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節(おせち、Osechi)、是日本人在節句(せっく、Sekku)時吃的料理。這種料理叫做「御節供」(おせちく、Osechiku),御節是它的簡稱,現在主要是指正月料理。
「御節料理」來自皇宮中叫作「御節供」(おせちく)的儀式,意思是在節日供神的食品。皇宮裡每逢新年(1月1日)、人日(1月7日)、上巳(3月3日)、端午(5月5日)、七夕(7月7日)、重陽(9月9日)等節日都要向神供奉食品,舉行祭祀和開宴會。
日本的正月是1月1日。然而近代一手全部自己料理的家庭已經慢慢減少,因此各大百貨業者也看準商機推出免動手「御節料理」,從12月起,無論是電視還是雜誌,到處都可以看到豪華的御節料理廣告。到了過年這一天,一家人都會圍在桌爐旁邊享受御節料理。這就是日本的過年菜。一般會從年初一吃到年初三。御節料理,一般會早在正月之前做好。所以到了正月,可以品嘗到的只是「冷掉的飯菜」。這其中的原因大致有兩種說法。
第一:因為在年初一到初三是和神靈一同度過,因此如果燒火做飯會驚動神靈,很不吉利。所以寧可吃「冷掉的飯菜」,也要討個吉利。
第二:由於一年四季主要是母親和妻子做飯,到了過年應該讓她們好好休息,所以在新年大家都"不做飯"。雖然第二個理由更親切,但唯恐驚動神靈的說法更有力。
去病消災、全家平安的新年菜
御節料理之所以稱為「御節」,是因為它來自於「節句(節供)」的諧音。
所謂的「節句」,是年裡頭幾個重要階段中,值得慶賀的日子(節の日),為這些日子準備的餐點及供神的料理全都稱為「御節料理」,不過後來這個名稱泛指過年的豪華料理。
人們在過年時也暫歇休息不煮食,以迎神明進家門,並習慣把過年供神的食物與家人分享,以此祈求新的一年去病消災、全家平安,因而演變成了「御節料理」。
御節料理與重箱
御節料理最注重的是「緣起」(えんぎ、Engi就是幸運、吉祥的意思)。所以它的製作十分考究。而裝御節料理的箱盒,是一種漂亮的漆器箱叫做重箱(じゅうばこ、Jyuubako)。並不是說箱子本身很重,而是有「將幸福層層堆棧」(めでたさを重ねる)的意頭。因為按照日本的講法,緣分就是一重一重的交織在一起的意思。
一般的「御節料理」,會分為一到五層,分別叫做「一の重」、「二の重」、「三の重」、「與の重」、「五の重」。因四和死屬同音,所以用上和「四」發音相同的「與」來代替。由此也可看出日本人對於御節料理的緣起的講究。
御節料理主要使用的食材也是非常的考究,絕不是隨便擺放拼湊一起。繼承了中國傳統的以單數為吉祥的觀念,一重箱裡只允許擺放單數。接下來為您介紹主要使用的飯菜,以及各食材所包含的緣起之意。
「重盒」傳統是四層,代表四季,講究的會裝到五層,而近年也有省略成三層的情況。「重盒」的順序由上往下分別稱為「一の重」、「二の重」、「三の重」、「與の重」、「五の重」。
一の重- 祝餚
二の重 - 酢の物、口取り
以吉利的海產為主。
三の重 - 焼き物
煮菜以山中土產為中心,
祈願家人和和氣氣。
與の重 - 煮物
配好新鮮蔬菜,並製作成
不易腐壞的醋醃菜。
五の重 - 控え
可作為接受年神賜福的地
方空著,或放進家人喜歡
吃的食物或預備的菜餚。
第四層稱為「與の重」(よのじゅう),是為避開四(し)與「死」的聯想。「五の重」不放任何東西,表示現在不是最佳狀態,為將來的繁榮與富裕留有餘地。
三段重
一の重 - 祝餚、口取り
二の重 - 焼き物、酢の物
三の重 - 煮物
重箱內常備食材
1) 數の子
かずのこkazunoko
是鯡魚的卵,味道清淡。為了祈禱子孫繁盛,像魚卵一樣能多子多孫。
2)紅白蘿卜絲
膾なます Namasunamasu
紅白兩色表示喜慶,還很像慶祝用的花紙繩。放置要和根菜一樣展開。
3)藕
れんこんRenkon
藕的日式煮物。因為有很多孔,被認為吃了它可以預料將來。祈禱在新的一年裡可以逢兇化吉。
4)慄金団
りきんとんkurikinton
