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

2020-12-24 劍膽琴心楚遊人

一、中美關係大勢

2020年,川普為了總統連任,將美國疫情肆虐的責任大肆甩鍋中國。美國總統、國務卿等要員,到處竄訪,肆意污衊,加上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等攻防,中美關係緊張。

武漢武昌蛇山之下:浩瀚長江,奔流不息

二、拜登提名官員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呢?先來看看拜登提名的主要官員吧。

1、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他是猶太人後裔,生長於外交官家庭,有長期海外生活經歷,畢業於哈佛大學,曾任美國副國務卿。據稱他審慎、溫和,精通外交政策。理性審慎、權衡利弊、不走極端,應是其處理中美兩國關係的風格。

2、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

他是美軍退役四星陸軍上將,長期深耕美軍。黑人當國防部長,也許有助於防範可能的中美軍事摩擦,有效管控中美軍事衝突的風險。

3、美國貿易代表戴琦:

她是華裔女律師,據稱是前國民黨軍統首腦戴笠的曾孫女,畢業於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法學院。她曾以耶魯中國學者身份,在廣州中山大學教授英語2年。她能熟練使用中文和多地方言,具有超過10年的對華貿易經驗。重用她這個中國通當貿易代表,說明拜登追求的是合作共贏,而不是互相敵對。

