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持續3個月的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期間最為慘烈的一場大會戰,中國付出了傷亡30餘萬部隊的慘重代價,打破了日本「三個月的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相對於寶山保衛戰、羅店爭奪戰、八百壯士守四行等家喻戶曉的戰鬥來說,淞滬會戰後期一次阻擊戰卻鮮為人知,這次戰鬥同樣慘烈無比,在歷時3天的戰鬥中,中國軍隊就犧牲了6位將軍、8名團長、營連長和士兵傷亡超過三分之二!
這次悲壯的戰鬥就是松江阻擊戰!
淞滬會戰進行到11月,日軍見無法取勝,就從本土增調第6、第18、第114等三個師團及第5師團的國崎登旅團共約10萬兵力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企圖從側後方包抄在上海作戰的中國軍隊。
如果日軍得逞,上海一帶的數十萬中國軍隊的退路將被切斷,陷入日軍的包圍。
松江城正好擋在這股日軍的必經之路上,一場惡戰無可避免!
中國方面獲悉日軍在金山衛登錄的情報後,急調東北軍第67軍協同43軍郭汝棟部及松江專員兼保安司令王公嶼不惜任何代價死守松江三日,以保障上海中國軍隊的撤退路線暢通。
抗戰爆發後,吳克仁率領67軍在華北一帶作戰,期間多次與日軍交戰,但吳克仁對華北軍閥部隊之間的勾心鬥角感到厭煩,主動申請調往淞滬戰場。
11月5日,67軍到達青浦,同一天,日軍也在金山衛登陸,於是,67軍奉命和友軍一起死守松江,阻擊日軍。
當時松江守軍中,郭汝棟的43軍僅有五、六百人,且武器殘破不堪,王公嶼的地方保安部隊裝備差戰鬥力低,保衛松江的重擔就落在67軍肩上。
吳克仁命令108師長張文清率部防堵城西之敵,107師師長金奎壁出新東門迎擊北犯之敵。
107師出城後,與日軍谷壽夫的第6師團先頭部隊遭遇,一場激戰,斃傷日軍數百人,日軍被擊退。但107師321旅旅長朱之榮少將犧牲,團、營長亦傷亡多人。
11月7日下午,谷壽夫師團主力攜帶大量重武器開到,107師不敵,同時,108師322旅旅長劉啟文率部在三十號橋附近與敵遭遇,劉啟文旅長犧牲。
日軍突進到松江城西關大橋附近,與夏樹勳324旅激戰。戰至8日下午,324旅傷亡慘重。
吳克仁見戰況緊急,親自出城督戰,堅持到8日半夜,已經完成「堅守3日」的作戰命令,吳克仁令67軍向崑山方向撤退。
9日晚,67軍退到青浦和崑山交界處的白鶴港,吳克仁指揮部下渡河時,遭到日軍襲擊,壯烈犧牲,遺體落入水中被衝走,一同犧牲的還有67軍參謀長吳桐崗少將。
松江阻擊戰進行了三天,67軍共有6位將軍犧牲,他們是:
67軍軍長吳克仁中將;
67軍參謀長吳桐崗少將;
67軍107師參謀長鄧玉琢少將;
67軍107師321旅旅長朱之榮少將;
67軍108師322旅旅長劉啟文少將;
67軍108師324旅旅長夏樹勳少將。
除了以上6位將軍,67軍還有8位團長為國捐軀!
松江阻擊戰,67軍傷亡超過三分之二,107師幾乎損失殆盡,108師傷亡過半!
《申報》記者用文字記錄下松江城戰後的慘狀,可見戰鬥之慘烈「……松江全鎮,已成死市。松江城本系浦南繁盛之區,迄今被敵蹂躪,致三月以來,居民均逃避一空,人煙稠密之鎮市,今則已成死市,空無一人,敵屢屢在城廂投擲炸彈,松江城已無完整之城垣。」
戰後,67軍番號被取消,殘部全部編入108師,由張文清任師長,隨後被編入中央軍第25軍序列。
吳克仁軍長犧牲後,一直沒有找到遺體,所以,一直有消息稱吳克仁投靠了日本。
直到80年代,參加過松江阻擊戰的老兵王公嶼發表《八一三之役——吳克仁將軍殉國紀實》一文,回憶當年與吳克仁合作抗擊日軍的情景。
王公璵,1937年任松江專員兼保安司令
同時,著名報人田雨時在《傳記文學》上著文《忠烈泯沒昭恤無聞的吳克仁將軍》,申訴將軍的不白之冤後,吳克仁中將才得以在犧牲幾十年後,被追認為烈士,牌位被供入忠烈祠!
吳克仁中將和67軍全體為國捐軀的將士,英名不朽,萬古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