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被貪得無厭的富人,窮盡一切手段壓榨,維持生計就已經多艱,生存空間卻還被屢屢擠壓。
逐年增高的生活成本,催生出越來越多的「人鬥人」,這樣一個出離瘋狂的社會中,對安分守己的他們而言,光是簡簡單單地活著,都是一種奢侈。
這時的「他們」,是什麼?
是被剝削的底層勞動者。
當他們絕望地控訴:「你們這些有錢人……太壞了!」
「你怎麼能這麼說呢?你的人生這麼失敗,跟我可沒啥關係,而是因為你不夠聰明,還不夠努力,」富人故作無奈地聳聳肩,還假裝好心地提醒,「所以你一定要努力啊。」
這時的「他們」是什麼?
是被愚弄的無知大眾。
當他們不再心存幻想,不再安於現狀,徹底擺脫道德束縛。
這時,富人們不淡定了:「你們不能搶劫!不能放火!我在大公無私地促進社會進步,你們卻在無能狂怒地報復社會,你們這些人,太壞了!」
這時的「他們」又是什麼?
是放飛自我的末日狂徒。
當他們面對所有的指責,再也無動於衷。
那是他們在忍受煎熬的過程中,終於明悟了富人們早已掌握的真相:這個世界沒有對與錯,只有強和弱,而剝削和毀滅,也無所謂高尚和低劣。
存在即合理。
這時的「他們」,還是什麼?
是一無所有的小丑。
在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一部犯罪題材片的首映,被全場致以長達8分鐘的熱烈掌聲。
這部牛逼哄哄的影片,就是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
該片在各個電影競賽單元中拿獎拿到手軟,在世界各國也引起強烈反響。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說去年我們還認為,《小丑》獲得讚譽的根源,更多局限在電影本身。那麼今年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本片受到廣泛好評的真正原因——
是映照出了資本社會透徹骨髓的冷血本質。
當不堪回首的現實經歷,與壓抑荒誕的電影情節產生共鳴,觀眾禁不住就會陷入深思……
如果一個「進步」的社會讓底層無處容身,那讓它退步又有何不可?
但換句話來說,如果將託馬斯·韋恩這種精英的所作所為,視為「推動社會進步」,那麼小丑這樣的瘋子,其實也可以說是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畢竟要知道,雖然兩者的行為看似大相逕庭,但最終造成的實際結果,卻是殊途同歸——
都是在加速文明社會的滅亡。
連日來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發生了很多駭人聽聞的「非和平」事件。
當然,按照美國人的說法,那該是一幕幕「亮麗的風景線」。
按照新聞媒體的報導,這次事件的起因是源於「種族主義」,但如果你仔細留意過相關的視頻和圖片,你會驚訝地發現,帶頭參與「0元購狂歡」的人群中,很多竟都是白花花的白人面孔……
所以說,將問題歸咎於種族主義,其實就是一個甩鍋行為。
客觀地說,美國現在發生的事情,和《小丑》片尾哥譚發生的事情,都是指向同一個核心——
在資本支配政治的體制中,懸殊的貧富差距甚至連微調都難以做到。
如果要在資本家和政治家間,選擇其中一方佔據絕對的主導權,而另一方作為絕對的附庸。
那麼,相比起滿腦子都是成本、利潤和分紅的商人,我寧願選擇滿口謊言的政客。
因為政客,至少還有政治抱負,還會顧及自己在民眾間的聲譽。
而資本,是沒有人性的。
政治支配資本,才是人性之道,遺憾的是,當代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恰恰是倒行逆施。
所以說,當我注意到「美國這個國家到底是怎麼了」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發現吃虧的總是底層的美國人民,於是我禁不住陷入沉思,思索良久依舊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在《小丑》這部電影的片末,看到亞瑟那股殺親殺己的瘋狂時,我才恍然大悟:
昔日美利堅,今日之哥譚,之所以發生如此蛻變,定是這個國家的體制出了問題。
《小丑》真是一語成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