慄叫「勝ち慄」很是吉利。寫作「金團」是由於金黃色很吉利有蓄財的意思。
5)田作
たづくりtadukuri
田作り由鰯魚的幼魚
(いわし、iwashi)為食材。講究即使小也要「有頭有尾」,代表工作也要有始有終。因為古時的日本常用鰯魚的幼魚作為田地的肥料,所以叫做田作り。這道菜還有祈禱豊收的意思。特別是在日本關東地區,田作り在各種節慶的場合都會出現。
6) 薩摩芋頭
裡芋サトイモ Satoimo
放很多的小芋頭,象徵出人頭地,兒孫滿堂。
7) 海老
えび ebi
祈禱能像蝦一樣活到「腰都彎了」,而且蝦本身是紅色,和蒲鉾一樣,可以去邪除魔。而最高級的御節料理,會放入昂貴的「伊勢海老」。
8) 蒲鉾
かまぼこkamaboko
食感類似魚丸。選擇蒲鉾不是因為它的名字或味道,而是因為它半紅半白。在日本紅與白是很吉祥的色彩。紅色代表可以去邪除魔。而白色是代表清浄神聖。
9) 伊達卷
だてまき Date maki
「伊達」表示華麗。捲起來像書籍捲軸,用以祈願知識文化昌盛。
10)昆布巻
こんぶまきkonbumaki
昆布巻食感較鹹。與表示喜悅和開心的日語,喜ぶ(よろこぶyorokobu)的發音相似,為了祈禱在新的一年都能歡歡喜喜,吉祥如意。
11)甘露子
チョロギChorogi
外殼嫣紅特別,為唇形科植物甘露子(又名螺絲菜)的全草及根莖。常用於新年豪華的御節料理,有祈願長壽、招來好事的意思。
12)黑豆
くろまめkuromame
黑豆味道較甜。
豆,日語叫做まめ(mame)。有健康的含義。和「勤勞」的日語同音,為了祈禱在新的一年能勤勞工作。同樣是過年的飯菜裡必不可缺的食材。
祝箸(祝い箸)
日本人吃御節料理時候,傳統會使用兩端兩頭纖細的祝箸(喜慶時用的筷子)。這是因為一邊要給自己用、一邊是留給神用。借著跟神明共享一副筷子,來吸收神的神力,保佑自己新的一年能夠平平順順的。由於祝箸的中間稍微隆起,又被稱為是「孕箸」,含有子孫繁盛的祈願在內。另外,祝箸的材料大多使用柳木,因為柳木的肌理清爽乾淨,被認為能消除穢氣。
年糕湯(お雑煮)
吃年糕湯是感謝逝去的年平安無災,並祈禱新一年豐收順利的傳統。
據說年糕湯原本不是過年時吃的慶賀菜,而是室町時代在酒宴等場合呈上的菜餚。在酒宴時,為了先讓賓客暖暖胃而設計了這道菜。也就是說,這是宴席上最先端出來的頭盤,所以得討個好彩頭才行。因為這份吉祥意涵,而演變成過年時的祝膳之一。
由於正月料理所吃的年糕湯開始是把供奉給年神的年糕,從神壇上拿下來加上蔬菜、雞肉、魚貝類起煮,因此又被叫做「雜煮年糕(お雑煮)」。人們相信吃這道菜來感謝年神的保佑,讓家人去年平安無災作物豐饒,並且祈求來年也能受到年神的眷顧,合家平安大豐收。
關於年糕湯的作法,各地跟各個家庭都不太樣,東日本習慣先把方形的年糕烤過後再加進高湯,而西日本則比較常把圓年糕直接放進高湯裡煮。
日本各地的年糕湯
京都
除了在白味噌湯裡加進圓形年糕外,還要加上京都紅蘿蔔、小芋頭跟白蘿蔔等京野菜,最後再添上一些柴魚片。
巖手
在清湯裡加進烤過的方形年糕、再添上一點核桃醬。巖手人習慣在年糕上沾上醬料來吃。
東京
基本上先用幹的柴魚片跟昆布煮成高湯後,加點醬油調味,再把烤過的方形年糕、日本油菜、雞肉跟山芹菜一起加進去。
島根·鳥取
這裡吃的是「紅豆年糕湯雜煮」,把煮過的圓形年糕用鹽調味後加到清湯裡,再加撒下熬煮過的紅豆,最後還要撒上砂糖。
長崎
在醬油口味的清高湯裡,加進烤過的圓年糕以及大量的山珍海味。有些人也會用飛魚來烹調成高湯湯底。
香川
特徵是在以白味噌做成的高湯裡加進餡餅,此外還會加上紅白蘿蔔、小芋頭等,最後再放上海苔。
感謝您關注UMAI嚐日,歡迎朋友們轉發!
第三方平臺如需轉載請和後臺小秘書取得授權,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本文轉載自UMAI嚐日公眾號》
本公眾號內容及圖片都為原創,不允許二次修改刪減,請務必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