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近青你2走火,無論是「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還是「爭奪C位」,都成為網絡熱議的話題,即使是節目延遲播出,都會被送上微博熱搜的話題,可見選秀節目在流行文化中越來越普及和重要。如果說15年前的第二屆「超級女聲」在學習借鑑歐美真人秀節目的基礎上,開啟了「全民選秀」的時代。
那麼從「創造101」、「偶像練習生」等,到今天的青你2,則是在韓國「Produce 101」的基礎上,將以偶像團體為特徵的「韓流」文化,再次帶向了熱潮。而這恰恰是韓國流行文化從本土走向世界的一個例證,作為韓國的鄰國,中國自然成為韓流重要的輸出地。數據顯示2016年,韓國三大娛樂公司之一的SM Entertainment,14.4%的收入來自中國,是除韓國國內外最大的市場,由此可見韓國流行文化在中國的影響力。K-pop從2000年以來,走出國門,最先打入中國市場,之後進入日本,再後來逐漸影響到亞洲。
那麼K-pop文化除了影響周邊國家外,在全球的傳播情況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就由鹽巴帶你看K-pop如何影響世界。
1、K-pop是什麼不關注韓國流行文化的小夥伴,或許並不了解K-pop,先做一個簡單的介紹。K-pop一詞起最早由Billboard在1999年10月使用,來指代在韓國創作並流行的流行音樂。它並不指代某一種音樂流派,如節奏布魯斯、嘻哈等,僅是一種地區和語言上的區分。類似的概念,如中文流行音樂通常以Mandopop來指代。
過去二十年,K-pop是世界範圍內影響力增長最快的流行音樂,這與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發展有密切的關係,通過網際網路和流媒體來對作品進行推廣,是K-pop的一個重要特徵,如世界最大的流媒體音樂播放平臺Spotify,視頻播放平臺YouTube,社交平臺Twitter、Instagram等,在K-pop走向世界的推廣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哪些人在聽K-popSpotify在2014年發布了第一個K-pop官方歌單「K-pop Daebak」( 「K-pop 大發」),來推廣時下最熱門的歌曲,如今這個歌單已經有超過240萬訂閱者。
從Spotify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2014年1月到2020年1月,K-pop聽眾份額已經增長了1800%,擁有超過960萬個K-pop相關的歌單,累計播放時間高達1340億分鐘。Spotify的K-pop聽眾以女性年輕群體為主,其中73%為女性,53%為18-24歲的青年。
3、K-pop到底有火?數據告訴你從流行國家地區來看,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為:美國、印尼、菲律賓、日本、巴西、墨西哥、泰國、馬來西亞、加拿大和新加坡。而過去一年內增長最快的國家是埃及和越南,增長率分別為33%和30%。
Spotify最受歡迎的K-pop藝人和歌曲花落防彈少年團,截止今年2月,BTS的歌曲已經累計播放超過80億次,僅在過去的一年裡,就播放了超過30億次。防彈少年團究竟有多火?國際唱片協會(IFPI)發布的《2019年全球音樂報告》顯示,防彈少年團已經超越Ed Sheeran成為全球十大唱片藝人第二位,這是有史以來亞洲藝人最高的排名。
YG Entertainment旗下女團Blackpink是最受歡迎的女性藝人,同樣擁有驚人的影響力,最受歡迎K-pop歌曲前10位裡,粉墨佔5席。在Spotify平臺,Blackpink擁有9首播放量超過1億的歌曲,是K-pop藝人中最多的,成員Jennie的solo作品播放量也超過了2億。要知道從2016年出道到現在,粉墨只發布了15首單曲,就擁有這樣的影響力,實在是驚人。
如果說Spotify的用戶數量有局限的話,我們再來看全球最大的視頻平臺YouTube的數據。與音源平臺不同,YouTube是以歌曲MV的形式免費向用戶公開,無付費限制。並且與Spotify的79個使用國家相比,YouTube的用戶群體更大(全球除8個國家外皆可登陸),因此整體的播放量會多於音源平臺。那麼誰才是K-pop的「流量冠軍」呢?
