把所有惡毒陰暗的話語撤回,把極其美好祝福的詞句擺上。每個人都維持著優雅大方,盡興而歸。
這也是一種文化。在商業土壤中,在利益關係下,滋生出來的一種彈性文化。這種彈性,就取決於部室的性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處在什麼環境中,你就會按照什麼規則辦事。
別怕,普通人都已經很用力生活了,還怕什麼魑嵬魍魎?咱們演戲會,看戲也會,沒啥是不會的。
最後,衷心說兩句。
別同情心泛濫,把同事當朋友,把領導當伯樂。很多時候,他們含糊其辭地回應,不過是隨口而應的敷衍。
而聚餐又怕啥?吃人家嘴短,說兩句好聽的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