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哉風
電影《八佰》把我們帶回了83年前戰火硝煙的淞滬會戰,1937年8月到11月的三個月時間裡,日本投入兵力30餘萬,中國軍隊投入70多萬浴血奮戰。那場戰役有多慘烈,中國軍隊的表現如何,我們可以看看日本士兵的戰時日記,藉助他們的視角與言說,了解一個更真實的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的中國軍隊多勇敢?
「七七事變」後,日本舉國上下陷入戰爭狂熱,日本兵對中國很蔑視,從他們的日記裡可以看出自大驕橫的一面。初到上海,隸屬上海派遣軍的新兵永松宇八寫道:「皇國海軍威壓了揚子江」,很是趾高氣揚。還有個日軍士兵狂妄寫道:「帝國軍艦之多大大地使人氣壯。看見中國人的屍體。斬得整整齊齊的。明天我也可以砍幾個了。」
不過,一旦進入真正的戰場,中國軍隊猛烈的抵抗和不屈不撓的意志令日本士兵始料未及,新兵的囂張氣焰立刻打消了。
淞滬會戰前的日軍
那個叫囂砍殺的士兵在9月21日寫道:「進攻馮宅三中隊幾乎有全滅之虞。我想雖說是中國也有著不可輕視的戰鬥力!」日軍山室部隊小隊長山口少尉記載:「10月2日,戰死者中隊長千田大尉等八人,負傷者準尉西原次雄等十七人,本日失敗主要原因,在將敵人的力量估計得太小。」
侵華日本士兵合影
淞滬會戰最激烈的羅店一帶,永松宇八記錄道:「戰況猛烈,槍炮聲不斷,敵人特有的迫擊炮彈執拗地飛來。入夜,我海軍巨炮怒吼。」9月14日,他繼續寫道:「到了晚上,敵人便猛烈地攻擊。這一晚有近百發的炮彈落在步哨線內……拂曉戰。敵人獰猛地發著喊聲襲來,反覆四次始將其擊退。我方損傷不少,水迫 中了迫擊炮彈,鼻子以下到胸部,炸得不成模樣,有點悽慘。」
日本描繪淞滬會戰慘烈的繪畫
清晨衝鋒,晚間逆襲,中國軍隊晝夜連番殊死出擊,讓永松非常緊張,「前幾天有點模模糊糊, 現在才真的感到處身最前線了,今天本隊死了四個,三個負傷。敵人在晚上開始逆襲,已經差不多變成日常功課了,十二時半,一顆迫擊炮彈在離開我十尺的地方炸裂,我有點茫然。」
另一個日本兵在10月1日的手記裡寫道:「敵人也相當頑強的抵抗著……編成白隊(敢死隊),午後六時三十分出發。前方敵陣相當堅固,從今晚起得連續攻擊三天啊,賭著性命。」
死守堡壘的中國軍隊機槍陣地
日軍出動敢死隊,拼命反擊我軍,兩軍攻防幾近白熱。10月3日,一個日本兵寫道:「終夜的空陸激戰。戰爭快要到決勝了,這是我們經歷的最激烈戰鬥,中國兵是廣東兵,有相當的火器,要前進幾公尺也很困難。下午二時,我們前面的部隊前進了,肉彈加肉彈,衝鋒加衝鋒,但是敵人還是死不後退。敵人知道我們前進,迫擊炮彈激雨一般的飛過來!還是衝不過去!一片喊殺的聲響,覺得悲壯,但是,老實說,這已經不像活在世上了。」
淞滬會戰中的一個中國士兵
絞肉機一般的戰場,終於讓新兵永松感嘆道:「打仗,這簡直不是人做的事。」
日軍日記裡還有一個小細節,當時一股日軍渡過一道小河,吉川大尉為了激勵士氣,親自站在前面指揮。「吉川部隊長是以豪快出名的,為著表示鎮定,嘴裡還含著一支香菸,哪知正在這時候一粒彈飛來不偏不倚地從他的嘴裡穿過。」
羅店終於被日軍攻陷了,一個日本兵驚訝記載道:「前進中看見了累累的中國兵的屍體,這幾天獰猛地向我們襲擊的敵兵,竟是些學生軍?這話真是不知從何說起了。有的在溝裡,已經爛了……老百姓的屍體也不少。田裡的稻都熟了,沒有人割。綻了的棉花,一點點的散在泥濘裡。」
進軍上海的日軍
「獰猛」這個中國人不常用的冷僻詞,卻屢次出現在日軍日記裡,猙獰、兇猛,這就是普通日本兵對中國軍隊的評價。
看到眼前一片死寂,永松在日記裡寫道:「一切道路、橋梁,都被退走的中國兵破壞了,破壞的很徹底,小屋都燒掉了,聽說江南是好地方,可是,我們見到的不是落寞的可怕嗎?」
10月開始,上海一直陰雨連綿,日本兵寫道:「九日晚上的握飯、飯糰之外,什麼也不曾吃過,戰鬥激烈的時候不覺得,休息的時候就難受了。從屍臭撲鼻的敵兵屍體身上,搜出了一包炒米,已經發黃……在戰地的勞苦,內地的人果真能知道嗎?」
泥濘中行進的日軍
一個有點文學底子的日本兵,即興創作了幾篇「陣中俳句」:1、到處都是爛泥地啊!三天兩晚沒有吃飯。鋼盔上瀝瀝不斷的雨聲。2、已經沒有香菸了,唯一的火柴也溼透了。飢餓與夜寒交迫著的我們!3、嘶鳴聲也聽不見了,永別了戰馬。把鬃毛做個紀念吧。4、在馬蹄下亂開的秋草之花,含著秋雨的溼潤。又是蟲聲低訴的黃昏!65、通信筒喲,達到吧。充溢著悽然抬起的眼中的是一行行的熱淚。
一路上,目睹到日軍的屍體被「搬貨物似搬上汽車去」,永松忍不住哀嘆道:「今天朋友的骨灰,擱在我的肩上,但是,明天呢?我自己的骨灰,又背在誰的肩上呢?」
背著同鄉骨灰盒的日本兵
最後交代一下,寫日記的永松和其他日本兵此後都戰死在中國,所以我軍才得以繳獲到他們的日記。
參考資料:《敵軍陣中日記》、《對日本士兵手記中有關侵華戰爭言說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