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失敗的原因

2020-11-18 騰訊網

淞滬會戰 ,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國民黨投入大量精銳,為何淞滬會戰還會失敗?

1937年8月14日,當地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指揮87、88師等部開始總攻,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並於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

10月20日,日軍秘密組建第10軍準備對中國軍隊實行大包圍,11月5日日軍第10軍8萬人在金山衛登陸,蔣介石因幻想九國公約籤字國的幹涉,拖延了撤退時機。幾天後,日軍包圍網即將形成,前線中國軍隊大亂。

蔣介石仍死抱著對國聯不切實際的幻想,遲遲不肯下令後撤,耽誤了寶貴的時間。最終撤退時,因沒有講明各部隊撤退順序,三四十萬中國將士擠在幾條公路上,被日軍空軍轟炸,大撤退變成了大潰逃。12萬守軍各自為戰,無法統一作戰,數天上海就告陷。

日軍,武器裝備佔據絕對優勢。飛機,重砲,軍艦,坦克,從陸地到海上和天空,全方位立體作戰,中國軍隊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日軍軍艦上的重砲射程超過10公裡,威猛的炮火常常打得中國軍隊抬不起頭來,所及之處血肉橫飛,一倒一大片。

而中國軍隊當時最先進的德國克虜伯山炮,最大口徑也不過75毫米,射程僅僅幾公裡,與日軍艦炮根本無法相比。縱觀淞滬會戰中,參戰日軍無論在兵員,武器,以及戰鬥力都是遠遠超越中國軍隊的。

11月13日,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上海同胞書聲明: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這次淞滬會戰,中國雖然戰敗了,但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同時它讓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國政府的立場: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將其領土一塊一塊地徵服侵吞,也證明了中國絕不會向日本投降。