可能有的小夥伴已經猜到了,就是大名鼎鼎的「鳥叔」PSY。他的名曲《江南style》,是YouTube歷史上第一個播放量過10億的視頻,現在已累計播放近36億次。而鳥叔,劉在石,盧洪哲在2013年時代廣場的跨年壓軸演出上,大跳「騎馬舞」的鏡頭,更是成為韓國人引以為豪的高光時刻。
YouTube排名前10位歌曲裡,Balckpink擁有最多的4首,鳥叔的記錄也在去年由Blackpink打破,《DDU-DU DDU-DU》成為最快破10億的K-pop歌曲。粉墨在YouTube平臺上是擁有粉絲最多的偶像團體,其所有歌曲的MV播放量都超過了1億。
這樣的影響力,或許真的兌現了「Blackpink in Your Area」這句經常出現在粉墨歌詞裡的口號。除了BTS, Blackpink,其他大勢韓國偶像團體,如Big Bang, Twice, EXO, Red Velvet, GOT7等,都擁有多首播放量過億的歌曲MV。
4、回溯歷史,看K-pop如何全球大勢K-pop成功由本土走向世界,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但回顧其發展歷程並不是一帆風順,是經過多代藝人和經紀公司的不斷嘗試和努力,才換來今天的繁盛局面。上世紀90年代以前,韓國流行樂狀況與中國相似,民族歌曲、民謠和抒情歌曲是主要流行音樂的類型,吉他彈唱和搖滾樂隊是主要表現形式。
進入90年代後,抒情歌曲的傳統一直延續,那個時代的歌王是《錯誤的相遇》的金建模和《I Believe》的申升勳,金建模第三輯創下的280萬銷量的記錄,直到20多年後才由BTS打破。這時的韓國流行音樂就開始逐漸影響周邊國家,金建模1999年發布的歌曲《呼喊》,在2003年被信樂團翻唱為《離歌》,成為紅遍大江南北的名曲。
真正影響K-pop歷史轉折的事件也發生在90年代,那就是1992年,「徐太志和孩子們」樂隊的出道。這一樂隊融合了當時美國流行樂中最為流行的流派,如說唱,重金屬搖滾,EDM等音樂元素,開創了韓國流行音樂新的潮流和典範。
徐太志不僅引領了K-pop音樂風格的走向,更重要的是他開創了「偶像團體」這種表演形式,之後的初代「韓流」如HOT,SES,水晶男孩等,都是採取了這樣的形式。樂隊成員之一楊賢碩,後來成為了YG的老闆,想必對於偶像團體的打造也是頗有心得。
雖然從2000年起,K-pop對中國等周邊國家的影響力逐漸彰顯,掀起了「韓流」的風潮,但K-pop走向世界的歷程,特別是西方主流流行樂市場並不順利,屢次碰壁。
這其中,有「亞洲之星」之譽的全能藝人寶兒(BoA),在2009年成為第一個進入Billboard榜單前200的藝人之後,就再無建樹;再如Rain,少女時代,Wonder Girls等藝人,都曾嘗試在美國發展,但都未取得滿意的成績。
直到另一個劃時代的人物出現,正是前文提到的PSY,真正將K-pop的名片發給了全世界的聽眾,巧合的是當時鳥叔的經濟公司正是YG。在此以後,西方市場對於K-pop的關注度就不斷增加,韓國偶像團體開始成規模走向世界。
5、K-pop何以成就全球版圖具體來看, K-pop之所以風靡世界,主要內部和外部兩大因素。
從內部因素來看,這主要包括K-pop的音樂形式,表演形式和多元文化。首先,從K-pop的音樂形式來看,如今的偶像團體歌曲,早已放棄了韓國民族歌曲和抒情歌曲的傳統,而去擁抱當今最流行,最主流的音樂形式,如嘻哈,說唱,EDM等。同時,在製作上,越來越多的歌曲是由多國藝人共同完成。因此,當你去聽Blackpink、BTS的熱門歌曲,你會發現除了語言外,與歐美流行歌曲在流派上幾乎沒有區別,也就打通了和西方市場之間的隔膜。
其次,在創作和表演上,經紀公司和藝人分工明確。絕大多數偶像藝人不負責歌曲和舞蹈的創作,一般由經濟公司專職人員負責創作。因此出現一批著名的製作人,如Teddy,樸振榮,新沙洞老虎等。但這不絕對,全能如GD權志龍作為藝人和製作人,也創作出許多如《Crooked》的名曲。