三、美國的麻煩和中美的大局

目前,美國疫情非常嚴重,新冠已累計確診1739萬人,死亡31萬餘人,冠絕全球。防治和控制疫情,將是拜登上臺後的頭等大事,這大概要花費一年以上的時間。之後就是恢復經濟增長和社會秩序,這離不開中美之間的全方位合作。中美兩國合作則共贏,兩鬥則俱傷!緩和中美間的緊張關係,展開多方面的合作,也許是拜登政府最明智、最正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直播預告 | 邱震海對談金燦榮:拜登時代的中美衝突將走向何方?
    除疫情外,自美國開啟拜登時代之後,中國關係會出現怎樣的變化,也正在吸引全球的目光。拜登上臺3天就籤署了30項行政命令,這打破了美國新任總統的歷史紀錄,目前這項紀錄還在繼續被打破。而拜登之所以如此忙,是因為要逆轉川普政策,廢除其「遺產」 :重返巴黎協定和世衛組織、實施口罩強制令、停止修建邊境牆、取消對某些穆斯林國家的旅行禁令、重塑醫保政策。
  • 拜登上臺,將給中美帶來什麼?
    特別是面對著川普政府在過去4年中對大國關係以及國際秩序的各種破壞性影響,國際社會對拜登政府的修復與延續保持了高度關注。雖然尚未就位,但從拜登本人及其團隊成員的選前表達看,新政府的確被規劃為推進較大幅度的調整乃至回歸,但客觀上也同樣面對不可小覷的內外挑戰。而拜登政府在調整與平衡之間的變化也將為中美關係帶來一些變化乃至機遇。
  • 專家:拜登或將給中美關係帶來轉機|唐納·川普|美國總統_網易...
    ,照搬上一任總統的政策是執政大忌,因此拜登的上臺可能會給當前處於低谷的中美關係帶來一定程度的轉機,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會徹底改變對華遏制的戰略。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拜登在隨後的講話中承諾將成為所有美國人的總統並呼籲抗擊新冠大流行和組織一攬子經濟支持措施。他說:「照搬上一任總統的政策是執政大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寄希望於總統的更迭來改變國家間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在川普任內,中美之間的對抗已經非常厲害。物極必反,這反倒可能會給拜登帶來一些反思,給中美雙方帶來一些機會。
  • 拜登上臺可能性多大?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深度解讀美國大選|風向
    但是隨著美國大選結果揭曉以後,中美會出現短暫的調和期,還會對前段時間中美之間大規模的摩擦做出一定的反思和調整。3、何偉文:如果拜登上臺的話,根據民主黨現在公布的政策綱領,有兩方面可以預見。其一,民主黨反華的基本立場和基本政治路線跟川普不會有很大區別,並且會更加看重人權、民主、自由這些方面;其二,民主黨提出回歸多邊主義,但是可能會通過加強改善盟友的關係來共同來對付中國。
  • 拜登能否克制團隊內部的這一衝動,對中美關係走向很重要
    ;以及更加重要的,通過對相關問題的討論,更深入、全面和準確的認識將對中美關係走向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相互之間的作用機制。近日,美媒爆料稱川普計劃在任期尾聲,基於所謂「人權」「國家安全」理由對中國採取一系列制裁及貿易限制措施,意圖壓縮拜登就職後改善對華關係的空間。客觀來講,當前中美關係,的確需要必要的修復,尤其是修復川普總統任內造成的嚴重損害。但是,拜登的某些觀點,比如所謂構建對抗中國的國際聯盟,顯然也預示著中美關係不會因為白宮換人,就自發重新回到良性發展的軌道上。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上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了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期間中美論壇線上會議相關專家討論了「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的話題,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儘管隨著時間推移中美關係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但中美之間仍會陷入
  • 崔天凱大使回應:中美關係不會也沒有必要回到過去
    前段時間的美國總統大選贏得了眾人的關注,這是由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特殊地位決定的,美國總統職位的變更伴隨而來的將會是美國政策的改變以及國際關係的變化,而在當前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美國政權交接的重要時刻,中美關係也同樣飽受人們關注。
  • 拜登拒絕再走川普老路,中美關係迎來變革?李光耀或預言成真
    川普時代的中美關係在川普任上的四年中,除了在早期和中國的關係尚可,川普在任期的中後期,將中美關係狠狠的向深淵推了過去,從貿易戰開始,川普對中國的商品加以重稅,接著,又開始打壓中國企業,最後,又對中國大學、科研機構進行大規模的封鎖,甚至在新冠流行的早期對中國大肆污衊,即使現在有所收斂,也依然是抹黑不斷。
  • 拜登還未上臺,美媒就曝出一個好消息,中美兩國或將要幹一件大事
    而就在中國嫦娥五號載譽歸來之際,還未上臺的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其團隊內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呼聲就來了。 目前在拜登過渡團隊工作的美國前太空人帕姆•梅爾羅伊稱:「我認為試圖將中國排除在外是一種失敗的策略。」
  • 拜登上臺,歐洲也「鬆了口氣」
    因為他們不僅依靠著美國的強大,同時還需要中國的經濟貿易,美國的態度也將決定他們態度的轉變。雖然歐盟國家一方面實在不想在「權勢」和「利益」之間作出抉擇,但是他們也不得不為自己的國內發展作出決定,所以中美關係是他們關注的主要焦點。拜登上臺以後他們「鬆了口氣」不知道這口氣能夠松多久。
  • 「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前瞻:拜登會與川普大不同?|北京觀察
    現在,這些官員重新掌權,拜登執政依靠的正是他們這一批人。「中國釋放這個信號的背景是,美國大選結果日益明朗,中國已經向拜登發了賀電。美國政府要換人,而且還換了黨派,這對中美關係來講是一個改善的契機。新政府上臺,對內對外政策都會做出調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郭憲綱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分析。
  • 重磅預言:拜登上臺,臺灣統一,時間就在2024年之前
    拜登即將上臺執政,此時此刻有種強烈的預感向我衝來,那就是,拜登上臺,臺灣統一。此預感絕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天道循環,中華當興的昭示。
  • 2021年,兩岸關係向何方?
    2021年,兩岸關係走向何方?是翻開緩和改善的新頁?還是滑向不可挽回的深淵?答案或許只能交由時間來解,但不妨從影響兩岸關係的因素略作分析。 影響兩岸關係的因素,首先是兩岸雙方,即大陸因素和臺灣島內因素。
  • 拜登撕下偽善面具,做出重要決定,或讓中美關係迎來巨大變化
    任命此人為貿易代表意味著,拜登將徹底撕下了對華友好的偽善面具,或讓中美關係迎來巨大變化,而我們則需要為此做好充分的準備。戴琦是個對華強硬派戴琦是一個標準的社會精英,她在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兩所世界名校中學習過,並且獲得了優秀的學習成績。她雖然擁有東方血統,但是卻是出生在美國的地道美國人。
  •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陳琪:要通過經貿合作穩定中美關係
    本次論壇聚焦「美國大選結果對中美經貿關係走向的影響」,經濟學界及中美關係學界知名專家毛振華、嶽曉勇、倪峰、陳琪、刁大明聯合解析。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陳琪表示,不服輸的川普一定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製造一場政治上的爭議和官司。川普是一個非典型的華盛頓政治圈子外的總統,在過去四年裡,大家看到議會幾乎無法制約川普行政當局,美國三權分立的結構失衡已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政治撕裂十分明顯。
  • 97歲基辛格喊話拜登,還談到了中美關係
    在大選爭議問題懸而未決的背景下,97歲的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罕見發聲,不僅對即將上任拜登發出忠告,還再次談及中美關係。  基辛格對拜登忠告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1, 基辛格認為,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應迅速採取行動恢復與中國的對話。他警告稱,「否則世界將陷入一場堪比一戰的災難」。
  • 美國大選後的美國對臺政策走向
    預計拜登上臺以後,美國對華方針不會有明顯變化。在此背景下,未來美國對臺政策走向,將以連續性為主。未來美國對臺海實施軍事幹預的意圖,不會「收手」,但會「收斂」。2020年10月14日,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武器,反對美臺之間進行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
  • 格雷厄姆·艾利森: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為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本文為中美論壇線上會議「大選後的美國與全球化向何處去」,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的發言。觀察者網全文翻譯此篇發言,小標題系譯者添加。 目前我們正進入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美國大選即將結束,或將產生一屆新的政府,因此今天是一次適時的討論。眾所周知,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隨著時間推進,它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 我想先談談在當前情況之下,尤其在中美關係之中,拜登領導的政府會是怎樣的。假設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你可以看到新任政府在以下三方面已經蓄勢待發。
  • 拜登上臺即將滿月 倒黴事一樁連著一樁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拜登是在美國及其盟國的期盼中入主白宮的,包括俄羅斯、伊朗等國也希望拜登上臺後有一個不錯的表現。拜登上臺後一直都很忙,他給他歐洲盟友打電話,給普京等大國元首打電話,他還給本國前總統包括柯林頓 小布希、歐巴馬等這些人都打了電話,但是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沒有給川普打電話。
  • 吳斯懷:中美關係將「換軌」,蔡英文還有資格「抗中」嗎
    針對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上任後的新局,國民黨「立委」、退役陸軍「中將」吳斯懷表示,從拜登近來對於中國政策的談話可以發現,中美關係已經開始出現轉折,就像鐵軌換軌,最主要是拜登不把中國當敵人,而是從川普的中美關係全面對抗,明顯改為競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