相關焦點

  • 《八佰》的背後——「八一三」淞滬會戰失敗的戰略戰術原因簡析
    除卻客觀的國力差距等根本原因外,國軍在淞滬會戰中所採用的戰略戰術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眼下正值「八一三」抗戰83周年之際,筆者從一個歷史愛好者和軍迷的角度出發,對國軍在淞滬會戰中的戰略戰術問題做一個簡要的分析。
  • 歷史知識:淞滬抗戰與淞滬會戰有何不同?最終結果如何?
    在廣袤的中原大地上,發生過無數場慘烈的戰鬥,特別是在當時繁華的大都市上海,中日之間就發生過淞滬抗戰與淞滬會戰。這兩次戰役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發生時間以及高層決策者之間的戰略意圖各不相同。那麼,淞滬抗戰與淞滬會戰有何不同?最終結果如何? 淞滬抗戰 淞滬抗戰,又稱一·二八事變,日本稱上海事變或第一次上海事變、淞滬戰爭。
  • 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第一槍:誰先開槍?在哪打響?
    傳統記載也是,8月13日,日軍向上海大舉進攻,以租界和黃浦江中的軍艦為作戰基地,炮擊閘北一帶,中國軍民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由此爆發。淞滬會戰做到了先發制人,打亂了日軍原定的侵華部署,具有反侵略的重大歷史意義。據時任京滬警備司令、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在他《揭開八一三淞滬抗戰的戰幕》一文中說:「我有一個基本觀念:這次在淞滬對日抗戰,一定要爭先一番。
  • 淞滬會戰之謎:其實並非為了改變日軍的進攻方向,而是另有原因
    隨後,「8·13」淞滬會戰打響,這是全面抗戰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場會戰。 然而,這個說法在民間卻廣為流傳,很多人把這個當做發起淞滬會戰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們給出的理由也很有說服力:自古以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從北向南攻者無不勝。中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如果將日本人從南向北的進攻方向轉為從東向西,中國必然就佔了地理上的優勢,日本人至少在這個方面是處於劣勢的。
  • 淞滬會戰之上海圍攻戰(下)
    張治中回憶錄中認為國軍錯過了進攻「最佳時機」,以致兩岸學界在很長時間都認為是上海圍攻戰,甚至是淞滬會戰失敗主要原因之一。筆者認為誇大了,因為日軍在張治中部完成進攻部署的同時,也完成作戰準備;而且第二天,就主動發起進攻,可見其準備充分。這一「最佳時機」,恐怕不足以左右整個戰局,甚至上海圍攻戰。下面詳解。不久戰爭卻突然爆發。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上)
    中國抗戰領袖—蔣介石1937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淞滬會戰進入了慘烈的陣地戰階段。日軍第二次增兵,蔣介石也從全國調集兵力決戰上海。國軍開始由攻勢轉守勢,日軍掌握戰場主動權。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講淞滬會戰第三階段—陣地戰。並分析失敗的教訓。以歷史事實來紀念國軍抗戰英烈!
  •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會戰01:淞滬會戰1天打光1個師
    全面抗戰爆發之後,正面抗日戰爭爆發了22次大型會戰。這些會戰的戰果各不相同,有的遺憾失敗,有的以慘勝收尾,但相同的都是中國軍人的英勇無畏和悲壯犧牲。 為了銘記這些普通而偉大的士兵們,我們將會陸續回顧這充滿著血與火的22場大型會戰。
  • 《八佰》與淞滬會戰
    《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1937年8月13日,淋滬會戰爆發;10月26日,上海大場鎮失守,中國守軍開始撤退。只有88師524團1營,奉命留守在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內,掩護大軍撤離,避免被日軍圍殲。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下)
    :《第四十八軍淞滬會戰戰鬥詳報》,國民政府國防部戰史會檔案,3255-13,1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戰史會檔:《陸軍第二十軍與淞滬會戰》,轉引《川魂-四川抗戰檔案史料選編》《近衛在日本七十二屆議會的施政演說》,《申報》1937年9月6日《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8冊,《松井石根日記》時間注1937年10月8日,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馮玉祥:《呈蔣委員長感機電
  • 淞滬會戰—打出來的空軍節!
    淞滬會戰,不僅地面戰鬥十分激烈,空中戰鬥也非常激烈,是華夏大地上第一場立體性大會戰。一、首戰告捷淞滬會戰打響,日本飛機對中國軍民進行瘋狂轟炸,而此時的中國空軍,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卻被盡力調往杭州機場。此時的中國空軍剛落地,還沒來得及加油,就看見日軍的飛機就黑壓壓一片,炸彈接二連三的落在飛機場上。
  • 淞滬會戰時到底有多慘烈?年過百歲的抗戰老兵,說出的話讓人流淚
    然而抵禦外敵入侵的戰爭中,其中有一場戰爭極為慘烈,給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這場戰爭就是淞滬會戰。那麼淞滬會戰時到底有多慘烈?一位年過百歲的抗戰老兵向我們講述了那段歷史,說出的話讓人流淚。淞滬會戰發生於1937年,對於這個年份我們是很熟悉的,當年的七月就發生了七七盧溝橋事變,也揭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
  • 八佰票房突破五億,淞滬會戰已過83年,這些歷史你真的了解嗎
    近期的電影院票房已經幾乎讓《八佰》一部電影佔據了檔期,十年的精心準備策劃,4年時間的辛苦製作,以及三次意外原因撤檔,最後才終於走到了這一步,然而面對數十年已經過去的歷史,時間的衝刷導致很多年輕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是淞滬會戰,他們只知道這部電影做的不錯,但是那些年的歷史背景卻是中國人不能遺忘的屈辱,而讓現在的人們能夠銘記歷史也是主編編導這部影片的主要目的。
  • 八佰上映,重看高曉松談淞滬會戰
    八佰重提歷史,讓我最先想起的實際是高曉松講淞滬會戰,幾年前的曉松奇談中,高曉松做了兩期的淞滬會戰的講述,作為一個歷史知識匱乏的人來說,當時聽著是悲壯氛圍下,大呼過癮,尤其是對蘇州河岸邊直播的戰爭場景的講述
  • 淞滬會戰中掩護主力撤退的兩個營,除了八百勇士,還有姚子青營
    在淞滬會戰期間,國軍撤退了三次,兩次派部隊掩護。 整個淞滬會戰的中前期,尤其是中期,國軍雖然傷亡慘重,但士氣是比較高的。
  • 誰說淞滬會戰毫無意義?
    甚至在前線準備進攻的時候,蔣介石又首鼠兩端,命令部隊暫停進攻,再次等待調停,以至於貽誤戰機,禍害全軍······」那麼,蔣介石為何決定要在淞滬與日軍展開大規模會戰?他對淞滬會戰有沒有事先的準備和計劃?在淞滬會戰的過程中,蔣介石的軍事部署有無問題?
  • 觀《八佰》:電影裡的故事就是淞滬會戰的真實縮影
    電影裡說淞滬會戰是國民黨大撤退?嚴重與真實歷史相違背。淞滬會戰是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其意義對於整個抗戰是十分重大的。我反而覺得,電影裡演的這場倉庫小規模戰鬥,就是淞滬會戰的縮小版和真實縮影,也可能導演其意就在這裡。比如喚醒民眾。
  • 一寸山河一寸血,80年前的淞滬會戰如何改變中國?
    ★ 親歷淞滬會戰的二十軍駐上海辦事處少將處長杜重石說:「我們的隊伍每天一個師一個師地加入前線,有的師上前線3個鐘頭就減員一半,有的支持了5個鐘頭就減員2/3……戰場就像個大爐,人一填進去就被熔化了。」★  淞滬會戰最大的收穫,是中國全民戰鬥精神和戰鬥意志的提升。
  • 電影《八佰》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淞滬會戰為什麼要堅持91天
    電影《八佰》是由管虎執導,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張承、王千源、姜武、張譯等主演,影片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電影《八佰》故事背景主要劇情是截取了淞滬會戰中的其中一部分四行倉庫保衛戰,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 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 日軍如何評價淞滬會戰的中國軍隊?日本兵日記裡,這個詞反覆出現
    文/快哉風電影《八佰》把我們帶回了83年前戰火硝煙的淞滬會戰,1937年8月到11月的三個月時間裡,日本投入兵力30餘萬,中國軍隊投入
  • 八部淞滬會戰題材抗戰電影,有一部你肯定看過
    受不同年代政策的影響,至今淞滬會戰題材的抗戰電影尚有八部,筆者今天就來逐一介紹(不包括尚未上映的《八佰》),其中有一部想必絕大部分中青年觀眾都看過。1、保衛我們的土地(1938,民國)本片由史東山執導,被譽為戰時第一部抗戰故事片。影片時間跨度較大,講述原籍東北的主人公劉山一家,在九一八事變後,來到南方小鎮洛店(羅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