最為重要的,也是K-pop的「獨門絕技」,就是絕大多數的藝人是以偶像團體的形式來進行表演。雖然每個團體的人數不等,但是每位成員都有自己明確的分工。如Blackpink中,Jennie負責歌唱和rap;Rose主攻歌唱,高音部分基本都由她來完成;Lisa主攻舞蹈和rap,在青你2中,Lisa也展現了紮實的舞蹈功底;Jisoo負責歌唱。
分工帶來的好處是不同成員可以滿足粉絲的各方面的要求,這是很多獨立藝人一個人做不到的。對經濟公司而言,培養一個偶像團體,和發掘一個全能如寶兒、Taylor Swift這樣的藝人相比,概率上來說更大。當然,偶像團體的流行並不埋沒獨立藝人,IU李知恩,作為「一人團體」,在女團大勢的環境中,多次拿下音源冠軍。
除此之外,K-pop特別重視演唱中的可視性因素,非常注重現場演出的效果,特別是舞蹈。因此,一些大牌製作人通常在創作歌曲時就考慮編舞的部分,如樸振榮在參加15年無挑「歌謠祭」為劉大神創作時就提到,他在寫歌的同時,編舞部分也在同時進行。小編實在無法腦補,JYP在創作Twice名曲《What is love》時,是怎樣跳出那麼可愛的舞蹈的。
在K-pop的歌曲中,通過重複具有張力和吸引力的動作和隊形,來配合歌曲旋律和歌詞的發展。K-pop的舞蹈重點突出整齊性和視覺衝擊性,與藝術舞蹈相比,對於舞者身體條件要求低,動作難難也較低。因此,K-pop的舞蹈對於普通人也可以模仿,便於在粉絲群體內的傳播和流行。我們也注意到,身邊有朋友學跳女團舞蹈,跳舞,在追星之餘也成為一種愛好,在校園文藝晚會,公司年會等場合,普通人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
再者,K-pop越來越重視多元文化元素。最為明顯的是偶像團體的名稱,現在大勢的流行團體無一例外都是用英文來命名,方便世界各地的聽眾來識別和記憶。前文提到了歌曲的多國製作,在歌詞創作上,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在副歌部分,最近的K-pop歌曲都會有英語作為歌詞。如Blackpink的「Let’s kill this love」,Twice的「What is love ,I wanna know」,紅貝貝的「You got me feeling like a psycho」,對於非韓語的粉絲,英文可以幫助他/她們在演唱會上和愛豆互動,這一點很重要。
除此之外,多元文化還體現在成員的國際化,成員不僅來自韓國,如Blackpink成員來自韓、泰、新3國。我們也注意到,近些年,許多中國藝人選擇在韓國偶像團體出道,如鹿晗,黃子韜,吳宣儀,王一博等,這些都有利於招攬國際粉絲,在偶像和粉絲之間形成更好的互動。
K-pop在向世界主流音樂形式靠攏的過程中,也遭遇了一些批評,一些評論指出,偶像團體的作品完全拋棄了韓國傳統,淪為「韓國人唱外國歌」的模仿。
但事實上,韓國流行樂十分重視對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揚。2003年由李英愛主演的現象級韓劇《大長今》紅遍亞洲,也將一首極具朝鮮傳統民歌特色的《呼喚》,帶給世界聽眾。《呼喚》在東亞地區極具影響力,僅在華語地區就有三個主要翻唱版本。
這首歌曲採用了朝鮮民歌傳統的五聲調式和三拍子特色,旋律取自於16世紀朝鮮民謠,伴隨著悠揚的長鼓和女生齊唱,抒情中略帶悽涼,展現出徐長今豐富曲折的人生歷程,以及在任何艱難困苦面前都不放棄的韌性。
同時,韓國抒情歌曲的傳統也沒有丟,而是出現在了影視劇的OST中,如主君的太陽的《Touch Love》,太陽的後裔的《Always》等,伴隨著韓劇不斷向國際市場輸出,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曲。
