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 雅 生 活
關注微信號每天收聽我們的消息
《慧雅生活》為您開啟智慧的心門
固定型思維模式
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這讓人們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徵。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
成長型思維模式
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
對自身評價的準確度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非好即壞,所以難免失真,他們的評估結果有些被誇大,有些很模糊。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養,所以對自己的現有水平,他們能以開放的心態評估。同時,由於以學習為目標,他們也需要對自己的現有水平有一個準確的評估,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對成功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希望確保自己的成功。他們認為聰明人應該永遠是成功的。這讓他們極力掩飾不足,最後變成不愛學習的人。對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來說,成功意味著拓展自己的能力。而這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實現。
對失敗的看法不同
在固定思維模式者看來,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敗了,那就成了失敗者。在這裡,他們的失敗從一種行為轉變成了一種身份。在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看來,即便失敗是痛苦的,但它不能對你下定義。它只是一個需要面對解決的問題。而且,我們還能從中學習和受益。所以說從失敗和挫折裡受益,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對努力的看法不同
固定思維模式則認為,只有無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那為某件事付出努力,說明你不擅長做這件事。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覺得,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們欣賞天賦,更崇尚努力。
腦波不同
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腦波研究室,兩種思維模式的人進行了一項測試。他們在回答問題,並得到反饋時,腦波顯示出不同的反映。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只對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饋有興趣。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答案的對錯上,他們對幫助學習的信息沒有興趣。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高度關注提高知識水平信息。對他們來說,學習才是第一要務。
固定型思維模式,限制人的成就。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不屑於努力,不注重學習方法,把他人當成審判者,而不是同伴,這將阻礙他們取得成就和獲得成長。
成長型思維模式幫助人們發展能力、取得成就。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能明確目標,不斷優化學習方法,並樂於向同伴學習。這將幫助他們提升能力和取得成績。
體育:冠軍的思維模式。
在體育界,很多人都相信天賦,他們會說某某天生就是個運動員,所以他才能取得輝煌,但事實並非如此。身高僅有1.6米的蒂尼•博格斯在NBA打球;獨臂棒球運動員皮特格•雷打入了大聯盟。姿勢不夠協調的本•霍根,成了最優秀的高爾夫運動員之一。威爾瑪•魯道夫,這個被稱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的一條腿曾經接近癱瘓…這些運動員都以出色的表現打破了天才的神話。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認為,成功來源於學習,努力和自我提高,這也是冠軍動員的共性,成長型思維者認為挫折能給人以動力,經驗和教訓,讓你變得更好。在體育界,成長型思維掌控著自己走向成功和保持成功的過程。
商業:思維模式和領導力
具有固定思維模式的領導者,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只關心個人是否偉大。在管理上,他們無心建立卓越的團隊,固執地認為天才不需要好團隊。在地位上,他們想成為企業中唯一重要的人,這樣才能凸顯自己高人一等。在表現上,他們急於展示自己的優越,甚至利用下屬來證明。如果他們在團隊中無路可走,就容易陷入這樣的心態:有什麼比你離開公司後,公司就四分五裂更能證明你的偉大呢?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領導者,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說過,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銘是:長眠於此的人,能把比他更優秀的人才招至麾下。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他們的世界裡充滿了明亮、包容和正能量。無論看待自己和他人,他們都相信人具有發展潛能。對他們而言,帶領團隊不是為了凸顯優越,而是為了促進自己、隊員和整個團隊的成長。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總是追求證明自己,強調「我」。而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領導者則更重視「我們」。
1980年,傑克韋爾奇接管通用電氣。當時這家公司價值140億美元,20年後,通用電氣估值高達49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韋爾奇的經營之道隨處可見成長型思維的表現。比如他會主動接觸一線工作的員工,向他們了解公司狀況;他會到流水線上聽取人民的意見。韋爾奇認為,這些工人是他應該尊重和學習的對象。另外,他十分重視團隊協作,在韋爾奇的自傳裡,他說,我不喜歡第一人稱,我人生中幾乎所有的事都是和別人一起完成的…你在書中看到的「我」,指的都是我所有的同事、朋友,和一些可能被我漏掉的人。
改變是不易的,有些想法,觀念認知已在我們的大腦中運行了很多年。改變是痛苦的,我們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懼,以及未知作鬥爭。改變也許艱難,但從未有人說過不值得。何況,你我都是對自己有要求的人,不是嗎?