從外部因素來看,主要包括產業生態和政府扶持。首先從產業生態來看,K-pop並不是單純的音樂產業,而是「經紀公司-媒體-企業」三者相融合的複雜且完整的產業鏈。K-pop偶像除了完成傳統的錄製唱片,公演,粉絲見面會等日程,還要參與媒體的相關活動。而媒體活動早已不再是簡單的封面、電臺、專訪,而是通過綜藝節目的形式,向觀眾介紹和推介藝人。
例如,前幾年大火的SBS王牌綜藝Running Man,最大的特點除了每期三段遊戲外,是邀請非常多的嘉賓,特別是偶像嘉賓。愛豆在遊戲的過程中,展現自己的性格和才藝魅力。Jennie參加兩次RM,都以李光洙作三行詩,可愛的反應,為她圈粉無數。
而偶像團體和企業的聯繫,除了傳統的唱片發行和公演變現,通過「帶貨」變現越來越普遍。通常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通過籤約為代言人的形式來推廣產品,愛豆的日常穿搭也會被粉絲找出來,成為時尚的指路牌,這裡面以奢侈品和大牌為主。
如Jennie籤約Chanel,Rose籤約YSL,IU代言國民燒酒真露。第二類是明星自創品牌,如Jessica自創的Blanc & Eclare品牌。通常而言,偶像團體代言是以美妝、服飾和食品為主,通過愛豆的示範效應,為企業帶來豐富的利潤,換個角度來說就是「粉絲開心的為愛豆買單」。
其次,韓國政府在K-pop走向世界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其中特別是韓國文化旅遊觀光部。2009年起,韓國逐漸在海外國家建立「韓國文化院」,旨在推廣韓國文化。韓國使領館也為K-pop團體組織相關演藝活動,宣傳和推廣韓國流行音樂。此外,韓國政府也積極地參與和組織K-pop文化節(Kcon),頒獎典禮等活動,著名的Mnet亞洲音樂大獎(MAMA),已經成為目前亞洲最為重要的年度音樂頒獎典禮。
總結來看, K-pop產業的成功,一方面依賴於藝人刻苦努力和經紀公司的包裝策劃,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外部環境和政策優勢,韓國流行文化搭上了網際網路平臺和自媒體的快車,並且在政府扶植下逐漸找到最佳的推廣模式。K-pop的成功並不偶然,它並不是單一的「音樂故事」,而是涉及整個社會系統的「社會學」故事。
講完K-pop流行的故事,不知道你是否對K-pop產生了興趣呢?不如先從文中提到的歌曲聽起來。
最後,此刻小編只有一個心願,拜託Blackpink快點回歸吧!
參考文獻
1.Spotify數據:https://newsroom.spotify.com/2020-02-24/from-bts-to-blackpink-the-power-of-k-pop-has-no-bounds/
2.IFPI,2019全球音樂報告,https://www.ifpi.org/resources-and-reports.php
3.K-pop在YouTube播放數據(2020/4/29), https://kworb.net/youtube/topvideos_korean.html
4. 尤靜波,2007,流行音樂歷史與風格,湖南文藝出版社
5. 解學初,2008,流行音樂文化教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6. 張友剛,2016,外國音樂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
7. 金健人,2008,韓流衝擊波現象考察與文化研究,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本文作者: 王涵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社會學博士生
圖文編輯:莊溪瑞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